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2024年西安市某医院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肖洋 杨尚栋 +2 位作者 习文 刘军辉 王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9-1006,共8页
目的分析2023年7月—2024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急性呼吸道感染(ARIS)儿童的病原类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精确诊疗及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研究时间段内来院就诊的患儿咽拭子标本共计12169例,其中... 目的分析2023年7月—2024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急性呼吸道感染(ARIS)儿童的病原类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精确诊疗及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研究时间段内来院就诊的患儿咽拭子标本共计12169例,其中男性患儿6535例,女性患儿5634例,年龄M(Q1,Q3)为6(3,9)岁,应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样本进行6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研究,采用χ^(2)检验进行各组间的差异分析,并从时间维度和感染类型角度探究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特征。结果12169例样本中共检出呼吸道病原体8241例(67.72%),其中病原体单一感染检出6823例(56.07%),多重感染检出1418例(11.65%)。肺炎支原体(MP)检出率位居首位,为21.81%。6种病原体中,仅鼻病毒(HRV)在性别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不同年龄组病原体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6~14岁组检出率最高(72.49%)。在每月病原体检出率方面,各病原体检出率在不同月份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除HRV全年具有2个检出率高峰外,其他5种病原体仅具有1个检出率高峰且高峰月份并不完全重叠。各年龄组每月病原体检出率表现出与总体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但在全年各个月份,腺病毒(ADV)和MP在3~14岁年龄段均表现出较高的检出率,与之相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在<3岁年龄段表现出较高的检出率。在8241例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患儿中,15种双重感染类型的占比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ADV+MP双重感染类型占比最高(4.02%)。各年龄组在双重感染类型占比中具有明显差异,HRV+RSV在<1岁组(1.55%)和1~<3岁组(1.77%)均为占比最高的双重感染类型,而ADV+MP则在3~<6岁组(2.94%)和6~14岁组(5.26%)为占比最高的双重感染类型。结论2023—2024年西安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以单一病原体感染类型为主,其中MP检出率最高。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ADV、乙型流感病毒(FluB)和MP检出率呈增长趋势,而RSV呈现下降趋势;全年除HRV在春秋两季分别具有2个检出率高峰外,其他5种病原体均呈现出在冬春季节“错峰暴发”的趋势。患儿多重感染类型以双重感染多见,HRV+RSV双重感染在婴幼儿群体(<3岁)为优势感染类型,而ADV+MP双重感染在学龄儿童群体(3~14岁)为优势感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ARIS) 呼吸道病原体 儿童 流行病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培养及提升的探索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葳 李方圆 吴文婧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5期725-728,共4页
我国对于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的教育是目前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检验医学人才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研究生阶段作为科研能力培养和科研思维创立的关键时期,提升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对于保障检验研究生的质量至关重要。然... 我国对于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的教育是目前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检验医学人才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研究生阶段作为科研能力培养和科研思维创立的关键时期,提升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对于保障检验研究生的质量至关重要。然而,随着研究生教育由扩大规模到提高质量的转型,关于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因此,本文就目前研究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同时结合实际工作从自主学习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介绍了关于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培养及提升的一些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临床检验诊断学 科研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磁通量的影响及灭菌成本分析
3
作者 马锋 史爱华 +8 位作者 曾晓艳 白芳 贾宁霞 薛昊 王锋玲 李艳 张谞丰 吕毅 史玲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9-673,共5页
目的 分析压力蒸汽、低温等离子及环氧乙烷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磁通量的影响及其灭菌成本。方法234件不同规格型号磁外科器件-磁环,配对编号标记后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78件(39对),其中A组使用压力蒸汽灭菌,B组使用低温等离... 目的 分析压力蒸汽、低温等离子及环氧乙烷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磁通量的影响及其灭菌成本。方法234件不同规格型号磁外科器件-磁环,配对编号标记后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78件(39对),其中A组使用压力蒸汽灭菌,B组使用低温等离子灭菌,C组使用环氧乙烷灭菌,每对器件按灭菌规范进行包装;测量3组磁环灭菌前后磁通量,对单包灭菌成本和灭菌时间比较分析。结果 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磁通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种灭菌方式灭菌前后的磁通量有统计学差异(P<0.001);灭菌成本:A组为(1.96±0.16)元,B组(23.17±0.32)元、C组(8.16±0.1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灭菌时间:A组为(65.21±3.36)min, B组(45.46±1.39)min, C组(1 020.38±12.2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的磁通量没有影响。压力蒸汽灭菌法单包成本最低,低温等离子单包灭菌成本最高,环氧乙烷灭菌时间最长。压力蒸汽应为磁外科手术器件的首选灭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外科 磁通量 灭菌方式 压力蒸汽 低温等离子 环氧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宏基因组测序DNA检测流程性能验证及结果分析
4
作者 杨尚栋 肖洋 +3 位作者 习文 刘哲 王方 王晓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68,共7页
目的 建立病原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DNA检测流程的性能验证方案。方法 设计参考品并收集临床样本,从检测限、重复性、稳健性、抗干扰能力、特异性和准确性等维度评价mNGS分析性能,以及对不同建... 目的 建立病原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DNA检测流程的性能验证方案。方法 设计参考品并收集临床样本,从检测限、重复性、稳健性、抗干扰能力、特异性和准确性等维度评价mNGS分析性能,以及对不同建库方式及测序仪性能参数进行评估。结果 参考品内各物种均能稳定检出,mNGS检测限为(5.0E+02)CFU/mL(copies/mL)。重复性符合率100%,批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介于8.53%~38.73%。病原投入浓度与检出序列数的线性相关系数|r|>0.9,mNGS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抗干扰实验结果显示,人源核酸浓度越高,mNGS检出病原序列数越少。近缘物种检出序列数比值与实际病原浓度比值接近,具有良好的检测特异性。零病原投入组D0检测结果为阴性。临床样本病原检出准确率为90.9%(10/11)。自动化移液工作站与手工建库的文库质控结果均合格。三台测序仪运行性能参数均满足或优于出厂标准。结论 初步建立了包含参考品设计、不同建库方式比较和测序仪性能参数评价等多方面在内的mNGS DNA检测流程的性能验证方案,可用于mNGS临床实验室分析性能评价及实验过程中的质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宏基因组测序(mNGS) DNA检测 性能验证 参考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医学视角下学科交叉融合的医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特征探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程悦 吕佳 +2 位作者 答嵘 郭大刚 韩蓓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4期567-569,600,共4页
医学类实验室是多学科交叉产生创新性科研成果的重要场所之一,其实验项目繁多危险因素复杂,且涉及生物安全,决定了医学类实验室管理的特殊性。本文从叙事医学视角出发,初步探讨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医学实验室的开放和安全管理特征,包... 医学类实验室是多学科交叉产生创新性科研成果的重要场所之一,其实验项目繁多危险因素复杂,且涉及生物安全,决定了医学类实验室管理的特殊性。本文从叙事医学视角出发,初步探讨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医学实验室的开放和安全管理特征,包括提升实验室管理者的叙事能力,感知不同层次的实验室使用者的实验安全需求、促进师生沟通;通过精细阅读和反思写作方式进行安全培训和准入制度安排,以期有效实现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助力实验室安全及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医学实验室 叙事医学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离心的时间及发生溶血对患者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仝晓宁 陈葳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7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离心的时间及发生溶血对患者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将近年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凝血四项检验的5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的536份血液标本平均分为八组(存放1 h组、存放... 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离心的时间及发生溶血对患者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将近年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凝血四项检验的5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的536份血液标本平均分为八组(存放1 h组、存放2 h组、存放4 h组、离心5 min组、离心10 min组、离心15 min组、溶血组和未溶血组),每组各有67份血液标本.将其中三组血液标本分别存放1 h、2 h及4 h后再对其进行凝血四项检验,然后比较其检验的结果.对其中三组血液标本分别进行5 min、10 min及15 min的离心后再对其进行凝血四项检验,然后比较其检验的结果.将其中一组血液标本制备成溶血标本,取另一组正常的血液标本,对这两组血液标本均进行凝血四项检验,然后比较其检验的结果.结果:存放4 h组血液标本的APTT长于存放1 h组血液标本与存放2 h组血液标本,其TT短于存放1 h组血液标本与存放2 h组血液标本,P<0.05.离心5 min组血液标本的PT和APTT均短于离心10 min组血液标本与离心15 min组血液标本,P<0.05.溶血组血液标本的PT和APTT均长于未溶血组血液标本,其血清FIB的水平高于未溶血组血液标本,其TT短于未溶血组血液标本,P<0.05.结论: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过长、对其进行离心的时间过短及发生溶血均会对患者凝血四项检验的结果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标本 存放时间 离心时间 溶血 凝血四项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与血清半必需氨基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董莹莹 李君 +5 位作者 马青艳 贾敏 姜文慧 马现仓 高成阁 王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8-304,共7页
目的通过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半必需氨基酸(精氨酸和组氨酸)水平及其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说明精氨酸及组氨酸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 目的通过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半必需氨基酸(精氨酸和组氨酸)水平及其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说明精氨酸及组氨酸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和同期在雁塔社区入组的7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清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健康对照进行血清精氨酸及组氨酸水平测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分析血清精氨酸及组氨酸水平与病程、发病次数以及PAN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的血清精氨酸(P<0.001)及组氨酸(P=0.01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精氨酸及组氨酸水平与发病次数(r_(s)=-0.410,r_(s)=-0.262)、PANSS总分(r_(s)=-0.298,r_(s)=-0.256)、阳性因子(r_(s)=-0.299,r_(s)=-0.234)及认知缺陷因子(r_(s)=-0.251,r_(s)=-0.296)均呈显著负相关。此外,血清精氨酸水平与焦虑抑郁因子(r_(s)=-0.269,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精氨酸及组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群,且与总体精神症状、阳性症状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呈负相关,而焦虑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与精氨酸水平呈负相关。提示血清精氨酸及组氨酸检测可为今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症状 半必需氨基酸 精氨酸 组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otho蛋白灌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晶 张祎 +2 位作者 马晨 李雯 杨玉琮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24-29,共6页
目的观察Klotho蛋白灌胃对急性脑梗死(ACI)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Klotho低剂量组、Klotho中剂量组、Klotho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Klotho低剂量... 目的观察Klotho蛋白灌胃对急性脑梗死(ACI)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Klotho低剂量组、Klotho中剂量组、Klotho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Klotho低剂量组、Klotho中剂量组、Klotho高剂量组大鼠建立ACI后CIRI模型。假手术组只做颈动脉血管分离和伤口缝合,不做颈动脉夹闭处理。大鼠继续饲养24 h后,Klotho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25、50、100 mg/kg的Klotho蛋白进行灌胃处理,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均采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处理。5组大鼠均每天灌胃处理1次,持续处理14 d。取各组大鼠,采用Longa评分法和平衡木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取各组大鼠,断头处死后取脑组织,采用苏木精染色法测算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RIP3蛋白,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炎症介质IL-1β、TNF-α、IL-6,采用TBA法检测MDA,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SOD,采用紫外比色法检测GSH-Px。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率均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模型组均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Klotho高剂量组均高于Klotho低剂量组、Klotho中剂量组(P均<0.05),Klotho中剂量组均高于Klotho低剂量组(P均<0.05)。假手术组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RIP1、RIP3蛋白相对表达量和IL-1β、TNF-α、IL-6、MDA表达水平均低于其余各组,SOD、GSH-Px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模型组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RIP1、RIP3蛋白相对表达量和IL-1β、TNF-α、IL-6、MDA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余各组,SOD、GSH-Px表达水平均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Klotho高剂量组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RIP1、RIP3蛋白相对表达量和IL-1β、TNF-α、IL-6、MDA表达水平均低于Klotho低剂量组、Klotho中剂量组,SOD、GSH-Px表达水平均高于Klotho低剂量组、Klotho中剂量组(P均<0.05),Klotho中剂量组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RIP1、RIP3蛋白相对表达量和IL-1β、TNF-α、IL-6、MDA表达水平均低于Klotho低剂量组,SOD、GSH-Px表达水平均高于Klotho低剂量组(P均<0.05)。结论100 mg/kg Klotho蛋白灌胃对ACI大鼠CIRI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脑皮层组织中RIP1和RIP3蛋白表达、抑制脑损伤部位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OTHO蛋白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脑梗死 神经元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ndray BC-6800 plus和MC-80检测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
9
作者 孟欣 史杰 +1 位作者 何晓璇 张宁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34-637,共4页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不同报警模式下2种复检方法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BC-6800 plus血液分析仪血小板相关参数报警样本360例,比较Mindray BC-6800 plus PLT-O(PLT-O)与Min...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不同报警模式下2种复检方法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BC-6800 plus血液分析仪血小板相关参数报警样本360例,比较Mindray BC-6800 plus PLT-O(PLT-O)与Mindray MC-80血小板计数(PLTMC-80)在5种情况下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血小板直方图异常且有聚集报警、血小板有聚集报警、血小板计数<100×10~9/L无任何报警且散点图正常、WNB影细胞区散点图异常。结果BC-6800 plus与MC-80血小板聚集识别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值为0.119。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PLT-O与PLTMC-80的回归方程为y=0.896x+11.804(r=0.909),一致性界限为-38×10~9/L至45×10~9/L,平均偏差和偏差标准差分别为3×10~9/L和21×10~9/L。血小板直方图异常且有聚集报警时,回归方程为y=1.476x-29.627(r=0.895),一致性界限为-120×10~9/L至78×10~9/L,平均偏差和偏差标准差分别为-21×10~9/L和51×10~9/L。血小板聚集报警时,回归方程为y=0.985x+15.666(r=0.941),一致性界限为-77×10~9/L至50×10~9/L,平均偏差和偏差标准差分别为-13×10~9/L和33×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无任何报警且散点图正常时,回归方程为y=0.948x+2.698(r=0.956),一致性界限为-11×10~9/L至13×10~9/L,平均偏差和偏差标准差分别为1×10~9/L和6×10~9/L。WNB影细胞区散点图异常时,回归方程为y=0.834x+38.781(r=0.634),一致性界限为-113×10~9/L至72×10~9/L,平均偏差和偏差标准差分别为-20×10~9/L和47×10~9/L。结论在直方图、散点图异常及仪器报警提示时,不同复检方法得到的血小板计数存在差异,实验室应根据不同报警类型选择合适的复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一致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株致肝脓肿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特征分析
10
作者 张域琪 王娟 +6 位作者 韩蕾 黎璞 马文涛 张春 李雅丽 袁晶 雷金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5-894,共10页
目的了解引起化脓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的耐药机制、毒力特征及致病作用,同时为该细菌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相关数据。方法收集3株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 目的了解引起化脓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的耐药机制、毒力特征及致病作用,同时为该细菌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相关数据。方法收集3株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不同科室肝脓肿患者肝脏脓肿液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用拉丝试验确定其高毒表型;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药敏试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确定其荚膜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等分子特征;建立小鼠感染模型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菌株黏性较大,黏液丝牵拉长度>5 mm,均为高黏液表型;除146007为多重耐药菌外,其余2株菌的抗生素敏感性较高;其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显示,分离菌株均为高毒力型,携带毒素质粒rmpADC/rmpA2,铁摄取系统、菌毛及分泌系统等多种毒力因子,3株分离株均为rmpA/rmpA2合并iucA/iutA阳性,可判定为hvKp;检测到多种耐药基因,如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SHV和blaCTX-M等;分离菌株对小鼠有较强致病性,剖检死亡小鼠可见其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病变。结论本文分离出的3株hvKp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且致病性较强,提示实验室和临床应及时识别并采取必要的处置策略,防止hvKp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性 高毒力菌株 小鼠感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吸烟对小鼠致突变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义平 王亚文 +2 位作者 张振军 王治平 张俊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 确定被动吸烟对小鼠的遗传毒性效应。方法 应用实验动物模型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 被动吸烟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高于阴性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被动吸... 目的 确定被动吸烟对小鼠的遗传毒性效应。方法 应用实验动物模型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 被动吸烟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高于阴性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被动吸烟组的精子畸形率与染毒剂量成良好的量效关系 (r=0 .995 0 ,P <0 .0 5 )。结论 提示被动吸烟可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致突变作用 被动吸烟 侧流烟雾 遗传毒性 微核 精子畸形 生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9a-3p靶基因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小娟 潘晶晶 +1 位作者 魏力强 陈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4-249,共6页
目的为深入研究miR-199a-3p在膀胱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miR-199a-3p序列,预测其靶基因和转录因子,并对靶基因进行GO富集和KEGG Pathway分析;构建TF-miR-199a-3p-靶基因网络调控图。结果 miR-199a-3p序列在多物种... 目的为深入研究miR-199a-3p在膀胱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miR-199a-3p序列,预测其靶基因和转录因子,并对靶基因进行GO富集和KEGG Pathway分析;构建TF-miR-199a-3p-靶基因网络调控图。结果 miR-199a-3p序列在多物种间具有高度保守性;GO分析发现miR-199a-3p的靶基因参与细胞调节、代谢调节、细胞大分子生物合成等生物过程(P<0.01);KEGG Pathway分析发现miR-199a-3p的靶基因显著富集在上皮细胞的细菌入侵通路、ECM受体的相互作用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小细胞肺癌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通路等;根据构建的TF-miR-199a-3p-靶基因网络调控图,挖掘出可能受miR-199a-3p调控的重要基因有MYC、SP1、mTOR、NFκB、NFκB1等。结论 miR-199a-3p可能通过直接靶向作用mTOR,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参与膀胱癌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99a-3p 生物信息学 MTOR GO富集分析 KEGG Pathway分析 膀胱癌 PI3K-AKT MAPK 蛋白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高志飞 崔巍 +1 位作者 雷金娥 马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5-840,共6页
目的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非DM患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抗生素药敏结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为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 目的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非DM患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抗生素药敏结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为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榆林市第一医院细菌培养室记录,确定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患者92例,其中DM患者46例,非DM患者46例,并对他们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例都多见于社区感染,但DM组社区感染比例更高(82.6%vs.63%,P<0.05);DM组更易合并胆道疾病(54.3%vs.26.1%,P<0.05)、脂肪肝(15.2%vs.2.17%,P<0.05)、慢性肾功能不全(21.7%vs.2.17%,P<0.05);非DM组更易合并肿瘤(23.9%vs.45.6%,P<0.05)。DM组临床表现较非DM组体温升得更高(39.1±0.8vs.38.6±0.9,P<0.05),且寒战(78.3%vs.43.5%,P<0.01)、休克(15.2%vs.2.17%,P<0.05)常见。DM组更易形成脓肿(84.7%vs.21.7%,P<0.01),尤其是肝脓肿(23.9%vs.13.0%,P<0.05)、肺脓肿(10.8%vs.0%,P<0.05)、眼内炎(10.8%vs.0%,P<0.05)发生率较高。DM组与非DM组在抗菌素敏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对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三代、四代、喹诺酮有较高的敏感性;抗菌素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氨苄西林、头孢菌素一代、二代、氨基糖甙类、氨曲南、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庆大霉素耐药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5%vs.13.0%,P<0.01)。结论 T2DM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表现较重,更易形成脓肿和转移性感染,死亡率较高。及时选择合理的抗生素和脓肿引流对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肺炎克雷伯菌 败血症 药敏试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V-seq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翠 赵明刚 +3 位作者 贺芳 王晓岩 李旭 王翔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NV-seq技术和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对42例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优势及局... 目的探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NV-seq技术和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对42例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结果CNV-seq结果显示,42例标本中染色体拷贝数异常7例,检出率为 16.67%;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存在8例染色体异常(其中染色体结构异常6例,数目异常2例),检出率为 19.04%;此外,还检出4例为染色体多态性变异。结论CNV-seq技术不仅能检测出常规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尤其能对来源未知的染色体片段提供更为精准的检测信息),还能检测到100 kb以上的染色体片段的微缺失和微重复;CNV-seq技术不能检测染色体平衡易位和倒位等。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检测将会为染色体异常患者提供更为精确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 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夫妻配对MTHFR基因型分布与不明原因反复流产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亚文 李芬 +3 位作者 李义平 薛明战 于学文 李学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在夫妻间的不同存在形式与不明原因反复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PL)的方法 ,对 32对有两次及两次以上不明原因流产史的夫妇和 39对健...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在夫妻间的不同存在形式与不明原因反复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PL)的方法 ,对 32对有两次及两次以上不明原因流产史的夫妇和 39对健康夫妇进行MTHFR6 77C→T突变相关性研究。结果 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流产发生的危险性比较 ,夫妻双方都是纯合或杂合突变型 ,其基因型分布与流产发生的危险性增高高度相关 ,OR =2 94 1,95 %CI[1.0 6 2~ 8.133];夫妻双方有一人是纯合或杂合突变型 ,而另一人为野生型的 ,其基因型分布与流产发生的危险性无关联 ,OR =0 .819,95 %CI[0 .32 0~ 2 .0 94 ];夫妻双方都是野生型 ,其基因型分布与发生流产的危险性降低高度相关 ,OR =0 188,95 %CI[0 .0 4 6~ 0 .76 0 ]。结论 子代携带MTHFR纯合或杂合突变可能是胚胎早期发育异常的原因之一 ,从而导致流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妻配对 反复流产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TGF-β1/Smad3信号通路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中AngⅡ诱导的Ⅰ/Ⅲ型胶原合成 被引量:6
16
作者 卓小桢 刘懿 +3 位作者 李娜 尹晶晶 习文 刘军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5-529,557,共6页
目的探讨心肌成纤维细胞(CFs)中白藜芦醇(Re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胶原释放的抑制效果,及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提取大鼠原代CFs,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内vimentin抗原的表达,以确定细胞种类;2~8代大鼠CFs,给予不... 目的探讨心肌成纤维细胞(CFs)中白藜芦醇(Re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胶原释放的抑制效果,及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提取大鼠原代CFs,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内vimentin抗原的表达,以确定细胞种类;2~8代大鼠CFs,给予不同条件干预,Real-time PCR检测Ⅰ型及Ⅲ型胶原、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Ⅰ型及Ⅲ型胶原、TGF-β1、Smad-3、P-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培养基上清中Ⅰ型胶原、TGF-β1蛋白的分泌水平。结果大鼠CFs提取成功,vimentin抗原表达明显;与普通培养基相比较,AngⅡ干预显著促进CFs中Ⅰ型及Ⅲ型胶原、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P<0.05),Res显著抑制AngⅡ干预诱导的Ⅰ型及Ⅲ型胶原、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P<0.05);与普通培养基相比较,AngⅡ干预显著促进CFs中Smad-3磷酸化(P<0.05),Res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Smad-3磷酸化(P<0.05),各种干预对Smad-3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AngⅡ培养基上清中Ⅰ型胶原蛋白、TGF-β1浓度显著高于普通培养基(P<0.05),AngⅡ培养基中添加Res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Ⅰ型胶原、TGF-β1蛋白的分泌(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TGF-β1/Smad3信号通路抑制CFs中AngⅡ诱导的Ⅰ/Ⅲ型胶原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白藜芦醇 TNF-β/Smads通路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GA与GTEx数据库分析AEBP1基因在不同分型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伟 王茂德 +2 位作者 姜海涛 李传坤 答嵘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3-508,共6页
目的探讨AEBP1基因及其剪接异构体在不同分型胶质瘤中的表达,分析AEBP1基因对不同分型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GEPIA2可视化网络分析工具,对TCGA数据库中胶质母细胞瘤(GBM)(经典型、间充质型、神经元型、原神经元型)与低级别胶质... 目的探讨AEBP1基因及其剪接异构体在不同分型胶质瘤中的表达,分析AEBP1基因对不同分型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GEPIA2可视化网络分析工具,对TCGA数据库中胶质母细胞瘤(GBM)(经典型、间充质型、神经元型、原神经元型)与低级别胶质瘤(LGG)(星型细胞瘤、少突星型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组织,与TCGA和GTEx数据库中人体正常组织样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AEBP1基因表达水平。绘制小提琴图分析AEBP1基因剪接异构体在胶质瘤中的分布趋势。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GBM与LGG肿瘤组织中AEBP1基因表达水平对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GBM总体及4种分型GBM的肿瘤组织中AEBP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5)。LGG中星型细胞瘤与少突星型细胞瘤肿瘤组织中AEBP1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5)。GBM与LGG中有9种AEBP1基因剪接异构体表达且GBM中表达水平均较高。GBM患者总体与原神经元型GBM患者的AEBP1低表达组整体生存期(OS)优于高表达组(P<0.05)。LGG患者总体与星型胶质细胞瘤患者AEBP1低表达组OS与无进展生存期均优于高表达组(P<0.05)。结论AEBP1在GBM与LGG的发病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评估原神经元型GBM与星型胶质细胞瘤患者预后的标志物,并可能成为靶向治疗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低级别胶质瘤 AEBP1基因 TCGA数据库 GTEx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全身骨量丢失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怡宁 冯秀媛 +5 位作者 曾令霞 周萍 李娜 樊萍 莫凌菲 何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389,395,共7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全身骨量丢失及其与骨转换、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确诊的RA患者并设立健康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型胶原...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全身骨量丢失及其与骨转换、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确诊的RA患者并设立健康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I-CTX)和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Spearman's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入组RA患者95例,男性35例,女性60例,平均年龄(53.63±13.88)岁。RA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1.2±1.4,-0.6±0.8,P=0.002;-0.1±1.4,0.8±0.8,P<0.001),血清I-CTX和PINP与髋部骨密度显著负相关(r=-0.225,P=0.032;r=-0.299,P=0.004),血清ACPA与RANKL、OPG、I-CTX、PINP、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RA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显著低于健康人群,高骨转换可能引起RA髋部骨量丢失,而ACPA可能不是引起RA患者全身骨量丢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量丢失 骨密度 骨转换 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结石患者胆汁中厌氧菌谱的检测 被引量:7
19
作者 卢云 石景森 +2 位作者 卓健生 韩文胜 刘刚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5-246,264,共3页
对 59例胆结石患者胆汁进行厌氧培养及自动检测分析。结果厌氧菌检出率为 52 .5%(31 /59) ,其中 4例专性厌氧。厌氧菌株中以脆弱类杆菌为主 (37.8% )。通过该研究认为胆结石的形成可能与厌氧菌感染存在联系 ;专性厌氧菌感染具有病史长 。
关键词 胆囊结石 厌氧菌 胆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细胞系中EMT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晓锋 陈葳 +1 位作者 李旭 赵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上皮-间质转化(EMT)是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其特征为上皮细胞标志物表达下调(E-cadherin等)而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等)表达上调。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宫颈癌细胞系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以确定宫颈癌细胞... 目的上皮-间质转化(EMT)是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其特征为上皮细胞标志物表达下调(E-cadherin等)而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等)表达上调。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宫颈癌细胞系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以确定宫颈癌细胞是否发生EMT,并为确定相关的细胞研究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4株人宫颈癌细胞系(SiHa、HeLa、RJC-1、CS1213)中E-cadherin、vimentin、Snail和Slug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Snail和Slug的蛋白表达。结果vimentin和Snail mRNA在4种细胞中均有表达,E-cadherin和Slug mRNA在SiHa、HeLa和RJC-1细胞表达。E-cadherin蛋白在SiHa和RJC-1细胞表达,vimentin蛋白在HeLa和CS1213细胞表达。Snail蛋白在4个细胞株都有表达,Slug蛋白在SiHa、HeLa和RJC-1细胞表达。结论 HeLa和CS1213表现出间质细胞表型,SiHa和RJC-1则表现为上皮细胞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上皮-间质转化(EMT) E-cadherin VIMENTIN SNAIL SLU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