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航行体通气减阻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韩意凯 傅慧萍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57,共6页
为了考虑通气装置对通气减阻率的影响,形成一种更加符合物理规律的通气减阻模拟方法,将多孔介质模型应用于通气减阻的模拟,并同时考虑重力和自由面的影响。通过对多孔介质模型中的阻尼系数、孔隙率等参数进行合理设置,成功对自由面下航... 为了考虑通气装置对通气减阻率的影响,形成一种更加符合物理规律的通气减阻模拟方法,将多孔介质模型应用于通气减阻的模拟,并同时考虑重力和自由面的影响。通过对多孔介质模型中的阻尼系数、孔隙率等参数进行合理设置,成功对自由面下航行体通气三相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得出了合理的阻力和减阻率数据。研究表明,多孔介质模型相较于传统方法,在非通气状态存在确定性的系统误差;通气状态下的定量分析则可在未来获得实验数据后,通过阻尼系数的调节来满足精度要求。多孔介质模型在通气减阻模拟上,具有优于传统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模型 通气减阻 自由面 水下航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方法与多孔介质模型的管式固定床反应器柱状颗粒床层特性研究
2
作者 张刚 宋斯铎 +1 位作者 朱梓瑞 刘雪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0-99,共10页
使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元法(CFD-DEM)和多孔介质模型分别对管式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数值模拟,讨论在不同装填方式与管径比条件下,柱状颗粒床层的堆积特性与单位压降变化规律,并对比两种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和计算效率。计算结果... 使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元法(CFD-DEM)和多孔介质模型分别对管式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数值模拟,讨论在不同装填方式与管径比条件下,柱状颗粒床层的堆积特性与单位压降变化规律,并对比两种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和计算效率。计算结果表明,混合装填方式比单一装填方式更容易使柱状颗粒床层达到稳定状态。在采用单一装填方式且管径比一定时,床层压降会随入口气速增大而增大,在实际应用中应选择合适的入口气速,以防止设备损坏。当采用混合装填方式时,床层截面压力波动显著减小20.63%,床层颗粒堆积更均匀。对比CFD-DEM与多孔介质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效率,发现当颗粒雷诺数(Re_(p))小于229时,多孔介质模型与耦合算法得到的床层压降最大偏差为6.3%;当Re_(p)从229增大到458时,床层压降的偏差随Re_(p)增大而增大,最大偏差为13.4%,满足工程误差要求。在计算效率方面,使用多孔介质模型计算所需要的时间是CFD-DEM耦合算法的1320。因此,当管径比大于16.58、Re_(p)小于458时,多孔介质模型对于柱状颗粒床层计算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颗粒 管式固定床反应器 CFD-DEM耦合算法 多孔介质模型 压降 数值模拟 管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阿尔奇定律的双重介质模型溶质运移试验研究
3
作者 江文彬 丁力 +3 位作者 闫亚景 江承阳 吕玲君 孙天宇 《河南科技》 2024年第2期80-85,共6页
【目的】由于天然孔隙介质中存在物理化学非均质性,在这种复杂的非均质性含水层中,以往的现场试验数据显示溶质在非均质介质运移过程中无法用菲克扩散定律对流弥散方程(Advection-Dispersion Equation,ADE)来描述。本研究采用高密度电... 【目的】由于天然孔隙介质中存在物理化学非均质性,在这种复杂的非均质性含水层中,以往的现场试验数据显示溶质在非均质介质运移过程中无法用菲克扩散定律对流弥散方程(Advection-Dispersion Equation,ADE)来描述。本研究采用高密度电法证实溶质在非均质介质中非菲克运移。【方法】本研究采用石英砂、沸石两种不同基质构建双重介质物理模型(Models of Dual-Domain Mass Transfer,DDMT),采用高密度电法测定系统ERT21实时检测和采集数据,在实验室利用Nacl溶液开展示踪试验,利用阿尔奇定律分析溶质运移试验研究。【结果】试验结果浓度穿透曲线在后期发生“拖尾”现象;在沸石柱实验中,观察到流体电导率(σ_(f))和体积电导率(σ_(b))之间的滞后现象,这表明流体在不可动领域和可动领域之间的交换。而在沙子柱试验中,未观察到σ_(f)和σ_(b)之间的滞后现象,可以忽略质量传递行为;滞后现象的形状与大小由水动力学特征和基质属性控制,水动力学是影响拖尾时长的因素之一,渗透系数会影响溶质运移的过程。【结论】通过试验观察和地球物理数据分析,直接量化了实验室尺度下的异常质量传递行为,通过地球物理方法测量的导电率(σ_(b))对于移动和不动领域都具有敏感性,从而提供了与标准采样方法相比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模型 阿尔奇定律 流动域 不动域 高密度电阻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nssen连续介质模型的筒仓-颗粒-提拉棒系统临界深度研究
4
作者 张兴刚 崔晋秦 +3 位作者 何宁怀 汤燕 崔津赫 王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7-92,共6页
颗粒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它有许多不同于常规固体和液体的力学性质。粮仓效应是一个重要的、展现颗粒物质独特静力学性质的效应,人们从理论模型、计算机模拟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筷子提米”是一个与... 颗粒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它有许多不同于常规固体和液体的力学性质。粮仓效应是一个重要的、展现颗粒物质独特静力学性质的效应,人们从理论模型、计算机模拟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筷子提米”是一个与粮仓效应密切相关的有趣物理现象,但现有研究缺乏对此现象的定量分析,特别是对临界深度的探讨。该文先将“筷子提米”所涉及的实际系统抽象简化为由筒仓、颗粒、提拉棒构成的系统,采用粮仓效应中的Janssen连续介质模型对该系统进行静力学分析,从理论上推导出一个关于临界深度的超越方程。然后,结合实验以及该超越方程的数值解,对实验中颗粒体系的转向系数、临界深度随有关物理量的变化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转向系数在平均值1.16附近有微小的涨落;提拉棒直径不变时,筒仓直径、筒仓质量的增大会导致颗粒与筒仓的总质量增加,临界深度随之增大;筒仓直径不变时,提拉棒直径的增大会导致颗粒与筒仓总质量的减小、提拉棒与颗粒接触面积的增大,临界深度随之减小;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质 Janssen连续介质模型 粮仓效应 临界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介质模型的改进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8
5
作者 陈可洋 刘洪林 +2 位作者 杨微 吴清岭 陈可先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4-126,131,共4页
为了更好地刻画火山岩等复杂岩性油气藏的特征,并结合这种实际地层的非均匀特性及实际地震记录自相关函数的特点,提出了根据随机过程的谱分解理论构造随机介质模型的一种改进形式的混合型自相关函数,增加了周期因子,并给出定量评价随机... 为了更好地刻画火山岩等复杂岩性油气藏的特征,并结合这种实际地层的非均匀特性及实际地震记录自相关函数的特点,提出了根据随机过程的谱分解理论构造随机介质模型的一种改进形式的混合型自相关函数,增加了周期因子,并给出定量评价随机介质局部扰动大小的两种尺度因子,该随机介质模型能够更加灵活、准确地描述随机介质。通过改变自相关长度、周期因子、均值、方差、模糊度因子5个统计量,就可制作出不同尺度下不同形式的混合型随机空隙介质模型,与此同时根据实际地震记录制作了火山岩等非均匀介质模型,进行波场分析。模拟结果显示,该介质模型能够更加灵活、方便地描述实际介质,能够有效地模拟复杂非均匀介质细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介质模型 局部自相关函数 自相关长度 周期因子 谱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刷式密封泄漏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军 晏鑫 +4 位作者 丰镇平 江生科 孔祥林 孙奇 王建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68-771,779,共5页
采用数值求解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技术,对刷式密封内泄漏流动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数值研究.根据刷式密封的泄漏量试验数据,确定了刷丝束多孔介质的渗透率系数.利用所确定的渗透率系数,数值计算和分析了... 采用数值求解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技术,对刷式密封内泄漏流动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数值研究.根据刷式密封的泄漏量试验数据,确定了刷丝束多孔介质的渗透率系数.利用所确定的渗透率系数,数值计算和分析了7种压比和5种径向间隙条件下的某轴端刷式密封的泄漏量和泄漏流动形态,并且与迷宫式密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压比下,刷式密封的泄漏量小于迷宫式密封;压比影响刷式密封的泄漏量,但对泄漏流动形态的影响可以忽略;径向间隙不仅影响刷式密封的泄漏量,而且影响泄漏流动形态;在相同的径向间隙下,压比越大则泄漏量越大;在相同的压比条件下,径向间隙越小则泄漏量越小.研究工作可对刷式密封在汽轮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刷式密封 多孔介质模型 泄漏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性黄土的双参数二元介质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卢全中 彭建兵 +2 位作者 王水林 周彬 王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3-898,共6页
裂隙性黄土可以看成是由胶结块和软弱带组成的非均质土,其变形破坏过程是土中胶结块和软弱带的变形、破损和连通过程。基于岩土破损力学理论建立了裂隙性黄土的双参数二元介质模型,并用三轴剪切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该模型能计... 裂隙性黄土可以看成是由胶结块和软弱带组成的非均质土,其变形破坏过程是土中胶结块和软弱带的变形、破损和连通过程。基于岩土破损力学理论建立了裂隙性黄土的双参数二元介质模型,并用三轴剪切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该模型能计算模拟裂隙性黄土的不同变形阶段,并能反映裂隙性黄土的脆性破损和应变软化现象,说明岩土破损力学理论对裂隙性黄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性黄土 双参数 二元介质模型 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结构性土的二元介质模型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恩龙 罗开泰 张树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03-3109,共7页
天然岩土材料具有结构性和各向异性。在岩土破损力学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结构性土的二元介质模型。岩土破损力学把结构性岩土材料抽象成由胶结强的胶结块(胶结元)和无胶结的软弱带(摩擦元)组成的二元结构体,变形过程中... 天然岩土材料具有结构性和各向异性。在岩土破损力学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结构性土的二元介质模型。岩土破损力学把结构性岩土材料抽象成由胶结强的胶结块(胶结元)和无胶结的软弱带(摩擦元)组成的二元结构体,变形过程中胶结块逐步破损并向软弱带转化。假定胶结块为横观各向同性的理想弹脆性体,胶结块破损后转化成的软弱带为可用邓肯-张模型描述的非线性弹性体。通过引入考虑各向异性影响的破损率和局部应变系数,建立了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结构性土的二元介质本构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给出了模型的表现,且通过人工制备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结构性土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结构性土的应力-应变和体积变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结构性土 破损力学 二元介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黄土的单参数二元介质模型 被引量:8
9
作者 范文 闫芙蓉 +1 位作者 邓龙胜 熊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52-1756,共5页
为了研究裂隙黄土的结构和变形特性,在岩土破损力学理论框架基础上,把裂隙黄土视作由胶结块和软弱带组合而成的二元介质,将二元介质模型运用于裂隙黄土的研究。通过模型计算分析,得到裂隙黄土的单参数应力应变关系,并将其与三轴试验结... 为了研究裂隙黄土的结构和变形特性,在岩土破损力学理论框架基础上,把裂隙黄土视作由胶结块和软弱带组合而成的二元介质,将二元介质模型运用于裂隙黄土的研究。通过模型计算分析,得到裂隙黄土的单参数应力应变关系,并将其与三轴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岩土材料二元介质模型应用于裂隙黄土特性的研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黄土 均匀化理论 二元介质模型 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质模型的双聚焦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10
作者 狄帮让 曹卫平 顾培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双聚焦计算方法模拟了两个三维波场响应过程:一是三维波场正演过程;二是三维波场叠前偏移过程,因此双聚焦算法的关键在于波场外推。不同介质模型采用不同的波场外推方法:直接外推法适用于最简单的均匀介质模型;大步长逐层递推法适用于... 双聚焦计算方法模拟了两个三维波场响应过程:一是三维波场正演过程;二是三维波场叠前偏移过程,因此双聚焦算法的关键在于波场外推。不同介质模型采用不同的波场外推方法:直接外推法适用于最简单的均匀介质模型;大步长逐层递推法适用于层状均匀介质模型;小步长三维网格递推法适用于复杂介质模型。实际应用表明:针对复杂地质目标的双聚焦成像空间分辨率和照明强度预测,对于优化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和提高地震成像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考虑到三维正、反向波场递推的计算量极大,建议在多节点的并行机上进行复杂介质双聚焦方法的软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模型 点散射体 双聚焦 聚焦束 波场外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随机介质模型正演模拟及其波场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殷学鑫 刘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2-872,1012+830,共11页
本文通过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正演,模拟了地震波在二维弹性随机介质中的传播,得到了球面波传播的单炮记录和波场快照以及平面波自激自收记录。为了考察二维弹性随机介质的波场特征,将平面波自激自收记录分成直达波区、散射波区... 本文通过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正演,模拟了地震波在二维弹性随机介质中的传播,得到了球面波传播的单炮记录和波场快照以及平面波自激自收记录。为了考察二维弹性随机介质的波场特征,将平面波自激自收记录分成直达波区、散射波区、反射波区三个区域,并在三个区域中分别计算了能量相对值、主频、有效频带宽度三个特征量。通过研究这三个特征量与随机介质模型的自相关长度、粗糙度因子、扰动标准差等因素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直达波、散射波、反射波的能量相对值随随机介质模型自相关长度、粗糙度因子、扰动标准差以及震源主频的变化有明显的变化。直达波的主频和频带宽度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很小;散射波的主频主要受自相关长度的影响,散射波的有效频带宽度很窄,受各因素影响也很小;反射波的主频随自相关长度、粗糙度因子、扰动标准差的变化有明显的变化,而反射波的频带宽度主要受扰动标准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介质模型 弹性波正演 波场特征 自相关长度 粗糙度因子 扰动标准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模型在二次滤网内流场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军虎 马静先 +1 位作者 唐莲花 谢玲丽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61,共4页
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分析了二次滤网的内部流动,并利用其结果输出功能计算了滤网阻力.多孔介质模型形象地描绘出了二次滤网的内部流场,获得了该型号滤网的内部流动规律.滤网面的形状改变了流体的流动,加强筋板使局部流动复杂化... 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分析了二次滤网的内部流动,并利用其结果输出功能计算了滤网阻力.多孔介质模型形象地描绘出了二次滤网的内部流场,获得了该型号滤网的内部流动规律.滤网面的形状改变了流体的流动,加强筋板使局部流动复杂化,但同时起了导流作用.对排污工况研究发现,排污顺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滤网 多孔介质模型 内部流动 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挡风屏基本单元多孔介质模型数值建模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成玉 陈晓丽 +1 位作者 许建林 梅元贵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基于桥梁挡风屏的基本开孔单元,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方法的软件数值求解其周围的三维常物性定常不可压缩湍流流动,统计风速变化情况下挡风屏前后缓变流动截面上的压差,得到压差一风速特性曲线和多孔介质模型的黏性阻尼系数、惯性阻尼系... 基于桥梁挡风屏的基本开孔单元,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方法的软件数值求解其周围的三维常物性定常不可压缩湍流流动,统计风速变化情况下挡风屏前后缓变流动截面上的压差,得到压差一风速特性曲线和多孔介质模型的黏性阻尼系数、惯性阻尼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开孔率20%和10%挡风屏的黏性阻尼系数与惯性阻尼系数,随着风速的增大,也随之增加,2种开孔路挡风屏的黏性阻尼系数与惯性阻尼系数范围在9.46~16.58,5.20~9.10;38.94—55.65,67.34—96.2,可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风屏 多孔介质模型 数值模拟 黏性阻尼系数 惯性阻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稳随机介质模型 被引量:39
14
作者 奚先 姚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5,共5页
本文首先讨论了平稳随机介质模型的基本概念,指出平稳随机介质模型由大、小两种尺度的非均匀性部分所组成。大尺度非均匀性部分描述介质的平均特性,即传统意义上的地质模型;小尺度非均匀性是指加在地质模型上的随机扰动,通常使用一个均... 本文首先讨论了平稳随机介质模型的基本概念,指出平稳随机介质模型由大、小两种尺度的非均匀性部分所组成。大尺度非均匀性部分描述介质的平均特性,即传统意义上的地质模型;小尺度非均匀性是指加在地质模型上的随机扰动,通常使用一个均值为零的空间随机过程(由一个空间相关函数描述)来表示介质在小尺度上的非均匀性,因此仅用很少的几个统计量(空间自相关函数、相关长度、均值及标准差等)便可描述介质弹性参数在小尺度空间的扰动,但不能灵活地描述各种非平稳变化的实际介质。文中提出了非平稳随机介质模型的概念,认为介质扰动的自相关函数、均值、标准差等统计特征量在大尺度上随空间坐标缓慢变化,与平稳随机介质模型中的介质扰动有本质区别。文中根据随机过程的谱分解理论,提出了局部自相关函数的概念,通过使用一个均值为零、自相关函数及标准差在大尺度上随空间坐标缓慢变化的空间随机过程来表示介质的随机扰动,并将平稳随机介质模型的构造方法推广到构造非平稳随机介质模型,得到了构造非平稳随机介质模型的算法。模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非平稳随机介质模型能更加灵活、准确地描述各种复杂、非均匀的介质模型,因而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介质模型 非均匀性 地质模型 弹性参数 空间相关函数 空间坐标 空间自相关 均值 随机过程 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离散介质模型的建模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月英 姚军 黄朝琴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5-229,共5页
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来说,离散介质方法比多重介质理论的等效连续体方法更能刻画其本质特征。详细介绍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储集层特征,重点阐述了裂缝和溶洞的形状简化、几何参数描述及其统计规律等。提出了利用随机模拟建立... 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来说,离散介质方法比多重介质理论的等效连续体方法更能刻画其本质特征。详细介绍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储集层特征,重点阐述了裂缝和溶洞的形状简化、几何参数描述及其统计规律等。提出了利用随机模拟建立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离散介质模型的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FracVugGen,通过算例验证了其正确性,为基于离散介质方法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数值模拟提供了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裂缝 溶洞 离散介质模型 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行波堆TP-1堆芯稳态温度场与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静 田文喜 +3 位作者 韦宏洋 巫英伟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66-1970,共5页
根据TerraPower公司最新设计的钠冷行波堆TP-1的具体结构和运行特点,采用多孔介质模型,使用商用软件CFX对行波堆堆芯的热工水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TP-1稳态运行条件下堆芯温度场、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结果表明:应用多孔介质模型... 根据TerraPower公司最新设计的钠冷行波堆TP-1的具体结构和运行特点,采用多孔介质模型,使用商用软件CFX对行波堆堆芯的热工水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TP-1稳态运行条件下堆芯温度场、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结果表明:应用多孔介质模型对行波堆堆芯进行三维热工水力数值模拟的方法直观、快速、有效,将它应用于行波堆堆芯稳态条件下三维流场和温度场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堆 多孔介质模型 CFD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地均相介质模型在通气超空化流动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时素果 王国玉 +1 位作者 权晓波 余志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4,共8页
为了更加精确地模拟通气超空化流动,本文推导建立了一种基于状态方程的当地均相介质模型,并应用二次开发技术将其嵌入商业软件。分别采用商业软件中的两相流模型以及当地均相介质模型+两相流模型计算了绕圆盘空化器的通气超空化流动,并... 为了更加精确地模拟通气超空化流动,本文推导建立了一种基于状态方程的当地均相介质模型,并应用二次开发技术将其嵌入商业软件。分别采用商业软件中的两相流模型以及当地均相介质模型+两相流模型计算了绕圆盘空化器的通气超空化流动,并从空泡形态、流动结构和阻力特性等方面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混相流动的可压缩性,当地均相介质模型能更准确的模拟通气空化的非定常流场,计算获得的空泡形态、阻力系数等与实验结果更加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当地均相介质模型 通气超空化 圆盘空化器 可压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统一强度理论的黄土二元介质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杭州 熊光东 +3 位作者 郭彤 廖红建 蒲明 韩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53-57,共5页
针对饱和黄土的本构模型进行研究,引入统一强度理论,确定了应力不变量形式的统一屈服准则。分析了黄土的强度构成,解释了黏聚强度和摩擦强度变形中发挥过程,结合二元介质模型基本理论,确定了黄土的胶结元和摩擦元两种参考介质的模型以... 针对饱和黄土的本构模型进行研究,引入统一强度理论,确定了应力不变量形式的统一屈服准则。分析了黄土的强度构成,解释了黏聚强度和摩擦强度变形中发挥过程,结合二元介质模型基本理论,确定了黄土的胶结元和摩擦元两种参考介质的模型以及破损参数,采用等效应变原理,建立了黄土的二元介质本构模型,并分析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采用黄土的三轴试验对所建立的本构模型进行验证,并与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分析了所建立二元介质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介质模型 黄土 统一强度理论 强度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建体的多孔介质模型在植物消浪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达 黄本胜 +1 位作者 邱静 谭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9-63,共5页
为了探讨多孔介质模型是否适用于研究破碎波条件下的植物消浪问题,以立面二维自由面紊流模型为工具,建立了基于植物冠层特征的分层多孔介质模型,精细地模拟了近岸破碎波对植物带的冲击,且在瞬时波面形态、波面线、波浪最大爬高、堤脚时... 为了探讨多孔介质模型是否适用于研究破碎波条件下的植物消浪问题,以立面二维自由面紊流模型为工具,建立了基于植物冠层特征的分层多孔介质模型,精细地模拟了近岸破碎波对植物带的冲击,且在瞬时波面形态、波面线、波浪最大爬高、堤脚时均压力过程线等几方面与物模试验成果进行了详细对比。结果表明,分层建体的多孔介质模型计算精度较高,能够很好地模拟植物区的消浪过程,该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用于植物消浪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建体 多孔介质模型 植物消浪 波面线 波浪爬高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非均质土中基于连续介质模型的桩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冬英 王奎华 丁海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9-126,共8页
在三维轴对称条件下,基于连续介质模型进行纵、径双向非均质土中桩的纵向动力特性研究。首先,根据桩周土体的纵向成层性和桩身截面性质,沿纵向划分多层,再对纵向每一层沿径向划分足够多圈层,每圈层视为均质土。然后建立每圈层土体的三... 在三维轴对称条件下,基于连续介质模型进行纵、径双向非均质土中桩的纵向动力特性研究。首先,根据桩周土体的纵向成层性和桩身截面性质,沿纵向划分多层,再对纵向每一层沿径向划分足够多圈层,每圈层视为均质土。然后建立每圈层土体的三维波动方程和每段桩身动力平衡方程,结合边界条件以及连续接触条件,从径向最外侧到最内侧、纵向最底层到最顶层依次进行桩-土耦合动力方程求解。最终利用阻抗递推法得到纵径双向非均质土中桩顶频域响应解析解和时域响应半解析解。通过所得解进一步研究各种纵径向非均质工况,得到相应的桩-土耦合振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径向非均质土 连续介质模型 解析解 纵向振动 桩-土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