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教融汇视域下衡水涉农高校开展农民培训的路径研究
1
作者 廖智慧 陈志军 +2 位作者 李晓 刘欣苗 丰美静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8期118-120,共3页
职业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业院校尤其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为服务乡村振兴不断调整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主动承担农民培训职责,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 职业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业院校尤其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为服务乡村振兴不断调整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主动承担农民培训职责,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地区提供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服务支撑,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衡水市是农业大市,需要大量乡村振兴人才,所以衡水市内的涉农专业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按照科教融汇的指导思想,做好农民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培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衡水 涉农 农民培训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地亚红豆杉NAC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恺恺 杨立莹 +4 位作者 丰美静 张林凤 陈段芬 邱德有 杨艳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筛选红豆杉NAC转录因子家族中影响根系形成的关键基因,探索红豆杉根系生长发育分子机理。[方法]利用曼地亚红豆杉全长转录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NAC转录因子,并对筛选出的NAC转录因子进行蛋白结构及基因组织表达谱等分析... [目的]筛选红豆杉NAC转录因子家族中影响根系形成的关键基因,探索红豆杉根系生长发育分子机理。[方法]利用曼地亚红豆杉全长转录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NAC转录因子,并对筛选出的NAC转录因子进行蛋白结构及基因组织表达谱等分析。[结果]共鉴定出44个NAC转录因子,其在N端均具有典型的保守NAC结构域,分别聚类到拟南芥的7个亚家族中,蛋白三级结构较为相似,且成员大多含有5个保守亚结构域。组织表达谱显示TmNAC15、16、18、21、22、29、39、40、41和44在根中表达水平高于茎和叶。[结论]从曼地亚红豆杉中共鉴定出44个NAC转录因子,其结构较为保守,且聚类为7个亚家族,其中成员TmNAC21、22、39、40和44极有可能参与红豆杉根系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NAC基因 基因鉴定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杉低温半致死温度和低温胁迫下紫杉烷含量 被引量:2
3
作者 蒋路园 丰美静 +4 位作者 杜雨晴 邸葆 陈段芬 邱德有 杨艳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2-242,共11页
通过测定低温胁迫下红豆杉电阻抗参数和紫杉烷含量变化,确定适合红豆杉低温半致死温度测定的电阻抗参数,探讨低温对红豆杉紫杉烷生物合成的影响,为扩大红豆杉引种范围及利用低温条件提高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奠定了理论基础。以云南红豆... 通过测定低温胁迫下红豆杉电阻抗参数和紫杉烷含量变化,确定适合红豆杉低温半致死温度测定的电阻抗参数,探讨低温对红豆杉紫杉烷生物合成的影响,为扩大红豆杉引种范围及利用低温条件提高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奠定了理论基础。以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山西长治)、中国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为材料,分别采用电导率法和电阻抗法测定上述树种低温半致死温度,并利用LC-MS法测定低温胁迫下红豆杉叶片中紫杉烷含量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结果表明,5种红豆杉中,中国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山西长治)、东北红豆杉和曼地亚红豆杉均能耐受-14.668--9.106℃低温;云南红豆杉能耐受-8.802--3.521℃低温,高于其他4种红豆杉。电阻抗τ_(m)参数与电导法测定的5种红豆杉一年生枝低温半致死温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12。低温胁迫下,红豆杉一年生叶片中紫杉醇含量高于当年生叶片。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云南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一年生叶片中紫杉醇含量显著增加,中国红豆杉当年生叶片中巴卡亭Ⅲ含量和10-去乙酰基紫杉醇含量显著增加。此外,红豆杉叶片中ABA含量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当年生叶片中ABA含量高于一年生叶片。与云南红豆杉相比,东北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山西长治)和中国红豆杉能耐受更低的温度。低温有利于云南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一年生叶片中紫杉醇的合成及中国红豆杉当年叶片中巴卡亭Ⅲ和10-去乙酰基紫杉醇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低温胁迫 电阻抗 低温半致死温度 紫杉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收期对‘鸭梨’果实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晓宁 +5 位作者 丰美静 马辉 张海霞 张炳龙 张玉星 许建锋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24,共4页
以河北省泊头市的‘鸭梨’为试材,研究了7个采收期(盛花后148、155、162、169、176、183、190 d)果实的品质和贮藏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推迟,‘鸭梨’单果重逐渐增加,果实硬度逐渐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升高... 以河北省泊头市的‘鸭梨’为试材,研究了7个采收期(盛花后148、155、162、169、176、183、190 d)果实的品质和贮藏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推迟,‘鸭梨’单果重逐渐增加,果实硬度逐渐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升高,可滴定酸含量逐渐降低,固酸比逐渐上升,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逐渐升高;但采后货架及贮藏期缩短,贮藏期间果实硬度下降明显。果实过早或过晚采收均会造成果实腐烂率和黑心病发病率的增加,耐贮性下降。综上,需要长期贮藏(6个月左右)的‘鸭梨’适宜采收期为盛花后162~169 d;短期贮藏(不超过4个月)可以适当晚采,盛花后176 d左右采收为宜;即时销售的果实,可以推迟到盛花后183 d前后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梨’ 采收期 果实品质 耐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