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价值逻辑:优势、实质与路向
1
作者 伍小乐 罗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3,共6页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是要打造“衣帽间式的共同体”,旨在构建一种向“真正的共同体”过渡的社会共治载体,其优势在于彰显人民主体性、激发人民主动性、增进人民获得感。作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创新方案,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应对个体“...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是要打造“衣帽间式的共同体”,旨在构建一种向“真正的共同体”过渡的社会共治载体,其优势在于彰显人民主体性、激发人民主动性、增进人民获得感。作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创新方案,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应对个体“脱域”引发的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选择,其实质是顺应价值主向性的内在要求。迈向社会治理“真正的共同体”要遵循凝聚多元主体间价值共识、激发主体价值创造动能、统一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原则,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格局,使人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释放人的“全部力量和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体系 社会治理共同体 价值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论国家在人类社会治理体系中的进化逻辑 被引量:2
2
作者 伍小乐 陈建斌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5,共7页
马克思将国家的产生、发展与消亡与阶级对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之前的人类社会是一种基于家庭血缘关系的自然秩序,国家是随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出现而最终产生的。阶级社会国家统治可分为剥削阶级国家统治与无产... 马克思将国家的产生、发展与消亡与阶级对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之前的人类社会是一种基于家庭血缘关系的自然秩序,国家是随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出现而最终产生的。阶级社会国家统治可分为剥削阶级国家统治与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治理。剥削阶级国家的社会治理实质上是由虚幻的共同体实行的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最高限度的剥削。而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人民群众重新收回政权,人民是国家制度的实际承担者。在未来的社会治理体系中,国家将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未来的人类社会将是高度社会自治的被称为"真实的共同体"的自由人联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治理 国家 进化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国家权力的批判:权力之恶及其弥除 被引量:3
3
作者 伍小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35-40,共6页
从恶的维度考察权力,马克思的国家权力观揭示了国家权力具有垄断、异化和暴力三种属性。集中的权力导致垄断,绝对的权力更易异化,暴力则加剧社会对抗性。依据马克思的国家权力观,构建良好的国家权力生态,必须将国家权力集中在人民手中,... 从恶的维度考察权力,马克思的国家权力观揭示了国家权力具有垄断、异化和暴力三种属性。集中的权力导致垄断,绝对的权力更易异化,暴力则加剧社会对抗性。依据马克思的国家权力观,构建良好的国家权力生态,必须将国家权力集中在人民手中,以立法形式保证其人民性,并用法律和公民权利制约权力,从而避免权力的任意和"公权暴力"在法治中国滋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国家权力 权力之恶 垄断 异化 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行政人权利人格与权力人格冲突及调适
4
作者 伍小乐 陈建斌 姬鹏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83-86,共4页
行政人权利与权力的矛盾导致行政人的两种人格维度即权利人格与权力人格的矛盾冲突,具体表现为行政人权利人格与义务人格的冲突、行政人职权与其公民权的冲突。这种冲突会导致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相背离,因此必须进... 行政人权利与权力的矛盾导致行政人的两种人格维度即权利人格与权力人格的矛盾冲突,具体表现为行政人权利人格与义务人格的冲突、行政人职权与其公民权的冲突。这种冲突会导致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相背离,因此必须进行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权利人格 权力人格 冲突 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根源探析——马克思论国家权力的为恶倾向及其制约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潭 伍小乐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21,共5页
根据马克思的国家权力理论,国家权力具有阶级统治的本质属性,而且这种属性使国家权力具备了三种为恶倾向:一是暴力倾向;二是异化倾向;三是垄断倾向。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根源于其内含的这三种为恶倾向。要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 根据马克思的国家权力理论,国家权力具有阶级统治的本质属性,而且这种属性使国家权力具备了三种为恶倾向:一是暴力倾向;二是异化倾向;三是垄断倾向。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根源于其内含的这三种为恶倾向。要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就是要制约国家权力这些为恶倾向,也即让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将生产全部集中到联合起来的个人手中,并逐渐将国家政权归还给人民、归还给社会有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国家权力 暴力 权力异化 权力垄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廉政观及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启示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潭 伍小乐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26,共8页
马克思的廉政观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廉政的政治根基,也即依据社会主义的宪法法律治国理政、杜绝腐败;发展以普选制度、民主监督、罢免惩处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政治是廉政的核心保障;打造厉行节俭、廉洁为民的"小政府"是廉政... 马克思的廉政观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廉政的政治根基,也即依据社会主义的宪法法律治国理政、杜绝腐败;发展以普选制度、民主监督、罢免惩处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政治是廉政的核心保障;打造厉行节俭、廉洁为民的"小政府"是廉政建设的关键举措;践行社会主义的"公正"价值,并保证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则是建设廉政的基本方法。这些科学的理论设想对我们当前推进廉政建设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都富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 马克思 国家治理 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邓小平行政人格观比较研究
7
作者 陈建斌 伍小乐 王光升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5-39,共5页
权力民授是毛泽东、邓小平行政人格观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党性和个性的统一则是他们关于理想行政人格的价值诉求。由于两代伟人所面对的历史任务的区别,他们对行政人格特质要求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具体的行政人格塑造途径上,毛泽东强... 权力民授是毛泽东、邓小平行政人格观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党性和个性的统一则是他们关于理想行政人格的价值诉求。由于两代伟人所面对的历史任务的区别,他们对行政人格特质要求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具体的行政人格塑造途径上,毛泽东强调思想改造的作用,而邓小平更重视制度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邓小平 行政人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人格样式及其超越——对行政人的哲理思考
8
作者 陈建斌 伍小乐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39,共2页
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格是由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具有特定功能的要素所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它既有相应的层次,又有复杂的结构。从静态上看,行政人格的基本样式表现为行政资格,它由三种要素组成,即行政人员的自我意识、知识能力和品行,这三... 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格是由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具有特定功能的要素所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它既有相应的层次,又有复杂的结构。从静态上看,行政人格的基本样式表现为行政资格,它由三种要素组成,即行政人员的自我意识、知识能力和品行,这三种要素的协调平衡维持了行政人格的稳定。但作为动态系统,行政人格结构表现为不断解构—结构—建构的演进过程,即不断超越旧人格走向新人格的过程,而这种超越的关键要素却是内在于行政人员人格各要素中的行政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资格 行政人格 结构 行政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数据主权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7
9
作者 伍小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2,共8页
大数据主权是国家主权在大数据时代的新内容,是国家主权在数据空间的新呈现。大数据主权生成的可能性在于生存空间的数字化、大数据的资源化、大数据权力范式推动国家主权空间的数据化延伸;其必然性在于国家需要发挥大数据主权原则的秩... 大数据主权是国家主权在大数据时代的新内容,是国家主权在数据空间的新呈现。大数据主权生成的可能性在于生存空间的数字化、大数据的资源化、大数据权力范式推动国家主权空间的数据化延伸;其必然性在于国家需要发挥大数据主权原则的秩序构建功能,且现实是大数据主权已经遭遇多重内外风险因素的威胁;其重要性在于国家在数据空间同多元行为主体展开主权博弈,已然成为维护国家大数据利益的重要手段。揭示大数据主权的生成逻辑对正确认识大数据主权、科学制定大数据主权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主权 大数据主权 主权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