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HMWPE基体上沉积GLC薄膜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众利 洪春福 +2 位作者 李瑞玲 涂江平 王岩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3-437,共5页
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臼杯的耐磨性能是提高人工髋关节使用寿命的关键.本文在UHMWPE基体上采用非平衡直流磁控溅射沉积类石墨碳(GLC)薄膜,用扫描电镜、台阶轮廓仪考察了薄膜形貌和表面粗糙度,拉曼光谱分析了GLC薄膜的结构.用划... 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臼杯的耐磨性能是提高人工髋关节使用寿命的关键.本文在UHMWPE基体上采用非平衡直流磁控溅射沉积类石墨碳(GLC)薄膜,用扫描电镜、台阶轮廓仪考察了薄膜形貌和表面粗糙度,拉曼光谱分析了GLC薄膜的结构.用划痕仪和球-盘式摩擦磨损机研究了GLC薄膜与UHMWPE基体的界面结合力和GLC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法制备的GLC薄膜与基体结合力大于90 N,且对表面粗糙度没有影响;表面镀覆GLC薄膜的体积磨损率为1.6×10-17m3/(N.m),是UHMWPE的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c薄膜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界面结合力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掺杂对GLC薄膜结构及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佳凡 王永欣 +2 位作者 陈克选 李金龙 郭峰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6-213,共8页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类石墨碳膜(GLC)及掺杂金属Cr的类石墨碳膜(GLC-Cr),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仪(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纳米压痕仪等测试技术对比分析两薄膜样品的结构及机械性能,利用UMT-3多功能摩擦...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类石墨碳膜(GLC)及掺杂金属Cr的类石墨碳膜(GLC-Cr),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仪(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纳米压痕仪等测试技术对比分析两薄膜样品的结构及机械性能,利用UMT-3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其在大气、去离子水、发动机油3种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本实验参数下制备的类石墨碳膜中,Cr的掺杂促使了类石墨碳膜中sp2杂化键的形成,降低了GLC薄膜的硬度及弹性模量,但在3种不同环境下均使得类石墨碳膜的摩擦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水介质的存在可明显降低类石墨碳膜的摩擦系数,而油润滑介质虽未使得其摩擦系数明显降低,但其摩擦曲线波动性及磨损率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glc CR掺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挥发油对人肺腺癌GLC-8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艳霞 蔺兴遥 +4 位作者 安方玉 张正顺 陈绍仪 周佳玮 张延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当归挥发油对人肺腺癌GLC-8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MTT比色法检测当归挥发油对GLC-8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LC-82细胞凋亡;吖啶橙/溴化乙锭(AO/BE)双荧光染色法观察GLC-82细胞凋亡。结果:当归挥发油在浓度6.2... 目的:探讨当归挥发油对人肺腺癌GLC-8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MTT比色法检测当归挥发油对GLC-8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LC-82细胞凋亡;吖啶橙/溴化乙锭(AO/BE)双荧光染色法观察GLC-82细胞凋亡。结果:当归挥发油在浓度6.25~200μg/m L范围内对GLC-82细胞的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对GLC-82细胞的IC_(50)为113.03μg/m L。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当归挥发油可诱导GLC-82细胞凋亡、坏死,且细胞凋亡、坏死率随药物浓度增高而升高。AO/BE双荧光染色法结果显示,用药组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细胞结构固缩加重,凋亡、坏死细胞增多。结论:当归挥发油具有诱导GLC-82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挥发油 人肺腺癌glc-82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LC模型的红外纹理合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邵晓鹏 张建奇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1-345,共5页
根据自然红外纹理在空间的统计分布特性 ,利用随机场模型可以有效地合成红外纹理 .由于物体表面的温度场分布具有马尔可夫性 ,可以利用GLC(GeneralizedLong Correlation)随机场模型模拟自然地物表面的红外辐射温度场分布情况 ,并利用普... 根据自然红外纹理在空间的统计分布特性 ,利用随机场模型可以有效地合成红外纹理 .由于物体表面的温度场分布具有马尔可夫性 ,可以利用GLC(GeneralizedLong Correlation)随机场模型模拟自然地物表面的红外辐射温度场分布情况 ,并利用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计算地表的辐出度场分布 ,通过辐出度场进行显示定标和量化 ,可以有效生成不同的红外纹理 .模拟结果表明 :GLC模型可以有效模拟 3~ 5 μm和 8~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参数 温度场 红外纹理 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 空间统计分布 glc模型 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 纹理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压对GLC镀层的结构及应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严富学 白力静 殷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30,共3页
采用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制备了类石墨镀层(GLC),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量了镀层的厚度、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材料的物相和应力,并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和分析了材料的组织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偏压下得到的镀层结构相... 采用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制备了类石墨镀层(GLC),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量了镀层的厚度、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材料的物相和应力,并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和分析了材料的组织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偏压下得到的镀层结构相同,均为非晶为主的类石墨镀层,并且随着偏压增大,膜厚逐渐减小;在所研究的偏压下,应力变化规律是随着偏压的增加,样品与基体的复合应力先增大,后减小,其中-65V时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c薄膜 薄膜应力 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人肺癌GLC-82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贵平 张维文 +2 位作者 区彗坚 魏毅 吕嘉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389-1393,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碱类中药成分小檗碱(berber-ine)诱导人肺癌GLC-82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处理GLC-82细胞48h,用Hoechst33258染细胞核,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核的形态变化,用QWin图象分析软件测量... 目的探讨生物碱类中药成分小檗碱(berber-ine)诱导人肺癌GLC-82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处理GLC-82细胞48h,用Hoechst33258染细胞核,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核的形态变化,用QWin图象分析软件测量细胞核面积,计算凋亡率。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能力。小檗碱作用GLC-82细胞36h后,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SABC-Cy3法测定Caspase-3和PARP蛋白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拍照,用QWin图象分析软件测定Caspase-3和PARP荧光强度值。结果小檗碱剂量依赖性的抑制GLC-82细胞增殖,半数生长抑制剂量IC50为19.9mg·L-1,上调凋亡促进因子Caspase-3,PARP蛋白表达增加,使GLC-82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胞核缩小,核质浓集,呈斑块状,有凋亡小体。结论小檗碱通过上调Caspase-3诱导人肺癌GLC-8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glc-82细胞 凋亡 CASPASE-3 PA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葡萄素钠联合卡铂对人肺腺癌GLC-8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王霞 韩伟 +1 位作者 葛斌 吴勇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8-843,共6页
目的探讨蛇葡萄素钠(AMP-Na)单用及其与卡铂(CBP)合用对人肺腺癌GLC-8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两药单用及合用对GLC-82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GLC-82细胞超微结构的变... 目的探讨蛇葡萄素钠(AMP-Na)单用及其与卡铂(CBP)合用对人肺腺癌GLC-8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两药单用及合用对GLC-82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GLC-82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仪(FCM)检测GLC-82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对于GLC-82细胞,AMP-Na与CBP合用,CBP的IC50由(17.10±4.78)mg·L-1降低到<3.12 mg·L-1(P<0.01),表明Amp-Na对卡铂抑制GLC-82细胞增殖的作用具有协同效应(CDI<1)。TEM及FCM检测结果表明,单用AMP-Na及与卡铂合用均可诱导GLC-82细胞凋亡、坏死,两药合用后坏死率由(2.56±0.41)%升高到(71.83±5.43)%(P<0.01)。AMP-Na单用及与卡铂合用作用于GLC-82细胞48 h后,caspase-3的表达均明显增高。结论AMP-Na和CBP具有协同诱导GLC-8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细胞内caspase-3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葡萄素钠 卡铂 人肺腺癌glc-82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efeldin A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协同增强顺铂抗肺癌细胞GLC-82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明松 郑翔 +4 位作者 耿娜娜 张志敏 赵彦禹 王哲 李学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7-593,共7页
已有研究证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启动的未折叠蛋白质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信号途径有助细胞存活;然而,长时间剧烈ERS可诱导细胞凋亡,因此,ERS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抗癌药物具有严重的毒副作... 已有研究证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启动的未折叠蛋白质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信号途径有助细胞存活;然而,长时间剧烈ERS可诱导细胞凋亡,因此,ERS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抗癌药物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而药物的协同作用是减少抗癌药物使用剂量、减少毒副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证明布雷菲德菌素A(brefeldin A,BFA)与顺铂(cis-dichlorodiamine platinum,CDDP)的协同抗肺癌细胞的作用。MTT试验显示,单独应用BFA和顺铂时,它们抑制肺癌细胞GLC-82生长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是100 ng/m L和4μg/m L;而采用半量的BFA和CDDP联合处理GLC-82细胞24 h后,其抑制生长作用进一步加强;等效线图解法及联合作用指数分析进一步证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两药的这种协同作用进一步被形态学检查证明——与单独用药比较,除了细胞皱缩,出现了更多的染色质固缩,细胞质及细胞核裂解碎片,乃至形成凋亡小体,提示细胞凋亡的发生。实时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证明,与单独用药比较,联合用药导致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GRP78、CHOP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提示有内质网应激通路激活。上述结果证明,BFA与CDDP联合用药可增强对肺癌细胞GLC-82的生长抑制作用,其协同机制可能与内质网应激通路的激活有关。我们的结果支持"ERS是肿瘤治疗新靶点"学说,对肺癌的新化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雷菲德菌素A 顺铂 人肺癌细胞系glc-82 内质网应激 协同作用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LC30数据的近20年海南岛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戴声佩 罗红霞 +4 位作者 胡盈盈 郑倩 李海亮 李茂芬 禹萱 《农业工程》 2021年第9期61-69,共9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近20年来,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经济双重影响的海南岛土地利用变化显著,但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格局尚不明确。基于GLC30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分析了...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近20年来,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经济双重影响的海南岛土地利用变化显著,但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格局尚不明确。基于GLC30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分析了海南岛近20年来土地利用时空分布格局、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海南岛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空间分布格局以耕地和林地为主,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2000—2010年海南岛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以林地面积增加为主,主要由耕地、草地、湿地和水体转化而来;2010—2020年海南岛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以耕地和建筑用地显著增加为主,耕地增加主要来源于林地的转化,建设用地的增加则来源于耕地和林地。2000—2020年,海南岛林地和建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耕地和草地明显减少;湿地、水体、裸地和海域的面积变化较小。林地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山区及东北部文昌市,大部分由草地转化而来;建筑用地主要来自于耕地、林地和草地的转化,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湿地、水体和海域的开发,主要分布在海南岛沿海城镇居民点的周边地区;耕地减少主要是转化为林地,分布在海南海口、昌江、琼海和万宁等市县;草地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山区,转化为林地。2000年、2010年和2020年海南岛土地利用程度在各个时期变化较小,总体数值处于中间偏上水平,表明海南岛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稳定性较高,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强度适中。通过本研究可为海南岛土地利用合理开发及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c30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动态变化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LC-KSVD的稀疏表示人脸识别算法 被引量:12
10
作者 封睿 李小霞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88-92,共5页
稀疏编码中的字典学习是基于稀疏表示图像分类的核心内容,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Gabor特征和标签一致K-SVD(GLC-KSVD)字典学习的稀疏表示人脸识别算法;由于Gabor特征对光照、表情和姿态等具有一定的鲁棒性,首先对图像进行Gabor特征提取,用... 稀疏编码中的字典学习是基于稀疏表示图像分类的核心内容,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Gabor特征和标签一致K-SVD(GLC-KSVD)字典学习的稀疏表示人脸识别算法;由于Gabor特征对光照、表情和姿态等具有一定的鲁棒性,首先对图像进行Gabor特征提取,用增广的Gabor特征矩阵来构建初始字典,然后通过字典学习得到原子与类别标签相对应的判别性字典和线性分类器,字典学习模型综合了重建误差、分类误差和稀疏编码误差,通过字典的标签一致约束,同一类别的样本得到相似的编码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识别精度和较高的识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表示 人脸识别 GABOR特征 glc-KSVD字典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抑制CD59对非小细胞肺癌GLC-P细胞株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伟东 刘丹 +3 位作者 侯文进 易永盛 王跃军 林苇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3-906,共4页
目的运用RNAi技术抑制CD59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GLC-P增值、凋亡的影响。方法合成可抑制CD59基因的片段,并运用RNA干扰技术,构建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至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GLC-P,并筛选出稳定表达... 目的运用RNAi技术抑制CD59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GLC-P增值、凋亡的影响。方法合成可抑制CD59基因的片段,并运用RNA干扰技术,构建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至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GLC-P,并筛选出稳定表达细胞后,采用PCR、MTT、ELISA法检测该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增值、凋亡所受到的影响。结果干扰后的GLC-P细胞株中CD59 m RNA表达量较未干扰组显著降低(P<0.05),同时MTT、ELISA实验检测显示肺癌GLC-P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可诱导肺癌细胞的凋亡。结论肺癌患者肿瘤细胞中存在CD59高表达,抑制CD59基因表达的同时可抑制GLC-P细胞的增殖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靶点、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CD59 非小细胞肺癌 glc-P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肺腺癌细胞系GLC-82的生物学效应
12
作者 李萍 丁振若 +3 位作者 任力强 于文彬 饶国洲 苏明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8-31,共4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肺腺癌细胞系GLC-82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将含有野生型p53基因的pDOR-neo逆转录病毒载体,通过lipofectin转染GLC-82细胞,用流式细胞仪、电镜及3H-TdR掺... 目的:研究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肺腺癌细胞系GLC-82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将含有野生型p53基因的pDOR-neo逆转录病毒载体,通过lipofectin转染GLC-82细胞,用流式细胞仪、电镜及3H-TdR掺入法,观察野生型p53基因对GLC-82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结果:电镜观察可见,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可使GLC-82细胞出现一些病理现象,如胞浆中有明显的空泡及线粒体肿胀;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野生型p53基因可阻止GLC-82细胞周期停止于G1~S区;3H-TdR掺入试验提示,野生型p53基因能够抑制GLC-82细胞DNA的合成。结论:这些结果阐明了野生型p53基因是抑制GLC-82细胞生长的部分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glc-82 基因转染 逆转录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靶电流对磁控溅射GLC/Ti薄膜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谷守旭 李迎春 +2 位作者 邱明 庞晓旭 范恒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2-39,共8页
为改善掺杂Ti的GLC/Ti薄膜的摩擦学性能,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C靶电流下制备了类石墨碳基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仪(Raman)对薄膜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纳米压痕仪测量薄膜的硬度及弹性模量;利用HSR-2M型高速往复... 为改善掺杂Ti的GLC/Ti薄膜的摩擦学性能,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C靶电流下制备了类石墨碳基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仪(Raman)对薄膜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纳米压痕仪测量薄膜的硬度及弹性模量;利用HSR-2M型高速往复试验机测试薄膜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用白光干涉仪观察磨痕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随着C靶电流的增大,薄膜的柱状生长趋势日趋明显,其致密性降低,sp2键含量减小,石墨化程度和结合力降低,而硬度和弹性模量略增;随着C靶电流的增大,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增大。因此,适当降低C靶电流可以提高磁控溅射GLC/Ti薄膜干摩擦条件下的减摩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c薄膜 微观结构 摩擦学性能 靶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LC30数据的斑块级别景观指标适用性及简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倩宁 谭诗腾 +1 位作者 徐柱 黄泽纯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105,共8页
斑块是景观格局的基本组成单元,斑块级别指标是量化研究斑块形态的重要基础。目前斑块描述指标冗余纷杂,因此拟对现有的斑块级别指标进行分析,指出指标本身的适用性,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实现斑块级别形态描述指标的综合和... 斑块是景观格局的基本组成单元,斑块级别指标是量化研究斑块形态的重要基础。目前斑块描述指标冗余纷杂,因此拟对现有的斑块级别指标进行分析,指出指标本身的适用性,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实现斑块级别形态描述指标的综合和简化。在对11个斑块级别指标进行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30 m空间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类别数据(GLC30)进行实验,利用2种分析方法对除面积和周长外的9个复合指标进行了简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回旋半径和支撑半径这2个指标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区分斑块形态。本文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为量化研究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c30 景观格局指标 斑块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源二阶GLC电路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德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8-112,共5页
GLC电路是无源二阶电路主要结构之一,理论上多以RLC串联电路为主进行分析,而GLC电路理论分析的却很少,但由于GLC电路测试方便,而且其过阻尼状态、临界阻尼状态和欠阻尼状态3种状态过度平稳、波形易测等特点,在实验和实际应用中又非常的... GLC电路是无源二阶电路主要结构之一,理论上多以RLC串联电路为主进行分析,而GLC电路理论分析的却很少,但由于GLC电路测试方便,而且其过阻尼状态、临界阻尼状态和欠阻尼状态3种状态过度平稳、波形易测等特点,在实验和实际应用中又非常的广泛。鉴于此,通过理论和对偶定律对GLC电路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EDA软件对电路功能进行了仿真,采用了交互式仿真和图表仿真两种方式对电路的波形和状态轨迹波形进行了虚拟测试,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从而弥补了GLC电路在理论分析的缺失,对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有一个更深刻、全面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二阶电路 glc电路 电子设计自动化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乏油环境下不同掺杂GLC膜的摩擦学行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迎春 邹春生 +2 位作者 邱明 庞晓旭 程蓓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431-2438,共8页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类石墨碳膜(GLC)、掺杂金属Cr的类石墨碳膜(GLC/Cr)及掺杂WC的类石墨碳膜(GLC/WC),考察了不同掺杂物对薄膜结构及其在乏油环境下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Cr、WC使GLC薄膜中sp^2键结构含量增加,促进了GLC...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类石墨碳膜(GLC)、掺杂金属Cr的类石墨碳膜(GLC/Cr)及掺杂WC的类石墨碳膜(GLC/WC),考察了不同掺杂物对薄膜结构及其在乏油环境下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Cr、WC使GLC薄膜中sp^2键结构含量增加,促进了GLC膜的石墨化,降低了GLC薄膜的硬度及弹性模量;在乏油环境下,3种薄膜的摩擦因数相差不大,但表现出不同的抗磨损能力,其磨损寿命由高到低依次是GLC/Cr、GLC、GLC/WC。研究结果为提高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在超常工况下的寿命和可靠性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类石墨碳膜 乏油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C/成分梯度CN_(x)多层膜的微观结构和摩擦学性能
17
作者 杨芳儿 陆诗慧 +2 位作者 杨烁妍 高蔓斌 郑晓华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76,共9页
类金刚石碳膜通常内应力大、结合力低,而多层膜结构可提高结合力。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Si基体上沉积不同CNx层厚度的GLC/成分梯度CNx纳米多层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Raman光谱仪、球盘... 类金刚石碳膜通常内应力大、结合力低,而多层膜结构可提高结合力。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Si基体上沉积不同CNx层厚度的GLC/成分梯度CNx纳米多层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Raman光谱仪、球盘式摩擦仪、纳米压痕仪等对多层膜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力学以及摩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层膜表面平整光滑,CNx层厚度为50 nm的多层膜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多层膜中存在石墨相而CNx以微晶或非晶存在。薄膜的sp3键含量、结合力、硬度等均随CNx层厚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CNx层厚度对多层膜的大气环境摩擦因数影响很小,但显著降低其真空环境摩擦因数。多层膜的硬度为(15~17.6)GPa,大气中的磨损率为(1.03~2.33)×10-16m3N-1m-1,真空中为(2.06~3.34)×10-16m3N-1m-1。CNx层厚度为20 nm的多层膜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膜 梯度 CN_(x) glc 磁控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含量对Si-GLC薄膜在海洋环境中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18
作者 郭武明 王春婷 +1 位作者 王海新 朱烨彪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8-215,共8页
目的为改善类石墨(Graphite-like Carbon,GLC)薄膜在海洋工程中的摩擦学行为,扩展此类薄膜的进一步应用。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不同Si含量的Si-GLC薄膜。采用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设备对薄膜的形貌、成分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 目的为改善类石墨(Graphite-like Carbon,GLC)薄膜在海洋工程中的摩擦学行为,扩展此类薄膜的进一步应用。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不同Si含量的Si-GLC薄膜。采用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设备对薄膜的形貌、成分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用海水盐雾、高低温交变试验模拟海洋环境对薄膜的腐蚀作用,利用纳米压痕、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薄膜的机械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Si-GLC薄膜结构致密,受限于沉积方法,制备的Si-GLC薄膜具有富Si层和富C层交替生长的“伪多层”结构。随着Si含量的增加,C—Si单键的数量逐渐增多,Si-GLC薄膜中sp^(3)杂化键的含量逐步增加。Si-GLC薄膜中sp^(3)杂化键的含量随Si含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薄膜的硬度与弹性模量在Si质量分数为64.51%时到达最大值,分别为21.3 GPa和245.9 GPa。同时,Si含量较高的薄膜具有更好的耐盐雾、耐高低温交变特性,表现出更好的海洋环境适应性。结论Si质量分数为48.11%时Si-GLC表现出最佳的海洋环境适应性摩擦学性能,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均具有较低(约0.1)且稳定的摩擦因数,证明在GLC薄膜中掺入适量的Si元素能够起到稳定薄膜内的单键结构,避免薄膜在摩擦过程中发生石墨化,达到提升薄膜耐磨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含量 glc薄膜 海水盐雾 高低温交变 润滑性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冷处理对GLC多层薄膜界面结构及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龚小玲 聂朝胤 +1 位作者 金秋 周阳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6,共7页
为了研究深冷处理后GLC多层薄膜界面结构及结合强度的变化,采用非平衡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W9高速钢上沉积了含GLC功能层、Cr/C梯度层及Cr底层的类石墨碳多层薄膜,厚度约为4μm。采用液氮(-197℃)对GLC/高速钢复合体系进行深冷处理,借助... 为了研究深冷处理后GLC多层薄膜界面结构及结合强度的变化,采用非平衡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W9高速钢上沉积了含GLC功能层、Cr/C梯度层及Cr底层的类石墨碳多层薄膜,厚度约为4μm。采用液氮(-197℃)对GLC/高速钢复合体系进行深冷处理,借助XPS、SEM及TEM表征了GLC薄膜的表面、断面结构及界面微观组织;采用洛氏硬度仪定性考察了薄膜的膜基结合强度。结果表明:复合体系经深冷处理后除基体的硬度及承载能力得以提高外,多层膜各层及基体中裂纹的萌生及传播受到抑制,界面结合强度明显增强。其作用机理在于深冷处理后,Cr底层的柱状晶结构被"打破",纤维状结构消除,组织更加致密均匀;同时,Cr/C梯度层中Cr晶粒碎化平均尺寸由20 nm减小为5 nm,达到细晶强化效果。因此,膜基及层间界面结构得以改善,界面失配减小,基体及多层膜各层间的变形协调性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石墨碳薄膜 深冷处理 界面结构 晶粒碎化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制周期对磁控溅射Cr/类石墨碳多层膜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迎春 杨更生 +2 位作者 杨明宣 邱明 范恒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12-218,共7页
海洋环境用关键运动部件在使用时承受腐蚀与磨损的交互作用,在其表面涂覆耐腐蚀-磨损防护涂层是提高其服役寿命的有效手段之一。本工作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沉积技术在15-5PH不锈钢试样上制备调制周期为940 nm、375 nm和234 nm的Cr/GLC多层... 海洋环境用关键运动部件在使用时承受腐蚀与磨损的交互作用,在其表面涂覆耐腐蚀-磨损防护涂层是提高其服役寿命的有效手段之一。本工作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沉积技术在15-5PH不锈钢试样上制备调制周期为940 nm、375 nm和234 nm的Cr/GLC多层膜(分别标记为S1、S2和S3),并通过微观形貌分析、电化学试验、腐蚀-磨损试验分析了调制周期对Cr/GLC多层膜的结构、电化学性能及耐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调制周期的缩短,薄膜柱状生长趋势逐渐减弱,膜层更加致密,同时sp^(2)键相对含量逐渐增大,石墨化程度加剧,力学性能更优。在人工海水介质中,随着调制周期的缩短,薄膜层间界面增多,抑制了裂纹的扩展和腐蚀通道的形成,阻碍了腐蚀介质的渗透,多层膜S3的耐腐蚀性能最优。在腐蚀-磨损过程中,由于载荷和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具有致密结构、适宜调制周期的S2薄膜的磨损率仅为2.50×10^(-16)m^(3)/(N·m),表现出最优的耐腐蚀-磨损性能。因此,设计合适的调制周期是提高Cr/GLC多层膜耐腐蚀-磨损性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Cr/类石墨碳(glc)多层膜 调制周期 腐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