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池水质持续性改善与牛栏江补水依存关系研究
1
作者 张天力 马巍 +1 位作者 杨凡 陈晶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3,59,共5页
近年来化学需氧量(COD)指标作为滇池水质达标考核的关键制约因子,常年处于严重超标状态且持续走高,直到2014年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通水后才逐步降低,且受牛栏江补水量变化影响明显。为厘清牛栏江补水对滇池水质改善效果的影响以及水质... 近年来化学需氧量(COD)指标作为滇池水质达标考核的关键制约因子,常年处于严重超标状态且持续走高,直到2014年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通水后才逐步降低,且受牛栏江补水量变化影响明显。为厘清牛栏江补水对滇池水质改善效果的影响以及水质持续性改善与补水量间的依存关系,以COD指标为代表,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滇池2010~2020年水质的变化情况,研究维持外海水质整体稳定的年最小补水量需求,并利用灰色模型对牛栏江补水与流域来水情景下的水质变化进行快速预测。结果表明,牛栏江补水对滇池水质改善效果明显,但当补水入湖量降低到2.21×10^(8)m^(3)/a以下将不能有效维持湖泊水质持续性改善状态;滇池水质变化明显滞后于牛栏江补水的时间节点,滞后时长约为1年;灰色模型可指导工程补水入外海后的湖泊水质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灰色模型 最小补水量需求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云平台和Sentinel数据的滇池湿地制图
2
作者 罗蓉蓉 董燕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05-208,242,共5页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和Sentinel数据,结合地形数据,提取影像的光谱指数、红边指数、纹理特征、雷达特征和地形特征,通过RF-RFE方法筛选特征得到最优特征数据集,使用基于像元的方法(随机森林)和面向对象的方法(简单非迭代聚类+...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和Sentinel数据,结合地形数据,提取影像的光谱指数、红边指数、纹理特征、雷达特征和地形特征,通过RF-RFE方法筛选特征得到最优特征数据集,使用基于像元的方法(随机森林)和面向对象的方法(简单非迭代聚类+随机森林)实现滇池湿地制图,探讨不同分类方法、特征变量对滇池湿地制图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向对象方法优于基于像元方法,总体精度为90.86%,Kappa系数为0.887。面向对象方法可以有效减轻“椒盐现象”,以及湿地和非湿地错分现象,RF-RFE方法可以去除冗余特征,有效提高分类效率。基于GEE平台的面向对象方法适合于高原湖泊滇池湿地制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湿地 随机森林 简单非迭代聚类 Google Earth Engine SENTI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名学视野下滇池流域聚落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特征
3
作者 王迎澳 胡维建 +1 位作者 彭文 杨宇亮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9,共10页
【目的】通过构建地名语义与空间属性框架,分析滇池流域聚落的空间格局,揭示“人水关系”驱动下的聚落形成机制。【方法】以1 332个历史聚落地名为研究对象,运用地名学语言分析法构建“自然-人文”二分语义分析框架,结合核密度等空间格... 【目的】通过构建地名语义与空间属性框架,分析滇池流域聚落的空间格局,揭示“人水关系”驱动下的聚落形成机制。【方法】以1 332个历史聚落地名为研究对象,运用地名学语言分析法构建“自然-人文”二分语义分析框架,结合核密度等空间格局分析方法与地理探测器等空间机制分析方法,定量解析聚落空间异质性。【结果】1)滇池流域整体及各类地名的聚落皆为集聚型分布;聚落分布呈现双中心结构。2)海拔与河网密度的交互效应是主导滇池流域聚落格局演化的关键因素。【结论】滇池流域聚落分布的双中心结构,揭示了“水退人进”趋势下人居活动重心的转移过程。人水关系贯穿了聚落格局的演化过程:短时尺度下,海拔与河网密度的互嵌作用显著影响13世纪(元代)以后的聚落空间格局;长时尺度下,从“水文约束”到“人水互动”的双重线索,印证了人水关系的阶段性转变。地名学的时空解码功能有效衔接宏观格局与微观机制,其多源异构数据的解析能力为流域人居环境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人水关系 地名学 聚落格局 演化机制 滇池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浮游动物群落季节性演替及影响因子研究
4
作者 董孝娥 沈莉芹 +3 位作者 熊丹妮 李琴 张静 赵祖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9,共8页
为了研究滇池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究富营养化进程和生态修复措施实施后浮游动物群落的变化,于2021年7月、2022年5月、9月及12月,开展了滇池浮游动物群落和水质参数的监测;基于所获得的数据确定浮游动物优势种,使用... 为了研究滇池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究富营养化进程和生态修复措施实施后浮游动物群落的变化,于2021年7月、2022年5月、9月及12月,开展了滇池浮游动物群落和水质参数的监测;基于所获得的数据确定浮游动物优势种,使用RDA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浮游动物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计算综合状态营养指数以确定滇池营养状态;通过收集历史资料,探究浮游动物在滇池各个时期的组成和变化。研究结果显示:①滇池共采集到浮游动物3门39属66种,平均密度为2073.44 ind./L。②滇池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体营养组成对浮游动物群落存在一定影响,优势种螺形龟甲轮虫、多肢轮虫等与总氮(TN)和叶绿素a(Chl.a)浓度显著正相关,浮游动物总密度与溶解氧(DO)、总氮(TN)和叶绿素a(Chl.a)浓度显著正相关。③在富营养化进程中,浮游动物多样性下降,密度逐渐增加,小型浮游动物逐渐占优势。④实施生态修复后,物种数有所回升,但优势种未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富营养化 生态修复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渔民生计转型的新答卷
5
作者 何通 杨德平 《村委主任》 2025年第2期172-174,共3页
为保护滇池生态安全,云南省实施为期十年的禁渔政策。该项政策虽有效地维护了滇池生态系统,但也给滇池附近的渔民生计带来了明显冲击。文章通过围绕滇池禁渔政策对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海晏村渔民生计转型的影响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禁渔... 为保护滇池生态安全,云南省实施为期十年的禁渔政策。该项政策虽有效地维护了滇池生态系统,但也给滇池附近的渔民生计带来了明显冲击。文章通过围绕滇池禁渔政策对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海晏村渔民生计转型的影响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禁渔政策的实施背景和海晏村的基本情况,其次分析了渔民生计转型的动因,主要涉及资源环境、政策制度、市场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再次探讨了渔民生计转型对个体、家庭和渔村的影响,包括经济、家庭结构、渔村组织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技术与职业培训、收入稳定性和社会角色转变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包括制定完善政策、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多元化经济发展、强化社会保障以及重视文化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渔政策 渔民生计 滇池 转型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南岸小渔村休闲文创特色游“火出圈”
6
作者 杨峥 《云南农业》 2025年第4期15-15,共1页
春节假日,云南各地乡村游异常火爆,特别是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引入特色文创新业态、推进农文旅融合的乡村假日休闲文旅特色游更是“火出圈”。在昆明晋宁滇池南岸的小渔村,春节假日乡村游人气爆棚,观光传统村落新貌、漫步滇池生态廊道、... 春节假日,云南各地乡村游异常火爆,特别是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引入特色文创新业态、推进农文旅融合的乡村假日休闲文旅特色游更是“火出圈”。在昆明晋宁滇池南岸的小渔村,春节假日乡村游人气爆棚,观光传统村落新貌、漫步滇池生态廊道、打卡“稻草王国”、体验水面划艇、游逛文创和美食集市、在帐篷露营地和家人共度休闲时光……依托传统渔猎文化,创新实施乡村规划整治,积极引入露营、农耕文化体验、艺术创作空间特色新业态打造的“渔乐圈”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观光游览,也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一体的绿色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创特色 小渔村 滇池南岸 乡村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滇池流域生态敏感性分析
7
作者 黄子慧 陈晓宇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11-115,120,共6页
生态敏感性是城市绿地规划的重要依据,研究滇池流域的生态敏感性,对滇池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以及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有着重要意义。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水域缓冲区、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6个影响因子作为该区... 生态敏感性是城市绿地规划的重要依据,研究滇池流域的生态敏感性,对滇池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以及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有着重要意义。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水域缓冲区、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6个影响因子作为该区域生态敏感性的评价因子,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滇池流域生态敏感性分析,以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为依据,对滇池流域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优化策略,从而促进滇池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绿地系统 滇池流域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雕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探究——以滇池沿岸古村落公共景观改造为例
8
作者 陈蓉 《广东蚕业》 2025年第2期154-156,共3页
景观雕塑是新农村建设的美学表达,有利于传承与弘扬乡村文化、丰富农村公共空间功能,而新农村建设也为景观雕塑提供了发展机遇。文章以滇池沿岸古村落的公共景观雕塑为例,通过对这些景观雕塑所蕴藏的历史人文及其建设环境进行调研,总结... 景观雕塑是新农村建设的美学表达,有利于传承与弘扬乡村文化、丰富农村公共空间功能,而新农村建设也为景观雕塑提供了发展机遇。文章以滇池沿岸古村落的公共景观雕塑为例,通过对这些景观雕塑所蕴藏的历史人文及其建设环境进行调研,总结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景观雕塑的应用特征,梳理了景观雕塑的设计原则与创作要点,以期为新农村建设中景观雕塑的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雕塑 新农村建设 公共景观 滇池沿岸 古村落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滇池草海生态修复理念应用——以云南王家堆湿地公园工程景观设计为例
9
作者 陈军石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年第3期132-134,共3页
以云南王家堆城市湿地公园工程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及其对滇池水质改善的贡献。通过分析滇池草海的环境基底,详细介绍了生态修复的方式方法,包括水体置换、沉水植物群落重构等,并评估了这些措施对水质提... 以云南王家堆城市湿地公园工程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及其对滇池水质改善的贡献。通过分析滇池草海的环境基底,详细介绍了生态修复的方式方法,包括水体置换、沉水植物群落重构等,并评估了这些措施对水质提升的效果及其对整个滇池草海生态系统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草海 草海生态修复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补水工程入湖盘龙江河道水质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军亮 马巍 +3 位作者 淦家伟 崔松云 杨凡 孙秋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8-519,共12页
盘龙江作为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入湖清水通道,其水质状况对牛栏江来水改善滇池的水生态环境成效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近年来盘龙江城区段雨季污染物浓度超标、沿程污染物浓度不断升高、年际间水质波动较大等问题,利用单因子评价法、改... 盘龙江作为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入湖清水通道,其水质状况对牛栏江来水改善滇池的水生态环境成效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近年来盘龙江城区段雨季污染物浓度超标、沿程污染物浓度不断升高、年际间水质波动较大等问题,利用单因子评价法、改进后的加拿大水质指数法(CCME-WQI)、Mann-Kendall检验和主成份分析等方法,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盘龙江城区段水质年内变化过程及其年际演变特征,初步揭示了近年来盘龙江水质变化成因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牛栏江补水量是维持盘龙江良好的流水景观和水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降雨量是影响盘龙江水质年内波动的重要因素,城市面源及合流制污水溢流是造成盘龙江雨季水质快速变差的主要原因,大量污染物入河主要分布在调水末端至敷润桥段。为充分发挥牛栏江补水的生态效益,强化昆明市城市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进昆明老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等,将成为近期滇池保护治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演变特征 驱动力因素 入湖清水通道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 盘龙江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级联评估框架及其规划应用——以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11
作者 陈凡 张军梅 +2 位作者 杨子江 马蕊 顾安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5-122,共8页
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级联模型,构建面向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分区管控的评估框架,并将框架应用于昆明市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根据框架,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的影响,识别影响因素;依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相关要求,结合土地... 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级联模型,构建面向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分区管控的评估框架,并将框架应用于昆明市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根据框架,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的影响,识别影响因素;依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相关要求,结合土地利用因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变化特征和公园功能分区,根据“二级三区”的模式划定二级保护区及3类生态管控单元;基于各单元土地利用结构和生态系统服务特征,从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景观建设和人为活动4个维度提出各单元管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级联模型 分区管控 详细规划 国家湿地公园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滇池流域湿地植物氮含量估算模型构建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迈 李晓琳 +2 位作者 郑毅 欧朝蓉 孙仕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9,共10页
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区,利用S-R3500光谱仪采集芦苇、菰、香蒲和风车草4种典型滇池湿地植物的光谱数据,应用A3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湿地植物叶片氮含量,筛选出氮含量最敏感的光谱特征波段和变换形式参量,建立湿地植物叶片高光谱氮含量估... 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区,利用S-R3500光谱仪采集芦苇、菰、香蒲和风车草4种典型滇池湿地植物的光谱数据,应用A3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湿地植物叶片氮含量,筛选出氮含量最敏感的光谱特征波段和变换形式参量,建立湿地植物叶片高光谱氮含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4种湿地植物的光谱曲线与健康绿色植被的光谱曲线趋势一致,但在800~1350 nm和1650~1800 nm波段存在差异,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和“三边”参数光谱变换可以更加突出4种湿地植物的光谱特征;芦苇二阶微分1836 nm、香蒲二阶微分881 nm、菰一阶微分1264 nm、风车草二阶微分1665 nm波长和氮含量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菰的“三边”参数红边面积和蓝边面积的比值、红边面积和蓝边面积的归一化值,香蒲的红边幅值、红边面积、“绿峰”反射率和“红谷”反射率比值、红边面积和蓝边面积比值和氮含量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且呈极显著相关(P<0.01);4种湿地植物基于光谱二阶微分构建的氮含量估算模型精度比一阶微分高,基于光谱“三边”参数构建的氮含量的估算模型精度最高且误差最小;4种湿地植物基于“三边”参数构建的氮含量估算多元逐步回归模型估测效果较好。基于高光谱技术的湿地植物养分含量估算模型技术可以长时序快速地监测大面积湿地植被养分含量的时空动态变化,为湿地植物远程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高光谱 湿地植物 氮含量 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蓝藻水华时空变化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龚铭 王百群 +1 位作者 赵方凯 于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9-429,共11页
[目的]明晰滇池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演变特征和水体综合治理状况及其主要驱动因素,为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滇池为研究对象,采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和遥感监测分析2002—2021年期间滇池蓝藻水华的时... [目的]明晰滇池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演变特征和水体综合治理状况及其主要驱动因素,为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滇池为研究对象,采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和遥感监测分析2002—2021年期间滇池蓝藻水华的时空变化,并探讨了蓝藻水华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2002—2021年,滇池蓝藻水华面积变化具有显著的年际特征,在2006年、2013年和2016年出现峰值,分别为1.952×10^(7),2.010×10^(7),1.743×10^(7) m^(2);在2005年、2010年和2014年出现谷值,分别为1.243×10^(7),1.156×10^(7),1.163×10^(7) m^(2)。2016年后蓝藻水华面积稳定波动,整体无明显变化趋势,2021年面积为1.709×10^(7) m^(2)。在月份尺度,蓝藻水华主要发生在7—12月,8月达到峰值,11—2月持续降低,2月达谷值。蓝藻水华与气温、降水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与风向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风向呈现最为密切的显著相关关系(p<0.05),受滇池地形等因素影响,4种气象因子中风向因子重要性最高,偏东的风向对滇池蓝藻水华覆盖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滇池蓝藻整体保持稳定波动无显著演变趋势,未来滇池水生态修复应深入考量风向、风速对蓝藻爆发的重要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滇池 Google Earth Eng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机制成效评价与完善对策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雪 何佳 +2 位作者 张英 朱启凤 周鸿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3,共6页
2017年4月起实施的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机制,为市级层面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先行先试经验。为充分发挥生态补偿机制对河道水质改善的促进作用,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机制... 2017年4月起实施的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机制,为市级层面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先行先试经验。为充分发挥生态补偿机制对河道水质改善的促进作用,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运行情况和水环境改善效益,评估该机制的有效性,总结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机制完善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以来,河湖水环境明显改善、水质监测网络逐步健全、水环境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机制总体有效,但也还存在考核指标待优化、补偿范围不全面、补偿方式单一、监管评估和公众参与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补偿机制,多渠道筹集补偿资金,健全生态补偿绩效评价制度,促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水环境 滇池流域 中小流域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pH值异常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识别及其驱动机理
15
作者 杨凡 马巍 +2 位作者 陈欣 王云飞 王军亮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pH值异常升高(pH值>9)正日益成为滇池及其他高原湖库的主要水环境问题之一。为了探索近年来滇池为何频频出现pH值异常升高的现象,并识别分析其主要的驱动因素,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滇池外海2016—2019年期间8个监测点的7个... pH值异常升高(pH值>9)正日益成为滇池及其他高原湖库的主要水环境问题之一。为了探索近年来滇池为何频频出现pH值异常升高的现象,并识别分析其主要的驱动因素,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滇池外海2016—2019年期间8个监测点的7个水质指标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滇池pH值异常升高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夏、秋、冬三季,其中夏、秋两季无水质指标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冬季pH值与DO浓度、叶绿素a浓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夏、秋、冬三季叶绿素a浓度对pH值异常升高都有较大的贡献,它们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260、0.231、0.444,且这种贡献在秋冬季都要高于其他理化因子并具有显著性。夏、秋、冬三季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变量共线性和回归残差偏态均不严重,明确指出了滇池pH值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浮游植物异常增殖。研究成果可为高原湖泊及水库pH值异常升高成因识别与科学施治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异常升高 相关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影响因素 驱动机理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流域人工造林典型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路飞 赫尚丽 +4 位作者 宋升治 付磊 冯坚民 刘兴波 刘燕婕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42-47,共6页
人工造林是造林绿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滇池流域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基于昆明市规划造林绿化空间调查评估成果,总结造林绿化现状及经验,并分析潜在造林绿化空间特征,结果显示,潜在造林绿化空间主要为灌木林地、其他林地、裸土地和裸岩... 人工造林是造林绿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滇池流域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基于昆明市规划造林绿化空间调查评估成果,总结造林绿化现状及经验,并分析潜在造林绿化空间特征,结果显示,潜在造林绿化空间主要为灌木林地、其他林地、裸土地和裸岩石砾地等,具有分散、土壤瘠薄、分布于1900~2300 m海拔区间、石漠化严重等特点,提出滇池流域造林绿化树种及5个人工造林典型模式,旨在为造林绿化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造林 典型模式 滇池流域 造林绿化树种 立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流域森林防火通道管控及提升策略
17
作者 路飞 赫尚丽 +2 位作者 周敬 王海亮 赵学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以滇池流域为例,分析火灾发生情况、主要火源、野外用火方式、基础设施等现状,结果显示:森林防火通道存在分布不均,功能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管控力度不够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全面提升防火通道功能,科学规划布局,构建一体化森林防火基础设... 以滇池流域为例,分析火灾发生情况、主要火源、野外用火方式、基础设施等现状,结果显示:森林防火通道存在分布不均,功能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管控力度不够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全面提升防火通道功能,科学规划布局,构建一体化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立规范高效管控措施等对策,为森林防火通道管控及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防火通道 管控和提升 滇池流域 存在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对滇池外海的水环境改善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毛建忠 孙燕利 +2 位作者 贺克雕 孔桂芬 杨中兰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7-51,共5页
利用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运行前后的水质实测资料,对滇池外海的水环境改善效果进行研究。选取TP、TN、NH_3-N、COD_(Mn)、Chl-a、SD等主要水环境指标,从指标浓度变化、水质类别变化、指标向好率变化和极大值变化等方面分析牛栏江-滇池... 利用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运行前后的水质实测资料,对滇池外海的水环境改善效果进行研究。选取TP、TN、NH_3-N、COD_(Mn)、Chl-a、SD等主要水环境指标,从指标浓度变化、水质类别变化、指标向好率变化和极大值变化等方面分析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对滇池外海的水环境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运行后,滇池外海各监测站点的TP、TN、NH_3-N、COD_(Mn)、Chl-a、SD及营养状态指数均优于调水前,富营养化水平明显好转,水环境改善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 滇池外海 水环境 改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种类调查
19
作者 谭秀梅 万珠珠 +2 位作者 董草 叶惠珠 李嘉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期177-179,共3页
为了掌握湿地公园的植物种类及组成情况,该文通过路线调研、系统抽样及随机抽样调查等方法,对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组成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该湿地公园的野生种和栽培种相比,栽培种占优势,建议在保护公园内现有野生植物... 为了掌握湿地公园的植物种类及组成情况,该文通过路线调研、系统抽样及随机抽样调查等方法,对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组成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该湿地公园的野生种和栽培种相比,栽培种占优势,建议在保护公园内现有野生植物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乡土野生植物资源的利用。此外,凤眼莲、一年蓬、小蓬草、鬼针草等入侵植物的出现频率较高,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对环境的危害严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在该湿地公园内,草本植物占据了重要优势,建议增加观花观叶及乡土木本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组成 国家湿地公园 滇池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宝象河表层沉积物粒度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20
作者 肖冬冬 苏斌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11期93-99,共7页
为揭示滇池入湖河流宝象河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于旱、雨两季在宝象河干支流采集了2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马尔文Mastersizer 2000型激光粒度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别进行粒度实验分析测试和地球化学元素测试。结果表... 为揭示滇池入湖河流宝象河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于旱、雨两季在宝象河干支流采集了2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马尔文Mastersizer 2000型激光粒度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别进行粒度实验分析测试和地球化学元素测试。结果表明:宝象河表层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粉砂和砂质粉砂为主,占总量的74.22%;粒径分形维数值为2.007~2.947,其中粉砂的分形维数值波动最小,粒度参数反映了宝象河沉积物以细粒物质为主的沉积学特点,且物源单一,搬运方式以悬移质为主,体现了城市河流宝象河水动力特征较弱的特点。对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Zn,Cu,Ni,Pb,Cr平均含量值分别是区域背景值的2.71,4.13,1.64,1.63和1.76倍,其中Cu元素含量与背景值的比值远高于其他几种微量元素。沉积物大部分风化指数CIA值为65~85,部分为85~100,揭示了宝象河流域处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干、湿两季分明的气候特征下岩石所经历的风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粒度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宝象河流域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