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ertz接触应力的钢轨打磨廓形设计方法
1
作者 陈迪来 孙庚辰 +3 位作者 陆晨旭 王军平 李培刚 宋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4-806,共13页
为缓解钢轨易出现磨耗加剧、接触应力过大等问题,提出一种以优化轮轨接触应力为目标的廓形设计方法。基于Hertz接触应力理论,建立接触应力与钢轨曲率半径的联系。以轮轨最大接触应力作为优化对象,计算当前轮轨间最大接触应力和最大接触... 为缓解钢轨易出现磨耗加剧、接触应力过大等问题,提出一种以优化轮轨接触应力为目标的廓形设计方法。基于Hertz接触应力理论,建立接触应力与钢轨曲率半径的联系。以轮轨最大接触应力作为优化对象,计算当前轮轨间最大接触应力和最大接触应力处的钢轨曲率半径。依据当前最大接触应力确定理想接触应力及钢轨廓形优化区间,改变当前接触点处的钢轨曲率半径使应力趋近理想接触应力,继而反推出优化钢轨廓形。建立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从静态轮轨几何接触关系、钢轨磨耗预测和车辆动力学等角度评判钢轨廓形设计方法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与标准60轨相比,优化后轮轨接触点分布更加均匀,等效锥度和最大接触应力分别降低30.0%和15.8%;钢轨顶面磨耗和轨距角处的磨耗量有所减少,轨顶面和轨距角处平均磨耗深度分别减少4%和24%;轮轨间横向蠕滑力减小,纵向蠕滑力均减小,有利于缓解轮轨间的滚动疲劳接触并降低钢轨磨耗速率,磨损指数最大值减小21.9%;轮轨间横向力和垂向力基本保持一直,且车辆动力学性能整体得到优化。基于Hertz接触应力的钢轨打磨廓形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适用性,可为钢轨廓形的打磨设计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tz接触应力 钢轨轮廓设计 曲率半径 车辆动力学 钢轨磨耗预测 多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法向接触刚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21
2
作者 关庆华 赵鑫 +1 位作者 温泽峰 金学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3-888,共6页
轮轨之间的弹性接触变形是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中计算轮轨力的核心,以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非线性接触刚度来描述轮轨之间的压缩量与轮轨法向力之间的关系.目前的轮轨Hertz接触刚度计算公式为经验公式,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英国铁路技术研... 轮轨之间的弹性接触变形是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中计算轮轨力的核心,以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非线性接触刚度来描述轮轨之间的压缩量与轮轨法向力之间的关系.目前的轮轨Hertz接触刚度计算公式为经验公式,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英国铁路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分锥形踏面和磨耗型踏面两种类型,局限于特定的轮径范围和钢轨廓形.基于三维弹性体Hertz接触理论,推导了满足Hertz接触条件的弹性体法向接触刚度通用计算公式,并结合轮轨几何外形特点,给出了轮轨接触斑大小及接触刚度参数的直接确定方法和数表,并以LM车轮踏面和CN60钢轨踏面匹配为例,对比分析了典型工况下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本文计算公式制定的Hertz弹性接触数表弥补了现有数表中缺乏接触刚度的不足,可直接用于弹性体接触计算;对于轮轨接触,与本文公式计算结果相比,以往经验公式中磨耗型踏面的接触常数计算结果仅在车轮名义中心圆弧与轨顶中心圆弧接触时的误差较小,约为0.40%~0.44%;其他接触位置时,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本文公式计算结果相差较大,误差范围可达−25.97%~13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tz接触 接触刚度 接触椭圆 接触数表 轮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转子碰摩模型 被引量:26
3
作者 杨树华 杨积东 +1 位作者 郑铁生 张文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64,共4页
对转子系统转、定子碰摩故障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一个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转子非线性碰摩模型。通过对不同碰摩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的对比研究表明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非线性碰摩模型能更深刻地反映转、定子碰摩过程的本... 对转子系统转、定子碰摩故障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一个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转子非线性碰摩模型。通过对不同碰摩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的对比研究表明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非线性碰摩模型能更深刻地反映转、定子碰摩过程的本质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tz接触理论 转子碰摩模型 定子碰摩模型 航空发动机 碰摩故障 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齿轮接触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胡夏夏 宋斌斌 +1 位作者 戴小霞 刘晓曼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2,共4页
由于齿轮啮合过程中齿廓接触点曲率半径变化以及单双啮合交替的存在,而引起齿面载荷分布不均匀和冲击的问题,根据Hertz接触原理对接触模型和接触应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取啮合线上不同啮合点的综合曲率半径,利用包络线绘制一条连续的曲... 由于齿轮啮合过程中齿廓接触点曲率半径变化以及单双啮合交替的存在,而引起齿面载荷分布不均匀和冲击的问题,根据Hertz接触原理对接触模型和接触应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取啮合线上不同啮合点的综合曲率半径,利用包络线绘制一条连续的曲率曲线,并根据该曲线生成特征曲面;利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对齿轮接触、特征曲面与平板之间接触进行了接触应力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接触模型的接触应力分布相似度比较高,简化后的齿轮接触理论模型可为齿轮接触应力实验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tz接触原理 综合曲率半径 有限元 接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黑水虻幼虫碰撞恢复系数测定 被引量:10
5
作者 彭才望 周婷 +3 位作者 宋世圣 方芹 朱海英 孙松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5-134,共10页
为建立黑水虻幼虫与收集、输送、分离等机械工作部件间发生碰撞时的碰撞模型,基于黑水虻幼虫生物特性,应用Hertz弹性碰撞理论推导了黑水虻幼虫碰撞过程动力学方程,结合运动学方程原理构建了黑水虻幼虫恢复系数的测定装置并进行了黑水虻... 为建立黑水虻幼虫与收集、输送、分离等机械工作部件间发生碰撞时的碰撞模型,基于黑水虻幼虫生物特性,应用Hertz弹性碰撞理论推导了黑水虻幼虫碰撞过程动力学方程,结合运动学方程原理构建了黑水虻幼虫恢复系数的测定装置并进行了黑水虻幼虫恢复系数测定试验。试验针对第5龄期的黑水虻幼虫,采用L_(16)(4^(4)×2^(3))混合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碰撞材料、材料厚度、下落高度、碰撞角、跌落方向、含水率等因素对黑水虻幼虫恢复系数的影响,然后对碰撞材料、材料厚度、下落高度、碰撞角、跌落方向进行单因素试验,并获得了材料厚度、下落高度、碰撞角对恢复系数的影响规律与回归方程,且方程的决定系数均不小于0.9427。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黑水虻幼虫恢复系数的因素影响由大到小为:碰撞材料、下落高度、碰撞角、跌落方向、碰撞材料厚度、含水率,其中含水率对恢复系数影响不显著。单因素试验结果可得:黑水虻幼虫与Q235钢、铝合金、有机玻璃、橡胶等碰撞材料间的恢复系数依次降低,随下落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材料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恢复系数随碰撞角的增大而整体呈增大趋势,且横向跌落方向大于纵向跌落方向。该文研究结果可为黑水虻幼虫收集、输送、分离等机械相关工作部件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幼虫 恢复系数 hertz接触理论 碰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涂层界面应力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楼小玲 鲍雨梅 +2 位作者 柴国钟 郝伟娜 蒋明安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563-566,共4页
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8.1,对接触载荷条件下涂层材料的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比较有限元解与经典Hertz解析解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信度;分析了不同涂层厚度、不同涂层/基体弹性模量比情况下,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及接触... 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8.1,对接触载荷条件下涂层材料的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比较有限元解与经典Hertz解析解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信度;分析了不同涂层厚度、不同涂层/基体弹性模量比情况下,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及接触宽度随着载荷的变化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涂层/基体界面剪应力峰值出现在略偏离界面中心位置;涂层/基体界面正应力峰值出现在界面中心位置;涂层/基体的弹性模量比在1~2.5之间取值时,对涂层/基体结合效果较为有利;涂层过薄容易导致界面剪应力过大,致使材料失效.模拟结果能够为涂层材料的力学研究及设计提供参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hertz接触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的滚珠直线导轨副接触刚度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民 乐兵兵 裴二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28-1132,1150,共6页
为建立滚珠直线导轨副接触刚度模型,基于Hertz接触理论对滚珠和滚道的接触面进行了力学与变形分析.考虑了承载前后滚珠接触角的变化,得到了单个滚珠所受接触力与弹性变形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整个导轨所受外载荷同弹性变形的关系.... 为建立滚珠直线导轨副接触刚度模型,基于Hertz接触理论对滚珠和滚道的接触面进行了力学与变形分析.考虑了承载前后滚珠接触角的变化,得到了单个滚珠所受接触力与弹性变形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整个导轨所受外载荷同弹性变形的关系.以NSK滚珠直线导轨为研究对象,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计算了导轨在不同预紧力情况下的临界载荷,分析了外载荷在临界载荷前后导轨刚度变化情况,通过对比NSK官网相关资料验证了所建模型及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直线导轨副 hertz接触理论 接触 预紧力 临界载荷 接触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排柱式回转支承非理想Hertz接触特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冯建有 戚晓利 童靳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8-403,共6页
传统方法对三排柱式回转支承的滚柱与滚道间的接触分析都是基于Hertz接触理论,然而滚柱与滚道的实际接触超出了Hertz接触理论的范围。针对该问题,重点研究了滚柱与滚道的非理想Hertz接触特性,得出了接触变形及接触应力沿滚柱轴向的变化... 传统方法对三排柱式回转支承的滚柱与滚道间的接触分析都是基于Hertz接触理论,然而滚柱与滚道的实际接触超出了Hertz接触理论的范围。针对该问题,重点研究了滚柱与滚道的非理想Hertz接触特性,得出了接触变形及接触应力沿滚柱轴向的变化规律。结合McEwen关于圆柱体法向接触理论,推导了滚柱与滚道接触区内部的应力场各应力分量解析表达式,并讨论了滚道失效与应力之间的关联。最后,建立了滚柱与滚道接触的3D有限元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接触区的应力分布与解析解基本吻合,结论可为三排柱式回转支承的设计与制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式回转支承 非理想hertz接触 接触应力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体碰撞的Hertz接触力模型比较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剑锋 余涛 陈江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8-30,共3页
对以Hertz接触理论为基础的四种接触力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通过两球一次对心碰撞过程数值模拟结果来进一步说明不同接触力模型的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与纯弹性接触力模型相比,Hunt-Crossley(H-C)接触力模型、Lankarani-Nikravesh(L-N)... 对以Hertz接触理论为基础的四种接触力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通过两球一次对心碰撞过程数值模拟结果来进一步说明不同接触力模型的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与纯弹性接触力模型相比,Hunt-Crossley(H-C)接触力模型、Lankarani-Nikravesh(L-N)接触力模型以及Flores接触力模型由于考虑了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因此更加符合实际碰撞情形。此外后三种接触力模型中,H-C接触力模型和L-N接触力模型更适合用来处理大恢复系数的碰撞问题。在分析间隙机构的动力学特性时,可以为接触力模型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力模型 hertz接触理论 能量损失 多刚体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模型的柔性梁碰撞振动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金栋平 胡海岩 吴志强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8年第1期46-51,共6页
首先研究两弹性体碰撞振动中的接触力,用多项式逼近具有分数指数的Hertz模型来实现近似解析分析,然后讨论与碰撞有关的各因素对两柔性梁受迫碰撞振动的影响。当耦合模态解增加时,碰撞强度增大。
关键词 hertz接触 柔性碰撞 阻尼函数 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混凝土表层性能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晔 吴佳晔 黄新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1,共3页
提出了一种混凝土表层性能的检测方法,该法基于弹性动力学中的Hertz接触理论,通过安装在钢球上的加速度传感器积分求取钢球敲击混凝土构件表面时的接触时间来推算混凝土表层的弹性模量,进而评价混凝土表层的状态,并且分析了该检测方法... 提出了一种混凝土表层性能的检测方法,该法基于弹性动力学中的Hertz接触理论,通过安装在钢球上的加速度传感器积分求取钢球敲击混凝土构件表面时的接触时间来推算混凝土表层的弹性模量,进而评价混凝土表层的状态,并且分析了该检测方法测试混凝土表层的深度范围。分别在水灰比为35%、50%、75%和100%的四个混凝土试块的上表面和侧壁进行试验验证,并与室内单轴压缩试验的结果对比,试验结果证明本方法能准确地判断出不同状态混凝土构件的表层性能。若通过一定试验的标定建立弹性模量与强度的关系,则可以进一步用来推算混凝土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性能 hertz接触理论 弹性模量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Hertz接触理论的连续切换轮辊子变形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超 高宏力 +2 位作者 吴向东 李世超 彭志文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5,59,共5页
介绍了一种目前广泛应用于移动机器人领域的连续切换全向轮。通过分析辊子的几何模型,建立辊子轮廓面的参数方程,并提出了两相邻辊子间间隙应满足的条件。根据全向轮与地面的接触条件,提出了基于非Hertz(赫兹)接触理论分析轮缘处辊子与... 介绍了一种目前广泛应用于移动机器人领域的连续切换全向轮。通过分析辊子的几何模型,建立辊子轮廓面的参数方程,并提出了两相邻辊子间间隙应满足的条件。根据全向轮与地面的接触条件,提出了基于非Hertz(赫兹)接触理论分析轮缘处辊子与地面接触的变形情况,并将结果与ANSYS有限元方法对辊子接触变形进行对比验证。为此类连续切换轮的结构分析及减小振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切换轮 辊子表面参数方程 hertz接触 接触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Hertz接触参数和主曲率差函数关系的拟合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胜超 王东峰 喻炜 《轴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1,共3页
借助Matllab分别对椭圆积分、椭圆率与主曲率差函数的关系进行拟合。通过实例计算,对由拟合法得到的Hertz接触参数值与对应的Hertz接触参数理论值及由线性回归法求得的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拟合法所得Hertz接触参数值与Hertz接触理论... 借助Matllab分别对椭圆积分、椭圆率与主曲率差函数的关系进行拟合。通过实例计算,对由拟合法得到的Hertz接触参数值与对应的Hertz接触参数理论值及由线性回归法求得的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拟合法所得Hertz接触参数值与Hertz接触理论值更为接近,相对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hertz接触 椭圆积分 椭圆率 主曲率差函数 MATLAB 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与刚性平面Hertz接触的临界参数计算 被引量:7
14
作者 官春平 《轴承》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7,共4页
以Hertz弹性接触理论和弹性力学为基础,通过分析圆柱与刚性平面Hertz接触时的应力变化关系,采用数值方法获得了屈服发生时的位置和接触中心处接触应力的表达式,建立了圆柱与平面Hertz接触的临界参数计算模型。
关键词 圆柱滚子轴承 hertz接触 临界参数 屈服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Hertz接触齿轮设计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伯乾 刘佳佳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7-1145,共9页
Hertz接触认为接触表面是静止的、光滑的、没有润滑的,是一种理想的接触状态。实际齿轮接触表面是有一定粗糙度的、有润滑的、相对运动的,所以实际齿轮的接触是一种非Hertz接触。基于弹流润滑理论,提出一种新的齿轮设计理论与方法——非... Hertz接触认为接触表面是静止的、光滑的、没有润滑的,是一种理想的接触状态。实际齿轮接触表面是有一定粗糙度的、有润滑的、相对运动的,所以实际齿轮的接触是一种非Hertz接触。基于弹流润滑理论,提出一种新的齿轮设计理论与方法——非Hertz接触齿轮设计理论与方法,该理论和方法综合了影响齿轮接触强度和润滑的各种因素,保证齿轮同时满足强度与弹流润滑的双重要求。给出了圆柱齿轮的设计公式,并通过大量工程实例对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非Hertz接触齿轮设计理论与方法完全可以用于齿轮的工程设计,满足工程实际需要,特别是对高速重载齿轮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tz接触 齿轮 接触强度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设计理论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整体叶盘百页轮抛光材料去除深度建模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军锋 吴晓君 +1 位作者 史耀耀 蔺小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8-676,共9页
为了揭示复杂曲面百页轮抛光的材料去除机理,假设磨粒凸出高度服从正态分布,通过Hertz接触理论得到了接触区的抛光压力分布模型,然后基于弹塑性接触理论进行单颗磨粒受力分析,结合百页轮表面磨粒凸出高度分布函数建立了磨粒切入深度模... 为了揭示复杂曲面百页轮抛光的材料去除机理,假设磨粒凸出高度服从正态分布,通过Hertz接触理论得到了接触区的抛光压力分布模型,然后基于弹塑性接触理论进行单颗磨粒受力分析,结合百页轮表面磨粒凸出高度分布函数建立了磨粒切入深度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磨粒切削沟槽形状等确定了单颗磨粒的材料去除体积,并通过沿抛光轨迹积分的方法建立了材料去除深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去除深度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最大偏差和平均偏差分别为4.85%和2.95%,验证了所建材料去除深度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叶盘 百页轮抛光 材料去除深度 hertz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模型的碰摩转子动力学响应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涛 傅行军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1,共3页
根据Jeffcott转子的碰摩原理,在线性碰摩微分方程的基础上,基于Hertz弹性接触理论描述非线性碰摩力,建立了非线性碰摩模型,对线性模型和Hertz模型进行了比较。鉴于汽轮机碰摩位置的碰摩半径、材料都不相同,利用Hertz模型研究的不同刚度... 根据Jeffcott转子的碰摩原理,在线性碰摩微分方程的基础上,基于Hertz弹性接触理论描述非线性碰摩力,建立了非线性碰摩模型,对线性模型和Hertz模型进行了比较。鉴于汽轮机碰摩位置的碰摩半径、材料都不相同,利用Hertz模型研究的不同刚度下的碰摩动力响应对判断碰摩位置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转子动力学 碰摩刚度 hertz接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纳观摩擦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皎 高奇 贾建援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共3页
利用Greerlwood—Williamson(GW)模型建立了模拟物体表面的半球体形貌模型,并利用半球的半径隶属函数来定义了物体表面的“光滑”、“一般”与“粗糙”,应用经典的Hertz理论从接触的角度提出了物体表面单球接触力学模型,并建立了... 利用Greerlwood—Williamson(GW)模型建立了模拟物体表面的半球体形貌模型,并利用半球的半径隶属函数来定义了物体表面的“光滑”、“一般”与“粗糙”,应用经典的Hertz理论从接触的角度提出了物体表面单球接触力学模型,并建立了动力学方程;最后利用模糊理论对单球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叠加,得到了纳观整体滑块的摩擦力与滑动速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tz接触 模糊理论 纳观摩擦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滚轮导轨的Hertz接触建模和刚度求解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子煊 张力 陈昌安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29,共6页
V型滚轮导轨是一种新型传动导轨系统,对导轨系统进行理论建模可以有效分析导轨参数对导轨力学性能的影响。文中通过Hertz接触理论对滚轮导轨系统建立接触力学模型,然后推导滚轮导轨在受到垂直载荷、水平载荷时与位移的关系,并计算其刚... V型滚轮导轨是一种新型传动导轨系统,对导轨系统进行理论建模可以有效分析导轨参数对导轨力学性能的影响。文中通过Hertz接触理论对滚轮导轨系统建立接触力学模型,然后推导滚轮导轨在受到垂直载荷、水平载荷时与位移的关系,并计算其刚度。在Abaqus中进行仿真和计算刚度数值,对比两者结果。进一步推导在有预紧力的情况下,滚轮导轨的刚度模型。然后比较在外载荷的作用下,有无预紧力对刚度的影响。得出无预紧力时,滚轮导轨初始刚度很低,且刚度随着载荷增大,会急速增长,使得导轨变形很大。有预紧力时,滚轮导轨的初始刚度较大,且刚度随着载荷增大,增长平缓,使得导轨更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滚轮导轨 hertz接触理论 建模 刚度求解 预紧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的单自由度碰振系统的随机响应近似闭合解
20
作者 祝海生 陈林聪 +1 位作者 孙建桥 赵珧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6-14,共9页
碰振系统普遍存在于工程领域中,因此开展碰撞振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应用随机振动研究的最新成果--迭代加权残值法,求解了高斯白噪声激励下基于Hertz接触的单自由度碰振系统的随机响应近似闭合解。首先,结合概率环流和概率势流... 碰振系统普遍存在于工程领域中,因此开展碰撞振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应用随机振动研究的最新成果--迭代加权残值法,求解了高斯白噪声激励下基于Hertz接触的单自由度碰振系统的随机响应近似闭合解。首先,结合概率环流和概率势流的概念,构造系统FPK方程稳态解的近似表达式;然后,运用加权残值法获得近似表达式中的待定系数;最后,应用迭代技术在指定均方误差下获得特定精度的概率密度估计。为了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分别考察了Duffing碰振系统和干摩擦碰振系统,再将蒙特卡罗模拟结果与理论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研究表明,理论解析解与模拟结果吻合的非常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振动 hertz接触理论模型 迭代加权残值法 高斯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