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絮凝及双水相萃取分离纯化发酵液中的R,R-2,3-丁二醇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健 薛锋 +1 位作者 李凤伟 徐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16,共6页
针对Paenibacillus polymyxa ZJ-9一步法发酵菊芋菊粉粗提液制备R,R-2,3-丁二醇的发酵液特点,利用壳聚糖对该发酵液进行絮凝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分子量、壳聚糖用量、助凝剂海藻酸钠用量、pH和搅拌时间分别为:43.5 kDa、0.75 g/L、0.1... 针对Paenibacillus polymyxa ZJ-9一步法发酵菊芋菊粉粗提液制备R,R-2,3-丁二醇的发酵液特点,利用壳聚糖对该发酵液进行絮凝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分子量、壳聚糖用量、助凝剂海藻酸钠用量、pH和搅拌时间分别为:43.5 kDa、0.75 g/L、0.125 g/L、5.0和15 min时,絮凝效果最佳,在此工艺条件下,发酵液中菌体和蛋白质的絮凝率分别高达89.46%和78.93%,而R,R-2,3-丁二醇保留率约为98.54%。利用双水相萃取技术对絮凝后的发酵液中R,R-2,3-丁二醇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异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效果最好,当异丙醇和硫酸铵的用量分别约为33%和30%(w/w)时,R,R-2,3-丁二醇在上相的分配系数和萃取率最高,分别约为7.96和89.40%,且异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能够有效萃取分离絮凝后的发酵液中不同含量的R,R-2,3-丁二醇。絮凝和双水相萃取技术分离发酵液中R,R-2,3-丁二醇具有针对性强、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ENIBACILLUS polymyxa ZJ-9 R R-2 3-丁二醇 絮凝 壳聚糖 双水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A-GSH循环参与2,3-丁二醇、2R,3R-丁二醇诱导后匍匐翦股颖的抗病反应 被引量:5
2
作者 房媛媛 马晖玲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2-90,共9页
用250μmol/L的2,3-丁二醇(2,3-BD)与100μmol/L的2R,3R-丁二醇(2R,3R-BD)注射至匍匐翦股颖根部后接种立枯丝核菌,诱导匍匐翦股颖对褐斑病的抗性。测定两诱导剂处理对立枯丝核菌发病率的影响,分析诱导后匍匐翦股颖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 用250μmol/L的2,3-丁二醇(2,3-BD)与100μmol/L的2R,3R-丁二醇(2R,3R-BD)注射至匍匐翦股颖根部后接种立枯丝核菌,诱导匍匐翦股颖对褐斑病的抗性。测定两诱导剂处理对立枯丝核菌发病率的影响,分析诱导后匍匐翦股颖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中关键酶活性及氧化还原水平变化情况,确定2,3-BD与2R,3R-BD在诱导匍匐翦股颖抗病性过程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3-BD与2R,3R-BD处理匍匐翦股颖后明显降低接菌后的病叶率,同时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增幅低于对照,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提高,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呈前期减少后期增加趋势,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在第1,9天出现两次高峰,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且两处理的AsA/DHA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5.0,3.4倍,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提高,并且两处理的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比值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2.34,1.66倍。2,3-BD与2R,3R-BD诱导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的过程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维持较高效率参与植物抗病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匐翦股颖 2 3-丁二醇 2R 3R-丁二醇 褐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R,3R)-1,4-二甲氧基-1,1,4,4-四苯基-2,3-丁二醇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晓允 单自兴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4期129-134,共6页
(2R,3R)-1,4-二甲氧基-1,1,4,4-四苯基-2,3-丁二醇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手性二醇,本文从绿色化学的角度综述了其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本课题组通过(2R,3R)-1,1,4,4-四苯基丁四醇的区域选择性反应设计新的合成方案,缩短了合成路线,用常规试... (2R,3R)-1,4-二甲氧基-1,1,4,4-四苯基-2,3-丁二醇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手性二醇,本文从绿色化学的角度综述了其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本课题组通过(2R,3R)-1,1,4,4-四苯基丁四醇的区域选择性反应设计新的合成方案,缩短了合成路线,用常规试剂如甲醇、氯化亚砜和无机碱液等取代了DDQ(2,3-二氯-5,6-二氰-1,4-苯)、LiAlH4、NaH和MeI等化学试剂,发展出高效、便捷、绿色化程度较高的合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R 3R)-1 4-二甲氧基-1 1 4 4-四苯基-2 3-丁二醇 (2R 3R)-1 1 4 4-四苯基丁四醇 区域选择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条件对产2,3-丁二醇Klebsiella pneumoniae代谢的影响
4
作者 孙丽慧 戴建英 +1 位作者 王旭东 修志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1,共6页
通过批式发酵实验考察了通气量和pH对产2,3-丁二醇的Klebsiella pneumoniae CICC 10011代谢特性的影响,确定了发酵2,3-丁二醇的最适条件为:通气量0.10 vvm,pH值5.8。在该条件下发酵8 h,目标产物浓度达到15.76 g/L,产物得率为0.32 g/g葡... 通过批式发酵实验考察了通气量和pH对产2,3-丁二醇的Klebsiella pneumoniae CICC 10011代谢特性的影响,确定了发酵2,3-丁二醇的最适条件为:通气量0.10 vvm,pH值5.8。在该条件下发酵8 h,目标产物浓度达到15.76 g/L,产物得率为0.32 g/g葡萄糖,生产强度为1.97 g/(L.h)。对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和主要代谢产物的形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早期乙酸的形成有利于目标产物2,3-丁二醇的积累,后期有机酸用作底物维持细胞生存。调节底物浓度、通气量和pH,使细胞尽早产生足够的乙酸,维持较长的对数生长期是发酵生产2,3-丁二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丁二醇 发酵 代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2,3-丁二醇的产气肠杆菌株的诱变和筛选 被引量:3
5
作者 赵世敏 严群 +1 位作者 阮文权 邹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28,32,共5页
以产气肠杆菌为原始菌株,采用紫外线、亚硝基胍复合诱变进行诱变育种,以产酸圈和产物耐受相结合的筛选方法,获得了1株高产2,3-丁二醇的优良突变菌株,其产量达到24.20 g/L,比原始菌株(6.28 g/L)提高了3.8倍,且遗传性质稳定。该诱变方法... 以产气肠杆菌为原始菌株,采用紫外线、亚硝基胍复合诱变进行诱变育种,以产酸圈和产物耐受相结合的筛选方法,获得了1株高产2,3-丁二醇的优良突变菌株,其产量达到24.20 g/L,比原始菌株(6.28 g/L)提高了3.8倍,且遗传性质稳定。该诱变方法和筛选方法目标明确,易操作,对于其他具有工业应用价值菌株的筛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肠杆菌 2 3-丁二醇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源控制对玉米芯残渣同步糖化发酵生产2,3-丁二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晓培 张翠英 +3 位作者 李维 陈超 王永帅 肖冬光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40,共4页
以2,3-丁二醇生产为研究对象,对同步糖化发酵系统中氮源控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于不同氮源,微生物表现出利用差异性,从而导致不同的发酵结果。结合以上特性,可以使用发酵过程补氮控制及不同氮源组合方式来达到氮源结构优化目的,从而... 以2,3-丁二醇生产为研究对象,对同步糖化发酵系统中氮源控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于不同氮源,微生物表现出利用差异性,从而导致不同的发酵结果。结合以上特性,可以使用发酵过程补氮控制及不同氮源组合方式来达到氮源结构优化目的,从而获得更高的产物转化率。结果表明,利用发酵过程分批补氮方式获得了27.625 g/L的2,3-丁二醇终产量,较单次投入酵母浸粉(21.273 g/L)提高了29.86%,利用酵母粉与尿素组合的方式获得了28.582 g/L的2,3-丁二醇终产量,较单独使用尿素(25.295 g/L)提高了12.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残渣 2 3-丁二醇 同步糖化发酵 氮源控制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基负载型催化剂对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加氢效果的影响
7
作者 柳艳青 王贤山 +3 位作者 杨金生 靳海波 周昕 马磊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322,共9页
以γ-Al_(2)O_(3)为载体、贵金属Ru为活性组分,制备了Ru基单金属催化剂Ru/Al_(2)O_(3),并以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TMCB)为原料,在高压反应釜加氢反应评价装置上进行催化加氢合成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CBDO)的工艺研究,并... 以γ-Al_(2)O_(3)为载体、贵金属Ru为活性组分,制备了Ru基单金属催化剂Ru/Al_(2)O_(3),并以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TMCB)为原料,在高压反应釜加氢反应评价装置上进行催化加氢合成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CBDO)的工艺研究,并考察了相关工艺条件对加氢反应TMCB转化率和CBDO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 h、H_(2)压力4 MPa,在此条件下,TMCB的转化率为100%,CBDO的选择性为70.4%,顺反异构比为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 4 4-四甲基-1 3-环丁二酮 2 2 4 4-四甲基-1 3-丁二醇 钌基催化剂 加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的合成技术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9
8
作者 程光剑 娄阳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3年第4期342-346,共5页
介绍了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CBDO)的基本特性、合成技术和应用现状。以CBDO为单体可合成出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耐候性优异、水解稳定性良好的聚酯。CBDO的制备方法是先使异丁酸或异丁酸酐裂解为二甲基乙烯酮,而后二甲基乙烯酮... 介绍了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CBDO)的基本特性、合成技术和应用现状。以CBDO为单体可合成出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耐候性优异、水解稳定性良好的聚酯。CBDO的制备方法是先使异丁酸或异丁酸酐裂解为二甲基乙烯酮,而后二甲基乙烯酮二聚成环丁二酮,最后环丁二酮加氢生成环丁二醇。CBDO的合成及应用技术目前基本被美国伊斯曼化学公司独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 4 4-四甲基-1 3-丁二醇 二元醇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迁移量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敏芳 周淑美 +3 位作者 邢峰 张水锋 谢丽燕 魏旭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2期8436-8440,共5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采用食品模拟物4%乙酸和95%乙醇浸泡。水基模拟物(4%乙酸)经过乙腈萃取,油脂类...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采用食品模拟物4%乙酸和95%乙醇浸泡。水基模拟物(4%乙酸)经过乙腈萃取,油脂类模拟物(95%乙醇)旋转蒸干,正己烷定容,用HP-5 MS(30 m×0.25 mm,0.25μm)色谱柱分离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本方法检出限0.005 mg/kg;在0.1~2.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1;加标浓度为0.1 mg/kg与0.5 mg/kg时,回收率在80.7%~93.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在2.82%~6.22%之间。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准确率高,能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迁移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食品模拟物 2 2 4 4-四甲基-1 3-丁二醇迁移量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催化合成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娄阳 张元礼 +4 位作者 石鸣彦 李学 王咏梅 张晓琳 曹志涛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5年第5期405-407,419,共4页
以铜、锌为活性组分,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铜基催化剂Cu O-Zn O-Al2O3。并以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TMCB)为原料,Cu O-Zn O-Al2O3为催化剂,在小型固定床加氢反应评价装置上进行催化加氢合成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TMCD)的工... 以铜、锌为活性组分,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铜基催化剂Cu O-Zn O-Al2O3。并以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TMCB)为原料,Cu O-Zn O-Al2O3为催化剂,在小型固定床加氢反应评价装置上进行催化加氢合成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TMCD)的工艺研究,考察了工艺条件对加氢反应TMCB转化率和TMCD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80℃,反应压力4.0 MPa,H2/TMCB(摩尔比)150,TMCB质量空速4 h-1。在此条件下,TMCB的转化率达到96.1%,TMCD的选择性为9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 4 4-四甲基-1 3-环丁二酮 2 2 4 4-四甲基-1、3-丁二醇 催化加氢 催化剂CuO-ZnO-Al2O3 转化率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爪形大分子CBC-NO的合成、表征及降滤性能研究
11
作者 龙小柱 田彦文 +2 位作者 王长松 马志研 郭瓦力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2-16,共5页
以1,3-丁二醇、柠檬酸为原料、甲苯为溶剂,在120℃油浴中反应,合成了柠檬酸-1,3-丁二醇-柠檬酸(CBC)爪状物小分子;然后,以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使CBC依次与环烷酸、十八醇分别在140℃和180℃油浴下接枝,合成了新型的爪形大分子柠檬酸-1,3... 以1,3-丁二醇、柠檬酸为原料、甲苯为溶剂,在120℃油浴中反应,合成了柠檬酸-1,3-丁二醇-柠檬酸(CBC)爪状物小分子;然后,以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使CBC依次与环烷酸、十八醇分别在140℃和180℃油浴下接枝,合成了新型的爪形大分子柠檬酸-1,3-丁二醇-柠檬酸-环烷酸-十八醇(CBC-NO)。采用1H-NMR及IR对合成的两种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CBC和CBC-NO与所设计的分子结构相吻合。用元素分析确定了CBC的化学组成为C16H22O14。合成的CBC-NO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将CBC-NO按600μg/g的加剂量添加到不同的轻柴油中,柴油的冷滤点最大可降低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丁二醇 柠檬酸 环烷酸 十八醇 爪形大分子 合成 表征 冷滤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鲁斯假丝酵母ZJB 09162产羰基还原酶的产酶条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照宽 郑仁朝 +1 位作者 张晴 郑裕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21,共5页
研究了克鲁斯假丝酵母Candida krusei ZJB 09162产羰基还原酶的条件,确定了最适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葡萄糖50.0 g/L,酵母膏50.0 g/L,(NH4)2HPO4 2.5 g/L,KH2PO4 2.5 g/L,NaCl 1.0 g/L,培养基初始pH6.0,装液量12%,接种量4%。将此条... 研究了克鲁斯假丝酵母Candida krusei ZJB 09162产羰基还原酶的条件,确定了最适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葡萄糖50.0 g/L,酵母膏50.0 g/L,(NH4)2HPO4 2.5 g/L,KH2PO4 2.5 g/L,NaCl 1.0 g/L,培养基初始pH6.0,装液量12%,接种量4%。将此条件下发酵培养60 h的菌体用于(R)-1,3-丁二醇的不对称合成,产物对映体过量值99%,产率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2-丁酮 (R)-1 3-丁二醇 不对称还原 克鲁斯假丝酵母 羰基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