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1
作者 唐玲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年第9期84-86,共3页
医学化学是医学课程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本文强调了医学化学教学目的,并阐述了在医学化学教学环节中,除教授学生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外,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 医学化学是医学课程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本文强调了医学化学教学目的,并阐述了在医学化学教学环节中,除教授学生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外,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为将来学生从事医学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化学 化学教学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化学实验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晖 陈少永 《西北医学教育》 2008年第5期900-902,共3页
从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能力培养及考试改革等方面说明如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教学措施的实施,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创新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分析化学实验 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的识记方法与教学效果
3
作者 朱光能 薛侃 +1 位作者 陈治文 丁昌玉 《淮海医药》 2001年第2期172-172,共1页
目的 探索大学生的识记方法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实验组 ,将医学本科大学生分为实验 1组 (视听组 )和实验 2组 (视听运动组 ) ,与对照组对相同的抽象教学内容进行识记。结果 对该段教学内容试题回答正确率为 :对照组 40 % ... 目的 探索大学生的识记方法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实验组 ,将医学本科大学生分为实验 1组 (视听组 )和实验 2组 (视听运动组 ) ,与对照组对相同的抽象教学内容进行识记。结果 对该段教学内容试题回答正确率为 :对照组 40 % ;实验 1组 80 % ;实验 2组 96 %。结论  1鲜明的教具直观是困难材料回忆的支柱。 2视觉 ,听觉和运动觉的协同作用 ,提高了信息加工的水平 ,可以更加显著提高记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本科 识记方法 教学效果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医用化学教学中渗透科技伦理道德教育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梅 刘登科 《西北医学教育》 2006年第5期597-599,共3页
讨论如何在医用化学教学中渗透科技伦理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工作中的道德伦理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 医用化学 化学教学 科技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发芽过程重金属镉中毒机理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薛洪宝 张晖 +2 位作者 梁丽丽 焦艳娜 李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6-364,共9页
为了深入探讨重金属胁迫下植物重金属代谢过程及机理,采用有一定重金属镉耐受能力的农作物玉米为试验材料,综合研究了不同镉浓度(5~100μmol.L 1)及不同处理时间下玉米幼苗发芽、不同组织部位镉含量及分布、镉中毒前后液相色谱质谱联... 为了深入探讨重金属胁迫下植物重金属代谢过程及机理,采用有一定重金属镉耐受能力的农作物玉米为试验材料,综合研究了不同镉浓度(5~100μmol.L 1)及不同处理时间下玉米幼苗发芽、不同组织部位镉含量及分布、镉中毒前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谱图(HPLC-MS)、核磁共振氢谱图(1H NMR)和总蛋白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低于50μmol.L 1的镉浓度能促进玉米发芽,高于此浓度可明显抑制发芽。镉在胚乳、根、茎、芽等新鲜组织部位的分布不均,其分布情况为:胚乳〉根〉茎〉芽。HPLC-MS和1H NMR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中镉以金属螯合剂(PC)形式络合。总蛋白氨基酸含量分析说明镉胁迫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合成。重金属镉在整个玉米幼苗中传输积累过程为:大量镉吸附在胚乳中,部分直接吸附在根表面;部分镉以游离形式存在,部分以植物金属螯合剂螯合形式存在;镉在细胞中与各种蛋白作用,在胞液、液泡、胞间连丝等细胞器间传递;镉经根、茎传输到芽,此过程主要受浓度梯度影响;镉的传输过程很可能遵循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过程,试验证明了此过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中毒 镉胁迫 玉米 金属螯合剂 传输积累过程 解毒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食品中5种甜味剂含量 被引量:11
6
作者 薛洪宝 张晖 +3 位作者 梁丽丽 杨俊松 申林 陶兆林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5-320,共6页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紫外可见检测法同时测定食品中5种人工合成甜味剂纽甜、阿斯巴甜、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的含量.内壁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50μm×75 cm,有效长度60 cm),毛细管温度为25℃;缓冲液为0.2 mol/L硼酸盐(pH=8.29...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紫外可见检测法同时测定食品中5种人工合成甜味剂纽甜、阿斯巴甜、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的含量.内壁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50μm×75 cm,有效长度60 cm),毛细管温度为25℃;缓冲液为0.2 mol/L硼酸盐(pH=8.29),分离电压+23 kV,进样压力3.45 kPa,进样时间3.0 s,UV-Vis检测器检测波长200 nm.结果显示:5种甜味剂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在0.999 21~0.999 89之间,定量限在2.2~552.6 mg/L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6.29%~ 102.31%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在3.81%~6.40%范围内.表明该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可靠、重现性好,能用于食品中5种甜味剂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 合成甜味剂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改进 被引量:16
7
作者 魏杰 张拥军 +3 位作者 陈江 李超 林泽玲 龚志澄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3-45,共3页
对拉脱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作了改进.减小Π形框横丝长度L,减短Π形框侧丝长度b,对由此引出的自升现象、α的计算公式等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处理,使实验用液量由原来的100mL减为5mL,并且提高了测量准确度.
关键词 用液量 表面张力系数 自升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结核杆菌蛋白多肽类抗原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晖 薛洪宝 +3 位作者 陈勇 李柏青 梁丽丽 陶兆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45-1550,共6页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检测结核杆菌耐热抗原样品中的活性成分。熔融石英毛细管55cm(40cm处检测窗口)×50μm i.d.;缓冲液:0.15mol·L-1硼酸盐(含5g·L-1PEG-4000,pH=10.92);分离电压:+12 kV;进样压力:0.5 psi(3.45 kPa),进...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检测结核杆菌耐热抗原样品中的活性成分。熔融石英毛细管55cm(40cm处检测窗口)×50μm i.d.;缓冲液:0.15mol·L-1硼酸盐(含5g·L-1PEG-4000,pH=10.92);分离电压:+12 kV;进样压力:0.5 psi(3.45 kPa),进样时间3.0s;分离温度:25℃;UV-Vis检测器检测波长:200nm。本方法能分离溶菌酶标准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标准品,根据分子量大小能有效分离结核杆菌耐热抗原样品活性成分,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2在0.99673以上,定量限在19.47μg·mL-1左右。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6.09%左右,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13%,本方法与快速蛋白液相色谱法结果一致。该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可靠、重现性好,能用于结核杆菌耐热抗原样品中活性成分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法( CE) 结核杆菌耐热抗原( Mtb-Ag) 活性成分 快速蛋白液相色谱法( F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快速测定蛋白A与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结合的反应常数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晖 薛洪宝 +3 位作者 陈飞剑 王杰 王充 李柏青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69,共5页
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建立了测定两种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抗人TCRγδ和抗人CD3-PE)分别与蛋白A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的方法。在双通道SPR仪(SR 7500DC)上,将抗人TCRγδ或抗人CD3-PE溶液流过偶联蛋白A的传感芯片,实时监... 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建立了测定两种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抗人TCRγδ和抗人CD3-PE)分别与蛋白A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的方法。在双通道SPR仪(SR 7500DC)上,将抗人TCRγδ或抗人CD3-PE溶液流过偶联蛋白A的传感芯片,实时监测这两种抗体与蛋白A的结合和解离过程,并对其反应模式和反应常数进行分析。两种抗体与蛋白A的结合速率常数ka、结合平衡常数Ka和活化能Ea比较接近,但焓变ΔH有些差异。SPR适宜用作蛋白A与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结合的反应常数的测定。该方法不需对分析物进行标记、专属性强,是检测和分析抗体和蛋白质A相互作用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蛋白A 单克隆抗体 反应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间接激光诱导荧光法测定苦蒿和青蒿中酸性成分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海峰 薛洪宝 +3 位作者 焦艳娜 杨甲甲 庞国伟 李晖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4-178,共5页
利用毛细管电泳建立了中药苦蒿和青蒿及其制剂中11种酸性化合物的同时定量分析方法。其最佳电泳条件为:熔融石英毛细管50 cm(40 cm处检测窗口)×75μm i.d.;分离电压:+15 kV;分离温度:25℃;缓冲液(含:35.7 mmol/L磷酸钠,2.86×1... 利用毛细管电泳建立了中药苦蒿和青蒿及其制剂中11种酸性化合物的同时定量分析方法。其最佳电泳条件为:熔融石英毛细管50 cm(40 cm处检测窗口)×75μm i.d.;分离电压:+15 kV;分离温度:25℃;缓冲液(含:35.7 mmol/L磷酸钠,2.86×10-5mol/L荧光素钠,少量甲醇,pH=11.42);进样压力:0.5 psi(3.45 kPa),进样时间5.0 s;荧光素钠为激光诱导荧光响应试剂;LIF激发光波长:488 nm,检测波长:520 nm。该方法线性范围宽、相对标准偏差低、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间接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酸性成分 苦蒿 青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掺杂TiO_2纳米膜吸附胆红素分子的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晖 刘国聪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9-704,共6页
以柠檬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晶粒尺寸为16.9nm的锐钛矿型N掺杂TiO2(N-TiO2)纳米颗粒,并用旋转涂膜法制备了N-TiO2纳米薄膜。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研究了胆红素在纳米N-TiO2膜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行为,考察了缓冲溶液pH、硅烷亲... 以柠檬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晶粒尺寸为16.9nm的锐钛矿型N掺杂TiO2(N-TiO2)纳米颗粒,并用旋转涂膜法制备了N-TiO2纳米薄膜。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研究了胆红素在纳米N-TiO2膜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行为,考察了缓冲溶液pH、硅烷亲脂试剂三甲基氯硅烷及金属离子修饰纳米N-TiO2膜对胆红素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胆红素在纳米N-TiO2表面的吸附平衡常数K为4.30×107 L.mol-1;亲水性N-TiO2表面羟基与胆红素分子中的羧基的酯化作用是胆红素吸附量随pH升高而增大的原因;金属离子修饰的N-TiO2表面电荷导致吸附量增加,其吸附量随离子电荷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iO2纳米膜 胆红素 表面修饰 石英晶体微天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氯氟苯的合成 被引量:1
12
作者 韦正友 陈江 陈忠远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24,共3页
论述了2,4-二氯氟苯合成的新方法。以对氯硝基苯为起站原料,经氟化反应、硝化反应及氯化反应制得2,4-二氯氟苯,总收率达59.0%。本合成路线工艺简单、操作安全、原料易得、成本低廉,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 二氯氟苯 对氯硝基苯 抗菌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生产过程中的闪蒸提纯工艺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媛媛 陶兆林 +1 位作者 万东 张晖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70-71,112,共3页
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丙烯酰胺的实际生产工艺,探索丙烯酰胺的闪蒸提纯工艺。在传统闪蒸提纯工艺的基础上,运用串联工艺,使丙烯酰胺循环反应,最终提升产品质量。传统工艺的纯度是98%,工艺优化后使产品杂质减少,产品纯度提高到99.6... 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丙烯酰胺的实际生产工艺,探索丙烯酰胺的闪蒸提纯工艺。在传统闪蒸提纯工艺的基础上,运用串联工艺,使丙烯酰胺循环反应,最终提升产品质量。传统工艺的纯度是98%,工艺优化后使产品杂质减少,产品纯度提高到99.6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闪蒸提纯 喷射泵 闪蒸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血浆中尼美舒利浓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霍强 李见春 +2 位作者 马涛 祝晓光 蒋志文 《淮海医药》 CAS 2009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尼美舒利(Nim)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血浆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高速离心后取20出上清进样。以HigginsTMC18柱,流动相为有机相(甲醇:乙腈=400:275):水相(乙酸:水=1:60)=70:30,缬沙坦为内标,在波长...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尼美舒利(Nim)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血浆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高速离心后取20出上清进样。以HigginsTMC18柱,流动相为有机相(甲醇:乙腈=400:275):水相(乙酸:水=1:60)=70:30,缬沙坦为内标,在波长290Nm处检测,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在0.11-11.0μ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比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最低检测限为0.11μg/mL。结论用本方法测定20例单剂量po100mgNim的血药浓度。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美舒利 血浆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解热镇痛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90抑制剂WK-88-1对人乳腺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成柱 赵玉茹 李红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06-312,共7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WK-88-1对人乳腺癌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WK-88-1(1. 562 5,3. 125,6. 25,12. 5,25,50μmol/L)对人乳腺癌MDA-MB-231和MCF-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集落克隆实验检测不同...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WK-88-1对人乳腺癌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WK-88-1(1. 562 5,3. 125,6. 25,12. 5,25,50μmol/L)对人乳腺癌MDA-MB-231和MCF-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集落克隆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WK-88-1(0. 1,0. 3,0. 5μmol/L)对人乳腺癌MDA-MB-231和MCF-7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WK-88-1对人乳腺癌MDA-MB-231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WK-88-1对Hsp90顾客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WK-88-1具有抑制MDA-MB-231和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MDA-MB-231和MCF-7经不同浓度的WK-88-1处理后,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随着WK-88-1给药浓度(12. 5,25,50μmol/L)的增加,细胞内的HIF-1α和MMP-9蛋白的表达均下调。结论非苯醌格尔德霉素WK-88-1能够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迁移与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sp90的顾客蛋白HIF-1α和MMP-9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K-88-1 热休克蛋白90 乳腺癌细胞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对0.7Pb(Mg_(1/3)Nb_(2/3))O_3-0.3PbTiO_3陶瓷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李乐庆 方必军 +1 位作者 丁晨露 王大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1-725,共5页
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通过铌铁矿预合成路线制备了1mol%ZnO、MnO2和CuO掺杂的0.7Pb(Mg1/3Nb2/3)O3-0.3PbTiO3(0.7PMN-0.3PT)陶瓷。XRD分析表明掺杂的0.7PMN-0.3PT陶瓷都呈现纯三方钙钛矿结构。烧成的陶瓷具有较高的致密度,其中CuO掺杂的... 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通过铌铁矿预合成路线制备了1mol%ZnO、MnO2和CuO掺杂的0.7Pb(Mg1/3Nb2/3)O3-0.3PbTiO3(0.7PMN-0.3PT)陶瓷。XRD分析表明掺杂的0.7PMN-0.3PT陶瓷都呈现纯三方钙钛矿结构。烧成的陶瓷具有较高的致密度,其中CuO掺杂的0.7PMN-0.3PT陶瓷达到理论密度的93.79%。掺杂的0.7PMN-0.3PT陶瓷都呈现宽化、弥散的介电响应峰,然而介电常数的频率色散现象明显减弱。CuO掺杂的0.7PMN-0.3PT陶瓷呈现优良的综合电学性能:介电常数最大值εm达到21000左右,剩余极化强度Pr达到27.49μC/cm2,压电应变常量d33达到548p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镁酸铅-钛酸铅 弛豫铁电体 钙钛矿结构 掺杂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法测定CD45-FITC荧光抗体溶液中的游离FITC
17
作者 薛洪宝 张晖 +2 位作者 李柏青 梁丽丽 陶兆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66-1670,共5页
建立了测定CD45-FITC荧光抗体样品溶液中游离FITC浓度的毛细管电泳(CE)方法。熔融石英毛细管45 cm(有效长度30 cm)×75μm i.d.;0.05 mol·L-1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含5g·L-1PEG4000,p H=7.14);分离电压+12 k V;进... 建立了测定CD45-FITC荧光抗体样品溶液中游离FITC浓度的毛细管电泳(CE)方法。熔融石英毛细管45 cm(有效长度30 cm)×75μm i.d.;0.05 mol·L-1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含5g·L-1PEG4000,p H=7.14);分离电压+12 k V;进样压力0.5 psi(3.45 k Pa),进样时间3.0 s;分离温度25℃;UV-Vis检测器检测波长200 nm。该方法能有效测定CD45-FITC荧光抗体样品溶液中游离的FITC含量,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9900,检测限LOQ=0.20μg·m L-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5.4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36%。该方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能用于CD45-FITC荧光抗体样品溶液中游离FITC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法(CE) CD45-FITC荧光抗体 游离FI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的同步辐射光电离研究
18
作者 张利民 武国华 +3 位作者 盛六四 齐飞 高辉 张允武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31-233,共3页
用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法对苯酚进行了光电离及光离解研究,获得了苯酚的电离势和几种主要碎片离子的出现势,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关系给出了一些可能的离解通道。
关键词 苯酚 光电离 同步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配位聚合物{[Cd_2(tpom)(tpa)_2]·(DMF)(H_2O)_3}_n的合成及表征
19
作者 梁丽丽 李文戈 张利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2,共5页
由四(4-吡啶氧甲基)甲烷(tpom)和对苯二甲酸(tpa)与Cd(NO3)2.4H2O合成了配位聚合物{[Cd2(tpom)(tpa)2].(DMF)(H2O)3}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位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标题化合... 由四(4-吡啶氧甲基)甲烷(tpom)和对苯二甲酸(tpa)与Cd(NO3)2.4H2O合成了配位聚合物{[Cd2(tpom)(tpa)2].(DMF)(H2O)3}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位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3.4747(17)nm,b=2.0899(10)nm,c=1.4292(10)nm,β=111.642(5)°,V=9.647(9)nm3,Z=8,Dc=1.374 g.cm-3,F(000)=3984.0,μ=0.939 mm-1,其6586个可观测点的结构偏差因子R1=0.0566,wR2=0.1408。结构分析表明,对苯二甲酸连接镉离子形成含双核镉(CdCOO)2的平面,四(4-吡啶氧甲基)甲烷连接双核镉形成具有两重穿插pcu拓扑构型的三维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四(4-吡啶氧甲基)甲烷 对苯二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居里温度铁电体0.20Pb(Fe_(1/2)Nb_(1/2))O_3-0.32PbZrO_3-0.48PbTiO_3的性能
20
作者 李乐庆 方必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4-577,共4页
用传统的陶瓷工艺、通过B位氧化物预合成法制备了高质量、钙钛矿结构的0.20Pb(Fe1/2Nb1/2)O3-0.32PbZrO3-0.48PbTiO3(PFN20-PZ32-PT48)铁电陶瓷,该条件下制备的铁电陶瓷呈现相当均匀的微结构和良好的电学性能。PFN20-PZ32-PT48具有较大... 用传统的陶瓷工艺、通过B位氧化物预合成法制备了高质量、钙钛矿结构的0.20Pb(Fe1/2Nb1/2)O3-0.32PbZrO3-0.48PbTiO3(PFN20-PZ32-PT48)铁电陶瓷,该条件下制备的铁电陶瓷呈现相当均匀的微结构和良好的电学性能。PFN20-PZ32-PT48具有较大的室温介电常数(~410)、高的居里温度(TC,~350℃),在295K<T<525K温度区间,具有较小的介电常数温度梯度/εT=2.8/℃,并且介电常数与频率无关,特别适合高温电容器工业的应用。虽然PFN20-PZ32-PT48呈现较为典型的一级铁电相变,其介电性能在顺电相区呈现明显的频率色散现象,并伴随着介电常数和损耗的反常增加。该反常现象的产生可能与陶瓷烧结过程中Fe3+被部分还原成Fe2+离子所诱导产生的热激发的空穴导电机制有关。PFN20-PZ32-PT48的剩余极化(Pr)与频率的关系可以很好地用随机场模型模拟,表明其弛豫行为的产生与短程化学有序所诱导产生的极性簇和/或纳米尺寸的非均匀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位氧化物预合成 铌铁酸铅基 频率色散 介电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