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甜菜害虫的发生现状
1
作者 杨安沛 张航 +3 位作者 白微微 丁瑞丰 王锁牢 李广阔 《中国糖料》 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
【目的】为明确新疆甜菜害虫发生现状。【方法】通过田间系统害虫普查与监测方法,对新疆甜菜种植区域的甜菜害虫种类、分布与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新疆甜菜害虫大约有41种/类,隶属于2纲5目15科,以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为主要类群。... 【目的】为明确新疆甜菜害虫发生现状。【方法】通过田间系统害虫普查与监测方法,对新疆甜菜种植区域的甜菜害虫种类、分布与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新疆甜菜害虫大约有41种/类,隶属于2纲5目15科,以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为主要类群。新疆甜菜田常发害虫主要有筒喙象、象甲类、地老虎类、潜叶蝇、跳甲、叶螨、大龟甲、旋幽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偏重发生或大发生的害虫有叶螨、地老虎、甘蓝夜蛾、甜菜夜蛾,中等发生的害虫有筒喙象、甜菜跳甲,间歇性爆发害虫有旋幽夜蛾、草地螟、象甲,区域性偶发害虫有甜菜大龟甲、红头纹豆芫菁,零星或偶发害虫有甜菜潜叶蝇、白星花金龟、棉铃虫、牧草盲蝽、亚洲玉米螟等。【结论】掌握区域性甜菜害虫种类及危害情况,对靶标害虫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害虫 分布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寄主挥发物中引起旋幽夜蛾嗅觉反应的活性组分分析
2
作者 杨安沛 张航 +2 位作者 白微微 丁瑞丰 李广阔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4,218,共8页
为探究植物挥发物中引起旋幽夜蛾嗅觉电生理反应的活性组分,本研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藜、甜菜和棉花植株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鉴定寄主挥发物中引起旋幽夜蛾嗅觉反应的活... 为探究植物挥发物中引起旋幽夜蛾嗅觉电生理反应的活性组分,本研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藜、甜菜和棉花植株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鉴定寄主挥发物中引起旋幽夜蛾嗅觉反应的活性组分。结果表明,藜挥发物中有6种活性组分,甜菜和棉花挥发物中各有5种,其中乙酸叶醇酯、1,2-二乙苯、对二乙苯、壬醛、二乙二醇丁醚为3种植物共有的挥发物组分,异佛尔酮仅在藜挥发物中发现。触角电位(EAG)测定结果显示,以上6种组分都能引起旋幽夜蛾雌雄成虫的EAG反应,且随浓度增加EAG相对反应值增大。雌雄成虫对壬醛和异佛尔酮的EAG反应最强烈,其次是乙酸叶醇酯和1,2-二乙苯。在相同浓度条件下,雌雄成虫对同种化合物的EAG反应无性别特异性。本研究为探明旋幽夜蛾定位寄主机制及开发行为调控产品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幽夜蛾 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 GC-E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性遗传背景棉蚜氟啶虫胺腈及啶虫脒抗性品系转录组分析
3
作者 王伟 张仁福 +3 位作者 刘海洋 丁瑞丰 梁革梅 姚举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78-3088,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抗性遗传背景棉蚜对氟啶虫胺腈和啶虫脒抗性机制差异。【方法】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2个不同抗性遗传背景棉蚜(莎车县和精河县)的田间初始品系、啶虫脒抗性品系和氟啶虫胺腈抗性品系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 【目的】研究不同抗性遗传背景棉蚜对氟啶虫胺腈和啶虫脒抗性机制差异。【方法】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2个不同抗性遗传背景棉蚜(莎车县和精河县)的田间初始品系、啶虫脒抗性品系和氟啶虫胺腈抗性品系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分析2个不同抗性遗传背景棉蚜种群各品系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莎车县氟啶虫胺腈抗性品系和啶虫脒抗性品系分别有806个和149个基因差异表达;精河县氟啶虫胺腈抗性品系和啶虫脒抗性品系与精河县的田间初始品系相比分别有233个和160个基因差异表达。在莎车县氟啶虫胺腈抗性品系和啶虫脒抗性品系中,CYP6CY59、CYP6DC1和CYP380C45均上调表达,CYP6CY12和CYP380C46均下调表达;在精河县氟啶虫胺腈抗性品系和啶虫脒抗性品系中,CYP380C46均上调表达,CYP6DC1均下调表达。此外,CYP380C45在莎车县氟啶虫胺腈抗性品系、精河县氟啶虫胺腈抗性品系和莎车县啶虫脒抗性品系中均上调表达;CYP6DC1在莎车县2个抗性品系中上调表达,但在精河县2个抗性品系中下调表达;相反,CYP380C46在精河县2个抗性品系中上调表达,但在莎车县2个抗性品系中下调表达。【结论】有多个P450基因参与棉蚜对氟啶虫胺腈和啶虫脒的抗性。相同抗性遗传背景的棉蚜氟啶虫胺腈与啶虫脒抗性品系之间差异表达的P450基因存在差异,而且不同抗性遗传背景棉蚜的氟啶虫胺腈抗性品系之间以及啶虫脒抗性品系之间差异表达的P450基因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抗性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砜吡草唑与二甲戊灵混配对棉田阔叶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钱涛 吴莉莉 +2 位作者 李磊 安尼瓦尔·库尔班 丁瑞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1-868,共8页
【目的】研究砜吡草唑与二甲戊灵混配对棉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设置40%砜吡草唑SC和330 g/L二甲戊灵EC混配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各处理对棉田龙葵、灰绿藜、反枝苋、马齿苋和苘麻等阔叶杂草的防效及其对棉花生产... 【目的】研究砜吡草唑与二甲戊灵混配对棉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设置40%砜吡草唑SC和330 g/L二甲戊灵EC混配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各处理对棉田龙葵、灰绿藜、反枝苋、马齿苋和苘麻等阔叶杂草的防效及其对棉花生产的安全性。【结果】各处理棉花出苗率为80.56%~83.61%,与对照相比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砜吡草唑SC 120、180和240 g a.i./hm^(2)分别与330 g/L二甲戊灵EC 742.5 g a.i./hm^(2)混配后,药后30 d对棉田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分别为89.15%、92.03%和97.83%,药后45 d株防效分别为87.94%、91.49%和95.56%,鲜重防效分别为90.80%、93.16%和95.65%,混配药剂对棉田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优于单剂处理。各供试处理与对照相比,棉花增产幅度达9.89%~16.45%。【结论】40%砜吡草唑SC 120~180 g a.i./hm^(2)与330 g/L二甲戊灵EC混配可用作棉花田防除阔叶杂草,对棉花出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砜吡草唑 二甲戊灵 阔叶杂草 防治效果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种蜜源植物对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丁瑞丰 王小丽 +4 位作者 徐遥 李号宾 汪飞 王东 孙世龙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960-963,共4页
在杏-麦间作果园分别套种油菜、芜菁和紫花苜蓿三种蜜源植物,并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参数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种植蜜源植物的果园天敌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对照果园,而害虫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 在杏-麦间作果园分别套种油菜、芜菁和紫花苜蓿三种蜜源植物,并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参数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种植蜜源植物的果园天敌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对照果园,而害虫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对照果园。三种蜜源植物均能增加果园生物多样性,提高果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三种种植了蜜源植物的果园中,捕食性天敌草蛉的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34.8%、34.8%和103.7%;瓢虫类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00%、161.8%和70.9%;并且新增了大眼长蝽、粉蛉和黑缘红瓢虫三种天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害虫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麦间作果园 蜜源植物 节肢动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释放普通草蛉田间防治棉蚜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丁瑞丰 朱晓华 +7 位作者 阿克旦·吾外士 阿曼古丽·卡尔瓦木 牛站平 爱华 王乐 艾买提·艾则孜 帕提古丽·瓦依提 沙代提·阿不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0-204,共5页
于2013年利用人工繁殖的普通草蛉对新疆哈密地区棉田的棉蚜进行生物防治,结果表明,棉田释放密度为30、40、50和60粒/株的普通草蛉卵5~13d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棉田的棉蚜数量均呈不断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校正防效不断升高。其中释放卵50... 于2013年利用人工繁殖的普通草蛉对新疆哈密地区棉田的棉蚜进行生物防治,结果表明,棉田释放密度为30、40、50和60粒/株的普通草蛉卵5~13d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棉田的棉蚜数量均呈不断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校正防效不断升高。其中释放卵50和60粒/株10~13d后,校正防效可达69.88%~78.73%,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人工繁殖的普通草蛉对棉田棉蚜的生物防治效果,为新疆棉田棉蚜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殖 普通草蛉 棉蚜 校正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靶标害虫对普通草蛉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丁瑞丰 阿克旦.吾外士 +4 位作者 潘洪生 李号宾 李海强 王冬梅 刘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2-508,共7页
【目的】研究取食不同靶标害虫对普通草蛉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普通草蛉饲喂棉蚜、土耳其斯坦叶螨和麦蛾卵3种食物,研究各龄期幼虫发育历期、死亡率、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等指标。【结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普通草蛉... 【目的】研究取食不同靶标害虫对普通草蛉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普通草蛉饲喂棉蚜、土耳其斯坦叶螨和麦蛾卵3种食物,研究各龄期幼虫发育历期、死亡率、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等指标。【结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普通草蛉幼虫饲喂土耳其斯坦叶螨后,只能发育至2龄末,并不能完成其整个生活史。普通草蛉幼虫饲喂棉蚜后,其幼虫发育时间和蛹期均少于饲喂麦蛾卵的处理,其中1和2龄幼虫的发育时间差异显著,其成虫羽化率、产卵前期天数、单雌产卵量和雌虫寿命等参数均较饲喂麦蛾卵的处理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饲喂不同靶标害虫对于普通草蛉各龄期幼虫发育历期、死亡率、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等反映生长发育和繁殖力指标的影响显著,验证了草蛉幼虫虽能捕食某种害虫(螨),但某种单一被捕食者体内的营养物质并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全部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草蛉 不同靶标害虫 生长发育 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桃-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与各亚群落之间在均匀度、优势度、优势集中性上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丁瑞丰 翟海燕 +3 位作者 汪飞 徐遥 王东 孙世龙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6-349,共4页
对扁桃-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与非天敌亚群落、天敌亚群落之间在物种均匀度、优势度和优势集中性上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总群落与非天敌亚群落在优势集中性上相关差异显著,r=0.474 9,df=17时,r0.05=0.455 5,r>r0.05;均匀度相... 对扁桃-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与非天敌亚群落、天敌亚群落之间在物种均匀度、优势度和优势集中性上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总群落与非天敌亚群落在优势集中性上相关差异显著,r=0.474 9,df=17时,r0.05=0.455 5,r>r0.05;均匀度相关差异极显著,r=0.869 7,df=17时,r0.01=0.575 1,r>r0.01;优势度相关差异不显著,r=0.115 7,df=17时,r0.05=0.455 5,r<r0.05。而总群落与天敌亚群落在均匀度、优势度和优势集中性上相关差异均为极显著,均匀度相关系数r=0.710 7,df=17时,r0.01=0.575 1,r>r0.01;优势度相关系数r=0.857 1,df=17时,r0.01=0.575 1,r>r0.01;优势集中性相关系数r=0.700 1,df=17时,r0.01=0.575 1,r>r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麦间作果园 均匀度 优势度 优势集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级营养传递Cry1Ac蛋白对普通草蛉酶活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9
作者 丁瑞丰 阿克旦.吾外士 +4 位作者 李海强 潘洪生 李号宾 王冬梅 刘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44-1451,共8页
【目的】研究Cry1Ac蛋白通过棉花、棉蚜的传递对普通草蛉酶活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转Bt基因棉花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Bt棉、取食Bt棉的棉蚜和捕食棉蚜普通草蛉体内Bt杀虫蛋白含量;通过酶活力测定普... 【目的】研究Cry1Ac蛋白通过棉花、棉蚜的传递对普通草蛉酶活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转Bt基因棉花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Bt棉、取食Bt棉的棉蚜和捕食棉蚜普通草蛉体内Bt杀虫蛋白含量;通过酶活力测定普通草蛉幼虫取食Bt棉花上棉蚜后其体内的类胰蛋白酶、类胰凝乳蛋白酶和氨肽酶的酶活性;室内生物测定普通草蛉取食Bt棉花上的棉蚜后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Cry1Ac杀虫蛋白在棉叶中的表达量为788. 76 ng/g,远高于棉蚜体内的2. 35 ng/g,取食Bt棉花上棉蚜的普通草蛉3龄幼虫体内并未检测到Bt杀虫蛋白;通过三级营养传递的Cry1Ac蛋白对普通草蛉酶活力影响甚微。【结论】棉蚜取食Bt棉花后体内仅能累计微量Cry1Ac蛋白;普通草蛉取食Bt棉花上的棉蚜后,对其体内三种酶活性和生长发育均没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草蛉 Cry1Ac蛋白 酶活力 生长发育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地区棉花主要害虫及其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现状
10
作者 丁瑞丰 ANORBAYEV AZIMJON RAIMQULOVICH +4 位作者 阿克旦·吾外士 李海强 潘洪生 王冬梅 李号宾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81,共9页
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在地理位置上均为远离海洋的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亚五国与新疆在作物品种、栽培管理、植物保护和土壤改良等农业生产方面具有相似性。本课题组自2000年起与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植物检疫及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在地理位置上均为远离海洋的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亚五国与新疆在作物品种、栽培管理、植物保护和土壤改良等农业生产方面具有相似性。本课题组自2000年起与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植物检疫及植物保护研究所建立了合作,针对棉田有害生物防治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合作研究。文章总结了中亚地区棉田主要害虫的发生种类和为害特点,尤其是以天敌繁育释放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技术,为我国西北荒漠绿洲生态区棉田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了思路。同时提出了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背景下,我国与中亚五国加强棉花害虫防控技术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乌兹别克斯坦棉田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共同推进棉花重大害虫区域性综合防控技术进步的设想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一带一路 棉花害虫 综合防治 乌兹别克斯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作油菜对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影响初探 被引量:9
11
作者 汪飞 王虹 +5 位作者 徐遥 丁瑞丰 李号宾 郭文超 王东 毛尼牙孜.衣马木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53-456,共4页
对套种油菜的杏-麦果园和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初步系统研究表明,新疆南部绿洲荒漠生态区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共计24种,隶属11目,21科。杏-麦间作果园套作蜜源植物(油菜)能够提高果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天敌果园生... 对套种油菜的杏-麦果园和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初步系统研究表明,新疆南部绿洲荒漠生态区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共计24种,隶属11目,21科。杏-麦间作果园套作蜜源植物(油菜)能够提高果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天敌果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节肢动物群落天敌亚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麦间作果园 套作油菜 节肢动物群落 多样性和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蚜个体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海强 王冬梅 +6 位作者 徐遥 张永军 丁瑞丰 李号宾 汪飞 阿克旦.吾外士 刘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7-290,共4页
【目的】研究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的个体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室内研究转Bt基因棉(处理)和常规棉(对照)对棉蚜个体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转Bt基因抗棉铃虫棉对棉蚜发育速度、成蚜寿命、4龄若蚜体重、成... 【目的】研究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的个体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室内研究转Bt基因棉(处理)和常规棉(对照)对棉蚜个体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转Bt基因抗棉铃虫棉对棉蚜发育速度、成蚜寿命、4龄若蚜体重、成蚜繁殖力无明显影响。【结论】取食转Bt基因棉花对棉蚜个体生长发育没有负面影响,转Bt基因棉花对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安全的。为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的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 棉花 蚜虫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毒力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海强 王冬梅 +4 位作者 李号宾 潘洪生 丁瑞丰 阿克旦·吾外士 刘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75-2082,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新疆阿克苏地区绿盲蝽的毒力效果,为绿盲蝽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比较9种杀虫剂对阿克苏地区绿盲蝽成虫的毒力效果。【结果】9种杀虫剂对绿盲蝽成虫的毒力作用均随着药剂浓度的升高而增... 【目的】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新疆阿克苏地区绿盲蝽的毒力效果,为绿盲蝽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比较9种杀虫剂对阿克苏地区绿盲蝽成虫的毒力效果。【结果】9种杀虫剂对绿盲蝽成虫的毒力作用均随着药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对绿盲蝽成虫的毒力效果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丁硫克百威>毒死蜱>呋虫胺>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阿维菌素;阿克苏地区不同采样点绿盲蝽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水平不同。【结论】在棉花花蕾期,可选用丁硫克百威、氟啶虫胺腈、呋虫胺作为目前防治该虫用的啶虫脒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常规农药的替代药剂轮换使用,有效控制绿盲蝽发生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绿盲蝽 室内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保无人飞机喷雾参数及助剂类型对杀虫剂防治棉蚜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白微微 陈晓 +3 位作者 丁瑞丰 李广阔 龚艳 魏新政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3-339,共7页
为研究植保无人飞机喷雾参数对棉蚜防治效果的影响及评价助剂对药剂的增效作用,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喷头型号等喷雾参数对棉蚜防效的影响,并评价了5种喷雾助剂ND-600、ND-800、G2801、倍达通和N380对22%氟啶... 为研究植保无人飞机喷雾参数对棉蚜防治效果的影响及评价助剂对药剂的增效作用,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喷头型号等喷雾参数对棉蚜防效的影响,并评价了5种喷雾助剂ND-600、ND-800、G2801、倍达通和N380对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SC)和21%噻虫嗪SC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植保无人飞机飞行高度对棉蚜防效的影响显著,其中飞行高度为2 m时防效最佳,最优参数组合为飞行高度2 m,飞行速度3 m/s,喷头型号IDK120-01。添加助剂后,22%氟啶虫胺腈SC和21%噻虫嗪SC对棉蚜的防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药后7 d,除ND-600外,ND-800、G2801、N380和倍达通对22%氟啶虫胺腈SC均有增效减量作用,其中ND-800的效果较好,G2801、倍达通和N380的增效作用一般;21%噻虫嗪SC对棉蚜的防治效果较好,除不添加助剂的处理外,其余处理药后7 d的防效均在90%以上,5种助剂的减量增效作用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飞机 喷雾参数 助剂 氟啶虫胺腈 噻虫嗪 棉蚜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花对多异瓢虫捕食棉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海强 王冬梅 +5 位作者 李号宾 徐遥 丁瑞丰 汪飞 阿克旦.吾外士 刘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20-2024,共5页
【目的】为了评价转Bt Cry1Ac+CP4EPSPS基因棉花对多异瓢虫捕食功能的影响,开展了此次研究。【方法】以转Bt Cry1Ac+CP4EPSPS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花639017及非转基因棉花中棉所49号为材料,研究了多异瓢虫Hippodamiavariegata(Goeze)对转... 【目的】为了评价转Bt Cry1Ac+CP4EPSPS基因棉花对多异瓢虫捕食功能的影响,开展了此次研究。【方法】以转Bt Cry1Ac+CP4EPSPS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花639017及非转基因棉花中棉所49号为材料,研究了多异瓢虫Hippodamiavariegata(Goeze)对转基因棉花上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多异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取食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上的棉蚜,多异瓢虫的功能反应差异不显著。【结论】转Bt Cry1Ac+CP4EPSPS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花对多异瓢虫捕食功能没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花 棉蚜 多异瓢虫 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部棉区转Bt基因棉花Bt杀虫蛋白表达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冬梅 丁瑞丰 +5 位作者 李海强 李号宾 汪飞 阿克旦.吾外士 徐遥 刘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101,共5页
为研究新疆南部植棉区转Bt基因棉花Bt杀虫蛋白时空表达规律,本文利用ELISA技术于2009年和2010年对南疆种植的转Bt基因棉花‘中棉所41’、‘中棉所43’、‘236’、‘K9030’、‘T3’、‘中棉所44’、‘中棉所45’、‘K7’和‘SGK321’各... 为研究新疆南部植棉区转Bt基因棉花Bt杀虫蛋白时空表达规律,本文利用ELISA技术于2009年和2010年对南疆种植的转Bt基因棉花‘中棉所41’、‘中棉所43’、‘236’、‘K9030’、‘T3’、‘中棉所44’、‘中棉所45’、‘K7’和‘SGK321’各生育期中不同器官中的Bt杀虫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时间表达上,大多数转Bt基因棉花叶片的Bt杀虫蛋白含量随着棉花发育进程而逐渐下降,在子叶期含量最高,至蕾期或吐絮期达到最低点。并且不同品种间Bt杀虫蛋白含量差异显著。在空间表达上,在花铃期,棉铃和花苞叶的Bt杀虫蛋白含量最低,大多数品种表现为叶片>棉蕾>花瓣(花柱)>棉铃和花苞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花 BT杀虫蛋白 ELISA技术 时空表达 新疆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对多异瓢虫生长发育及中肠组织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海强 王冬梅 +6 位作者 徐遥 张永军 丁瑞丰 李号宾 汪飞 阿克旦·吾外士 刘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1-516,共6页
【目的】研究转Bt基因棉花对多异瓢虫生长发育及中肠组织的变化。【方法】用取食转Bt-Cry1 Ab/Ac基因棉棉蚜喂饲多异瓢虫,初步研究了取食转Bt-Cry1 Ab/Ac基因棉棉蚜对多异瓢虫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取食转Bt-Cry1 Ab/Ac基因花粉和取... 【目的】研究转Bt基因棉花对多异瓢虫生长发育及中肠组织的变化。【方法】用取食转Bt-Cry1 Ab/Ac基因棉棉蚜喂饲多异瓢虫,初步研究了取食转Bt-Cry1 Ab/Ac基因棉棉蚜对多异瓢虫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取食转Bt-Cry1 Ab/Ac基因花粉和取食对照花粉的多异瓢虫中肠组织的变化。用ELISA检测方法在取食转Bt-Cry1 Ab/Ac基因花粉的多异瓢虫体Bt毒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取食棉蚜后各个虫态均无显著差异;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取食转Bt-Cry1 Ab/Ac基因花粉和取食对照花粉的多异瓢虫中肠组织,发现其微绒毛、线粒体、内质网均无显著变化;用ELISA检测方法在取食转Bt-Cry1 Ab/Ac基因花粉的多异瓢虫体内没有检测到Bt毒蛋白。【结论】取食转Bt-Cry1 Ab/Ac基因棉棉蚜和花粉对多异瓢虫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花 花粉 多异瓢虫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 Cry1Ac基因抗虫棉花外源基因漂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海强 李号宾 +5 位作者 王冬梅 汪飞 丁瑞丰 潘洪生 阿克旦.吾外士 刘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7-284,共8页
【目的】研究转Bt Cry1Ac基因棉花外源基因漂移规律,为转基因棉花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在吐鲁番市和2015年在库尔勒市,利用小区试验种植转基因棉花,翌年利用卡那霉素抗性检测结合分子检测的方法检测外源基因的漂移。... 【目的】研究转Bt Cry1Ac基因棉花外源基因漂移规律,为转基因棉花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在吐鲁番市和2015年在库尔勒市,利用小区试验种植转基因棉花,翌年利用卡那霉素抗性检测结合分子检测的方法检测外源基因的漂移。【结果】在距离转基因棉花小区边缘1~120 m均能检测到含有外源基因Cry1Ac。SGK321种子漂移率最大漂移率是向南方向距离转基因棉花小区边缘1 m处,漂移率为5%;GK19最大漂移率是向西方向达到了10.09%。以方向因素和距离因素建立Cry1Ac基因漂移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向和距离对种子漂移都有显著影响(P<0.05),但方向和距离两个因子并不能最终决定外源基因的漂移率。【结论】转基因棉花外源基因漂移率受方向和距离的影响,但最终决定外源基因的漂移率,并不是方向和距离联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 Cry1Ac基因棉花 基因漂移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防治方法对瓜棉套作田棉蚜及其主要天敌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晓华 丁瑞丰 +7 位作者 阿克旦.吾外士 阿曼古丽.卡尔瓦木 牛站平 爱华 王乐 艾买提.艾则孜 帕提古丽.瓦依提 沙代提.阿不都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97-2102,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防治方法对哈密瓜-棉花间作田棉蚜的防治效果,并分析不同防治方法对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方法】通过在田间释放普通草蛉卵和使用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2 000倍处理对棉蚜进行防治,同时设置空白对照,比较不同防治效... 【目的】比较不同防治方法对哈密瓜-棉花间作田棉蚜的防治效果,并分析不同防治方法对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方法】通过在田间释放普通草蛉卵和使用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2 000倍处理对棉蚜进行防治,同时设置空白对照,比较不同防治效果及田间天敌种群动态的变化。【结果】对棉蚜进行生物防治7、10和15 d后的校正防效分别为54.77%、67.09%和78.26%,对棉蚜进行药剂防治7、10和15 d后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6.84%、-0.12%、9.04%。生防田7、10和15 d后的田间草蛉类和瓢虫类数量显著多于化防田,10 d时蜘蛛类数量显著高于化防田,7和15 d时蜘蛛类数量差异不显著。【结论】生物防治效果持续期较长,而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持续期短的特点;生物防治较化学防治相比,对天敌昆虫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棉间作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普通草蛉 棉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Bt棉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冬梅 丁瑞丰 +2 位作者 李海强 李号宾 刘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5-892,共8页
[目的]通过分离Bt棉和常规棉根际土壤微生物,研究Bt棉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影响.[方法]在2011 ~2012年间,采用平板计数法、稀释培养法和MPN(most probable number)法分析Bt棉中棉所41号和常规棉中棉所49号根际根际土壤微生物真菌... [目的]通过分离Bt棉和常规棉根际土壤微生物,研究Bt棉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影响.[方法]在2011 ~2012年间,采用平板计数法、稀释培养法和MPN(most probable number)法分析Bt棉中棉所41号和常规棉中棉所49号根际根际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和放线菌以及细菌功能类群在整个棉花生育期的数值变化.[结果]不同年度间,随着棉花发育期的推进,Bt棉和常规棉根际土壤中的真菌、放线菌、细菌和细菌不同功能类群的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逐渐上升或下降,在棉花发育后期数量达到最大.不同棉花发育时期和不同品种间,Bt棉和常规棉根际土壤中的真菌、放线菌、细菌,包括不同细菌功能类群变化有明显差异,但无明显规律性,集中体现在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Bt棉和常规棉根际土壤细菌功能类群的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5个棉花发育时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棉花发育时期,花铃期的各项特征参数最低,吐絮期最高;不同品种间,在苗期、蕾期、花铃期和收获期,Bt棉的数值高于常规棉,但无明显差异;在吐絮期则有明显差异,2011年和2012年各项特征参数结果相反.[结论]Bt棉和常规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主要受到棉花发育期、棉花品种和年度季节交替的影响,短期内尚未发现Bt毒蛋白能够引起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棉花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