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机监控系统在不锈钢化学着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海人 郑恩秀 +2 位作者 郭兴蓬 石兴阳 李文维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7-81,共5页
根据控制电位差的原理和实际经验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不锈钢表面着色微机监控系统。详细介绍该系统控制原理、传感器的确定,以及其软件设计特点与创新。结果表明:本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彩色不锈钢的颜色,克服不锈钢着色重现性差的问题,... 根据控制电位差的原理和实际经验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不锈钢表面着色微机监控系统。详细介绍该系统控制原理、传感器的确定,以及其软件设计特点与创新。结果表明:本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彩色不锈钢的颜色,克服不锈钢着色重现性差的问题,同时为研究温度,添加剂和不锈钢预处理等因素对不锈钢化学着色的影响提供了更加方便和可靠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化学着色 微机监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化学着色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国彬 姜延飞 谷春瑞 《表面技术》 CAS CSCD 1996年第5期26-28,共3页
对不锈钢的化学着色工艺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预处理和后处理对着色工艺的影响,同时还测试了着色件的耐蚀性、耐磨性及加工成形性.
关键词 不锈钢 化学着色 耐磨性 耐蚀性 着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化学着色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扣山 邵红红 纪嘉明 《电镀与精饰》 CAS 2005年第2期33-36,共4页
研究了不锈钢在H2SO4-CrO3体系中化学着色,探讨了除油、抛光、活化、前处理工艺对着色过程的影响及不同前处理对着色膜的形态、微观组织、均匀性、光亮度和重现性等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化学着色液中加入添加剂对着色过程和色膜的影响... 研究了不锈钢在H2SO4-CrO3体系中化学着色,探讨了除油、抛光、活化、前处理工艺对着色过程的影响及不同前处理对着色膜的形态、微观组织、均匀性、光亮度和重现性等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化学着色液中加入添加剂对着色过程和色膜的影响。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最为可行的着色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化 CRO3 化学着色 研究 H2SO4 重现性 光亮度 着色工艺 不锈钢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厨具用不锈钢的表面化学着色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喜云 龚竹青 陈白珍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53-55,共3页
 研究了一种厨具用不锈钢的表面化学着色工艺。探讨了硫酸锌用量、温度、时间和封闭方法对着色膜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该工艺操作温度范围宽,维护简单,具有推广价值。所得的着色膜色泽鲜艳,均匀,耐蚀性、耐磨性、...  研究了一种厨具用不锈钢的表面化学着色工艺。探讨了硫酸锌用量、温度、时间和封闭方法对着色膜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该工艺操作温度范围宽,维护简单,具有推广价值。所得的着色膜色泽鲜艳,均匀,耐蚀性、耐磨性、耐热性、耐油污性好,能满足厨具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具 不锈钢 化学着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电化学着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长松 武卫明 +4 位作者 阎冬 赵凌 周丽敏 王书红 侯绍刚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24,共7页
本文综述了不锈钢电化学着色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不锈钢电化学着色工艺,基于电解液中的含铬量的不同,可以分为高铬、低铬和无铬电化学着色,其中高铬着色工艺比较成熟,但由于六价铬存在对环境污染而限制了其发展,低铬和无铬着色工艺成... 本文综述了不锈钢电化学着色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不锈钢电化学着色工艺,基于电解液中的含铬量的不同,可以分为高铬、低铬和无铬电化学着色,其中高铬着色工艺比较成熟,但由于六价铬存在对环境污染而限制了其发展,低铬和无铬着色工艺成了不锈钢电化学着色的发展方向。本文为不锈钢电化学着色工艺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着色 不锈钢 着色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铜化学着色工艺 被引量:5
6
作者 徐金来 罗韦因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56,共2页
 为了在黄铜基材上室温下获得铁锈色、棕色、枪黑色、仿古绿色膜层,研究了黄铜酸性化学着色工艺。主要讨论前处理、溶液组分、pH值和着色时间等因素对着色膜层质量的影响,并提出工艺维护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组分是影响化学着色...  为了在黄铜基材上室温下获得铁锈色、棕色、枪黑色、仿古绿色膜层,研究了黄铜酸性化学着色工艺。主要讨论前处理、溶液组分、pH值和着色时间等因素对着色膜层质量的影响,并提出工艺维护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组分是影响化学着色膜颜色的主要因素,使用时要注意控制其含量;适量的添加剂可以提高色膜质量;总之,只有掌握合理的着色工艺参数,才可以得到满意的着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 化学着色 室温 化学镀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在不锈钢化学着色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程作慧 薛永强 +2 位作者 邹佩良 段燕芳 张春婷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102-105,共4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添加剂在不锈钢化学着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同一电位差下,颜色基本一致,随着三种添加剂(ZnSO4、MnSO4、(NH4)6Mo7O24.4H2O)用量的加大,颜色向长波方向移动;ZnSO4对着色电位起稳定作用,不仅便于记录瞬时着色电位,而且可... 通过试验研究了添加剂在不锈钢化学着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同一电位差下,颜色基本一致,随着三种添加剂(ZnSO4、MnSO4、(NH4)6Mo7O24.4H2O)用量的加大,颜色向长波方向移动;ZnSO4对着色电位起稳定作用,不仅便于记录瞬时着色电位,而且可使颜色易于控制,实现良好的重现性;MnSO4不仅起加速作用,而且添加适量可以显著提高着色膜的光亮度;(NH4)6Mo7O24.4H2O不仅起光亮作用,而且能明显提高着色膜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添加剂 化学着色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化学着色的低温工艺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忠宝 梁燕萍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8-60,共3页
为了降低不锈钢化学着色的高温条件,在CrO3-H2SO4着色体系中加入过渡金属无机盐添加剂,对不锈钢进行化学着色,使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工艺条件为铬酐浓度250g/L,着色温度60℃,添加剂用量5g/L,得到不同颜色的不锈钢,并对不锈钢的性能进行测... 为了降低不锈钢化学着色的高温条件,在CrO3-H2SO4着色体系中加入过渡金属无机盐添加剂,对不锈钢进行化学着色,使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工艺条件为铬酐浓度250g/L,着色温度60℃,添加剂用量5g/L,得到不同颜色的不锈钢,并对不锈钢的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剂的使用可明显降低着色温度,减少铬酸挥发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彩色钝化膜保持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化学着色 正交试验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处理及添加剂对不锈钢化学着色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扣山 邵红红 纪嘉明 《腐蚀与防护》 CAS 2004年第11期494-496,493,共4页
在H2SO4 CrO3化学着色法基础上,探讨了前处理工艺对着色过程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前处理对着色膜的形态、微观组织、均匀性、光亮度和重现性等的影响,研究了在化学着色液中加入添加剂对着色过程和色膜的影响。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最... 在H2SO4 CrO3化学着色法基础上,探讨了前处理工艺对着色过程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前处理对着色膜的形态、微观组织、均匀性、光亮度和重现性等的影响,研究了在化学着色液中加入添加剂对着色过程和色膜的影响。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最为可行的着色工艺。还对色膜的耐蚀性及耐磨性进行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化学着色 前处理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铜化学着色膜层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栋 王瑀 +2 位作者 杜伟 丁毅 马立群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52,86,共4页
采用3种黄铜表面化学着色工艺,分别在黄铜表面得到了黑色、红色和银白色膜层。用SEM观察了膜层的表面形貌,用EDS对膜层进行了成分分析,用XRD对膜层进行了物相分析,并测试了着色黄铜的耐蚀性和结合力性能。实验结果表明,3种着色黄铜的耐... 采用3种黄铜表面化学着色工艺,分别在黄铜表面得到了黑色、红色和银白色膜层。用SEM观察了膜层的表面形貌,用EDS对膜层进行了成分分析,用XRD对膜层进行了物相分析,并测试了着色黄铜的耐蚀性和结合力性能。实验结果表明,3种着色黄铜的耐蚀性较好,且着色膜层与基体结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 化学着色 膜层成分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及前后处理对Cu-Se系铜合金化学着色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春宇 袁军平 +1 位作者 薄海瑞 吴海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49,共4页
以Cu-Se系铜合金化学着色液为对象,通过检测着色膜层的颜色,观察着色膜的均匀性和表面形貌,研究了着色液pH值、着色温度、着色时间等工艺参数及抛光、除油、擦拭等着色前后处理方法对最终着色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值和着色温度... 以Cu-Se系铜合金化学着色液为对象,通过检测着色膜层的颜色,观察着色膜的均匀性和表面形貌,研究了着色液pH值、着色温度、着色时间等工艺参数及抛光、除油、擦拭等着色前后处理方法对最终着色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值和着色温度对着色膜的颜色和均匀性影响显著,最佳pH值为1.5~2,最佳着色温度为20~30℃;着色时间对着色膜层的颜色影响显著,对均匀性没有影响,时间越长,膜层越趋于黑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着色 铜合金 Cu-Se 工艺参数 着色前处理 着色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铜绿化学着色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亚非 《电镀与精饰》 CAS 1995年第4期11-13,共3页
从工艺流程、配方、质量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一种在铜及其合金表面着自然铜绿的化学着色新工艺。工业实践证明:该工艺全面实现了室温化、无渣化、着色液可连续使用,具有操作简单、周期短、色彩自然稳定,成品率高达98%以上的特点,尤其... 从工艺流程、配方、质量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一种在铜及其合金表面着自然铜绿的化学着色新工艺。工业实践证明:该工艺全面实现了室温化、无渣化、着色液可连续使用,具有操作简单、周期短、色彩自然稳定,成品率高达98%以上的特点,尤其适合于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着色 铜合金 铜绿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单板化学着色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建举 于颍欣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84-87,F0003,共5页
以氯化铁、硫酸铁、硫酸铜、重铬酸钾、重铬酸钠和高锰酸钾等化学试剂为原料进行桉树单板化学着色的药剂配制,获得16种药剂配方。根据着色处理后试件的着色效果和着色渗透深度,筛选出1种适合桉树单板着色的药剂配方处理,代号PBC-1。以PB... 以氯化铁、硫酸铁、硫酸铜、重铬酸钾、重铬酸钠和高锰酸钾等化学试剂为原料进行桉树单板化学着色的药剂配制,获得16种药剂配方。根据着色处理后试件的着色效果和着色渗透深度,筛选出1种适合桉树单板着色的药剂配方处理,代号PBC-1。以PBC-1为处理药剂,采用多因素正交设计分析常压条件下影响桉树单板着色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桉树单板着色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药液浓度>处理时间>药液温度>浴比;桉树单板化学着色最佳工艺参数为:药液浓度0.8%,浴比15∶1,药液温度70℃,处理时间10 h;采用所确定的药剂配方和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桉树单板颜色均匀,呈棕褐色,类似柚木色,并且能够很好克服桉树单板表面因节疤所引起的色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单板 木材颜色 化学着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离子对不锈钢化学着色的影响
14
作者 汤芝平 薛永强 栾春晖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92-494,共3页
试验研究了着色液中镍离子(Ni^(2+))浓度变化对不锈钢化学着色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自制镜面反射装置分别对着色膜成分和光泽度进行微区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着色液中Ni^(2+)浓度的增大,不锈钢的着色起色电位下降;着色... 试验研究了着色液中镍离子(Ni^(2+))浓度变化对不锈钢化学着色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自制镜面反射装置分别对着色膜成分和光泽度进行微区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着色液中Ni^(2+)浓度的增大,不锈钢的着色起色电位下降;着色速度减慢,着色时间延长;着色膜光泽度降低,色调变暗。着色膜中主要成分Fe含量呈现振荡式略微下降趋势,O、Ni含量基本无变化,Cr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当C_(Ni)^(2+)>8.0 g/L时,着色膜表面发雾,此时着色液不再适合着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离子 不锈钢 化学着色 着色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粉表面化学着色技术
15
作者 曹刚 《电镀与精饰》 CAS 1991年第5期15-16,共2页
本文介绍利用硫酸-硫酸铜体系对铁粉表面进行化学着色得红色外观的技术,简述各种因素对着色的影响。本技术特点是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色泽均匀、能耗、成本低、无毒无污染、回收率高,有较好的实用性。
关键词 铁粉 表面着色 化学着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化学着色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大宇 罗永赞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9-12,17,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不锈钢化学着色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国外从实验室阶段研究工业化生产阶段直到生产线的建立大约用了45年的时间,至今仍在着色工艺和色调的搭配上不断发展。国内正在由实验室研究阶段向工业生产阶段转化。随着着色工艺的成... 综述了国内外不锈钢化学着色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国外从实验室阶段研究工业化生产阶段直到生产线的建立大约用了45年的时间,至今仍在着色工艺和色调的搭配上不断发展。国内正在由实验室研究阶段向工业生产阶段转化。随着着色工艺的成熟和稳定,彩色不锈钢的价格将逐渐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得到迅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化学着色 电位控制法 着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在化学着色时表面形状的变化
17
作者 谈明伟 徐敏 王旷 《电镀与精饰》 CAS 1991年第6期8-10,共3页
利用一种新的测试电极/溶液界面电容的方法测量了不锈钢在化学着色过程中其表面电容值随着色时间的变化规律,并由此得到了试样表面积的变化情况,认为着色过程申存在一个孕育期。在早育期内,试样受到着色液的不均匀侵蚀从而形成了凹凸不... 利用一种新的测试电极/溶液界面电容的方法测量了不锈钢在化学着色过程中其表面电容值随着色时间的变化规律,并由此得到了试样表面积的变化情况,认为着色过程申存在一个孕育期。在早育期内,试样受到着色液的不均匀侵蚀从而形成了凹凸不平的表面,相应地,这时表面电容值缓慢地随着色时间增加;而颜色开始出现,即彩色膜开始在试样表面形成,表面电容值有一大的飞跃,表明此时形成的彩色膜是多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化学着色 表面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材化学法不同着色效果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长久 尚伟 +2 位作者 姜吉琼 卢艳芳 杨振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55,62,共4页
 采用硫酸阳极氧化膜无机染料化学着色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了着色液浓度、温度、着色时间等因素对着色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同一体系着不同颜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再经过一系列的性能测试,讨论了着不同颜色后铝材的性质。一般情况下,随浓度和...  采用硫酸阳极氧化膜无机染料化学着色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了着色液浓度、温度、着色时间等因素对着色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同一体系着不同颜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再经过一系列的性能测试,讨论了着不同颜色后铝材的性质。一般情况下,随浓度和时间增加,着色膜颜色会逐渐加深,但不会改变色系。相对浓度和时间而言,温度对着色效果影响很大,如果温度太高,氧化膜会被封孔,而着不上颜色,所以控制好温度对着不同颜色效果很重要。该工艺操作简便,溶液可循环利用;着色膜耐蚀性、耐晒性和致密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无机染料 化学着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不锈钢着色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南红艳 张跃敏 +1 位作者 尹新斌 徐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42,共2页
 对电化学不锈钢着色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电流变化研究着色的变化规律,得出了着色时间、颜色种类与电量密度的关系,以及各种颜色着色时间与电流变化的关系,提出电量控制不锈钢着色能提高电化学不锈钢着色工艺的效率,为在生产中...  对电化学不锈钢着色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电流变化研究着色的变化规律,得出了着色时间、颜色种类与电量密度的关系,以及各种颜色着色时间与电流变化的关系,提出电量控制不锈钢着色能提高电化学不锈钢着色工艺的效率,为在生产中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着色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不锈钢着色溶液的再生调整
20
作者 张跃敏 尹新斌 张鸿燕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74,共2页
 对电化学不锈钢着色工艺进行试验研究,提出溶液再生调整公式。通过比较溶液调整前后电量密度、着色时间与颜色种类及各种颜色着色时间与电流变化的关系的差异,得出溶液的再生调整可以延长溶液的寿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 化学着色 不锈钢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