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8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肉肌醇与D-手性肌醇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研究及应用
1
作者 田德吉尔 冯晓玲(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12-517,共6页
肌醇是一种“生物活素”,参与体内代谢和免疫调节等活动,在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中显示潜在的应用价值。其中肌肉肌醇(Myo-inositol,MI)是最普遍存在的形式,高等动物若缺乏肌醇,将会出现生长停滞和毛发脱落等现象。D-手性肌醇(D-chiro-ino... 肌醇是一种“生物活素”,参与体内代谢和免疫调节等活动,在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中显示潜在的应用价值。其中肌肉肌醇(Myo-inositol,MI)是最普遍存在的形式,高等动物若缺乏肌醇,将会出现生长停滞和毛发脱落等现象。D-手性肌醇(D-chiro-inositol,DCI)是肌醇9种异构体中具有旋光性的一种。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DCI除了具有肌醇促进肝脏脂代谢的功能外,还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降血糖、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排卵情况等功能。研究表明,MI联合DCI不仅可以改善卵巢功能和生育能力,而且还能调节激素平衡,改善月经失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炎等特殊的生理功能。MI和DCI联合应用在PCOS治疗的优势、MI和DCI联合用药的剂量等尚需更多动物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还需注意长期应用的安全性以及个体差异性应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肌醇 肌肉肌醇 D-手性肌醇 胰岛素抵抗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与苏氨酸蛋白激酶1信号通路小檗碱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机制研究
2
作者 陈玉善 王婷婷 +6 位作者 孟中华 尚莎莎 郑峻萌 宗永华 司春婴 梁亚州 关怀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4-698,共5页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佛波酯(PMA)将THP-1细胞诱导成巨噬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分别为对照组、小檗碱5μmol/L组、小檗碱10μ...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佛波酯(PMA)将THP-1细胞诱导成巨噬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分别为对照组、小檗碱5μmol/L组、小檗碱10μmol/L组、小檗碱20μmol/L组、小檗碱40μmol/L组、小檗碱50μmol/L组,干预24 h或48 h。采用细胞计数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筛选小檗碱最佳浓度和时间。将PMA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小檗碱组、抑制剂组、小檗碱+抑制剂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含量;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精氨酸酶1(Arg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kt1和磷酸化Akt1(p-Akt1)抗体蛋白含量。结果干预24 h时,与对照组比较,小檗碱40μmol/L组和50μmol/L组巨噬细胞活性降低(P<0.05);干预48 h时,小檗碱5μmol/L组、小檗碱10μmol/L组、小檗碱20μmol/L组、小檗碱40μmol/L组、小檗碱50μmol/L组巨噬细胞活性均低于对照组[(0.89±0.02)%、(0.82±0.03)%、(0.71±0.02)%、(0.62±0.03)%、(0.53±0.02)%vs(1.01±0.01)%,P<0.05]。小檗碱20μmol/L组处理24 h时对细胞活力影响不大,作为最佳浓度和时间。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NOS含量和TNF-αmRNA水平升高,TGF-β_(1)含量、Arg1 mRNA、PI3K mRNA、Akt1 mRNA及p-Akt1/Akt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iNOS含量和TNF-αmRNA水平降低,TGF-β_(1)含量、Arg1 mRNA、PI3K mRNA、Akt1 mRNA及p-Akt1/Akt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小檗碱组比较,小檗碱+抑制剂组iNOS含量和TNF-αmRNA水平升高,Arg1 mRNA、PI3K mRNA、Akt1 mRNA及p-Akt1/Akt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小檗碱可通过激活PI3K/Akt1通路,抑制ox-LDL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炎性反应,并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促进其向M2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脂蛋白类 LDL 巨噬细胞 磷酸肌醇3-激酶类 PI3K/Akt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肌醇-1-磷酸合酶大肠杆菌重组工程菌的构建及其产肌醇发酵条件优化
3
作者 易明花 任国平 +1 位作者 胡琼 钱蒙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148,共6页
该研究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288基因组为模版,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肌醇合成途径关键酶肌醇-1-磷酸合酶(IPS)的表达基因INO1,以质粒pETDuet-1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Duet-INO1,导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 该研究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288基因组为模版,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肌醇合成途径关键酶肌醇-1-磷酸合酶(IPS)的表达基因INO1,以质粒pETDuet-1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Duet-INO1,导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构建重组菌株E.coli BL21/pETDuet-INO1,实现IPS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其产肌醇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pETDuet-INO1,其发酵产肌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葡萄糖添加量12 g/L,诱导温度28℃,接种量3%。在此条件下进行诱导发酵24 h,肌醇产量高达(0.81±0.007)g/L,比优化前提高60.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肌醇-1-磷酸合酶 基因工程 肌醇 正交试验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维生素D-肌醇对小鼠妊娠期糖尿病的协同改善作用
4
作者 兰潇文 赵建新 +1 位作者 陈卫 杨波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5-77,共13页
多种膳食因子包括益生菌、维生素D、肌醇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具有缓解作用,但是关于膳食因子复配干预GDM的研究则较少报道。作者将膳食因子进行复配,通过调节多种代谢途径,以应对与GDM相关的复杂代谢紊... 多种膳食因子包括益生菌、维生素D、肌醇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具有缓解作用,但是关于膳食因子复配干预GDM的研究则较少报道。作者将膳食因子进行复配,通过调节多种代谢途径,以应对与GDM相关的复杂代谢紊乱。以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形成GDM小鼠模型,益生菌的剂量为5×10^(8) CFU/d,维生素D的剂量为5μg(/kg·d),肌醇的剂量为100 mg(/kg·d)。结果显示,相比于单独的益生菌干预或两两复配干预,3种膳食因子复配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缓解炎症、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肝脏糖脂代谢紊乱、胰岛损伤的作用更加显著,并能够改善血糖与胰岛素稳态。3种膳食因子通过共同调控多种代谢途径,从而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实现了更佳的健康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益生菌 维生素D 肌醇 复配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磷脂酰肌醇-3-激酶抗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营营 党丽娟 +3 位作者 赵文楠 李慧颖 王廷涛 孔德新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1期88-95,共8页
肿瘤转移是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肿瘤死亡的90%。目前临床上对肿瘤转移的治疗方法有限且收效甚微。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转导是细胞内最重要的通路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PI3K抑制剂的研发... 肿瘤转移是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肿瘤死亡的90%。目前临床上对肿瘤转移的治疗方法有限且收效甚微。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转导是细胞内最重要的通路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PI3K抑制剂的研发得到国内外众多药企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5种PI3K抑制剂被批准上市,更多的抑制剂正在进行临床研究。迄今为止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PI3K抑制剂单独用药的抗肿瘤疗效并不理想,因此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受到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关注。本文概述了PI3K信号通路及其在肿瘤转移各个过程中的作用,总结了PI3K抑制剂单独及与其他药物联用抗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为PI3K抑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磷脂酰肌醇-3-激酶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空气流化加工对多谷物配方米中多酚和肌醇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王梓涵 史锋 李永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3-49,共7页
该研究对一款由绿豆、苦荞、黑米、血糯米、燕麦胚芽米和白米复配而成的多谷物配方米(multi-grains formula,MGF)中的活性物质进行研究。对经过高温空气流化(high-temperature air fluidization,HTAF)加工前后的MGF中的多酚和肌醇物质... 该研究对一款由绿豆、苦荞、黑米、血糯米、燕麦胚芽米和白米复配而成的多谷物配方米(multi-grains formula,MGF)中的活性物质进行研究。对经过高温空气流化(high-temperature air fluidization,HTAF)加工前后的MGF中的多酚和肌醇物质进行提取,并评估了该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MGF多酚和肌醇提取物中主要含有酚酸、类黄酮、肌-肌醇和D-手性肌醇。该提取物对ABTS阳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分别可达到92.28%、75.02%、87.21%,且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其清除能力均呈浓度依赖型增加。同时该提取物也表现出一定的总还原能力和Fe^(2+)螯合能力,最高分别达1.26 mg维生素C当量/mL和1.85 mmol Fe^(2+)。HTAF工艺处理后的MGF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和Fe^(2+)螯合能力都进一步提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MGF中总黄酮和总多酚是最关键抗氧化组分,其含量与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力、羟自由基清除力和总还原能力呈极显著相关(P<0.001),相关性要高于肌-肌醇和D-手性肌醇(P<0.01);总还原能力是最具代表性的MGF抗氧化评价方式,它与总多酚、总黄酮、肌-肌醇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P<0.001),与D-手性肌醇含量呈显著相关(P<0.01)。综上所述,MGF多酚和肌醇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HTAF处理工艺在改善了MGF蒸煮品质的同时保留或略微提高了MGF的抗氧化活性,这为多谷物饮食在预防氧化应激代谢疾病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 多酚 肌醇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标志物甲胎蛋白、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联合诊断肝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宋红亮 王建国 +4 位作者 张会 吴勇锋 汪恺 王晓波 徐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9,共9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三个数据库,收集2002...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三个数据库,收集2002年以来发表的AFP、PIVKA-Ⅱ和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利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QUADAS)检查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Meta DiSc软件、Review Manager 5.4软件和Stata 15.1软件对AFP、PIVKA-Ⅱ和GPC-3单用和联合使用诊断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的AUC值最高,为0.88(95%CI:0.85~0.91),其次是GPC-3和AFP;多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AUC均高于单个标志物,其中PIVKA-Ⅱ联合GPC-3诊断的AUC值最高,为0.90(95%CI:0.87~0.92)。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和GPC-3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分别为0.75和0.76),但GPC-3的特异度不如PIVKA-Ⅱ和AFP(AFP、PIVKA-Ⅱ和GPC-3分别为0.87、0.88和0.81);多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敏感度较单个标志物诊断时有所提高,但特异度无明显提高。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的诊断比值比(DOR)最高,为22(95%CI:13~36),其次是GPC-3和AFP;两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DOR均高于单个标志物,其中AFP联合GPC-3诊断的DOR最高,为25(95%CI:9~67);三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时的DOR明显降低,为10(95%CI:7~45)。结论:单个标志物用于肝癌诊断时,PIVKA-Ⅱ的诊断价值更高。两种标志物联合能显著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度,三种标志物联合未能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结合临床实际,推荐AFP联合PIVKA-Ⅱ用于肝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清学标志物 甲胎蛋白 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诊断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亚萍 徐盼玲 王萌萌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讨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机制。方法:通过查阅药品说明书,明确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的成分,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预测成分的相关靶点,与小儿厌食症靶点进行交集映射,获得其...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讨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机制。方法:通过查阅药品说明书,明确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的成分,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预测成分的相关靶点,与小儿厌食症靶点进行交集映射,获得其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靶点。利用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基于共有靶点,采用功能注释生物信息学芯片进行分析,得到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关键通路。结果: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中的主要成分为盐酸赖氨酸、肌醇和维生素B12,共预测出40个靶基因,其中有13个靶基因与小儿厌食症的关系密切,主要涉及谷氨酸受体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相关分子环节。结论: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可能发挥类似于谷氨酸的作用,通过激活突触后膜的谷氨酸受体,提高神经兴奋性,从而改善患儿的厌食症状,体现了多成分、多靶点协同起效的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 小儿厌食症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缺氧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薛莲 李平 +2 位作者 于雪 张淑静 杨阳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742-1748,共7页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缺氧H9C2心肌细胞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取H9C2心肌细胞缺氧造模,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组(简称:SI组)、尼可地尔组。采用RT-qPCR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缺氧H9C2心肌细胞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取H9C2心肌细胞缺氧造模,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组(简称:SI组)、尼可地尔组。采用RT-qPCR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的mRNA;免疫蛋白印记法检测PI3K、AKT、mTOR、p-PI3K、p-AKT、p-mTOR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I组及尼可地尔组PI3K、AKT、mTOR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SI组和尼可地尔组PI3K、AKT、mTOR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经磷酸化处理后,与模型组比较,SI组和尼可地尔组p-PI3K、p-AKT、p-mTOR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尼可地尔组相比,SI组p-PI3K、p-AKT的蛋白表达下降(P<0.05),p-mTOR的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通过下调PI3K/AKT/mTOR通路,起到了抑制缺氧心肌细胞过度自噬,改善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心绞痛 缺氧心肌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4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李云 夏明珠 +3 位作者 杨海晨 赵锦芳 朱蕾 郭萌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824-829,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水平变化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心力衰竭患者89例,其中心功能Ⅲ级组41例,心功能Ⅳ级组48例,... 目的 探讨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水平变化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心力衰竭患者89例,其中心功能Ⅲ级组41例,心功能Ⅳ级组48例,以及同时期入院检查排除心力衰竭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FABP4、PI3K水平,分析两者在不同分组间的差异及临床意义,并应用Pearson相关性进一步检验FABP4、PI3K与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心功能Ⅲ级组及心功能Ⅳ级组患者的年龄、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肌酐(Cr)、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水平显著升高,而甘油三酯(TG)、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缩短分数(FS)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组及心功能Ⅳ级组血清FABP4表达水平升高[(64.32±21.58)ng/ml比(75.20±26.37)ng/ml比(54.16±15.45)ng/ml,P<0.05]、血清PI3K表达水平下降[(889.07±155.23)U/L比(763.53±184.60)U/L比(980.37±201.86)U/L,P<0.05]。与心功能Ⅲ级相比,心功能Ⅳ级组血清FABP4表达水平升高[(75.20±26.37)ng/ml比(64.32±21.58)ng/ml,P<0.05]、血清PI3K表达水平下降[(763.53±184.60)U/L比(889.07±155.23)U/L,P<0.05]。Pearson法对FABP4、PI3K与NT-proBN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实验组中FABP4水平与NT-proBNP大小呈正相关关系(r=0.711,P<0.05);PI3K与NT-proBNP呈负相关关系(r=-0.803,P<0.05),FABP4与PI3K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34,P<0.05)。结论HF患者血清中FABP4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而逐渐增加,PI3K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并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而逐渐降低,二者都与NT-proBNP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见,FABP4、PI3K的激活与表达与HF的发生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脂肪酸结合蛋白4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4及磷脂酰肌醇33-激酶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云 朱蕾 郭萌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978-982,共5页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排血量不足而引起的器官、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而心室重塑和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是HF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生理机制。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是一种细胞内脂质伴侣,参与脂肪和外周组织之...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排血量不足而引起的器官、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而心室重塑和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是HF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生理机制。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是一种细胞内脂质伴侣,参与脂肪和外周组织之间的串扰,在成熟脂肪细胞中被认为是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目前,FABP4已成为心血管疾病中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被证明会增加心脏代谢的危险。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是真核生物内一类催化肌醇与磷脂酰肌醇的重要激酶,近年来研究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对心肌细胞的生长、代谢以及凋亡等活动产生影响,且该通路及其中的很多受体、激酶被证实与HF关系密切,本文主要从FABP4、PI3K的结构以及在HF中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为其临床诊断HF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及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4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脂肪因子 心力衰竭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手性肌醇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泽生 裴雅 +2 位作者 高云峰 孙久苓 王芮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83,共7页
D-手性肌醇(D-chiro-inositol,DCI)是肌醇九种异构体中具有旋光性的一种。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DCI除了具有肌醇促进肝脏脂代谢功能外,还具有如胰岛素增敏作用,降血糖,改善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的排卵情况,以及抗氧化、抗衰老、抗炎... D-手性肌醇(D-chiro-inositol,DCI)是肌醇九种异构体中具有旋光性的一种。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DCI除了具有肌醇促进肝脏脂代谢功能外,还具有如胰岛素增敏作用,降血糖,改善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的排卵情况,以及抗氧化、抗衰老、抗炎特殊的生理功能。因此,DCI可以作为医药、保健品原料以及膳食补充剂,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目前对于DCI的制取,主要采用化学合成和从自然资源中分离提取的方法,成本高且步骤较多。为了造福对广大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们,需要寻找到成本较低、耗费时间短、提取率高的制备DCI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肌醇的结构、DCI的功能研究、制备方法及产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手性肌醇 糖尿病 多囊卵巢综合症 生产D-手性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醇与D-手性肌醇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泽生 梁辰 +1 位作者 刁琢 徐梦莹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113,共4页
目的:肌醇、D-手型肌醇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研究。方法: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建立衰老小鼠模型,然后分别以100、200、400mg/(kg·bw)剂量的肌醇、D-手型肌醇灌胃。给药八周后,将小鼠处死,观察其对血... 目的:肌醇、D-手型肌醇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研究。方法: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建立衰老小鼠模型,然后分别以100、200、400mg/(kg·bw)剂量的肌醇、D-手型肌醇灌胃。给药八周后,将小鼠处死,观察其对血清、肝脏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肌醇、D-手性肌醇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增加血清和组织中SOD和CAT的活性,提高T-AOC,降低MDA含量。说明肌醇和D-手型肌醇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醇 D-手型肌醇 D-半乳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肌醇 被引量:18
14
作者 申书昌 张晓慧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5-266,共2页
:将肌醇进行乙酰化衍生后得到肌醇六乙酯 ,然后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肌醇六乙酯 ,测得肌醇的含量。这种分析方法的变异系数为 0 .15% ,回收率为 98.2 %~ 10 4 .3%。方法简捷 。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乙酰化 肌醇 肌醇六乙酯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肌醇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树刚 申书昌 +2 位作者 王文波 陈志强 安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20-1021,共2页
将含磷脂酰肌醇的大豆磷脂水解后,进行乙酰衍生化得到肌醇六乙酯,然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肌醇六乙酯,从而计算出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肌醇的含量。对一大豆磷脂试样,按提出方法测定6次,得磷脂酰肌醇含量的平均值为8.61 mg.g-1,测定结果的相对... 将含磷脂酰肌醇的大豆磷脂水解后,进行乙酰衍生化得到肌醇六乙酯,然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肌醇六乙酯,从而计算出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肌醇的含量。对一大豆磷脂试样,按提出方法测定6次,得磷脂酰肌醇含量的平均值为8.61 mg.g-1,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2%。又在此试样的基础上加入不同量的磷脂酰肌醇标准(10.0~110.0 mg)作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结果为95.6%~1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磷脂酰肌醇 乙酰化 肌醇六乙酯 大豆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醇、D-手性肌醇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泽生 董硕 +1 位作者 高云峰 吴天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90,共6页
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以及由此发展而成的严重肝脏疾病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本实验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肌醇和D-手性肌醇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个组,一个空白对照组,一个模型对照组... 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以及由此发展而成的严重肝脏疾病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本实验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肌醇和D-手性肌醇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个组,一个空白对照组,一个模型对照组,肌醇高(200mg/kg·BW·d)、低(100mg/kg·BW·d)剂量组,D-手性肌醇高(200mg/kg·BW·d)、低(100mg/kg·BW·d)剂量组。采用体积分数为40%的酒精给大鼠灌胃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灌胃剂量9m L/kg·BW·d,每天分两次给大鼠灌胃,两次间隔大于6小时。造模同时灌胃给药。60天后,测定大鼠体重,脏器指数变化,检测血清和肝脏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肌醇可降低大鼠的肝脏指数,降低血清中TC、TG水平。肌醇两个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肝脏TC含量(P<0.05),其中高剂量组有极显著降低作用(P<0.01),手性肌醇两个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肝脏TC含量(P<0.05);肌醇两个剂量组和D-手性肌醇两个剂量组均能极显著降低肝脏TG含量(P<0.01)。肌醇高剂量组使大鼠肝脏GSHPx活力极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D-手性肌醇高剂量组使肝脏SOD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并极显著降低肝脏MDA水平(P<0.01)。肌醇和D-手性肌醇能降低肝脏脂质含量,预防酒精性脂肪肝,两者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醇 D-手性肌醇 酒精性脂肪肝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脂肪酶催化合成肌醇烟酸酯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连生 罗志刚 扶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51,共3页
有机相中脂肪酶能催化合成肌醇烟酸酯,文中系统地研究了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胆汁盐及分子筛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 脂肪酶 肌醇烟酸酯 合成 酶催化合成 酸酯 肌醇 添加剂 表面活性剂 金属离子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贺雅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4期4447-4448,共2页
目的分析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胃癌患者,检测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 目的分析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胃癌患者,检测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水平,对比p-PI3K、p-Akt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不同病理特征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p-PI3K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81.48%(44/54)]高于癌旁组织[22.22%(12/54)](P<0.05)。p-Akt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75.93%(41/54)]高于癌旁组织[20.37%(11/54)](P<0.05)。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PI3K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均P<0.05);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的胃癌组织p-PI3K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的胃癌组织(均P<0.05)。结论p-PI3K、p-Akt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p-PI3K、p-Akt表达情况与分化程度、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 磷酸化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铁铵催化的外消旋1,2;5,6—二-氧-环亚己基-myo-肌醇的制备 被引量:1
19
作者 岳智洲 《宜春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7-49,共3页
以硫酸铁铵催化外消旋1,2-氧-环亚己基-myo-肌醇与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反应,制备外消旋1,2:5,6-二-氧-环亚己基-myo-肌醇.催化剂用量为5%-10%摩尔比,反应原料1,2-氧-环亚己基-myo-肌醇和环己酮乙二醇缩酮摩尔比为1∶1.1,反应温度以100℃... 以硫酸铁铵催化外消旋1,2-氧-环亚己基-myo-肌醇与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反应,制备外消旋1,2:5,6-二-氧-环亚己基-myo-肌醇.催化剂用量为5%-10%摩尔比,反应原料1,2-氧-环亚己基-myo-肌醇和环己酮乙二醇缩酮摩尔比为1∶1.1,反应温度以100℃.以肌醇计总收率为7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消旋1 2 5 6-二-氧-环亚己基-myo-肌醇 外消旋1 2-氧-环亚己基-myo-肌醇 环己酮乙二醇缩酮 硫酸铁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施肌醇对黄瓜幼苗低温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苗田田 李强 +3 位作者 余宏军 刘鹏 郝佳 蒋卫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2-79,共8页
以黄瓜品种9930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6℃)条件下叶面喷施肌醇(0.8 g·L-1)对植株抗性以及肌醇代谢关键基因肌醇加氧酶基因CsMIOX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与未喷施肌醇相比,外施肌醇能够显著提高植株的干鲜质量,降低... 以黄瓜品种9930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6℃)条件下叶面喷施肌醇(0.8 g·L-1)对植株抗性以及肌醇代谢关键基因肌醇加氧酶基因CsMIOX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与未喷施肌醇相比,外施肌醇能够显著提高植株的干鲜质量,降低电解质外渗率。低温胁迫下,外施肌醇处理的黄瓜叶片抗坏血酸(AsA)含量在处理后12~24 h显著高于未施肌醇处理,在处理12 h时达到最大值,比CK增加131.27%。在低温处理24 h后,外施肌醇处理的SOD和POD活性一直高于未施肌醇处理;在低温处理12~48 h外施肌醇处理的H2O2含量一直显著低于未施肌醇处理,至48 h时,喷施肌醇处理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未施肌醇处理;低温处理24 h时,喷施肌醇处理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未施肌醇处理,分别高出54.62%和155.50%。外施肌醇后,肌醇加氧酶基因CsMIOX1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外施肌醇促进了AsA的合成。综上所述,外施肌醇能够缓解低温对黄瓜的伤害,提高植株在低温胁迫下AsA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提高植株抗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低温抗性 肌醇 抗坏血酸 肌醇加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