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硒浓度对陕茶1号茶苗不同组织部位硒含量及主要成分的影响
1
作者 李冬花 黄蓉 +6 位作者 薛华倩 吴俊阳 齐玉岗 吴冲 常娜 马瑛 龙宇琴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6-30,共5页
为探究外源硒与茶叶品质间的关系,本文以陕茶1号水培苗为研究对象,通过0 mg/L、0.1 mg/L、0.5 mg/L、2.5 mg/L、5.0 mg/L的Na_(2)SeO_(3)溶液处理茶苗,10 d后收集茶苗根、茎、叶,检测硒含量并分析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的变化... 为探究外源硒与茶叶品质间的关系,本文以陕茶1号水培苗为研究对象,通过0 mg/L、0.1 mg/L、0.5 mg/L、2.5 mg/L、5.0 mg/L的Na_(2)SeO_(3)溶液处理茶苗,10 d后收集茶苗根、茎、叶,检测硒含量并分析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硒显著提高了陕茶1号茶苗根、茎、叶中硒含量,且与硒浓度呈正相关。茶苗鲜重随硒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趋势。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茶苗叶片、根中茶多酚含量呈先增后降趋势,茎中呈上升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叶片、茎中呈先升后降趋势,根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浓度硒处理对根、茎、叶中咖啡碱含量无显著影响。当Na_(2)SeO_(3)浓度为0.5 mg/L时,叶片中茶多酚含量达到最大值12.92%;当硒浓度为2.5 mg/L时,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达到最大值4.96%。上述结果表明,适量的硒(0.5~2.5 mg/L)对增加茶苗体内硒含量及提高茶叶品质有促进作用。该研究结果为富硒茶树栽培及优质富硒茶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茶1号 含量 不同组织部位 主要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舰艇润滑油挥发物主要成分分析及急性吸入毒性研究
2
作者 江璐 刘蕊桑 +3 位作者 戴荣 徐新宏 方晶晶 任小孟 《精细石油化工》 2025年第1期27-30,共4页
分析了某型舰艇润滑油挥发物的成分,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25~55℃,该润滑油的挥发物的组成无变化,均为2-甲基-2-丙醇、2-丁酮、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染毒组小鼠的肺组织和肝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67.28±11.46),... 分析了某型舰艇润滑油挥发物的成分,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25~55℃,该润滑油的挥发物的组成无变化,均为2-甲基-2-丙醇、2-丁酮、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染毒组小鼠的肺组织和肝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67.28±11.46),(75.09±15.96)U/g]、谷胱甘肽含量[(377.36±44.63),(399.18±41.94)μg/g]、肝脏组织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2971.51±232.12)nmol/g]以及血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8.76±2.33)U/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和肝脏组织的丙二醛含量[(94.70±13.46),(102.46±19.44)nmol/g]、血清的谷丙转氨酶水平[(65.42±10.26)U/L]、谷草转氨酶水平[(64.53±10.63)U/L]、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50.11±13.24)U/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病理检查显示染毒组小鼠的肺泡壁明显增厚,出现大量粒细胞浸润等损伤现象,急性吸入其挥发物会造成小鼠肺部、肝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挥发物 主要成分分析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舰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欣雨 赵磊磊 +2 位作者 耿明阳 车苗苗 张铭 《中国蜂业》 2024年第1期50-52,共3页
蜂毒是一种天然生物毒素,主要成分包括蜂毒素、蜂毒肽、蜂毒明肽等。近年来,蜂毒的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综述了蜂毒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这些药理作用使得蜂毒在临床... 蜂毒是一种天然生物毒素,主要成分包括蜂毒素、蜂毒肽、蜂毒明肽等。近年来,蜂毒的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综述了蜂毒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这些药理作用使得蜂毒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药理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 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的热风干燥特性及其主要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段振华 尚军 +2 位作者 徐松 王锡彬 易美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79-482,共4页
研究了罗非鱼鱼片在40、50和60℃等不同热风温度下的干燥速度变化和热风干燥对鱼片的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鱼片厚度一定时,温度越高干燥速度越快,同样厚度的鱼片在较高温度下的干燥时间要比较低温度下的干燥时间至少缩短9h;... 研究了罗非鱼鱼片在40、50和60℃等不同热风温度下的干燥速度变化和热风干燥对鱼片的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鱼片厚度一定时,温度越高干燥速度越快,同样厚度的鱼片在较高温度下的干燥时间要比较低温度下的干燥时间至少缩短9h;当温度一定时,鱼片的干燥速度明显受其厚度的影响,鱼片越薄,干燥越快,而且鱼片厚度对干燥速度的影响超过了温度。对于厚度一定的鱼片,在温度恒定时,鱼片中的粗蛋白质含量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鱼片 干燥 蛋白质 主要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油茶果的主要成分及其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测定(英文) 被引量:16
5
作者 郭华 谭惠元 周建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2-669,共8页
用化学分析法测定红花油茶果的果皮、茶籽壳、茶籽仁中的主要成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红花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茶籽仁的子叶细胞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红花油茶籽仁(干基)中粗脂肪含量为60.3%,粗蛋白质含量为8.8%,茶皂素含量... 用化学分析法测定红花油茶果的果皮、茶籽壳、茶籽仁中的主要成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红花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茶籽仁的子叶细胞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红花油茶籽仁(干基)中粗脂肪含量为60.3%,粗蛋白质含量为8.8%,茶皂素含量为10.34%;红花油茶籽壳(干基)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5%,粗纤维为73.4%,茶皂素含量为4.08%;红花油茶果的果皮(干基)中粗蛋白质含量为4.0%,粗纤维为31.1%,茶皂素含量为20.05%;红花油茶果子叶细胞平均大小为64.2μm×60.8μm,细胞壁平均厚度为3.03μm,细胞壁厚度与细胞大小的比值为7.76×10-4,细胞内脂体为椭圆形,大小为1.0~1.3μm.以上数据表明,红花油茶果可用作食品、化工和化妆品工业原料.对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测定表明,红花油茶籽油属油酸型油,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4.83%,其脂肪酸组成符合现代保健油脂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油茶果 主要成分 子叶细胞 形态 毛细管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油茶果的主要成分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郭华 谭惠元 罗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3,共4页
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红花油茶果的果皮、茶籽壳、茶籽仁中的主要成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红花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茶籽仁的子叶细胞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红花油茶籽仁中粗脂肪(干基)含量为60.3%,粗蛋白质(干基)含量为8.... 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红花油茶果的果皮、茶籽壳、茶籽仁中的主要成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红花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茶籽仁的子叶细胞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红花油茶籽仁中粗脂肪(干基)含量为60.3%,粗蛋白质(干基)含量为8.8%,茶皂素(干基)含量为10.34%;红花油茶籽壳中粗蛋白质(干基)含量为2.5%,粗纤维(干基)为73.4%,茶皂素(干基)含量为4.08%;红花油茶果的果皮中粗蛋白质(干基)含量为4.0%,粗纤维(干基)为31.1%,茶皂素(干基)含量为20.05%。脂肪酸组成测定表明,红花油茶籽油属油酸型油脂,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4.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油茶果 主要成分 毛细管气相色谱 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发酵泡菜汁中主要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0
7
作者 冉艳红 黄雪松 于淑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7-21,共5页
本试验研究了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及其与乳酸菌生长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不同蔬菜原料 ,3 0℃自然发酵生产泡菜的过程中 ,泡菜汁中食盐 (NaCl)、葡萄糖、可滴定酸度、维生素C(Vc)含量等指标的变化趋势相同 ,食盐不作为乳酸... 本试验研究了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及其与乳酸菌生长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不同蔬菜原料 ,3 0℃自然发酵生产泡菜的过程中 ,泡菜汁中食盐 (NaCl)、葡萄糖、可滴定酸度、维生素C(Vc)含量等指标的变化趋势相同 ,食盐不作为乳酸菌生长的营养成分。随发酵时间的延长 ,泡菜汁中Vc含量增加。甘蓝单独自然发酵风味不理想 ,可能与其自身携带乳酸菌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汁 自然发酵 主要成分 乳酸菌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芽处理对蚕豆主要成分和γ-氨基丁酸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婷婷 刘嘉坤 李岩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共4页
研究了酸性低氧胁迫和非胁迫条件下,蚕豆发芽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以及γ-氨基丁酸(GABA)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胁迫和非胁迫条件下发芽5.5 d后,蚕豆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8%和3%,淀粉含量降低了19%和22%,还原糖... 研究了酸性低氧胁迫和非胁迫条件下,蚕豆发芽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以及γ-氨基丁酸(GABA)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胁迫和非胁迫条件下发芽5.5 d后,蚕豆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8%和3%,淀粉含量降低了19%和22%,还原糖分别比发芽前提高了157%和63%。胁迫条件下蚕豆GABA含量是原料的49.26倍,非胁迫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将酸性低氧胁迫下发芽的蚕豆用于生产富含GABA保健食品,可以显著蚕豆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发芽处理 主要成分 GABA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桑椹酒主要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娟 阚建全 +1 位作者 张荣 唐俊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对不同品种的蜂蜜桑椹酒中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酒样在糖度、酸度、酒度上差异很小,但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矿物元素表现出高钾低钠的特点,镁元素含量较高。氨基酸总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以红果1号桑椹蜂蜜发酵酒最高,而农用... 对不同品种的蜂蜜桑椹酒中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酒样在糖度、酸度、酒度上差异很小,但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矿物元素表现出高钾低钠的特点,镁元素含量较高。氨基酸总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以红果1号桑椹蜂蜜发酵酒最高,而农用桑椹蜂蜜发酵酒最低。在检测的7种酚酸和5种黄酮醇中,不同酒样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原儿茶酸、咖啡酸、槲皮素和桑色素是含量较高的4种物质。此外,以3-甲基-1-丁醇、2-甲基-1-丙醇、苯乙醇、4-羟基苯乙醇、2,3-丁二醇、乙酸乙酯、丁二酸单乙酯、S-乳酸乙酯、乙酸和癸酸等为蜂蜜桑椹酒的基本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桑椹酒 不同品种 主要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干燥工艺对广式腊肠主要成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晓房 白卫东 +1 位作者 于立梅 赵润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8-141,共4页
通过提高温度或者延长干燥时间等热风干燥工艺的改变,分析干燥工艺条件对广式腊肠主要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温度或者延长干燥时间均能明显降低广式腊肠的水分含量和还原糖含量,也对广式腊肠脂肪过氧化值、TBA值以及羰基值的变... 通过提高温度或者延长干燥时间等热风干燥工艺的改变,分析干燥工艺条件对广式腊肠主要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温度或者延长干燥时间均能明显降低广式腊肠的水分含量和还原糖含量,也对广式腊肠脂肪过氧化值、TBA值以及羰基值的变化具有明显影响〔其中显著增加(P<0.05)广式腊肠的过氧化值和羰基值〕,不过对广式腊肠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变化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广式腊肠水分含量、还原糖含量、脂肪过氧化值、TBA值以及羰基值变化的影响程度与升温阶段的选择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式腊肠 热风干燥 主要成分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甘薯渣及其筛分制备的膳食纤维主要成分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韩俊娟 木泰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3,共4页
对10种甘薯渣及其筛分制备的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渣中的膳食纤维及其筛分制备的膳食纤维纯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维多莉薯渣中膳食纤维含量最高,为24.55 g/100 g干物质。此外,维多莉和徐55-2制备... 对10种甘薯渣及其筛分制备的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渣中的膳食纤维及其筛分制备的膳食纤维纯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维多莉薯渣中膳食纤维含量最高,为24.55 g/100 g干物质。此外,维多莉和徐55-2制备的膳食纤维不仅纯度较高(84.79 g/100 g干物质和81.64 g/100 g干物质),而且筛分得率也较高(10.37%和12.12%),适合于作为提取膳食纤维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渣 筛分 膳食纤维 主要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麦苗粉辐照杀菌及对其主要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小俊 史建君 +2 位作者 孙志明 汪志平 张国兵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大麦麦苗粉的杀菌效果以及对其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可有效地杀灭麦苗粉中的菌落总数、霉菌、大肠菌群.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麦苗粉中的舍菌量呈同步下降,菌落总数、霉菌和大肠菌群的D10值... 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大麦麦苗粉的杀菌效果以及对其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可有效地杀灭麦苗粉中的菌落总数、霉菌、大肠菌群.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麦苗粉中的舍菌量呈同步下降,菌落总数、霉菌和大肠菌群的D10值分别为3.18kGy、4.55kGy和2.32kGy.经11kGy辐照处理的麦苗粉,其主要成分蛋白质、总糖、游离总氨基酸、粗纤维无显著性差异,其维生素E的含量下降约38%,经辐照杀菌后的麦苗粉具有较好的耐贮藏性,可有效地提高保质期,建议的加工剂量为7.5~11k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麦苗粉 辐照杀菌 主要成分 分析 剂量不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型细支与常规卷烟烟气中9种主要成分的逐口释放量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琪 马梦婕 +4 位作者 龚珍林 袁益来 朱怀远 吴洋 廖惠云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9-44,共6页
为研究不同圆周卷烟主流烟气主要成分逐口释放的差异,对同一烤烟型配方烟丝的细支卷烟和常规卷烟主流烟气中焦油、烟碱、CO、NNK、B[a]P、苯酚、巴豆醛、HCN和NH 39种主要成分逐口释放量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①细支卷烟和常规卷烟的... 为研究不同圆周卷烟主流烟气主要成分逐口释放的差异,对同一烤烟型配方烟丝的细支卷烟和常规卷烟主流烟气中焦油、烟碱、CO、NNK、B[a]P、苯酚、巴豆醛、HCN和NH 39种主要成分逐口释放量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①细支卷烟和常规卷烟的平均抽吸口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为5.49,6.72口;各成分在细支卷烟中的逐口释放量及总量均低于常规卷烟,其中焦油、烟碱、NNK、B[a]P、苯酚、HCN和NH 3成分在细支卷烟中的波动均小于常规卷烟,而CO和巴豆醛则相反;②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大,细支卷烟和常规卷烟中焦油、烟碱、CO、NNK、B[a]P、苯酚、HCN和NH 3成分均逐步增加,仅巴豆醛第一口释放量大于第二口;③常规卷烟烟气中9种主要成分的单口烟气释放量随抽吸口数递增而增加的趋势整体上更显著于细支卷烟,而在控制焦油因素情况下,细支卷烟各成分逐口释放量与抽吸口数相关性发生变化的程度更甚于常规卷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卷烟 常规卷烟 主流烟气 主要成分 逐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菝葜果实主要成分及氨基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萍 屈慧鸽 +3 位作者 蒋小满 赵建萍 张玉香 张安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60-263,共4页
对菝葜(SmilaxchinaL.)果实不同部位的主要成分及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种子、果皮相比,菝葜果肉的含水量、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均最高,果肉的总酸含量与种子接近,色素物质主要集中在果皮内。种子的蛋白质、脂肪及淀粉含量... 对菝葜(SmilaxchinaL.)果实不同部位的主要成分及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种子、果皮相比,菝葜果肉的含水量、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均最高,果肉的总酸含量与种子接近,色素物质主要集中在果皮内。种子的蛋白质、脂肪及淀粉含量均最高,果皮的蛋白质含量最低,果肉的淀粉含量最低。果肉和种子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除了苏氨酸和亮氨酸外,其余几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均超过或接近WHO/FAO标准模式。因此,菝葜果实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还可以进行精深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果实 主要成分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陈汤主要成分和老年性支哮关系的研究和探讨 被引量:13
15
作者 范存伟 李延德 李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8期108-,共1页
<二陈汤>一方原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是治疗以脾湿痰饮、咳嗽痰多、脘痞纳呆为主证而广泛运用于临床的常用方剂之一.本方由陈皮、姜半夏、茯苓.甘草四味药物组成.现略述如下:
关键词 二陈汤 主要成分 甘草甜素 老年性 川陈皮素 甘草次酸 本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粒种咖啡的主要成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学俊 崔文锐 +1 位作者 杜华波 黎丹妮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71-75,共5页
随着我国咖啡产业的快速发展,针对人们对咖啡的主要成分及功能的认识不足,以小粒种咖啡生豆、咖啡烘焙豆、可溶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及功能进行分析,并总结对人体的主要功能,有助于咖啡生产者及消费者了解咖啡饮品,同时也为咖啡的进一步开... 随着我国咖啡产业的快速发展,针对人们对咖啡的主要成分及功能的认识不足,以小粒种咖啡生豆、咖啡烘焙豆、可溶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及功能进行分析,并总结对人体的主要功能,有助于咖啡生产者及消费者了解咖啡饮品,同时也为咖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种咖啡 主要成分 功能 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型桑葚果酒主要成分动态变化规律及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芳 刘铁 +2 位作者 刘燕 王沙 王丹红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20,共6页
对发酵型桑葚果酒酿造过程中总糖、总酸、总黄酮、乙醇的变化规律以及桑葚果酒香气成分进行研究。发酵型桑葚果酒制作工艺为:发酵温度15.3℃、接种量8.00g/L、蔗糖加入量12.80g/100g,发酵总时间24d,每3d取样动态监测桑葚果酒总糖、总酸... 对发酵型桑葚果酒酿造过程中总糖、总酸、总黄酮、乙醇的变化规律以及桑葚果酒香气成分进行研究。发酵型桑葚果酒制作工艺为:发酵温度15.3℃、接种量8.00g/L、蔗糖加入量12.80g/100g,发酵总时间24d,每3d取样动态监测桑葚果酒总糖、总酸、总黄酮、乙醇含量变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发酵型桑葚果酒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桑葚果酒发酵最初9d总糖的消耗量最大,最后慢慢趋于平缓;在发酵第15~18天时样品的总酸含量介于5~6g/L,第24天达到6.61g/L;桑葚果酒发酵最初3d,乙醇含量快速升高,第15天后再次显著攀升,第18~24天时乙醇含量稳定在14%左右;桑葚果酒总黄酮在发酵过程中逐渐溶出,发酵21d时达到最大值(417.19mg/L),而后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第18天桑葚果酒香气成分检测到的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占43.5%,酸类物质相对含量占25.0%,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占16.1%。第24天桑葚果酒香气成分检测到的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占34.5%,酸类物质相对含量占31.1%,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占12.7%。从桑葚果酒发酵主要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来看,在发酵温度为15.3℃,接种量为8.00g/L,蔗糖加入量为12.80g/100g的工艺条件下,发酵总时间可以缩短到18d。该发酵型桑葚果酒香气成分以醇类和酸类物质为主体,酯类物质含量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果酒 主要成分 动态变化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腌鱼制品主要成分与风味品质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章银良 郑坚强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6-48,共3页
文章通过对腌鱼制品主要成分分析检测(如蛋白质、脂肪、酸度、氨基酸态氮、食盐等),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评价主要成分与感官及质构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感官总体接受性与蛋白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盐和水分呈... 文章通过对腌鱼制品主要成分分析检测(如蛋白质、脂肪、酸度、氨基酸态氮、食盐等),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评价主要成分与感官及质构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感官总体接受性与蛋白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盐和水分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质构与主要成分呈现显著相关性;感官与质构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咸味与硬度,粘着性呈显著的负相关,色泽与回复性呈显著的正相关;腊香味与黏着性呈显著的正相关,鲜味与力、硬度和咀嚼性呈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鱼 质构 相关性分析 主要成分 风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果酒发酵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韦璐 孙钦菊 +3 位作者 黄杰 陈彦伟 蒋上元 张伟坤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7-43,共7页
以香蕉为原料,采用低温发酵的方法酿造香蕉果酒,对香蕉果酒发酵过程中的糖度、还原糖、pH值、总糖、黄酮、多酚等主要成分进行跟踪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中的糖度、还原糖随着酒精度的升高而降低;在还原糖下降速度最快时,pH值也达到最小... 以香蕉为原料,采用低温发酵的方法酿造香蕉果酒,对香蕉果酒发酵过程中的糖度、还原糖、pH值、总糖、黄酮、多酚等主要成分进行跟踪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中的糖度、还原糖随着酒精度的升高而降低;在还原糖下降速度最快时,pH值也达到最小值4.2;总糖含量在发酵的第2天开始逐渐下降;在香蕉果酒发酵期间,总黄酮含量变化幅度较小;总多酚含量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并在后期趋于稳定的趋势;氨基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有机酸中苹果酸、柠檬酸、乳酸含量较高,变化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果酒 发酵 主要成分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子壳主要成分的生理功能及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博 李德海 +2 位作者 王泽童 王楚雅 王怡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93-399,共7页
橡子壳作为橡子的加工副产物,资源丰富。研究表明橡子壳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重要功能作用,同时橡子壳提取物已经被列入食品添加剂GB2760名录中,在食品领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橡子壳的基础研究报道较多,但是关于橡子壳主要... 橡子壳作为橡子的加工副产物,资源丰富。研究表明橡子壳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重要功能作用,同时橡子壳提取物已经被列入食品添加剂GB2760名录中,在食品领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橡子壳的基础研究报道较多,但是关于橡子壳主要成分及其生理功能以及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还未见报道。因此本文详细综述了橡子壳中多酚类、黄酮类、纤维素类、单宁类等主要成分的制备及分析、生理功能以及橡子壳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情况,以期为橡子壳的深入研究及相关产品的精深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子壳 主要成分 制备 生理功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