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膜充气环动态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余建新 卫剑征 谭惠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16,共6页
针对具有轻质柔性、局部抗弯刚度低、几何非线性、高阻尼等特点的新一代大型空间薄膜结构主要支撑部件—薄膜充气环动态特性,建立柔性结构动态测试系统。用改进的激励方式,得到薄膜充气环面内、外振动频响函数。通过复模态指示函数识别... 针对具有轻质柔性、局部抗弯刚度低、几何非线性、高阻尼等特点的新一代大型空间薄膜结构主要支撑部件—薄膜充气环动态特性,建立柔性结构动态测试系统。用改进的激励方式,得到薄膜充气环面内、外振动频响函数。通过复模态指示函数识别极点数目,用多项式拟合识别出结构固有频率、阻尼比、振型。分析不同充气压力下结构动态特性变化规律,并对薄膜充气结构动态特性测试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实验结果为空间薄膜结构有限元模型有效性验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薄膜结构 动态测试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反射面的充气展开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余建新 卫剑征 谭惠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08-1014,共7页
为了掌握大型反射面从收拢状态到完全展开状态的动力学特性,采用气囊模型和控制体积(CV)法对反射面的充气展开过程进行研究。建立了包含中心轮毂、肋板、支撑杆、薄膜圆环和张拉绳的反射面有限元模型,提出逆解法获得折叠收拢状态下反射... 为了掌握大型反射面从收拢状态到完全展开状态的动力学特性,采用气囊模型和控制体积(CV)法对反射面的充气展开过程进行研究。建立了包含中心轮毂、肋板、支撑杆、薄膜圆环和张拉绳的反射面有限元模型,提出逆解法获得折叠收拢状态下反射面的节点坐标,给出了充气展开动力学分析流程,获得了恒定充气速率下展开过程中圆环充气体积、环内压力等参数与展开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充气技术可进行大型反射面有序可控展开,反射面的充气展开过程分初始收拢状态、解锁释放、肋板展开、保压稳定四个阶段,地面充气展开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 控制体积法 气囊模型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假模态参数识别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余建新 赵鹏 谭惠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7-50,共4页
为有效识别试验模态分析过程中的虚假模态和轴对称结构中的密集模态,对铝合金薄壳截锥壳卫星适配器样机的动态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采用电磁激振器进行激励和压电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响应,获得结构整体频响函数.采用多项式方法拟合试验曲线,... 为有效识别试验模态分析过程中的虚假模态和轴对称结构中的密集模态,对铝合金薄壳截锥壳卫星适配器样机的动态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采用电磁激振器进行激励和压电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响应,获得结构整体频响函数.采用多项式方法拟合试验曲线,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系统比较单输入单输出、单输入多输出、多输入多输出等方法对频响函数曲线中密集模态参数识别的影响,并对比分析试验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进一步识别试验测试曲线中的虚假模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多输入多输出法更有利于分离轴对称结构的密集模态,试验获得铝合金截锥壳卫星适配器的前10阶固有模态;激振器安装不当导致频响函数曲线中存在虚假模态;对轻质结构进行试验模态分析时,需要考虑激振器的附加质量和附加刚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模态分析 有限元分析 密集模态 虚假模态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气展开反射面天线动态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余建新 谭惠丰 卫剑征 《载人航天》 CSCD 2017年第4期506-511,共6页
充气展开反射面天线的结构动力学参数,可用于预测天线在外界激励下的动态响应、调整空中姿态和振动主动控制等。采用试验模态方法对反射面天线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充气展开后反射面天线在地面环境下的动态特性参数。通过增大力锤锤头面... 充气展开反射面天线的结构动力学参数,可用于预测天线在外界激励下的动态响应、调整空中姿态和振动主动控制等。采用试验模态方法对反射面天线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充气展开后反射面天线在地面环境下的动态特性参数。通过增大力锤锤头面积和提高激励点局部刚度来激发柔性天线结构全局振动,分组移动和对称分布加速度传感器来减小测试系统的附加质量影响。结果表明:天线在充气环内压力15 kPa时的整体弯曲振动基频为2.86 Hz,同时获得天线整体振动的前三阶固有频率、模态阻尼比和模态振型等参数,测试结果可为有限元模型验证和在轨动态响应预报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展开结构 反射面天线 动态特性 模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达勐水库泄洪隧洞钢衬破坏机理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余建新 高贵全 +1 位作者 郑宏刚 段泽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8-131,共4页
通过那达勐水库泄洪 (兼灌溉、发电 )隧洞在运行中钢衬破坏机理的分析和探讨 ,提出了在设计压力遂洞时 ,除考虑抗外压稳定若干因素要求以外 ,还必须考虑洞内流速对钢衬产生的振动 ,当钢衬振动与地下水压力共同作用超过钢衬抵抗外压能力... 通过那达勐水库泄洪 (兼灌溉、发电 )隧洞在运行中钢衬破坏机理的分析和探讨 ,提出了在设计压力遂洞时 ,除考虑抗外压稳定若干因素要求以外 ,还必须考虑洞内流速对钢衬产生的振动 ,当钢衬振动与地下水压力共同作用超过钢衬抵抗外压能力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泄洪隧洞 钢衬振动 钢衬破坏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芳香组份与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建新 李腊梅 +3 位作者 朱天清 韩慧敏 曾昭睿 吴采樱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8-22,共5页
本文首次采用FFAP交联毛细管柱对兼香型白酒的微量香味组份进行了测定,用GC─MS结合标样核对确定了五十多种组份。用R型聚类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白酒中微量香味组份与质量等级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 白酒 多元线性回归 FFAP柱 芳香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取水方法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余建新 郑宏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116-119,共4页
通过对牧羊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取水方法的分析、比较和研究 ,提出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取水、防沙、防污物等问题 。
关键词 小流域治理 水土流失 廓道式取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幸福堰引水工程中的双箱式输水及取水暗涵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余建新 张洪海 +1 位作者 高贵全 王庆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0年第10期30-31,共2页
在云南省巧家县幸福堰引水工程的建设中 ,为了解决取水防沙问题 ,首先通过方案比较 ,决定采用引泉水、截取地下渗流 ,建双箱式暗涵输水跨河的方案。该方案既可取泉水 ,又可取河床下的渗流水 ,根本杜绝了泥沙和污物的淤积和堵塞 。
关键词 引水工程 取水 防沙 输水 双箱式暗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水在城市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利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余建新 高贵全 郑宏刚 《建筑技术开发》 2000年第5期23-25,共3页
城市中人们对水的需求和依赖已越来越大 ,节水问题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有限的水资源在利用上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即浪费和未利用。本文介绍的节水设计 ,以充分利用雨水和减少生活用水为目的 ,结合建筑和结构设计来考虑拦蓄雨水 ,按水... 城市中人们对水的需求和依赖已越来越大 ,节水问题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有限的水资源在利用上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即浪费和未利用。本文介绍的节水设计 ,以充分利用雨水和减少生活用水为目的 ,结合建筑和结构设计来考虑拦蓄雨水 ,按水质的不同 ,分类利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 蓄水 建筑设计 节水设计 屋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幸福堰引水工程中的双箱式取水及输水暗涵设计
10
作者 余建新 高贵全 +1 位作者 张洪海 王庆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6-79,共4页
幸福堰引水工程的建设主要服务于巧家县金塘乡部分土地灌溉和人畜饮水 ,在整个工程中存在着许多特殊问题需要解决 ,其中 ,取水防沙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介绍的设计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取水、防沙等问题 ,为泥石流地区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取... 幸福堰引水工程的建设主要服务于巧家县金塘乡部分土地灌溉和人畜饮水 ,在整个工程中存在着许多特殊问题需要解决 ,其中 ,取水防沙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介绍的设计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取水、防沙等问题 ,为泥石流地区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取水防沙工程设计提供了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水 防沙 双箱式暗涵 设计 幸福堰引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畜饮水取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建新 《农田水利与小水电》 1994年第1期31-34,共4页
人畜饮水取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余建新(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工程系昆明650201)我国有9亿人住在农村,农村人畜饮水是一个大问题。虽然不是所有农村均存在人畜饮水困难,但据国家公布的数据中,国家确定的329个贫困县,就... 人畜饮水取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余建新(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工程系昆明650201)我国有9亿人住在农村,农村人畜饮水是一个大问题。虽然不是所有农村均存在人畜饮水困难,但据国家公布的数据中,国家确定的329个贫困县,就有3000余万人,2000余万头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水 取水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口水电站双室式压力前池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建新 《农田水利与小水电》 1995年第3期43-45,共3页
山区性河流上修建径流引水式水电站,面临泥沙问题,泥沙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和对水轮机的严重磨损,使汽蚀现象加剧。该文着重以关口水电站压力前池的设计为例,讨论了如何有效地防止泥沙进入压力管,从而减少因泥沙而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 双室式压力前池 沉沙池 冲沙廓道 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果、蔬菜中16种有机氯残留农药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法 被引量:28
13
作者 余建新 邵俊杰 +2 位作者 胡小钟 孙保国 吴采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9-32,共4页
采用柱层析净化方式,以HP-10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为分离柱,电子捕获检测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果、蔬菜中16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1×10-9~2.0×10-9,回收率范围在87.5%~106.3... 采用柱层析净化方式,以HP-10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为分离柱,电子捕获检测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果、蔬菜中16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1×10-9~2.0×10-9,回收率范围在87.5%~106.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农药 有机氯农药 气相色谱 水果 蔬菜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屋顶设计与雨水利用
14
作者 余建新 彭云 郑宏刚 《建筑技术开发》 2000年第6期19-20,49,共3页
双层屋顶设计是为了解决平屋面容易渗漏、隔热和保温差及水资源利用问题。通过上层屋顶集蓄雨水加以利用 ,上、下层屋顶共同承担上部荷载 ,空气间层可以满足隔热和保温等要求 ,即节约了水资源 。
关键词 双层屋顶 雨水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垦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吴国伟 赵艳玲 +3 位作者 付艳华 倪巍 张艳 余建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37-1444,共8页
分析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对煤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为复垦矿区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以济宁某矿区为例,采用改进的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CASA)模型估算矿区的碳储量,然后将碳储量作为衡量气候变化、... 分析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对煤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为复垦矿区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以济宁某矿区为例,采用改进的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CASA)模型估算矿区的碳储量,然后将碳储量作为衡量气候变化、采矿活动和土地复垦对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指标,通过该指标实现气候变化、采矿活动和土地复垦的可比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碳储量以2003年为节点,1987—2003年呈增长趋势,2003—2010年呈衰减趋势,2010—2014年呈增长趋势;2003年碳储量最高,为4 645.738 t,2014年碳储量为3 764.621 t;2)矿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变化是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对碳密度的扰动范围为2.832~9.465 g?m?2,采矿活动对碳密度的扰动范围为9.897~13.435 g?m?2,采矿活动和土地复垦共同作用对碳密度的扰动范围为11.132~12.839 g?m?2,人为因素对碳密度的扰动大于气候因素;3)采煤活动破坏了矿区的耕地和生态环境,碳储量大量流失,1987—1995年碳损失量为30.503 t,1995—2003年碳损失量为38.963 t,2003—2014年碳损失量为189.709 t;4)矿区碳储量受采矿活动影响较明显,但土地复垦可以有效恢复部分流失的碳量,矿区碳损失量最大恢复4.731%,一定程度上抑制采煤活动对矿区生态的破坏。因此,土地复垦可以缓解采矿造成的生态破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气候变化 采矿活动 土地复垦 植被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川 王穗 +5 位作者 张建生 郭颖良 彭尔瑞 郝莉莎 廖晓红 余建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80,共6页
采用时间序列法、耕地动态度模型和统计分析法,对云南省1997~2005年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导致其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类型变化以旱地的变化最为明显,而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变化面积处于下降的趋势;其变化除了受... 采用时间序列法、耕地动态度模型和统计分析法,对云南省1997~2005年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导致其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类型变化以旱地的变化最为明显,而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变化面积处于下降的趋势;其变化除了受人口和经济增长影响外,非农建设、生态退耕、自然灾毁、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等驱动因子对耕地变化也起到了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其中,生态退耕因子是导致耕地减少的最主要驱动因子,而土地开发因子是耕地增加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驱动因子 生态退耕 土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耕地需求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穗 张建生 +5 位作者 彭尔瑞 张川 郝莉莎 郭颖良 陈运春 余建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6-263,共8页
耕地保护关系到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耕地需求量预测是耕地保护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采用Excel,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对云南省1997—2005年的人口数、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净调入或调出量、粮食平均单产、复种指数以... 耕地保护关系到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耕地需求量预测是耕地保护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采用Excel,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对云南省1997—2005年的人口数、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净调入或调出量、粮食平均单产、复种指数以及粮播比等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相应的耕地需求量数学预测模型,预测出云南省近期(2010年)和远期(2020年)的耕地需求量,这对预测云南省耕地变化趋势,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开发对策,保障粮食安全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耕地需求量 预测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系固土机理及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旸 字淑慧 +2 位作者 余建新 张川 段青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9-765,共7页
植物根系固土机理及模型研究是生态固土护坡工程的重要理论基础。当前研究主要从物理学和统计学角度分析根系固土机理并建立相应模型。物理学模型主要有Wu和Waldron根增强模型、纤维束根增强模型(FBM)、根束增强模型(RBM)。统计学模型... 植物根系固土机理及模型研究是生态固土护坡工程的重要理论基础。当前研究主要从物理学和统计学角度分析根系固土机理并建立相应模型。物理学模型主要有Wu和Waldron根增强模型、纤维束根增强模型(FBM)、根束增强模型(RBM)。统计学模型主要建立了根系生物量、根密度、根长密度等根系特征值与抗剪强度增量的关系。本文分析了不同模型的原理、表达形式、优点和局限,以及固土能力不同的测定方法对建模的影响。提出了未来应加强RBM模型研究、在细观层面探索根系固土机理及模型、探索新的试验方法等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系固土 机理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耕地利用等别与生态环境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耿杰 刘淑霞 +2 位作者 曾维军 王东杰 余建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5-279,共5页
掌握云南省耕地利用的等别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对于制定适合该省耕地质量保护和土地利用决策有重大意义。以云南省129个县的农用地分等省级成果为基础,结合该省的生态环境现状分区成果,分析了全省耕地利用等别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研究结... 掌握云南省耕地利用的等别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对于制定适合该省耕地质量保护和土地利用决策有重大意义。以云南省129个县的农用地分等省级成果为基础,结合该省的生态环境现状分区成果,分析了全省耕地利用等别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耕地利用等别范围为1—16等,平均等4.4等,总体来看,等别偏低。生态环境优区耕地利用等别范围是1—14等,平均等3.9等;良区耕地等别范围是1—16等,平均等4.8等;中区耕地等别范围是1—15等,平均等4.8等;差区耕地等别范围是1—13等,平均等4.4等;劣区耕地等别范围是1—15等,平均等3.4等。全省中、低等耕地的面积最多,集中在中区和差区,对全省耕地的平均利用等影响最大。对该研究为制定云南省耕地空间优化布局和质量提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利用等 分布 生态环境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的祥云县县域耕地自然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郭晓飞 李建华 +3 位作者 李成学 刘淑霞 郑宏刚 余建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23-929,共7页
为了解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耕地自然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耕地质量监测和保护提供参考,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等,对祥云县农用地分等年度更新成果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地形差异明显,各... 为了解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耕地自然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耕地质量监测和保护提供参考,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等,对祥云县农用地分等年度更新成果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地形差异明显,各乡镇耕地自然质量加权等差异较大,位处坝区(盆地)的乡镇耕地加权自然等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耕地自然质量低-低空间聚集区主要位于祥云县南部地区,应作为土地整治项目立项的重点区域,低-高、高-低空间孤立的行政村应作为耕地质量监测、更新数据核查的重点区域;累积概率对面积、相关距离的分析表明:耕地自然质量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土地整治工程扩大田块规模、改善配套设施状况,将提升耕地自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耕地自然质量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