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烯酰胺/对苯乙烯磺酸钠的反相微乳液聚合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浩勤 孟晓红 +2 位作者 邱建华 张延武 刘金盾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0-113,共4页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为复配乳化剂,环己烷为油相,以NaHSO3和(NH4)2S2O8为氧化还原引发剂,进行了丙烯酰胺(AM)/对苯乙烯磺酸钠(SSS)的反相微乳液聚合,研究了亲水-亲油平...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为复配乳化剂,环己烷为油相,以NaHSO3和(NH4)2S2O8为氧化还原引发剂,进行了丙烯酰胺(AM)/对苯乙烯磺酸钠(SSS)的反相微乳液聚合,研究了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油水比、乳化剂用量、温度和单体AM/SSS的比例对反相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反相微乳液的优化配方,并以该配方进行了反相微乳液聚合,得到了分子量为4×106的聚合物.聚合物的红外特征图谱表明,聚合物分子上有酰胺基和苯环、磺酸根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对苯乙烯磺酸钠 反相微乳液 反相微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氧化铝 被引量:21
2
作者 朴玲钰 刘祥志 +1 位作者 毛立娟 鞠思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32-2236,共5页
采用由环己烷、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正丁醇与水溶液构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合成了纳米Al2O3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分析仪等表征手段,分别对产物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和孔容进行... 采用由环己烷、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正丁醇与水溶液构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合成了纳米Al2O3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分析仪等表征手段,分别对产物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和孔容进行了表征,该纳米Al2O3比表面积约450m2·g-1(随反应参数不同发生变化),均属γ-Al2O3,粒径均匀,颗粒直径小于10nm.考察了微乳液体系中水与表面活性剂的物质的量之比r0、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体积比φ、焙烧温度等关键因素对产物比表面积等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0=20,φ=0.5,焙烧温度为500℃时,可以得到大比表面积、高孔容、分散性好及粒径分布均匀的γ-Al2O3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体系 Γ-AL2O3 纳米粒子 比表面积 孔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合成30~100nm磁性聚合物纳米微球 被引量:19
3
作者 邓勇辉 王雷 +2 位作者 杨武利 府寿宽 Elaissari Abdelhamid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20-923,共4页
利用反相微乳液一步法成功地制备了磁性聚合物纳米微球,微球粒径在30~100nm左右,均一性较好,研究表明,Fe(Ⅱ)浓度对微乳液和微胶乳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碱的种类、AOT和单体的含量能控制微球粒径,用振动探针式磁强仪(VSM)测定了不同比例... 利用反相微乳液一步法成功地制备了磁性聚合物纳米微球,微球粒径在30~100nm左右,均一性较好,研究表明,Fe(Ⅱ)浓度对微乳液和微胶乳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碱的种类、AOT和单体的含量能控制微球粒径,用振动探针式磁强仪(VSM)测定了不同比例的[Fe(Ⅱ)]/[Fe(Ⅲ)]所合成的聚合物微球的磁性,发现温度对合成高磁饱和强度和超顺磁性起关键作用,合成的磁性聚合物微胶乳透明且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合成 聚合物纳米 磁性 二价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反相微乳液导电性能的因素 被引量:13
4
作者 彭春玉 周海晖 +3 位作者 曾伟 焦树强 罗胜联 旷亚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9-413,共5页
分别以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与正己烷、正己醇和水构成反相微乳液.研究了水相H+浓度、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等对微乳液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水相H+浓度可大幅度提高... 分别以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与正己烷、正己醇和水构成反相微乳液.研究了水相H+浓度、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等对微乳液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水相H+浓度可大幅度提高反相微乳液的导电能力,当H+浓度由1.0mol·L-1增加到10mol·L-1时,微乳液的电导率可提高1 ̄2个数量级.当水相H+浓度为10mol·L-1时,微乳液的电导率随溶水量的增大而增大,水油体积比为3∶10时,两种体系的电导率均达到3200μS·cm-1.TritonX-100浓度对微乳液的电导率影响较大,电导率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大;而CTAB浓度对微乳液电导率的影响较小,电导率随其浓度增加略有减小;助表面活性剂正己醇使非离子型反相微乳液的电导率下降,而使阳离子型反相微乳液的电导率先增大,然后减小,呈骆峰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电导率 H+浓度 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微球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赵楠 葛际江 +3 位作者 张贵才 刘海涛 曾家新 王东方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78-82,85,共6页
以油酸/Span20/OP10为复合乳化剂,柴油为连续相,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微球.通过微乳面积等值图、拟三元图确定出体系中乳化剂最佳比例为w(油酸)∶w(Span)∶w(OP10)=41∶31∶28;在最佳聚合点处,油相、乳化剂相、水... 以油酸/Span20/OP10为复合乳化剂,柴油为连续相,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微球.通过微乳面积等值图、拟三元图确定出体系中乳化剂最佳比例为w(油酸)∶w(Span)∶w(OP10)=41∶31∶28;在最佳聚合点处,油相、乳化剂相、水相分别占体系质量的34.62%,15.38%,50.00%.应用冷冻蚀刻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动态光散射分别对聚合前后的微乳液体系进行表征,可以看出聚合前微乳液中存在大量反胶束(团)(10nm以下)及溶胀胶团(约50nm)结构,聚合后得纳米级水凝胶微球,前后尺寸相差不大.同时测定油酸/Span20/OP10复合乳化剂水溶液与桩西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并与反相微乳聚合常规乳化剂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前者界面张力较低,能够起到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水凝胶 化剂 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n80-Tween60/白油/丙烯酰胺/丙烯酸钠/H_2O体系形成反相微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怀珍 吴肇亮 +2 位作者 郑晓宇 林梅钦 李明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8,共6页
采用电导法和相体积法相结合,并借助相图、黏度、光学显微镜,研究了Span80-Tween60/白油/丙烯酰胺/丙烯酸钠/H2O体系形成反相微乳液的过程,以及表面活性剂Span80与Tween60质量比、温度、乙酸钠对体系形成反相微乳液区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电导法和相体积法相结合,并借助相图、黏度、光学显微镜,研究了Span80-Tween60/白油/丙烯酰胺/丙烯酸钠/H2O体系形成反相微乳液的过程,以及表面活性剂Span80与Tween60质量比、温度、乙酸钠对体系形成反相微乳液区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中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小于20%时,电导法与相体积法确定的反相微乳液区边界基本一致;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大于20%时,两方法确定的反相微乳液区边界相差甚远.说明仅由电导率突变不能准确确定反相微乳液区的边界,必须与相体积法相结合来共同确定相区的边界.当质量比m(Span80):m(Tween60)=13:7、温度为25~30℃、乙酸钠质量分数为2%时,体系能形成比较大的反相微乳液区,适合进行微乳液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丙烯酸钠 反相微乳液 电导法 相体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模板原位聚合制备和表征纳米AgCl/PMMA复合材料 被引量:13
7
作者 奚强 李亮 +1 位作者 赵雷 程时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 ( MMA)作油相 ,反相微乳液作为模板制备了纳米氯化银 ( Ag Cl)粒子 ,再进行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 Ag Cl/PMMA复合材料。用电导法表征了微乳液的结构 ,分析了温度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TEM分析表明 ,纳米 Ag Cl的尺寸小...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 ( MMA)作油相 ,反相微乳液作为模板制备了纳米氯化银 ( Ag Cl)粒子 ,再进行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 Ag Cl/PMMA复合材料。用电导法表征了微乳液的结构 ,分析了温度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TEM分析表明 ,纳米 Ag Cl的尺寸小于 10 0 nm。SEM及红外分析表明纳米 Ag Cl粒子是均匀地存在于 PMMA基材中 ,MMA聚合完全 ;动态力学测试 ( DMTA)复合材料发现纳米 Ag Cl粒子起到“交联剂”作用 ,使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模板 原位聚合 制备 表征 甲基丙烯酸甲酯 纳米氯化银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连续反相微乳液法原位合成铁钴镍/聚苯胺核-壳型纳米复合微粒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其晔 方鲲 +3 位作者 崔陇兰 李守平 杨静漪 毛为民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37-41,共5页
设计并采用了两步连续反相微乳液法原位合成铁钴镍 /聚苯胺核 -壳型纳米复合微粒。第一步 :用反相微乳液法还原氯化亚铁、氯化镍、氯化钴等电解质 ,制备铁钴镍纳米微粒 ;第二步 :利用苯胺盐酸盐的水溶性 ,引发苯胺在水核内发生自由基氧... 设计并采用了两步连续反相微乳液法原位合成铁钴镍 /聚苯胺核 -壳型纳米复合微粒。第一步 :用反相微乳液法还原氯化亚铁、氯化镍、氯化钴等电解质 ,制备铁钴镍纳米微粒 ;第二步 :利用苯胺盐酸盐的水溶性 ,引发苯胺在水核内发生自由基氧化沉淀聚合 ,原位生成以金属微粒为核 ,聚苯胺为壳的核 -壳型纳米复合微粒。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复合微粒进行了表征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连续反相微乳液 原位合成 铁钴镍/聚苯胺 核-壳型 纳米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介质中纳米Sm2O3的制备 被引量:12
9
作者 耿寿花 朱文庆 +1 位作者 常鹏梅 陈亚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09-1614,共6页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钐盐水溶液(氨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控制合成Sm2O3球形纳米粒子.绘制出25℃下CTAB/正丁醇/正辛烷/钐盐水溶液(氨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得到了反相微乳液区.在此反相微乳区内合成了Sm2O...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钐盐水溶液(氨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控制合成Sm2O3球形纳米粒子.绘制出25℃下CTAB/正丁醇/正辛烷/钐盐水溶液(氨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得到了反相微乳液区.在此反相微乳区内合成了Sm2O3的前驱体,对前驱体进行热分析(TG-DSC),确定了得到纳米Sm2O3产物的适宜焙烧温度为900℃,并考察了微乳液中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产物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度仪(NSA)、荧光光谱(FS)仪等分析方法对Sm2O3产物的形貌、晶形、粒径及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5℃下利用反相微乳液法,成功地制备了粒径分布较窄、分散性良好的球形纳米Sm2O3粒子,粒径约20nm左右,且表现出较强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前驱体 Sm2O3纳米粒子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对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共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勇 何炳林 哈润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8-170,共3页
Inverse micro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s of acrylamide(AM) with acrylimide eth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AETMAC)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systems of non ionic emulsifier SPAN 80 and anionic emulsifier sodium di(2... Inverse micro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s of acrylamide(AM) with acrylimide eth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AETMAC)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systems of non ionic emulsifier SPAN 80 and anionic emulsifier sodium di(2 ethyl) hexyl phosphate(DOP), respectively, and the effects of the emulsifiers on the copolymerization rate and reactivity ratio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copolymerization rate was found higher in DOP system and the reactivity ratio of AETMAC was lower in SPAN 80 system than in DOP system and aqueous solution. The results are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difference in tightness of emulsifier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 反相微乳液 共聚合 AETM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TX-100/正己醇/正辛烷反相微乳液的物化性质 被引量:9
11
作者 曾红霞 李之平 汪汉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22-527,共6页
运用微量热计(Microcalorimeter),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对水/TX-100/正己醇/正辛烷反相微乳液体系的形成过程及水的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微量热结果表明该反相微乳液的形成过程为一放热过程,且为两步反应.第一步为TX-100单... 运用微量热计(Microcalorimeter),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对水/TX-100/正己醇/正辛烷反相微乳液体系的形成过程及水的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微量热结果表明该反相微乳液的形成过程为一放热过程,且为两步反应.第一步为TX-100单体中的聚氧乙烯醚键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过程,然后是“包裹”在反相胶束中的聚氧乙烯醚键与H2O分子形成氢键的过程,这两步反应之间存在时间差,焓变在该反相微乳液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含水量不同时,体系分别形成结合水、束缚水和自由水,并用FT-IR对此加以证实,FT-IR测试结果表明结合水、束缚水和自由水羟基吸收峰分别位于3400±20cm-1、3550±20cm-1、3220±20cm-1,在反相微乳液中脂肪醚位于比芳基醚大的极性区域,因而先于芳基醚与水作用形成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TX-100 正己醇 正辛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AMPS改性聚丙烯酰胺粒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风贺 卢时 +3 位作者 雷武 夏明珠 魏运洋 王风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0-853,共4页
用电导法考察了HLB值对丙烯酰胺体系电导率的影响规律,制备了性能稳定的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体系,优化了该体系的聚合工艺,制得了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NPS)改性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着重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聚... 用电导法考察了HLB值对丙烯酰胺体系电导率的影响规律,制备了性能稳定的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体系,优化了该体系的聚合工艺,制得了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NPS)改性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着重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聚合反应时间对聚合物固含量(S)及相对分子质量(膨。)的影响,并研究了聚合物粒子的粒径分布。聚合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0℃、引发剂浓度为1%、聚合反应时间为3h时可以得到聚合物固含量为22%,相对分子质量为2.15×10^6的聚合物微乳液。所得到的聚合物粒子的粒径分布较窄,大部分在170~175n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电导率 丙烯酰胺 稳定性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三元反相微乳液体系的制备及其聚合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风贺 雷武 +2 位作者 夏明珠 魏运洋 王风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6,共3页
用电导法考察了不同HLB值时的电导率变化规律,研究了正丁醇、氯化钠和醋酸钠的加入对微乳液体系电导率的影响,制备了稳定的丙烯酰胺三元反相微乳液体系,并优化了该体系的聚合工艺,测定了乳液中聚合物的固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M.结果表明:... 用电导法考察了不同HLB值时的电导率变化规律,研究了正丁醇、氯化钠和醋酸钠的加入对微乳液体系电导率的影响,制备了稳定的丙烯酰胺三元反相微乳液体系,并优化了该体系的聚合工艺,测定了乳液中聚合物的固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M.结果表明:HLB值为7.5时体系的电导率σ变化较小,加入5.0%(wt)的氯化钠或加入10%(wt)的醋酸钠可以增加体系的溶水量.聚合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连续测定丙烯酰胺三元反相微乳液体系σ的变化来寻求聚合工艺配比参数是可行的,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电导率 丙烯酰胺 稳定性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DMAC/AM/AA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的稳定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苏文强 杨开吉 沈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6年第4期56-59,共4页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硬酯酸酯(Tween60)为复配乳化体系,环己烷为油相,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乳化单体,采用电导法和目测法研究了单...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硬酯酸酯(Tween60)为复配乳化体系,环己烷为油相,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乳化单体,采用电导法和目测法研究了单体质量分数、单体配比、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乳化剂加入量和电解质对反相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质量分数在50%6~65%可以形成稳定的反相微乳液体系;固定单体质量分数时,随着单体配比中丙烯酰胺量的增大,微乳液体系稳定性得到不断增强;HLB值在5.36~8.54时体系较稳定,HLB值在7.48时微乳液体系最稳定;乳化剂的用量越大,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越稳定;加入具有盐析效应的电解质时,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的微粒进一步细化。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稳定性 电导率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n-OP乳化体系下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楠 葛际江 +3 位作者 张贵才 王东方 刘海涛 曾家新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46,共4页
使用 Span80-OP7、Span80-OP10、Span80-OP15乳化体系制备了以柴油为连续相的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确定形成微乳的最佳 HLB 值为7.0。通过电导率法与目测法相结合绘制出体系的拟三元相图,表明以Span80-OP10作为复合乳化剂形成的反相微乳... 使用 Span80-OP7、Span80-OP10、Span80-OP15乳化体系制备了以柴油为连续相的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确定形成微乳的最佳 HLB 值为7.0。通过电导率法与目测法相结合绘制出体系的拟三元相图,表明以Span80-OP10作为复合乳化剂形成的反相微乳区面积较大,油相与乳化剂的最佳质量比为3:1。同时发现,在体系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乙酸钠可以提高丙烯酰胺单体溶液的增溶量,此时体系组成(质量分数)为:水相39.52%,油相45.36%,乳化剂相1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反相微乳液 拟三元相图 Span-OP化体系 柴油 电导率法 目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表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敏鹰 李红 +1 位作者 李立华 周长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5-137,140,共4页
采用水溶液(W)/环己烷(O)/TritonX-100(S)/正戊醇(A)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出粒径为20~60nm的球状羟基磷灰石(Hap)颗粒,并用TEM、XRD、IR和动态激光散射等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Hap具... 采用水溶液(W)/环己烷(O)/TritonX-100(S)/正戊醇(A)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出粒径为20~60nm的球状羟基磷灰石(Hap)颗粒,并用TEM、XRD、IR和动态激光散射等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Hap具有弱结晶性,与人骨结构较相似。改变水油比可实现对纳米Hap颗粒尺寸的控制。微乳液经超声处理后,可制得尺寸为80nm×(5~15)nm的Hap纳米针状晶体。增加Hap微乳液的搅拌时间对纳米Hap的颗粒度、粒度分布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反相微乳液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介质中氢氧化镧纳米棒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文庆 张文钊 +2 位作者 苏飞飞 马瑾 许磊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83-86,共4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硝酸镧(La(NO3)3)水溶液(氨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介质合成了纳米氢氧化镧(La(OH)3),考察了水与CTAB的摩尔比(水核比)、La(NO3)3的浓度对纳米La(OH)3形貌和尺寸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硝酸镧(La(NO3)3)水溶液(氨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介质合成了纳米氢氧化镧(La(OH)3),考察了水与CTAB的摩尔比(水核比)、La(NO3)3的浓度对纳米La(OH)3形貌和尺寸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纳米La(OH)3的晶形、形貌、尺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反相微乳液法,成功地合成了分散性较好、不同尺寸的La(OH)3纳米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氢氧化镧纳米棒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壳聚糖季铵盐/四氧化三铁复合磁性纳米粒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初立秋 陈煜 +2 位作者 苏温娟 谭惠民 赵信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2,共4页
以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TA)为季铵化试剂,制备了壳聚糖季铵盐(QC)———N-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采用AgNO3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季铵化度。以柠檬酸钠为改性剂,一步法制备了水基Fe3O4磁性纳米粒子。基于静电自组装作用,采用反相微... 以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TA)为季铵化试剂,制备了壳聚糖季铵盐(QC)———N-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采用AgNO3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季铵化度。以柠檬酸钠为改性剂,一步法制备了水基Fe3O4磁性纳米粒子。基于静电自组装作用,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QC/Fe3O4复合磁性纳米粒子。通过多种手段对所制备的复合磁性纳米粒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结果表明,QC主要包覆于Fe3O4的表面。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复合磁性纳米粒子磁核为Fe3O4晶体结构,平均粒径大约为50 nm^60 nm。VSM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磁性纳米粒子仍具有超顺磁性,比饱和磁化强度为19.4em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季铵盐 四氧化三铁 反相微乳液 静电自组装 复合磁性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反相微乳液体系电沉积制备纳米金镀层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伟 周海晖 +3 位作者 英晓芳 曾庆良 胡伟亚 旷亚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9-773,共5页
将含有氯化金的强酸性水溶液作为水相与Triton X-100、正己醇、正己烷组成反相微乳液体系,并以该微乳液构成电极/反相微乳液电极系统,利用电沉积方法成功地制备出纳米Au镀层.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对反相微乳液体系电沉积过程的研究发现,... 将含有氯化金的强酸性水溶液作为水相与Triton X-100、正己醇、正己烷组成反相微乳液体系,并以该微乳液构成电极/反相微乳液电极系统,利用电沉积方法成功地制备出纳米Au镀层.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对反相微乳液体系电沉积过程的研究发现,微乳液中Au(Ⅲ)的还原为完全不可逆过程,其电化学反应的阻抗值约为具有相同表观浓度氯化金水溶液体系的5.5倍.SEM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乳液体系电沉积获得的金镀层由纳米Au颗粒组成,直径为50nm左右.所制备的纳米Au修饰电极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电化学性能优于纯Au电极,该电极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好的析氢性能,在碱性条件对丙三醇有较好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电沉积 纳米颗粒 金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吡咯烷酮存在时反相微乳液中水的状态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桂英 张莉 +2 位作者 毛宏志 鲍猛 卢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42,共6页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研究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存在时,十二烷基甜菜碱 (C12BE)/正庚烷 /正戊醇 /水(Ⅰ)及二( 2-乙基)己基磺化琥珀酸钠( AOT) /正庚烷 /水(Ⅱ)反相微乳液中水的存在状态 .采用计算...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研究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存在时,十二烷基甜菜碱 (C12BE)/正庚烷 /正戊醇 /水(Ⅰ)及二( 2-乙基)己基磺化琥珀酸钠( AOT) /正庚烷 /水(Ⅱ)反相微乳液中水的存在状态 .采用计算机分峰技术将微乳液中水分子的 O- H伸缩振动进行曲线拟合,(Ⅰ)得到三个子峰 ,分别位于 (3560± 20)cm- 1, (3430± 10)cm- 1, (3280± 10)cm- 1附近;(Ⅱ)得到四个子峰,分别位于 3618 cm- 1, 3550 cm- 1, 3446 cm- 1和 3292 cm- 1处 .尽管 PVP均增溶于 W/O型微乳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极性基团附近,却没有引起长链间自由水的变化 .但由于两体系的差异, PVP的存在,导致微乳液(Ⅰ)的本体水减少,结合水增多,却使体系(Ⅱ)的结合水减少,本体水增多 .由于 W/O型微乳液中水与生物膜中水相似,这些研究有助于理解生物膜界面上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聚乙烯吡咯烷酮 十二烷基甜菜碱 二(2-乙基)己基磺化琥珀酸钠 反相微乳液 结构 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