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场域视阈下作家冯唐的文学地位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82,共4页
作家冯唐从2001年出道,至今已有17年时间,其文学创作是近年来文学界的一个重要现象。文章尝试从社会空间层面探究冯唐的文学创作,以场域理论为依托,考察冯唐的文学写作谱系,以此来探究冯唐在当代文坛中的地位。
关键词 冯唐 场域 象征资本 文学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浅评冯唐《飞鸟集》的翻译 被引量:1
2
作者 孙菁菁 《海外英语》 2018年第21期148-149,共2页
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冯唐译本《飞鸟集》出版后引起了国内文学界和翻译界的极大争议。批评者和认同者各执一词,其实这也是翻译界对于归化和异化的又一场争议。该文将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分析归化和异化在冯唐译本中的应用,讨论冯唐... 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冯唐译本《飞鸟集》出版后引起了国内文学界和翻译界的极大争议。批评者和认同者各执一词,其实这也是翻译界对于归化和异化的又一场争议。该文将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分析归化和异化在冯唐译本中的应用,讨论冯唐译本的优点和缺点。同时,通过对归化和异化的对比,讨论译者在翻译中扮演的角色,期待译者能结合时代背景向现代翻译注入新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唐 《飞鸟集》 归化 异化 角色 新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基因的审美取向:“纯文学”写作背后的大众审美文化症候——以冯唐《北京三部曲》为例
3
作者 包恩齐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143,共6页
众所周知,"70后"作家冯唐是一个拥有多重身份的人物,作家只是他众多社会角色之一,其独具个人风格的写作更是让文学评论界很难明确的对其作出定位。然而这个文学界的编外人员正以一种强势的姿态逐渐赢得了主流精英文学平台的... 众所周知,"70后"作家冯唐是一个拥有多重身份的人物,作家只是他众多社会角色之一,其独具个人风格的写作更是让文学评论界很难明确的对其作出定位。然而这个文学界的编外人员正以一种强势的姿态逐渐赢得了主流精英文学平台的认可。如陈晓明所说:"现在,谈论冯唐已经变得如此紧迫,评论界如果再视而不见的话,那就要错过一场精彩的文学大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文学 冯唐 文化症候 大众审美 审美取向 写作 三部曲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不可失“信”于人——对冯唐翻译风波的反思 被引量:1
4
作者 牟莹莹 《海外英语》 2016年第5期119-120,共2页
作家冯唐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上市以来,因译文怪诞、用词不雅引起诸多争论。该文对此次风波中暴露的有关文学翻译的问题做了几点反思:原作者的重要地位并不因为解构主义对文本整体性和确定意义的否定而消除;译者不宜肆意发挥文学翻... 作家冯唐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上市以来,因译文怪诞、用词不雅引起诸多争论。该文对此次风波中暴露的有关文学翻译的问题做了几点反思:原作者的重要地位并不因为解构主义对文本整体性和确定意义的否定而消除;译者不宜肆意发挥文学翻译的创造性而背叛作品原意;译者个人风格的体现不能以忠实为代价,即使是艺术性极强的文学翻译,也要尽力求"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唐 飞鸟集 文学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关联理论看冯唐翻译《飞鸟集》的不足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文欣 《海外英语》 2019年第6期15-16,共2页
《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诗集,多次被翻译成中文,对中国现代诗坛影响深远。本文试借助关联理论,对《飞鸟集》郑振铎译本和冯唐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冯译本中的不足,对关联理论关照下的诗歌翻译提出建议。
关键词 《飞鸟集》翻译 关联理论 郑振铎 冯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冯唐小说世界的“色”与“空”
6
作者 丛新强 赵海林 《百家评论》 2013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冯唐迄今为止共出版了五部长篇小说,分别是《欢喜》《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以及《不二》,其中前四部以个人经历为线索,讲述少年秋水的成长,后一部作品则开始进入'虚构之境',写一段初唐公案,直面'... 冯唐迄今为止共出版了五部长篇小说,分别是《欢喜》《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以及《不二》,其中前四部以个人经历为线索,讲述少年秋水的成长,后一部作品则开始进入'虚构之境',写一段初唐公案,直面'佛法与美人、色欲与性空'①的对立。尽管在除《不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唐 北京 文字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冯唐“北京三部曲”中欲望的审美化书写
7
作者 张镱严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第1期104-106,共3页
冯唐的"北京三部曲"是其极具个人特色的三部成长小说的合称。三本小说作为三个不同的断面形成了一个松散的成长过程,作为自传体小说的三部曲,"北京三部曲"是完整的,这三部小说也使得冯唐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并进一步... 冯唐的"北京三部曲"是其极具个人特色的三部成长小说的合称。三本小说作为三个不同的断面形成了一个松散的成长过程,作为自传体小说的三部曲,"北京三部曲"是完整的,这三部小说也使得冯唐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并进一步拥有了大批"粉丝"。"北京三部曲"有很多地方与以往的成长小说都是不同的,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对欲望的审美化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唐 “北京三部曲” 欲望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唐易老”,用人当时
8
作者 陈振富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9-40,共2页
读《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不禁从仕途坎坷的冯唐想到了用人。据列传记述,生活于西汉初期的冯唐生平犯颜谏诤,仕途坎坷。在汉文帝时,其头发熬白了还一直做着郎官,后来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命运。身为中郎署长的冯唐,因云中太守... 读《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不禁从仕途坎坷的冯唐想到了用人。据列传记述,生活于西汉初期的冯唐生平犯颜谏诤,仕途坎坷。在汉文帝时,其头发熬白了还一直做着郎官,后来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命运。身为中郎署长的冯唐,因云中太守魏尚上报战果时多报斩敌六个首级而被削爵罚苦役一事,与文帝论将,获文帝赏识,被令"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唐 用人 西汉初期 张释之 汉文帝 坎坷 仕途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翻译与再创作的角度评析冯唐译《飞鸟集》
9
作者 唐菾 《四川教育》 2022年第6期80-80,共1页
《飞鸟集》是泰戈尔的短诗集,其中的诗歌以简洁隽永却富有哲理而闻名,让人读后忘却烦恼忘却城市的喧嚣。《飞鸟集》一经出版便吸引各国译者争相翻译,现今可知的汉译本已多达15本。2015年,作家冯唐的《飞鸟集》译本一经出版便引起界内动... 《飞鸟集》是泰戈尔的短诗集,其中的诗歌以简洁隽永却富有哲理而闻名,让人读后忘却烦恼忘却城市的喧嚣。《飞鸟集》一经出版便吸引各国译者争相翻译,现今可知的汉译本已多达15本。2015年,作家冯唐的《飞鸟集》译本一经出版便引起界内动荡。译文内频繁出现所谓的不雅字眼,导致译本最终全面下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鸟集》 冯唐 汉译本 泰戈尔 翻译 富有哲理 忘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司马谈与冯遂的关系推《史记》中《冯唐列传》和《赵世家》的作者
10
作者 侯廷生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关于《史记》的作者,虽说一般认为是司马迁所作,但一直存在着不少争论,起码有一些应该是他的父亲司马谈所作。这里就《冯唐传》的一些分析来判断。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谈 冯唐 赵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冯唐《飞鸟集》评析
11
作者 靳熠炜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2期123-124,共2页
冯唐的《飞鸟集》译本在出版之后,引起了翻译界的激烈讨论,受到了各方面的批评。多数批评者认为,其部分译文用词粗鄙不堪,且不能忠实于原文。但是以目的论的角度来看,冯唐对文本的处理恰是遵循了目的论的原则,按照译语文化,发挥译者的... 冯唐的《飞鸟集》译本在出版之后,引起了翻译界的激烈讨论,受到了各方面的批评。多数批评者认为,其部分译文用词粗鄙不堪,且不能忠实于原文。但是以目的论的角度来看,冯唐对文本的处理恰是遵循了目的论的原则,按照译语文化,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对文本进行了"改写",增强了文本的适切性,实现了将作者引导向读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冯唐 《飞鸟集》 译本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冯唐译《飞鸟集》中的“雅”
12
作者 顾文佳 《海外英语》 2018年第18期20-21,24,共3页
《飞鸟集》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诗集,其清新隽秀的诗句、积极向上的思想,让人们脱离尘世的喧嚣和烦恼的束缚,给人以光明和力量。当代作家冯唐自誉诗歌第一,小说第二,杂文第三。冯唐翻译的《飞鸟集》清新别致,极富个人特色,自其译本上市... 《飞鸟集》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诗集,其清新隽秀的诗句、积极向上的思想,让人们脱离尘世的喧嚣和烦恼的束缚,给人以光明和力量。当代作家冯唐自誉诗歌第一,小说第二,杂文第三。冯唐翻译的《飞鸟集》清新别致,极富个人特色,自其译本上市以来就饱受争议,矛盾直指翻译原则中的"雅"。该文通过对《飞鸟集》原文阅读及译文细读找出与主题"雅"相关的翻译点,从风格、思想、美学等方面详细阐述冯唐翻译中的"雅化"现象并找到"雅"的矛盾点,从这些矛盾点出发,进一步探求"雅"的内涵及本质,这对于现代翻译研究以及生活时代的审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鸟集》 冯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对话理论视角下《飞鸟集》冯唐译本研究
13
作者 陈思琦 蔡静怡 陈毅平 《海外英语》 2022年第10期13-15,共3页
自美国翻译理论家道格拉斯·罗宾逊提出翻译对话理论以来,“译者转向”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罗宾逊以译者主体性为出发点,将翻译视作一种对话,深入剖析了翻译对话的运作机制。由于较少有人将其同具体文本研究结合在一起,因此论文将... 自美国翻译理论家道格拉斯·罗宾逊提出翻译对话理论以来,“译者转向”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罗宾逊以译者主体性为出发点,将翻译视作一种对话,深入剖析了翻译对话的运作机制。由于较少有人将其同具体文本研究结合在一起,因此论文将采用文本分析法,从翻译对话理论的视角研究《飞鸟集》,浅析该理论运作机制,探讨冯唐译者风格的形成,从而得出结论:只有译者平衡好同译者自身、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译本才能既具译者风格,又易于被读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风格 翻译对话理论 《飞鸟集》 冯唐 道格拉斯·罗宾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美论的《飞鸟集》汉译比较分析——以郑振铎和冯唐译本为例
14
作者 张馥薇 《今古文创》 2025年第10期96-99,共4页
许渊冲在翻译理论“三美论”中指出,翻译诗歌,要尽可能地传达出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本文拟以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诗歌《飞鸟集》(Stray Birds)为例,从“三美论”的角度,将冯唐的译本与郑振铎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详细探讨... 许渊冲在翻译理论“三美论”中指出,翻译诗歌,要尽可能地传达出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本文拟以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诗歌《飞鸟集》(Stray Birds)为例,从“三美论”的角度,将冯唐的译本与郑振铎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详细探讨两个译本在意美、音美、形美上的表现,剖析其翻译得失,以期为文学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一点参考,同时也为读者选择适合的译本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促进对诗歌翻译美学标准的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鸟集》 三美论 郑振铎 冯唐 翻译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释之三忤汉文帝及其启示
15
作者 刘立祥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2-53,共2页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汉文帝朝大臣,官至廷尉。司马迁在《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中称赞他:“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有味哉!有味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汉文帝朝大臣,官至廷尉。司马迁在《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中称赞他:“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有味哉!有味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冯公近之矣。”(文中引文若无特殊注释,均引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释之 汉文帝 司马迁 《书》 冯唐 史记 王道 方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广为何难封侯
16
作者 武玉林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46-47,共2页
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其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曾经哀声悲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同为汉代名臣.冯、李二人一文一武,上演了一出壮志难酬、大才不伸的历史悲剧。暂放下文臣冯唐不论,追寻武将李广戎马一生、名高一时却未能封侯的... 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其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曾经哀声悲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同为汉代名臣.冯、李二人一文一武,上演了一出壮志难酬、大才不伸的历史悲剧。暂放下文臣冯唐不论,追寻武将李广戎马一生、名高一时却未能封侯的人生足迹,颇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广 《滕王阁序》 历史悲剧 耐人寻味 冯唐 王勃 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释两则
17
作者 龙晦 《郭沫若学刊》 1993年第2期8-12,共5页
一、从《卜天寿(论语)抄本后的诗词杂录》谈起。 71年郭沫若同志在《考古》复刊的第一期上,发表了他在文革后期的第一篇文章《卜天寿(论语)抄本后的诗词杂录》。那时我刚从军垦农场回来,正是惊弓之馀,征尘甫卸,读到了他的大著。当时郭... 一、从《卜天寿(论语)抄本后的诗词杂录》谈起。 71年郭沫若同志在《考古》复刊的第一期上,发表了他在文革后期的第一篇文章《卜天寿(论语)抄本后的诗词杂录》。那时我刚从军垦农场回来,正是惊弓之馀,征尘甫卸,读到了他的大著。当时郭老已长期搁笔,文化界万水无声,郭老终于冲破了四凶的桎梏。敢于恢复《考古》,并敢于亲自提笔领导,不能不佩服他的勇气。但在拜读之后,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偶尔也给二三相好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的朋友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你这一生已够坎坷的了,郭老第一篇文章,你就去碰。他身边任何一个小秘书地位都比你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天寿 杂录 冯唐 李玄 唐声诗 《搜神记》 会稽 敦煌变文 敦煌歌辞总编 州刺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乐园有关——敬泽丛谈五则
18
作者 李敬泽 《百家评论》 2012年第1期64-67,共4页
中国之体与心'推拿',是中国古老的医术。医者的双手之力施加于患者的身体,患者隐秘的病痛被另一人、另一双手所感知,这双他者之手或许比你更懂得你的身体,在一种审慎、巧妙地运用的暴力下,你的身体与侵蚀它的力量达成和解或平... 中国之体与心'推拿',是中国古老的医术。医者的双手之力施加于患者的身体,患者隐秘的病痛被另一人、另一双手所感知,这双他者之手或许比你更懂得你的身体,在一种审慎、巧妙地运用的暴力下,你的身体与侵蚀它的力量达成和解或平衡。在中国,推拿者大多是盲人——或许没有比推拿更适合他们的职业了,按照中国古代哲人的看法,人的感官缺陷必会获得补偿,上帝蒙上了他们的双眼,但给了他们一双灵敏的手。推拿诊所低调、谦卑地隐藏于市井,在那狭窄的门面内,一群盲人等待着——人们走进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唐 小说家 英格力士 毕飞宇 男人 欲望 批评家 隐秘 独眼 远方 天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物生长》的双性视角解读
19
作者 王茹茹 刘成新 《影视制作》 2015年第9期80-84,共5页
著名女性导演李玉的电影《万物生长》改编自著名"直男癌"冯唐的自传体小说《万物生长》,当阳刚之气遇上女性气质,那么这个故事是如何讲述的呢?本文将从分别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两个方面,对影片的故事展开和视角得自如切换进行... 著名女性导演李玉的电影《万物生长》改编自著名"直男癌"冯唐的自传体小说《万物生长》,当阳刚之气遇上女性气质,那么这个故事是如何讲述的呢?本文将从分别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两个方面,对影片的故事展开和视角得自如切换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玉 冯唐 万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寄岑嘉州》诗读记
20
作者 王大厚 《杜甫研究学刊》 1983年第2期50-53,9,共5页
不见故人十年余,不道故人无素书。愿逢颜色关塞远,岂意出守江城居。外江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自疏。谢跳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泊船秋夜经春草,伏枕青枫限玉除。眼前所寄选何物,赠子云安双鲤鱼。以上是杜甫《寄岑嘉州》诗。
关键词 岑嘉州 双鲤鱼 杜甫 冯唐已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