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垦丘陵山地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土壤大型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牛天新 查燕 +2 位作者 马华升 熊伟 黄雨晴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02-506,共5页
在新垦丘陵山地地力提升试验中分别施用猪粪、羊粪和菌渣3种不同有机肥配施无机肥种植甘薯。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比空白处理明显提高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的数量,土壤肥力的提高促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剧增,并且可改善因施用化肥而导致的... 在新垦丘陵山地地力提升试验中分别施用猪粪、羊粪和菌渣3种不同有机肥配施无机肥种植甘薯。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比空白处理明显提高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的数量,土壤肥力的提高促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剧增,并且可改善因施用化肥而导致的土壤酸化问题。在甘薯生长过程中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大型动物分布情况调查和土壤大型动物多样性分析,共捕获到8个类群的大型动物,其中猪粪商品有机肥处理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比空白处理提高40.91%和15.66%,比纯化肥处理提高158.33%和88.23%,而空白处理和纯化肥处理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偏低,纯化肥处理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甘薯 土壤大型动物 新垦丘陵山地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垦造耕地夏季不同有机肥对甘薯土壤大型动物群落的影响
2
作者 牛天新 马华升 +2 位作者 查燕 吴新荣 黄雨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145-147,168,共4页
研究垦造耕地连续2年分别施用3种不同有机肥种植甘薯的土壤大型动物在土层中分布情况,进行了土壤大型动物多样性分析。甘薯田块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含水率有明显差异,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结构,增加了土层蓄水能力。2年试验结果表明施... 研究垦造耕地连续2年分别施用3种不同有机肥种植甘薯的土壤大型动物在土层中分布情况,进行了土壤大型动物多样性分析。甘薯田块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含水率有明显差异,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结构,增加了土层蓄水能力。2年试验结果表明施加有机肥处理土壤大型动物趋向于向土层中下部活动,各肥料处理中不同大型土壤动物类型中膜翅目为优势类群。猪粪商品有机肥处理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3种有机肥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明显高于空白处理,其个体数和类群数也明显超过空白和纯化肥处理,有机肥料的施用提高了土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甘薯 土壤大型动物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的土壤大型动物夏季群落动态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鹏飞 红梅 +3 位作者 美丽 王文东 赵乌英嘎 李志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0-772,共13页
调查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下的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动态特征,于2016年6-9月玉米生育期内进行,采用手拣法捕获土壤动物。结果表明: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2681只,隶属于41个类群。方差分析显示,13500 kg·hm^-2还田处理(SR4)显著提高了大... 调查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下的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动态特征,于2016年6-9月玉米生育期内进行,采用手拣法捕获土壤动物。结果表明: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2681只,隶属于41个类群。方差分析显示,13500 kg·hm^-2还田处理(SR4)显著提高了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12000kg·hm^-2还田处理(SR3)显著提高了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多样性表明: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随玉米生长季总体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均匀度指数随玉米生长季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优势度指数总体与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相反,随玉米生长季呈现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垂直分布表明:随玉米的生长时期的推移,表层0~10 cm土层的大型土壤动物有向10~20 cm土层下移的趋势。功能群特征表明:捕食性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随玉米生长季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植食性和腐食性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随玉米生长季呈现增加的趋势;杂食性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在玉米生长季无明显变化。RDA分析表明:受农田土壤环境因子影响较大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主要是研究区的优势类群,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关系紧密。总体上,玉米秸秆还田影响地表土壤的微环境,进而影响了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分布特征和功能群,玉米秸秆还田有益于农田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量 大型土壤动物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留高茬免耕对黑土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丙增 蒋云峰 +1 位作者 严婷 刘俊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5,共9页
为阐明玉米秸秆留高茬免耕对黑土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在吉林省梨树县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对常规耕作(CT)、免耕(NT)和秸秆留高茬免耕(SS)处理样地分3个季节开展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调查。结果显示,获得的土壤动物隶属2门4纲14目。... 为阐明玉米秸秆留高茬免耕对黑土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在吉林省梨树县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对常规耕作(CT)、免耕(NT)和秸秆留高茬免耕(SS)处理样地分3个季节开展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调查。结果显示,获得的土壤动物隶属2门4纲14目。在各处理中,线蚓科(Enchytraeidae)为优势类群,鞘翅目(Coleoptera)、地蜈蚣目(Geophilomorpha)、双翅目幼虫(Diptera larvae)和蚁科(Formicidae)多为常见类群。春季,NT处理的土壤动物密度显著(P<0.05)高于CT,是CT的3.8倍;夏季,SS处理的土壤动物密度显著高于CT,是CT的2.8倍;秋季,NT与SS处理的土壤动物密度均显著高于CT,分别是CT的2.1倍与2.3倍。各处理的土壤动物密度均表现出春低秋高的特点。SS处理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CT差异明显,特别是在夏、秋季节,但与NT处理差异不明显。相较于CT,SS处理显著增加了夏、秋季线蚓科的密度。综上,秸秆留高茬免耕有助于增加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的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土壤动物 留高茬免耕 群落结构 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华北山阔叶林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郑祥 鲍毅新 +1 位作者 孔军苗 葛宝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550,共6页
2003年10~11月,对金华北山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1445只,隶属3门,7纲,18目.其中近孔寡毛目(线蚓科)、鞘翅目为优势类群,正蚓目、弹尾目、膜翅目、双翅目、蜘蛛目、蜱螨目为常见类群.通过对... 2003年10~11月,对金华北山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1445只,隶属3门,7纲,18目.其中近孔寡毛目(线蚓科)、鞘翅目为优势类群,正蚓目、弹尾目、膜翅目、双翅目、蜘蛛目、蜱螨目为常见类群.通过对两个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的对比分析,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常见类群组成成分及类群数基本相同,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差异不大.在垂直分布上,两者的变化基本一致,类群数和个体数量随土层的加深呈递减趋势,且表聚现象明显.土壤养分和pH值与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林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北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林恭华 赵芳 +3 位作者 陈桂琛 陈生云 苏建平 张同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0-186,共7页
为了解青海湖北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对这一地区不同样地中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657只,隶属3纲9目13个类群,优势类群为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和鞘翅目成虫。研究表明,... 为了解青海湖北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对这一地区不同样地中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657只,隶属3纲9目13个类群,优势类群为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和鞘翅目成虫。研究表明,青海湖北岸草地生态系统中大型土壤动物数量总体稀少,生物多样性较低,推测干旱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果洛藏村样区,弃耕地中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极为匮乏,远低于3种原生草地,而补播地的土壤动物个体数显著高于(P<0.05)弃耕地,已与对应的原生草地相当,可见人为耕种对芨芨草原生草地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具有毁灭性的破坏作用,而人工干预措施可以促进土壤动物群落的恢复进程。在烂泥湾样区,18年封育草地和6年封育草地生物量、个体数及多样性指数都无显著差别,而放牧通道内大型土壤动物生物量和个体数都显著低于以上2种封育草地类型(P<0.05),充分体现出放牧通道内植被和土壤条件恶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的不利影响。在铁路南河边滩地样区,放牧通道内大型土壤动物生物量、个体数及多样性指数与长期封育草原草甸都无显著差别(P>0.05),可能与这一样区内土壤较湿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大型土壤动物 个体数 生物量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化对科尔沁沙质草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哈林 刘任涛 +4 位作者 周瑞莲 曲浩 潘成臣 王燕 李瑾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7,共8页
为了解沙漠化对沙质草地土壤大型动物群落的影响,2008和2009年在科尔沁沙地研究了沙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多样性和个体密度的变化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草地沙漠化的发展,土壤大型动物类群丰富度、Shannon-Wiener... 为了解沙漠化对沙质草地土壤大型动物群落的影响,2008和2009年在科尔沁沙地研究了沙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多样性和个体密度的变化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草地沙漠化的发展,土壤大型动物类群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个体密度明显下降,均匀度和优势度趋于增加,其中轻度和严重沙漠化阶段变化幅度最大;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不断变化,相似性降低,群落由多优势类群向单一优势类群,甚至无明显优势类群转化,致使群落发生逆行演替;沙漠化对草地土壤植食性动物影响相对较大,对杂食性和捕食性动物影响相对较小,导致群落功能群结构明显改变;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变化主要源于植被退化和土壤环境的恶化,特别是植被盖度和凋落物产量的下降以及土壤质地、有机质和养分状况的恶化,土壤温度、水分和pH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草地沙漠化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变化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家自然保护区大型土壤动物与土壤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54
8
作者 刘继亮 殷秀琴 邱丽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136,共7页
从生态序列的角度研究了左家自然保护区微地貌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同时考虑到土壤因子对大型土壤动物的综合作用,从小尺度上探讨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的种类和数量差异对大型土壤动物的分... 从生态序列的角度研究了左家自然保护区微地貌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同时考虑到土壤因子对大型土壤动物的综合作用,从小尺度上探讨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的种类和数量差异对大型土壤动物的分布影响明显,阴坡和阳坡的四个生境坡谷、坡麓、坡中、坡顶植被差异较小,土壤因子是研究区大型土壤动物序列分布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微地貌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率、pH、全氮、全磷变化趋势接近,土壤温度与土壤含水率、pH、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这5个指标变化趋势相反,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率、pH、全氮、全磷和土壤温度这6个指标对研究区主要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土壤动物 微地貌 典范对应分析 左家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玉红 蔡青年 +3 位作者 林超文 陈一兵 李玉英 程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40,共7页
为了解不同利用方式土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季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农田边界、农田、果园和退耕林地进行了大型土壤动物调查,采用野外手捡法共采集大型土壤动物2838只,隶属于3门9纲24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 为了解不同利用方式土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季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农田边界、农田、果园和退耕林地进行了大型土壤动物调查,采用野外手捡法共采集大型土壤动物2838只,隶属于3门9纲24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类群数和DG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冬季,农田边界的个体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类群数和DG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退耕林地和农田;农田的个体密度、类群数和DG多样性指数明显处于最低水平。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表聚性。Jaccard相似性系数和Grower系数表明农田边界、果园与退耕林地三者间相似程度较高,农田与农田边界、退耕林地、果园之间相似程度较低。研究认为土地利用方式对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农田边界的存在对大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土地利用 紫色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洪芝 吴鹏飞 崔丽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67-1273,共7页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地上地下的关系成为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可影响到植物群落组成、
关键词 若尔盖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功能群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亚罗林区冬季大型土壤动物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鹏飞 刘兴良 刘世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9-664,共6页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多种地下生态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的研究已成为生态学领域的一个新兴前沿。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对植被变化有明显的依赖性,不同植被类型有着与其相适应的土壤动物群落。
关键词 大型土壤动物 空间分布 植被类型 米亚罗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典型人工林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任涛 赵哈林 刘继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3-556,共4页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枢纽;同时,土壤动物对环境变化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因此,研究人工杨树林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于黄河两岸营造人工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人工林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不同复垦模式下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及其分布研究——以山西省平朔矿区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军 李红涛 +2 位作者 白中科 赵中秋 钟莉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3-90,共8页
研究目的:研究矿区不同土地复垦模式下大型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及其空间分布,揭示大型土壤动物对维持矿区土地复垦后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作用。研究方法:功能类群分析法、群落多样性指数法。研究结果:以平朔矿区为案例区,通过动物... 研究目的:研究矿区不同土地复垦模式下大型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及其空间分布,揭示大型土壤动物对维持矿区土地复垦后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作用。研究方法:功能类群分析法、群落多样性指数法。研究结果:以平朔矿区为案例区,通过动物分类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复垦模式下的矿区生态系统大型动物类群分布特征。矿区大型土壤动物有2门4纲10目29类,分为腐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杂食性4个功能类群,不同功能类群数量占总数的比例自高到低为杂食性(33.74%)>植食性(32.10%)>捕食性(31.69%)>腐食性(2.74%),数量自高到低为植食性(12)>捕食性(11)>杂食性(4)>腐食性(2)。从水平方向分布特征来看,植食性动物在类群数量上为混交林>刺槐纯林>原地貌小叶杨纯林,杂食性动物在类群数量上原地貌小叶杨>刺槐纯林>混交林,捕食性动物在各样地中分布比较均匀;从垂直方向分布特征来看,除杂食性外,其他类群都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在各样地中原地貌表聚性最不明显。相似性指数表明生态恢复系统中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整体较低,原地貌与纯林的相似性指数除植食性外其他都高于混交林的复垦模式。研究结论:复垦模式的选择对土壤大型动物群落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可为矿区土地复垦后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大型土壤动物 功能类群 生态分布 平朔矿区 复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草原区农牧林复合系统大型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海霞 殷秀琴 周道玮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84-89,共6页
对松嫩草原区农牧林复合系统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空间分布、时间变化,以及与环境要素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43类、1234只,优势类群是蚁科(Formicidae)和金龟子科(Scarabaeidae)幼虫,常见类群14类,稀有类群27类... 对松嫩草原区农牧林复合系统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空间分布、时间变化,以及与环境要素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43类、1234只,优势类群是蚁科(Formicidae)和金龟子科(Scarabaeidae)幼虫,常见类群14类,稀有类群27类。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不均一性,垂直分布类群数上均匀递减,个体数上表聚性明显。夏季类群数和个体数都明显多于秋季。地温对大型土壤动物影响最明显,其次是气温和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土壤动物 农牧林复合系统 群落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东黄河故道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新玉 胡云川 侯瑞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31-1138,共8页
为查明故道湿地大型土壤动物类群对不同湿地类型的响应,于2014年对豫东黄河故道的盐碱滩地、湿草地、芦苇湿地和林地4种类型湿地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豫东黄河故道不同湿地类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类群数和优势类群... 为查明故道湿地大型土壤动物类群对不同湿地类型的响应,于2014年对豫东黄河故道的盐碱滩地、湿草地、芦苇湿地和林地4种类型湿地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豫东黄河故道不同湿地类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类群数和优势类群均存在显著差异,优势类群和主要类群的差异也反映出不同湿地类型环境的异质性。季节变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且不同湿地类型大型土壤动物对季节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湿地不同的土壤环境因子,尤其是土壤有机质、氮磷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与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密度和多样性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或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黄河故道 湿地 植被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食性大型土壤动物转化土壤有机碳的^14C示踪法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单军 季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3-871,共9页
土壤有机C是维持全球C平衡过程中的重要C库,其降解和转化在地球化学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型土壤动物对土壤有机C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14C示踪技术由于在测定目标化合物的转化速率和定位代谢产物和残留物分布上的优势,近年来... 土壤有机C是维持全球C平衡过程中的重要C库,其降解和转化在地球化学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型土壤动物对土壤有机C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14C示踪技术由于在测定目标化合物的转化速率和定位代谢产物和残留物分布上的优势,近年来在土壤有机C稳定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3种典型土食性大型土壤动物,白蚁(Isoptera:Termitidae)、甲虫幼虫(Coleoptera:Scarabaeidae)和蚯蚓(Oligochaeta:Lumbricidae),对土壤稳态有机C降解转化的14C示踪研究结果及相关的微生物作用。食土白蚁和甲虫幼虫的极端碱性(pH10~12.5)肠道段和肠道内的特殊蛋白酶的共同作用促使这两种动物可以选择性地降解和矿化腐殖酸中的稳态多肽等组分,进一步提高腐殖酸的腐殖化程度。食土蚯蚓体内含有高活性的纤维素酶,能促进纤维素的降解。虽然木质素在蚓粪中能发生降解,蚯蚓也能降解植物树叶,但是食土蚯蚓能否降解或选择性降解稳态土壤有机C的研究还极少。大型土壤动物肠道内含有大量微生物及酶,这些微生物在土壤动物降解和腐殖化有机C的过程中所起的具体作用如何以及这些酶的来源还不是很清楚。文中总结了目前对大型土壤动物转化土壤有机C认识上的不足,并对一些优先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大型土壤动物 ^14C标记 降解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土壤动物作为指示生物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17
作者 叶岳 姜玉霞 赵则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7期9320-9322,共3页
土壤动物指示作用的研究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课题。该文着重对大型土壤动物作为指示生物的目地、意义和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土壤 大型土壤动物 指示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口市不同绿地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淑梅 马克世 丁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6876-16877,16910,共3页
[目的]为了解城市不同绿地大型土壤动物的分布规律。[方法]2009年4~5月份对周口市常见的4种不同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对调查样地采用随机定点、分层取样,手拣法野外采集大型土壤动物,在实验室内分析鉴定... [目的]为了解城市不同绿地大型土壤动物的分布规律。[方法]2009年4~5月份对周口市常见的4种不同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对调查样地采用随机定点、分层取样,手拣法野外采集大型土壤动物,在实验室内分析鉴定。[结果]共采获到大型土壤动物927只,隶属3门7纲14目。从总体讲,其中优势类群为柄眼目、正蚓目和膜翅目,分别占总捕获量的12.08%、21.25%和22.87%。常见类群为同翅目、蜘蛛目和鞘翅目幼虫等,分别占总捕获量的8.85%、7.12%和6.80%等。其余类群为稀有类群。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苗圃绿地>防护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但各调查样地的优势种类和常见种类有所不同。垂直分不显示大型土壤动物有明显的表聚现象。[结论]人为干扰较小的环境大型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种类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 大型土壤动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湖自然保护区针叶林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有害大型土壤动物防治研究
19
作者 叶岳 姜玉霞 +1 位作者 林芬 甘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5期12529-12531,共3页
2013年11月~ 2014年6月采用手拣法对九龙湖自然保护区针叶林下大型土壤动物进行采集,共获取大型土壤动物1 776只,隶属2门4纲16目.有害大型土壤动物为等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幼虫、鳞翅目幼虫和蚁科5类,隶属1纲(昆虫纲)5目,占个体总数... 2013年11月~ 2014年6月采用手拣法对九龙湖自然保护区针叶林下大型土壤动物进行采集,共获取大型土壤动物1 776只,隶属2门4纲16目.有害大型土壤动物为等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幼虫、鳞翅目幼虫和蚁科5类,隶属1纲(昆虫纲)5目,占个体总数的21.62%.通过了解有害大型土壤动物在不同季节的分布情况,可以对有害大型土壤动物进行防治;对有害大型土壤动物进行防治,应该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湖自然保护区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有害大型土壤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部井工煤炭开采沉陷对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20
作者 白文斌 焦晓燕 +2 位作者 王立革 王劲松 张亚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1-506,共6页
为了解不同沉陷程度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07年夏季对我国中部潞安集团井工开采区沉陷农田生态系统中不同等高线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采用野外手捡法共采集大型土壤动物477只,隶属于3门7纲15目22科... 为了解不同沉陷程度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07年夏季对我国中部潞安集团井工开采区沉陷农田生态系统中不同等高线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采用野外手捡法共采集大型土壤动物477只,隶属于3门7纲15目22科。其中,蜘蛛目、鞘翅目、直翅目和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占总捕量的83.64%;常见类群4类,占总捕量的13.22%。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沉陷程度对农田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农田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随着沉陷深度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沉陷区土壤生态环境的变化引起大型土壤动物的局部迁移。Jaccard相似性系数表明沉陷区中部(2 m、4 m和6 m等高线处)三者间相似程度较高,正常农田(CK)与沉陷区底部(7 m等高线处)之间相似程度最低,达到极不相似程度。研究认为不同沉陷程度对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将大型土壤动物作为沉陷区农田土壤质量评价中生物性状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土壤动物 采煤沉陷区 沉陷程度 农田生态系统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