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施肥下黑土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何翠翠 王立刚 +2 位作者 王迎春 张文 杨晓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4-202,共9页
基于东北黑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黑土活性有机质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措施的影响下土壤有机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撂荒处理(CK0)土壤有机质较初始值提高了35.62%;单施化肥处理有机质提高最小... 基于东北黑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黑土活性有机质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措施的影响下土壤有机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撂荒处理(CK0)土壤有机质较初始值提高了35.62%;单施化肥处理有机质提高最小,为10%~15%;其次为秸秆还田处理提高了20%;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土壤有机质提高效果最显著,为66.38%~92.13%。黑土活性有机质分布规律为高活性有机质、中活性有机质、低活性有机质分别占有机质含量的3.80%~10.28%、1.59%~12.32%、8.71%~27.45%。以撂荒处理为参考土壤,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高活性有机质、中活性有机质碳库管理指数高于参考土壤;氮磷钾肥配施处理(NPK)高活性有机质及其高活性有机质碳库管理指数与参考土壤较为接近;单施氮肥处理(N)、施用氮肥和磷肥处理(NP)、施用氮肥和钾肥处理(NK)、施用磷肥和钾肥处理(PK)高活性有机质、中活性有机质及总活性有机质碳库管理指数均低于参考土壤。采用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提高黑土活性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活性有机质 碳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氮投入比例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何翠翠 李贵春 +1 位作者 尹昌斌 张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3-393,共11页
【目的】探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冬小麦基肥中有机肥替代氮素在总氮投入中的不同比例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的影响,可进一步揭示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特征,为找出最佳的有机肥替代无机肥氮素比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目的】探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冬小麦基肥中有机肥替代氮素在总氮投入中的不同比例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的影响,可进一步揭示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特征,为找出最佳的有机肥替代无机肥氮素比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河北徐水试验站利用连续5年进行的冬小麦–夏玉米田间试验,其中,对照处理(CK)不施任何肥料,其他处理冬小麦和夏玉米氮素施入量均为N 200 kg/hm2,冬小麦氮素以干牛粪作为有机肥氮素代替不同比例的无机肥氮素,按照有机肥氮素占总氮投入的百分比,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M0(0%)、M20(20%)、M50(50%)和M100(100%)。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采用Biolog ECO板方法测定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利用能力,来表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活性。【结果】1)有机肥替代无机肥氮素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效率。M0处理总碳源利用能力最低,M50最高,M100处理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速率最快。2)所有施肥处理对D-纤维二糖、D-乳糖、D-甘露醇、吐温40和苯乙胺这几种碳源的利用程度最高,D,L-磷酸甘油和γ-羟丁酸这两种碳源的利用率最低。整体上看,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种类的平均利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糖类、胺类、氨基酸类、多聚类、羧酸类和酚酸类。3)有机氮替代处理的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的香农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处理和单施化肥处理,但是均匀度指数有了明显的降低,且随着有机肥氮素替代比例的增大,差异越明显。4)土壤微生物碳代谢活性主要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有机质含量越大,相应的香农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及AWCD值越大,而土壤有机质含量越大均匀度指数却越低。【结论】大量有机肥氮素替代无机肥氮素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说明有机肥替代无机肥氮素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其中秋施基肥时以有机肥替代100%基施无机肥氮素(M100处理)为最佳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施基肥 有机肥替代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活性 碳代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Ⅱ):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肝肾毒性 被引量:22
3
作者 祁乃喜 刘玉梅 +2 位作者 何翠翠 华嘉 李建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分析经中药千里光中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染毒后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研究该类生物碱的肝肾毒性,为中药毒性评价提供简单可靠的方法。方法利用生物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对照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口服给药组的大鼠7d的尿液、结... 目的分析经中药千里光中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染毒后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研究该类生物碱的肝肾毒性,为中药毒性评价提供简单可靠的方法。方法利用生物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对照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口服给药组的大鼠7d的尿液、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对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探讨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肝肾毒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口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引起大鼠尿中牛磺酸,氧化三甲胺以及二甲基甘氨酸含量的持续增高,说明对肝脏及肾脏造成了损伤,提示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存在肝肾毒性。结论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可以诠释中药千里光的肝肾毒性,提示代谢组学方法可为传统中药毒性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千里光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钢焊接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石玗 何翠翠 +1 位作者 黄健康 樊丁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共3页
以热力学基本定律为基础,建立铝/镀锌钢板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计算模型.应用所开发的计算和绘图程序,得到铝/镀锌钢板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界面处Al-Fe金属间化合物相形成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与温度... 以热力学基本定律为基础,建立铝/镀锌钢板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计算模型.应用所开发的计算和绘图程序,得到铝/镀锌钢板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界面处Al-Fe金属间化合物相形成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与温度关系的图形,分析在焊接接头界面处可能形成的Al-Fe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种类,并与焊接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模拟结果表明:在Al-Fe界面上形成Fe2Al5和FeAl3金属间化合物,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所建立的热力学模型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焊接 金属间化合物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镀锌钢焊接接头金属间化合物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黄健康 刘宁 +2 位作者 何翠翠 石玗 樊丁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7-841,共5页
针对Al/镀Zn钢板Pulsed DE-GMAW焊接接头界面区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确定性研究,在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基础上,建立铝/镀锌钢板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界面Fe-Al-Zn相形成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计算模型,得到Al/镀Zn钢板异种金属焊接接头Fe_2Al_5Zn_(0... 针对Al/镀Zn钢板Pulsed DE-GMAW焊接接头界面区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确定性研究,在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基础上,建立铝/镀锌钢板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界面Fe-Al-Zn相形成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计算模型,得到Al/镀Zn钢板异种金属焊接接头Fe_2Al_5Zn_(0.4)金属间化合物相形成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分析界面Fe_2Al_5Zn_(0.4)金属间化合物存在的可能性,并与焊接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热力学模型是合理的,在界面上形成Fe_2Al_5Zn_(0.4)金属间化合物,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并推论了Fe_2Al_5Zn_(0.4)是在Fe_2Al_5与FeAl_3形成后,由于Zn扩散进入Fe_2Al_5的晶体空位所得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旁路耦合电弧焊 铝/钢焊接 金属间化合物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药薄荷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与薄荷醇含量测定 被引量:9
6
作者 祝祎玮 怀悦 何翠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通过对苏州市地区5个吴药薄荷药材挥发油成分、含量等相关的研究,为吴门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问题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进行挥发油的提取,运用GC-MS进行化学成分鉴定及含量测定,计算其相似度。结果挥发油含量从0... 目的通过对苏州市地区5个吴药薄荷药材挥发油成分、含量等相关的研究,为吴门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问题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进行挥发油的提取,运用GC-MS进行化学成分鉴定及含量测定,计算其相似度。结果挥发油含量从0.2%至1.7%(mL/g)不等。除一个样品外,其余相似度都较高。结论苏州地区吴药薄荷其化学成分丰富,薄荷醇含量较高,值得保护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药 薄荷 挥发油 GC-MS 薄荷醇含量 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膝中三萜皂苷的富集工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祁乃喜 何翠翠 李建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系统研究牛膝中齐墩果酸皂苷及其富集工艺。方法采用UV方法确定牛膝中齐墩果酸的最佳的提取方法,利用大孔树脂研究了齐墩果酸皂苷的吸附与解吸附作用,优化了大孔树脂富集纯化齐墩果酸皂苷的工艺。利用比较合适的齐墩果酸-28-葡萄糖... 目的系统研究牛膝中齐墩果酸皂苷及其富集工艺。方法采用UV方法确定牛膝中齐墩果酸的最佳的提取方法,利用大孔树脂研究了齐墩果酸皂苷的吸附与解吸附作用,优化了大孔树脂富集纯化齐墩果酸皂苷的工艺。利用比较合适的齐墩果酸-28-葡萄糖苷为标准品,建立了紫外显色法测定齐墩果酸总皂苷含量的方法。结果牛膝中齐墩果酸皂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70%乙醇提取回流2h。利用HP-20大孔树脂处理以及采用新的标准品为对照,提取物中总皂苷含量可提高到64.65%。结论利用齐墩果酸-28-葡萄糖苷为标准品,HP-20富集、纯化牛膝总皂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 齐墩果酸皂苷 提取工艺 大孔树脂 紫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海藻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何翠翠 张文 +2 位作者 魏志远 尹昌斌 张树清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107-113,共7页
海藻产业曾经为海南省的经济增长作出过突出贡献,然而近些年海藻产量呈波动下降趋势,亟需对海南省海藻产业发展形势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本文依据《海南省统计年鉴》数据对海南省海藻产业产量构成、养殖面积与区域及产业结构分析等方面... 海藻产业曾经为海南省的经济增长作出过突出贡献,然而近些年海藻产量呈波动下降趋势,亟需对海南省海藻产业发展形势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本文依据《海南省统计年鉴》数据对海南省海藻产业产量构成、养殖面积与区域及产业结构分析等方面开展研究。2007年海南省海藻产品总产量为34206t,至2017年海藻产品下降到23755t,10年期间下降了30.55%,下降趋势明显;海南省各地区市县对藻类产品的贡献由大到小依次为海口市、澄迈县、儋州市、琼海市、昌江县、文昌市,贡献比重分别为33.91%、19.79%、16.93%、12.08%、10.21%、4.37%,其它地区贡献不足2.69%。近些年,海南省藻类产品产量结构变化较大:2005年海南省藻类产品呈现出以江蓠为主,麒麟菜为辅,江蓠和麒麟菜对海南省当年藻类产品的贡献率达到了99.22%,其它藻类产量极少。至2016年,海南省藻类产品结构形成以江蓠为主(贡献率约为50%),麒麟菜为辅(贡献率约为13.11%),马尾藻、裙带菜等多种藻类共存的现状。通过海南省海藻产品现状分析,基于SWOT矩阵分析提出藻类产业战略方案,挖掘优势增长型战略方案克服劣势扭转型战略方案,为海南省海藻产业发展提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海藻 海洋资源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