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乙烯暴露对作业工人染色体的损伤 被引量:3
1
作者 仇玉兰 王威 +4 位作者 刘静 孙品 吴芬 金如峰 夏昭林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探讨在我国目前职业卫生标准条件下,接触氯乙烯(VCM)能否对作业工人染色体造成损伤。方法选择上海某化工厂205名VCM作业工人为接触组,并以41名不接触VCM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分析两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 目的探讨在我国目前职业卫生标准条件下,接触氯乙烯(VCM)能否对作业工人染色体造成损伤。方法选择上海某化工厂205名VCM作业工人为接触组,并以41名不接触VCM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分析两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因素分析采用广义线性模型中的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VCM接触组工人和对照组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3.58±2.33)‰和(1.22±1.19)‰。Poisson回归分析VCM暴露与微核率之间的关系,最后进入方程的变量为VCM暴露、性别和年龄。在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如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后VCM暴露的校正FR值及95%CI为3.1043(2.3523,4.1946)。以男性作为参比,女性FR值为1.1823,95%CI为(1.0249,1.3625)。年龄作为连续变量FR值为1.0164,95%CI为(1.0064,1.0264)。结论在当前我国职业卫生标准情况下,VCM暴露仍能够对作业工人遗传物质造成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染色体损伤 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雪松 杨婷 +2 位作者 仇玉兰 段微 徐静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7期597-599,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稽留流产1例、中期引产1例、早产重度窒息死亡1例,余3例新生儿均体健。患者中除1例术后4个月死亡,余未...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稽留流产1例、中期引产1例、早产重度窒息死亡1例,余3例新生儿均体健。患者中除1例术后4个月死亡,余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其生存率和胎儿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卵巢恶性肿瘤 化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胆碱对大鼠海马学习和空间记忆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文平 苏林梁 +2 位作者 仇玉兰 郑金平 张策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961-964,共4页
目的探讨侧脑室注射乙酰胆碱对大鼠海马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15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动物麻醉后经立体定位侧脑室注射分别给予乙酰胆碱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则只对动... 目的探讨侧脑室注射乙酰胆碱对大鼠海马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15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动物麻醉后经立体定位侧脑室注射分别给予乙酰胆碱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则只对动物进行麻醉。术后4周观察在Morris水迷宫试验中动物平台逃避潜伏期时间和穿越平台的次数。结果在定位航行试验中,实验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分别为(6.06±0.85)s、(13.15±2.73)s和(11.77±2.00)s,实验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在空间搜索试验中,实验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在60s内穿越平台次数分别为(7.4±0.51)次、(4.2±0.37)次和(3.6±0.51)次,实验组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侧脑室给予乙酰胆碱可提高成年大鼠海马的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 学习和记忆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水砷暴露大鼠血砷、尿砷和组织砷含量测定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高怡 仇玉兰 +4 位作者 田凤洁 卿艳 周楠楠 张世鑫 裴秋玲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饮水砷暴露大鼠血砷、尿砷和各脏器组织中砷含量的分布。方法将32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自来水)组和低(50μg/L)、中(150μg/L)、高(450μg/L)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 目的探讨饮水砷暴露大鼠血砷、尿砷和各脏器组织中砷含量的分布。方法将32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自来水)组和低(50μg/L)、中(150μg/L)、高(450μg/L)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每只大鼠每日饮水消耗量约37 ml,连续染毒4周后,取尿样测定尿砷;并处死大鼠测定血砷及肝、肾、肺、心、脾、脑组织重量、脏器系数及砷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第2周时低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体重较高,第4周时中、高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体重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肝脏脏器系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肾、肺、心、脾、脑的脏器系数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高、中、低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血、尿、脾、肾组织和高、中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心、肝、肺、脑组织砷含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染砷浓度的增加,血砷、尿砷和各脏器组织中的砷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相同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不同脏器中的砷含量不同,脾组织中砷含量最高,脑组织中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砷,尿砷与各脏器组织中砷含量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饮水砷暴露大鼠体内各脏器组织中均有砷蓄积,但分布并不均匀;血砷和尿砷含量均可一定程度反映砷在体内的负荷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砷 尿砷 脏器 环境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胆碱对大鼠齿状回成年神经发生的作用观察(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文平 仇玉兰 +1 位作者 郑金平 张策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观察乙酰胆碱(ACh)对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成年神经发生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通过立体定位经侧脑室药物注射建立试验动物模型,实验组给予ACh,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只麻醉动物,不做任何手术处理,术后2h经腹腔给予核苷酸... 目的观察乙酰胆碱(ACh)对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成年神经发生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通过立体定位经侧脑室药物注射建立试验动物模型,实验组给予ACh,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只麻醉动物,不做任何手术处理,术后2h经腹腔给予核苷酸类似物BrdU。4周后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并计数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新生神经元。结果实验组海马齿状回BrdU+和BrdU+/CaBP+双标的细胞数目为637.00±39.50、491.00±47.29/hippocampi(N=3,n=36),而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39.00±17.62、305.00±17.62/hippocampi(N=3,n=36)和336.00±49.05、304.00±30.44/hippocampi(N=3,n=36),实验组分别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假手术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乙酰胆碱可以增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新生神经元的数目,由此可能促进学习和记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神经发生 乙酰胆碱 齿状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病玉米饲喂Wistar大鼠食用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明 李宝健 +2 位作者 仇玉兰 裴秋玲 王景雪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年第10期13-17,共5页
目的:利用不同剂量的转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转基因抗病玉米粉饲喂Wistar大鼠28d,之后继续用相同剂量未转基因的对照玉米饲喂1w。检测实验期和恢复期Wistar大鼠食用转基因玉米的食用安全性。方法:将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 目的:利用不同剂量的转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转基因抗病玉米粉饲喂Wistar大鼠28d,之后继续用相同剂量未转基因的对照玉米饲喂1w。检测实验期和恢复期Wistar大鼠食用转基因玉米的食用安全性。方法:将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饲喂转基因玉米低、中、高剂量组等4个组,每组雌雄各半,经口28d摄入转基因玉米。饲喂期间对大鼠的一般生活状况、体重增长进行观察;大鼠饲喂期和停止饲喂后1w,统计其食物利用率;连续喂饲4w末和停止喂养后1w,对大鼠血清生化学指标进行检查,同时进行解剖学检查。结果:大鼠饲喂转基因玉米后,与对照组比较,一般生活状况无明显差异,无任何中毒症状出现,全部动物健康存活;与对照组同期同性别的大鼠相比,体重增长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大鼠喂饲4w末和停止喂饲后1w食物利用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饲喂转基因玉米期间,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大体解剖肉眼观察,各脏器颜色形态未见异常,脏器系数未见异常。结论:实验周期内转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转基因抗病玉米对Wistar大鼠生长发育无明显不良影响,转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转基因抗病玉米及其亲本玉米对大鼠具有同等的食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几丁质酶 Β-1 3-葡聚糖酶 食用安全性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冯亮 丁雪波 +1 位作者 刘志宏 仇玉兰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74例,其中男性223例,女性151例;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68.52岁;体质...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74例,其中男性223例,女性151例;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68.52岁;体质量指数18~30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5.38 kg/m^2。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术前和术后24 h时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翻阅患者病历,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教育程度、个人史、合并疾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支架长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院前用药、发病至入院时间、术后他汀药物应用、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等资料,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随访,观察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统计炎性因子及其他临床资料与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374例患者5年随访期内非心源性死亡患者10例,失访患者21例,最终纳入统计患者343例;5年累计心源性死亡患者46例,死亡率13.41%。死亡患者术后24 h时IL-6及IL-6增加率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院前阿司匹林、院前氯吡格雷、院前β受体阻滞剂、院前他汀药物、院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发病至入院时间不是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死亡的因素(P>0.05),年龄、性别、吸烟、体质量指数、教育程度、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术前Killip分级、支架长度、CK-MB峰值、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死亡的因素(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Killip分级、IL-6增加率是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是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死亡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PCI术前后炎性因子可作为STEMI患者5年生存率的预测因素,对术后炎性因子明显升高的患者,术后应给予充分重视,可通过双联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等方式给予早期干预,以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炎性因子 5年生存率 白细胞介素6(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乙醛致HepG2细胞染色体损伤及DNA甲基化相关机制研究
8
作者 王静 赵晓田 +2 位作者 李树元 王龙美 仇玉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5期461-468,共8页
目的探究氯乙醛致HepG2细胞染色体损伤及DNA甲基化的相关机制。方法本研究从氯乙醛染毒和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SGI-1027)干预两方面进行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实验。氯乙醛染毒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低剂量氯乙醛组(2.25μmol/L)、中剂量氯... 目的探究氯乙醛致HepG2细胞染色体损伤及DNA甲基化的相关机制。方法本研究从氯乙醛染毒和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SGI-1027)干预两方面进行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实验。氯乙醛染毒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低剂量氯乙醛组(2.25μmol/L)、中剂量氯乙醛组(4.5μmol/L)和高剂量氯乙醛组(9μmol/L),分别染毒24 h和48 h;SGI-1027干预实验设置溶剂对照组(DMSO)、SGI-1027组(10μmol/L)、氯乙醛组(4.5μmol/L)和氯乙醛+SGI-1027组(4.5μmol/L氯乙醛+10μmol/L SGI-1027),染毒24 h。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氯乙醛和SGI-1027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γ-H2AX荧光强度反映DNA双链断裂的程度;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BRIP1、TOP3、RAD52和CtI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高、中、低剂量氯乙醛分别对HepG2细胞染毒24 h和48 h,γ-H2AX荧光强度均增加,且γ-H2AX的荧光强度随着氯乙醛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BRIP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染毒24 h无明显改变,而染毒48 h仅高剂量组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氯乙醛染毒24 h和48 h后TOP3蛋白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0.05);低剂量染毒后RAD52和CtI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高剂量染毒24 h后CtIP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氯乙醛组相比,氯乙醛+SGI-1027组γ-H2AX荧光强度降低(P<0.05),CtIP和BRIP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RAD52和TOP3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氯乙醛能够导致HepG2细胞DNA发生断裂,这与DNA损伤修复基因RAD52和CtIP蛋白的低表达相关,其中CtIP的低表达与高甲基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氯乙醛 DNA损伤修复 DNA甲基化 DNA甲基转移酶 SGI-10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