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葛茎腐病病原鉴定及其根际细菌群落分析
1
作者 佘小漫 李志芳 +3 位作者 马紫君 蓝国兵 丁善文 何自福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7,共10页
近年来粉葛茎腐病发生日趋增多,严重影响粉葛的产量及质量。本研究从粉葛茎腐病病样中分离病原菌,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其鉴定为须芒草罗布斯氏菌Robbsia andropogonis,革兰氏阴性。基于细菌16SrRNA,应用高通量测... 近年来粉葛茎腐病发生日趋增多,严重影响粉葛的产量及质量。本研究从粉葛茎腐病病样中分离病原菌,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其鉴定为须芒草罗布斯氏菌Robbsia andropogonis,革兰氏阴性。基于细菌16SrRNA,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从健康粉葛和发病粉葛的根际土壤样品共获得613254条16SrRNA基因有效序列,1374个OTU,分属于27门、53纲、100目、144科、213属、73种。发病粉葛和健康粉葛根际土壤之间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差异显著,但Bet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与健康粉葛根际土壤(FgJK)相比,发病粉葛根际土壤(FgbJ)中蓝细菌门Cyanobacteriota和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假单胞菌门Pseudomonadota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在属水平上,副伯克霍尔德氏菌属Paraburkholderia、泛菌属Pantoe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根瘤菌属Rhizobium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葛 茎腐病 病原鉴定 高通量测序 根际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曲叶病毒广东种群的遗传特征分析
2
作者 都梦丹 李正刚 +2 位作者 何自福 佘小漫 汤亚飞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目的】甘薯曲叶病是影响甘薯产业的一种重要病害,旨在监测该病害在广东甘薯产区的发生与分布,明确甘薯曲叶病毒(Sweet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广东种群的遗传特征,为SPLCV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2023年,通过对广州... 【目的】甘薯曲叶病是影响甘薯产业的一种重要病害,旨在监测该病害在广东甘薯产区的发生与分布,明确甘薯曲叶病毒(Sweet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广东种群的遗传特征,为SPLCV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2023年,通过对广州、茂名、湛江、汕尾4个广东省甘薯主要产区进行系统调查,采集疑似甘薯曲叶病样本。利用RCA扩增、分子克隆以及序列分析方法,获得SPLCV分离物的基因组全长序列。进一步利用SDT、MEGA、RDP、DnaSP等生物学软件对SPLCV广东种群各分离物的基因组结构特征、全长序列相似性、系统进化、重组、种群多态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获得SPLCV广州(GS01)、湛江(GS02)、茂名(MM01)3个分离物的基因组全长序列。进一步序列分析发现,SPLCV广东种群的基因组结构基本一致,均编码6个ORFs,但病毒基因组全长序列存在差异,序列相似性为87.00%~99.90%,其中GS01分离物的序列差异明显,与其他分离物相似性低(87.00%~87.90%)。系统进化树分析同样表明,GS01分离物与广东其他分离物遗传距离较远,聚集在不同分支,表明GS01分离物与广东其他6个分离物的来源不同。重组分析显示,SPLCV广东种群的基因组未发生重组。种群多态性分析发现,SPLCV广东分离物核苷酸多样性为0.06544,总体变异程度较低。进一步分析SPLCV广东分离物AV1、AV2、AC1、AC2、AC3、AC4基因的选择压力,发现AC4基因所承受的选择压力大,处于多样性选择。【结论】甘薯曲叶病在广东省广州、茂名、湛江等甘薯主产区均有发生,其病原物SPLCV广东种群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AC4基因的突变是引起SPLCV广东种群变异的主要原因。同时,首次在广东茂名甘薯产区检测到SPLCV,表明SPLCV在广东省的分布正在扩大,对甘薯生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需加强对SPLCV监测及甘薯种苗调运监管,及时控制田间烟粉虱,以有效控制甘薯曲叶病的发生与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甘薯曲叶病毒 广东种群 病毒序列 种群多态性 选择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的发生种类、分布及动态 被引量:2
3
作者 汤亚飞 李正刚 +4 位作者 蓝国兵 佘小漫 于琳 丁善文 何自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5-263,275,共10页
为了监测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在广东的发生与扩散动态,2003年-2021年,本课题组对全省烟粉虱传双生病毒进行了长期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在广东省广州、湛江、惠州等14市均有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病的发生,危害的寄主植物有番茄、南瓜、甘薯等24... 为了监测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在广东的发生与扩散动态,2003年-2021年,本课题组对全省烟粉虱传双生病毒进行了长期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在广东省广州、湛江、惠州等14市均有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病的发生,危害的寄主植物有番茄、南瓜、甘薯等24种,其中番茄黄化曲叶病发生和危害尤为严重,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从14市采集的病样中共鉴定出烟粉虱传双生病毒21种,其中广东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Guangdong virus,TYLCGdV)、广东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Guangdong virus,ToLCGdV)、黄蝉曲叶病毒(Allamanda leaf curl virus,AllLCV)、广东雾水葛花叶病毒(Pouzolzia mosaic Guangdong virus,PouMGDV)、十萼茄黄花叶病毒(Lycianthes yellow mosaic virus,LyYMV)5种病毒为新种;同时,发现危害不同寄主的病毒种类存在差异,危害同一作物的病毒种类也存在动态变化。本文明确了广东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分布广、种类多、危害重,为全省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传双生病毒 广东 发生 分布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葱伴生番茄对青枯病及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佘小漫 姚挺 +1 位作者 黄真珍 何自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0-20,共11页
【目的】为明确香葱伴生对番茄青枯病及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影响,揭示香葱伴生番茄降低青枯病发病率的机理。【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番茄单作和香葱伴生番茄2个处理,分别采集单作发病番茄(QK)、单作健康番茄(NBS)和香葱伴生番茄(BS)的根... 【目的】为明确香葱伴生对番茄青枯病及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影响,揭示香葱伴生番茄降低青枯病发病率的机理。【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番茄单作和香葱伴生番茄2个处理,分别采集单作发病番茄(QK)、单作健康番茄(NBS)和香葱伴生番茄(BS)的根际土壤,应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探究香葱伴生对番茄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番茄单作处理和香葱伴生番茄处理的青枯病平均病株率分别为50.48、31.43%,香葱伴生番茄处理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为37.74%。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BS、NBS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QK;与QK相比,BS和NBS根际土壤细菌茄科雷尔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升高;与NBS相比,BS根际土壤细菌茄科雷尔氏菌属相对丰度降低,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利用LC-MS技术共鉴定出番茄根际土壤代谢物586种,其中正离子模式代谢物320种,负离子模式代谢物266种,并将代谢物的功能注释至新陈代谢、遗传信息加工和环境信息加工等代谢通路;与NBS相比,BS根际土壤代谢物中的缬氨酸、L-天冬酰胺和柠檬酸的含量均显著降低,L-赖氨酸、谷氨酸、D-谷氨酰胺和异亮氨酸的含量也低于NBS,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香葱伴生番茄显著降低番茄青枯病田间发病率,改变了番茄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和番茄根际土壤代谢物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葱伴生 番茄青枯病 根际土壤细菌 根际土壤代谢物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番茄巨芽病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5
作者 汤亚飞 李正刚 +3 位作者 佘小漫 于琳 蓝国兵 何自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10,共8页
2022年,对在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田间发现的疑似番茄巨芽病病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相关植原体进行了鉴定。以番茄病株叶片总DNA为模板,利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R16mF2/R16mR1进行PCR扩增,获得了广东番茄巨芽病植原体(TBB-GD-... 2022年,对在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田间发现的疑似番茄巨芽病病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相关植原体进行了鉴定。以番茄病株叶片总DNA为模板,利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R16mF2/R16mR1进行PCR扩增,获得了广东番茄巨芽病植原体(TBB-GD-2022)16S rRNA基因片段(1 430 bp, GenBank登录号为ON102780)。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TBB-GD-2022与16SrⅡ组植原体菌株的相似性较高,为96.82%~100%,其中与隶属于16SrⅡ-V亚组的6个植原体株系相似性为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TBB-GD-2022与16SrⅡ组各植原体株系聚类在一个大分支,并与16SrⅡ-V亚组成员聚类在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较近。16S rRNA基因相似系数分析表明,TBB-GD-2022与16SrⅡ-V亚组的参照株系‘Praxelis clematidea’ phyllody phytoplasma (GenBank登录号:KY568717)的相似系数为1.0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番茄巨芽病植原体隶属16SrⅡ-V亚组成员。本文首次报道在广东发现番茄巨芽病,通过其16S rRNA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其相关植原体的分类地位,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巨芽病 植原体 16S rRNA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广东黄秋葵的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及伴随卫星DNA的分子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董迪 朱艳华 +3 位作者 何自福 柴兆祥 佘小漫 罗方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9,共7页
从广东省表现黄脉曲叶的黄秋葵病株上分离到病毒分离物Okra06,PCR检测结果显示,该病毒属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基因组仅含A组分(DNA-A),全长为2 737 nt,推导编码6个开放... 从广东省表现黄脉曲叶的黄秋葵病株上分离到病毒分离物Okra06,PCR检测结果显示,该病毒属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基因组仅含A组分(DNA-A),全长为2 737 nt,推导编码6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该组分与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curl Multan virus,CLCuMV)分离物G6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7%;二者编码的6个ORF相似性分别为100%、100%、99.6%、99.8%、100%和99.7%.该病毒还伴随有卫星分子β(DNAβ),全长为1 346 nt,推导其互补链上编码1个ORF(C1).该分子与伴随CLCuMV分离物G6 DNAβ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也最高(99.5%).DNAβ系统进化分析显示,Okra06 DNAβ与CLCuMV-[G6]DNAβ、CLCuMV-[Gx08]DNAβ亲缘关系最近,三者形成一个独立分支;进一步与其他CLCuMV DNAβ和CLCuV DNAβ聚类在一起.这些结果证明,侵染广东黄秋葵的病毒分离物Okra06属于CLCuMV,且该分离物与引起广东朱槿曲叶病的CLCuMV-G6应同属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朱槿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黄脉曲叶病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 DNA—A 卫星DNA 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已对我国棉花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被引量:19
7
作者 何自福 董迪 +2 位作者 李世访 佘小漫 罗方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7-149,共3页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是引起巴基斯坦和印度棉花曲叶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之一,是由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近年来,在广东和广西分别发现了严重侵染朱槿和黄秋葵的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虽然广东和广西不种植棉花,但该病毒传播介体烟粉虱在广...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是引起巴基斯坦和印度棉花曲叶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之一,是由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近年来,在广东和广西分别发现了严重侵染朱槿和黄秋葵的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虽然广东和广西不种植棉花,但该病毒传播介体烟粉虱在广东、广西及我国棉花产区都有分布。因此该病毒的入侵,对我国棉花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 棉花曲叶病 威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苦瓜主要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14
8
作者 罗方芳 何自福 +3 位作者 佘小漫 翟英芬 罗学梅 虞皓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2-73,共2页
收集了目前在广东推广种植的11个苦瓜品种,通过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和评价了这些品种对苦瓜枯萎病的抗性水平。结果显示,绿王子油瓜、巨宝二号、海南大肉苦瓜、丰绿苦瓜和华研2号5个品种对苦瓜枯萎病表现为抗病;油绿三号、海南厚肉苦... 收集了目前在广东推广种植的11个苦瓜品种,通过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和评价了这些品种对苦瓜枯萎病的抗性水平。结果显示,绿王子油瓜、巨宝二号、海南大肉苦瓜、丰绿苦瓜和华研2号5个品种对苦瓜枯萎病表现为抗病;油绿三号、海南厚肉苦瓜F1、农得利苦瓜3个品种对苦瓜枯萎病表现为中抗(耐病);而杂交大顶103、翠绿三号和碧丰苦瓜对苦瓜枯萎病则表现为感病。说明目前广东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苦瓜品种中绝大多数对枯萎病表现为抗病或中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枯萎病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汤亚飞 佘小漫 +4 位作者 李正刚 于琳 蓝国兵 邓铭光 何自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3-148,共6页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世界番茄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病毒之一。本文采用滚环扩增及基因克隆方法,获得了侵染广东佛山和肇庆番茄的TYLCV 4个分离物全基因组...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世界番茄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病毒之一。本文采用滚环扩增及基因克隆方法,获得了侵染广东佛山和肇庆番茄的TYLCV 4个分离物全基因组;它们均为2 781 nt,编码6个ORF,其中病毒链上编码AV1和AV2,互补链上编码AC1、AC2、AC3和AC4。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4个广东分离物基因组序列两两间同源性为99%以上;与已报道的TYLCV各分离物同源性在90%以上,而与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TYLCV分离物的同源率均在98%以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广东分离物与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TYLCV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并聚类在一个分支。因此,侵染引起广东佛山和肇庆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应来自国内其他地区。本研究是对TYLCV广东分离物分子特征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分子鉴定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丝瓜主要品种对枯萎病抗性的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罗方芳 何自福 +3 位作者 虞皓 翟英芬 罗雪梅 佘小漫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9-50,63,共3页
收集了目前在广东推广种植的11个丝瓜品种,通过室内人工接种,鉴定与评价了这些丝瓜品种的枯萎病抗性水平,结果显示:雅绿一号、夏绿3号和乐满田1号3个品种对枯萎病表现为抗病,宝利来二号、夏盛、雅绿二号、绿胜2号、美绿二号、春丰和绿宝... 收集了目前在广东推广种植的11个丝瓜品种,通过室内人工接种,鉴定与评价了这些丝瓜品种的枯萎病抗性水平,结果显示:雅绿一号、夏绿3号和乐满田1号3个品种对枯萎病表现为抗病,宝利来二号、夏盛、雅绿二号、绿胜2号、美绿二号、春丰和绿宝春F17个品种对枯萎病表现为中抗(耐病),而孖宝夏对枯萎病表现为感病,说明目前广东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丝瓜品种中绝大多数对枯萎病表现为抗或中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品种 丝瓜枯萎病 抗病水平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广东番茄的番茄褪绿病毒分子鉴定 被引量:17
11
作者 汤亚飞 何自福 +1 位作者 佘小漫 蓝国兵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在广东番茄上发现一种新病害,病株表现为叶片褪绿,叶脉颜色变深及叶片增厚等症状。利用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HSP70基因的两对特异引物对番茄病样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从所采集的6份病样中均扩增到预期大小的DN... 在广东番茄上发现一种新病害,病株表现为叶片褪绿,叶脉颜色变深及叶片增厚等症状。利用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HSP70基因的两对特异引物对番茄病样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从所采集的6份病样中均扩增到预期大小的DNA特异片段。对其中1份样品的扩增片段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包括1个长度为1 665个核苷酸的完整病毒基因,其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ToCV HSP70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表明广东番茄受到了ToCV的侵染。但ToCV广东番茄分离物的HSP70序列与国内外已报道的各分离物的同源性均低于82%,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与塞浦路斯tomato、约旦JU_20分离物的同源性最高,为81.8%。这是ToCV在广东发生的首次报道,也是该病毒HSP70基因序列存在显著差异分离物的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病毒病 番茄褪绿病毒 HSP70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类枯萎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15
12
作者 佘小漫 何自福 +1 位作者 罗方芳 虞皓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4-87,共4页
瓜类枯萎病是广东瓜类作物上主要病害,每年均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阐述了瓜类枯萎病的症状、病原特性、致病机理、病害侵染循环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瓜类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 瓜类 枯萎病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主要茄子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8
13
作者 佘小漫 何自福 +1 位作者 罗学梅 罗方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72-73,85,共3页
收集了目前在广东生产推广种植的19个茄子品种,通过室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与评价了这些茄子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水平,结果显示:冠军紫红茄、长优紫长茄、华育二号紫红长茄、宏运茄王、长丰二号和新丰1号紫红长茄这6个品种对茄子青枯病表... 收集了目前在广东生产推广种植的19个茄子品种,通过室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与评价了这些茄子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水平,结果显示:冠军紫红茄、长优紫长茄、华育二号紫红长茄、宏运茄王、长丰二号和新丰1号紫红长茄这6个品种对茄子青枯病表现为抗病;美丰三号紫长茄、紫龙长丰Ⅲ、福将紫红长茄、紫荣6号长茄、中冠二号紫长茄、金卡龙三号紫红长茄、旭紫长茄、农丰紫红茄、农夫长茄、圣紫和特级32号这11个茄子品种对茄子青枯病表现为中抗(耐病);金穗鲜红长茄和火焰山紫红长茄这2个品种对茄子青枯病表现为感病,说明目前广东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茄子品种中绝大多数对青枯病表现为抗或中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品种 茄子青枯病 抗病水平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种杀菌剂对火龙果褐腐病菌抑菌持效期及田间防效试验 被引量:9
14
作者 蓝国兵 何自福 +4 位作者 于琳 汤亚飞 李正刚 邓铭光 佘小漫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2期95-101,共7页
【目的】筛选对火龙果褐腐病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抑菌持效期长且田间防治效果好的杀菌剂,为火龙果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褐腐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通过测量和观察抑菌圈大小及消失时间测定16种杀菌剂抑... 【目的】筛选对火龙果褐腐病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抑菌持效期长且田间防治效果好的杀菌剂,为火龙果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褐腐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通过测量和观察抑菌圈大小及消失时间测定16种杀菌剂抑制病菌生长的持效期,对其中抑菌效果好或持效期长的杀菌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与防效比较。【结果】咯菌腈、丙环唑、丙硫菌唑、戊唑醇、氟硅唑、异菌脲等6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抑菌持效期长,培养15 d后抑菌圈尚未消失;咪鲜胺、苯醚甲环唑、腈菌唑等3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抑菌持效期较长;多菌灵、噻菌灵、嘧菌酯等3种杀菌剂初期对病菌的抑菌持效期较短;丙森锌、春雷霉素、百菌清、氟环唑等4种杀菌剂的抑菌持效期极短。田间药效试验显示,戊唑醇、异菌脲、氟硅唑、丙硫菌唑、丙环唑等5种杀菌剂对火龙果嫩茎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除丙环唑在500 mg/kg施药浓度下对火龙果嫩茎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外,其余4种杀菌剂对火龙果生长安全。【结论】生产上优先推荐使用具有内吸活性的戊唑醇、异菌脲、氟硅唑、丙硫菌唑、丙环唑等药剂防治火龙果褐腐病,轮换用药;在病情压力较大的果园,施药浓度可以适当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褐腐病菌 杀菌剂 持效期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侵染危害海南番茄及其分子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汤亚飞 周洋 +6 位作者 张丽 李正刚 佘小漫 于琳 蓝国兵 邓铭光 何自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70-1976,共7页
【目的】明确引起海南三亚、东方和陵水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分子特征,为防控该病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9年2月从海南三亚、东方和陵水采集的15份疑似番茄黄化曲叶病样本为材料,采用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通用简并引物AV494/... 【目的】明确引起海南三亚、东方和陵水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分子特征,为防控该病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9年2月从海南三亚、东方和陵水采集的15份疑似番茄黄化曲叶病样本为材料,采用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通用简并引物AV494/CoPR对15份样本进行PCR检测,并对PCR检测为阳性的样本进行滚环扩增(RCA)及基因克隆,获得侵染海南三亚、陵水和东方番茄的病毒基因组全序列,进而在GenBank数据库BLASTh程序进行相似性比对,利用SDT 1.2的MUSCLE alignment进行序列相似性比较分析,采用MEGA 6.0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明确所获得病毒分离物与已报道分离物的亲缘关系。【结果】获得侵染海南三亚、陵水和东方番茄的3个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分离物基因组全序列,其大小均为2781 nt,编码6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病毒链上AV1和AV2基因,互补链上AC1、AC2、AC3和AC4基因。相似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TYLCV海南分离物与墨西哥和美国分离物的相似性在99.0%以上,与来自我国不同省(市)的14个TYLCV分离物的相似性在98.0%以上。系统发育进化分析显示,海南三亚、陵水和东方3个分离物与墨西哥、美国及我国北京和江苏分离物聚集在一个小分支,进一步与来自我国其他12个省(市)、韩国、哥斯达黎加和澳大利亚的分离物形成一个分支。【结论】侵染海南番茄的TYLCV可能来自我国大陆的番茄等种苗和烟粉虱带毒传入,也有可能来自墨西哥和美国等其他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分子鉴定 序列分析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黄脉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2
16
作者 汤亚飞 何自福 +1 位作者 佘小漫 蓝国兵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104,共5页
辣椒黄脉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VYV)是影响世界辣椒生产的重要病毒,也是广东省辣椒上主要病原病毒之一。本研究根据PeVYV基因组P3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了该病毒的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 辣椒黄脉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VYV)是影响世界辣椒生产的重要病毒,也是广东省辣椒上主要病原病毒之一。本研究根据PeVYV基因组P3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了该病毒的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70min便可完成对PeVYV的检测,无需特殊的设备,灵敏度比普通RT-PCR高10倍,对田间疑似病样的检出结果与RT-PCR的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PeVYV RT-LAMP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和操作简便等优点,适合于对PeVYV病样快速、准确检测与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黄脉病毒 RT-LAMP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在湖北首次报道 被引量:8
17
作者 汤亚飞 何自福 +3 位作者 杜振国 佘小漫 蓝国兵 罗方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3-236,共4页
2014年春季,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种植的番茄表现植株矮缩,叶片上卷,叶缘黄化等症状。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采集的病样中均存在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进一步通过滚环扩增方法获得了该病毒的湖北分离物HB01的全基因组。基因克隆及序列... 2014年春季,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种植的番茄表现植株矮缩,叶片上卷,叶缘黄化等症状。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采集的病样中均存在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进一步通过滚环扩增方法获得了该病毒的湖北分离物HB01的全基因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基因组全长为2 781nt,与已报道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各分离物同源性在89.0%以上,而与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TYLCV分离物的同源率均在97.0%以上。因此,HB01属于TYLCV的一个分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茄科雷尔氏菌16Sr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佘小漫 何自福 +1 位作者 虞皓 李华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8,共5页
应用PCR方法,获得了分离自广东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空心菜、沙姜、姜、马铃薯、花生、菊花、桑树和藿香共12种作物21个茄科雷尔氏菌菌株的16S rDNA.序列测定及比较结果表明,21个广东茄科雷尔氏菌菌株16SrDNA近全长序列均为1 528 bp... 应用PCR方法,获得了分离自广东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空心菜、沙姜、姜、马铃薯、花生、菊花、桑树和藿香共12种作物21个茄科雷尔氏菌菌株的16S rDNA.序列测定及比较结果表明,21个广东茄科雷尔氏菌菌株16SrDNA近全长序列均为1 528 bp,序列间同源率99.2%-100%;各菌株的16S rDNA序列间只有1-12个不等的碱基差异,其中20个菌株的458-460位及474位的碱基是ACT和T,而菌株HZ-1则是TTC和A,说明广东茄科雷尔氏菌的16S rDNA序列十分保守.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仅菌株HZ-1聚类于茄科雷尔氏菌2 a亚组中,其余20个菌株均聚类于茄科雷尔氏菌区组1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科雷尔氏菌 16SrDNA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唑醇和咯菌腈复配对火龙果褐腐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4
19
作者 蓝国兵 何自福 +4 位作者 于琳 汤亚飞 李正刚 邓铭光 佘小漫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74-79,共6页
【目的】明确戊唑醇和咯菌腈复配对火龙果褐腐病菌联合毒力与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戊唑醇、咯菌腈及其复配药剂对火龙果褐腐病菌的室内毒力,以Wadley法评价增效作用,并验证了复配药剂对火龙果褐腐病的田间防效。【... 【目的】明确戊唑醇和咯菌腈复配对火龙果褐腐病菌联合毒力与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戊唑醇、咯菌腈及其复配药剂对火龙果褐腐病菌的室内毒力,以Wadley法评价增效作用,并验证了复配药剂对火龙果褐腐病的田间防效。【结果】咯菌腈和戊唑醇对火龙果褐腐病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EC50值分别为0.0045、0.0671 mg/L。戊唑醇与咯菌腈不同配比对火龙果褐腐病菌表现为加和作用。有效浓度分别为100 mg/kg和500 mg/kg连续喷施3次时,末次药后7 d,戊唑醇和咯菌腈质量比8∶2复配对火龙果褐腐病平均防效分别为80.31%和89.44%,戊唑醇单剂平均防效分别为80.24%和89.71%,咯菌腈单剂平均防效分别为70.08%和76.29%;末次药后15 d,戊唑醇和咯菌腈质量比8∶2复配平均防效分别为76.80%和83.63%,戊唑醇单剂平均防效分别为74.63%和81.22%,咯菌腈单剂平均防效分别为54.53%和65.24%;复配药剂两种施药浓度的防效均比使用相同浓度单一药剂的防效高。【结论】戊唑醇和咯菌腈质量比为8∶2的复配药剂对火龙果褐腐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在田间防治效果好且对火龙果无药害,可以在火龙果生产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咯菌腈 火龙果褐腐病菌 联合毒力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青枯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0
作者 佘小漫 何自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2期82-89,共8页
茄科雷尔氏菌侵染引起的青枯病是世界性、毁灭性的作物细菌病害,该病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茄科雷尔氏菌属薄壁菌门β-变形菌纲雷尔氏菌属,为革兰氏阴性、好氧棒状杆菌,可侵染50多科200余种植物。该病原菌在无寄主植物存在时可在土壤、... 茄科雷尔氏菌侵染引起的青枯病是世界性、毁灭性的作物细菌病害,该病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茄科雷尔氏菌属薄壁菌门β-变形菌纲雷尔氏菌属,为革兰氏阴性、好氧棒状杆菌,可侵染50多科200余种植物。该病原菌在无寄主植物存在时可在土壤、水体中存活5年以上,一旦有合适的寄主植物,即可通过寄主植物的根部侵染维管束系统,引起寄主植物整株性、不可逆的萎蔫枯死。茄科雷尔氏菌是一个复合种,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与遗传多样性,已发现有5个生理小种、5个生化变种、4个演化型和57个序列变种。作物青枯病在广东省多种作物上发生十分严重,是广东省重要的植物细菌病害之一。目前,至少发现有35种植物受到茄科雷尔氏菌的侵染与为害,其中桑、桉树、甘薯、沙姜、南瓜、空心菜、菊花、向日葵、广藿香、胜红蓟和人参果等作物青枯病被首次发现与报道,每年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国内外茄科雷尔氏菌及青枯病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本团队近20年来在青枯病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科雷尔氏菌 多样性 生理生化特性 分子特征 青枯病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