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缺血预适应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邓勇志 孙宗全 +5 位作者 肖传实 马捷 张文凯 张红星 高清元 李家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6期415-419,共5页
目的 测定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时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变化,研究局部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局部缺血预适应组在首支冠状动脉(冠脉)吻合前采用二次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预适应:首次为2min缺血,3min再灌注;第二次... 目的 测定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时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变化,研究局部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局部缺血预适应组在首支冠状动脉(冠脉)吻合前采用二次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预适应:首次为2min缺血,3min再灌注;第二次为5min缺血,5min再灌注。观察二组手术前后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变化。结果 术后心肌酶CK-MB、肌钙蛋白cTn-I和cTn-T均升高。连续测定变量的方差分析显示CK-MB二组之间差别趋于显著(P=0.05);cTn-T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cTn-I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检验显示术后1,3,5d局部缺血预适应组cTn-I和cTn-T显著低于对照组;局部缺血预适应组cTn-I于血管吻合完成后6h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二次局部缺血预适应可以安全地用于OPCABG,保护心肌,避免心肌不可逆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缺血预适应 心肌酶 肌钙蛋白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缺血预处理在冠脉旁路移植术中对右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邓勇志 孙宗全 +5 位作者 马捷 肖传实 张文凯 张红星 高清元 李家成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局部缺血预处理 (rIP)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中对右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rIP组在首支冠脉吻合前采用 2轮LADrIP :首轮为 2min缺血 3min再灌注 ,第 2轮为 5min缺血 5min再灌注 ,比较...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局部缺血预处理 (rIP)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中对右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rIP组在首支冠脉吻合前采用 2轮LADrIP :首轮为 2min缺血 3min再灌注 ,第 2轮为 5min缺血 5min再灌注 ,比较两组右心功能。结果 术后所有反映右心功能的各项指标 ,包括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右室射血分数、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以及右室作功指数两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术后对照组肺循环阻力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rIP组仅术后 6h趋于增加 ;术后第 1天对照组肺循环阻力倾向高于rIP组 (P =0 .0 8)。结论 OPCAB时LAD 2轮rIP :首轮为 2min缺血 3min再灌注 ,第 2轮为 5min缺血 5min再灌注 ,对右心功能无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缺血预处理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邓勇志 李红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5期381-384,共4页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率在儿童和青壮年中明显上升。基因治疗可能成为治疗CVD的新方法。目前对CVD分子机制的研究发现,多种基因可以作为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血管扩张基因过表达或抑制血管收缩肽可以降低高血...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率在儿童和青壮年中明显上升。基因治疗可能成为治疗CVD的新方法。目前对CVD分子机制的研究发现,多种基因可以作为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血管扩张基因过表达或抑制血管收缩肽可以降低高血压动物的血压;抑制细胞周期是防止血管再狭窄和桥血管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过表达抗凝血和(或)抑制促炎症反应和细胞黏附分子,对于血栓和动脉硬化血管壁炎症反应可能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心血管疾病 血管动脉硬化 血管壁炎症反应 基因过表达 细胞黏附分子 治疗靶点 血管收缩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性假瘤24例X线及术中所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勇志 王子林 +3 位作者 李家成 任国良 唐进 马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1-2,共2页
本文报告我院自1981年1月至1997年12月收治的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男性19例,女性5例。X线表现为:病变位右叶15例(上叶10例),左叶9例(下叶5例)。大多数病变位周边,园形或卵圆形(18例)。15例边缘清晰整齐,7例边缘模糊。密... 本文报告我院自1981年1月至1997年12月收治的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男性19例,女性5例。X线表现为:病变位右叶15例(上叶10例),左叶9例(下叶5例)。大多数病变位周边,园形或卵圆形(18例)。15例边缘清晰整齐,7例边缘模糊。密度中等12例,密度较高2例,密度稍淡3例。3例有厚壁空洞,点状钙化(1例),偶见浸润肿块、周边模糊的17例与周围组织粘连、8例有肺门淋巴结肿大、病理证实为炎性变化,手术所见大多数与放射所见一致。1例恶变为Hodgkin's病。本病易误诊为恶性或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假瘤 X线 手术 癌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半裸乳内动脉与胸部切口并发症
5
作者 邓勇志 孙宗全 +1 位作者 Hugh S Paterson Karen Byth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 评价双侧半裸乳内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胸部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收集 75 1例应用双侧半裸乳内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平均年龄 (5 5 .8± 7.8)岁 ,4 4例 (5 .8% )年龄 >6 6岁 ;男性 6 33例 (... 目的 评价双侧半裸乳内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胸部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收集 75 1例应用双侧半裸乳内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平均年龄 (5 5 .8± 7.8)岁 ,4 4例 (5 .8% )年龄 >6 6岁 ;男性 6 33例 (84 .3% ) ;糖尿病 170例 (2 2 .6 % )。结果  4 4例 (5 .8% )胸部切口并发症。 2 2例 (2 .9% )胸骨感染 ,其中 15例 (2 .0 % )胸骨感染合并纵隔炎 ,7例 (0 .9% )仅有胸骨感染。胸部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周围血管疾病 (OR :5 .0 )、饮食控制的糖尿病 (OR :5 4 5 )和延迟关胸 (OR :2 2 .9)。胸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 (OR :2 .70 )、术后肺部并发症 (OR :4 .80 )和术后脑血管意外 (OR :2 1.6 )。围术期死亡率 1.5 % (11/75 1) ,其中 2例胸骨感染。结论 应用双侧半裸乳内动脉进行全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不增加胸部切口并发症。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乳房动脉 手术后并发症 外科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与心脏外科
6
作者 邓勇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0期832-835,共4页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胸外科手术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1
7
作者 马丽 刘苏健 +2 位作者 邓勇志 孙宗全 栗一帆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以简便、高效的方法获取血管平滑肌细胞,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原代培养,胰酶消化法传代,并应用相差显微镜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对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90%的组织块接种存活,培养5代的平滑... 目的探讨以简便、高效的方法获取血管平滑肌细胞,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原代培养,胰酶消化法传代,并应用相差显微镜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对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90%的组织块接种存活,培养5代的平滑肌细胞纯度达98%以上。镜下可见培养细胞呈典型的“峰-谷状”样生长,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胞浆内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表达。结论本法简便、可靠,短期内可获大量高纯度、功能良好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可作为研究心血管疾病良好的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 血管 细胞 培养的 大鼠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4
8
作者 苏刚 孙宗全 +4 位作者 董念国 陈家军 刘超 刘金平 邓勇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3期9-10,共2页
目的改进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模型。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套管法将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入同侧颈动脉系统。对照组采用吻合法行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术后均皮下注射肝素800 U/kg,2次/d,共5 d。观察术... 目的改进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模型。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套管法将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入同侧颈动脉系统。对照组采用吻合法行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术后均皮下注射肝素800 U/kg,2次/d,共5 d。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大鼠移植静脉通畅性、吻合口狭窄及内膜增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移植静脉自体移植静通畅性优于对照组,吻合口狭窄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模型设计科学,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自体移植静脉 内膜增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髓源性半成熟树突状细胞致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超 孙宗全 +3 位作者 陈家军 苏刚 刘金平 邓勇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5-26,共2页
三组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细胞,分别采用低剂量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高剂量GM-CSF诱导及脂多糖(LPS)刺激、低剂量GM-CSF诱导及LPS刺激,使其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D11c、CD25、CD40、CD80和CD86、... 三组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细胞,分别采用低剂量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高剂量GM-CSF诱导及脂多糖(LPS)刺激、低剂量GM-CSF诱导及LPS刺激,使其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D11c、CD25、CD40、CD80和CD86、MHC-,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IL-12,初次和再次混合淋巴细胞实验检测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术前回输DC行同种异位心脏移植并观察术后移植心存活时间。结果显示,低剂量GM-CSF能诱导骨髓细胞分化为CD11c+、CD25-、CD40low、CD80low和CD86low、MHC-low未成熟表型DC,经LPS刺激后分化为CD11c+、CD25-、CD40mid、CD80low和CD86low、MHC-mid半成熟表型DC;半成熟表型DC培养上清液中IL-10/IL-12明显升高,该DC可明显抑制同种异型T细胞增殖反应,较未成熟DC更能延长移植心存活时间。认为小鼠骨髓细胞经低剂量GM-CSF体外诱导可分化为未成熟DC,经LPS刺激可转化为半成熟DC,拥有更强的致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免疫耐受 共刺激分子 TH1/TH2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10
作者 邓勇志 李家成 +2 位作者 高清元 董新寨 冯晓东 《山西临床医药》 1996年第3期207-209,共3页
1980年1月~1993年12月手术治疗纵隔肿瘤43例,其中畸胎类肿瘤17例,胸腺肿瘤14例,神经源性肿瘤7例,纵隔囊肿3例,其他少见肿瘤2例,全部治愈。本病一旦确诊皆应手术治疗。文中讨论了纵隔肿瘤胸部X线检查及超声... 1980年1月~1993年12月手术治疗纵隔肿瘤43例,其中畸胎类肿瘤17例,胸腺肿瘤14例,神经源性肿瘤7例,纵隔囊肿3例,其他少见肿瘤2例,全部治愈。本病一旦确诊皆应手术治疗。文中讨论了纵隔肿瘤胸部X线检查及超声检查的征象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介绍了手术技术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外科手术 诊断 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PHA生物支架抑制移植静脉狭窄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家军 董念国 +3 位作者 孙宗全 苏刚 陈新忠 邓勇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外聚羟基烷酸酯(PHA)可降解生物支架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其应用价值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血管再狭窄提供新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袖套法将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入同侧颈动脉,根据有无支架干预分为对照... 目的观察血管外聚羟基烷酸酯(PHA)可降解生物支架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其应用价值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血管再狭窄提供新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袖套法将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入同侧颈动脉,根据有无支架干预分为对照组和支架组。术后1、2、4周分别切除移植静脉,应用病理形态学方法检测移植静脉外膜新生血管密度,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内膜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移植静脉局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转化生长因子-1β(TGF-1β)的表达。结果支架组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程度、PCNA指数、NF-κB和TGF-1β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静脉外膜新生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外PHA可降解生物支架防治移植静脉狭窄有一定作用,其抑制移植静脉狭窄的机制可能与其下调NF-κB、TGF-1β的表达及促进移植静脉外膜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支架 移植物 静脉 血管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右室流出道狭窄的外科治疗
12
作者 邓勇志 王子林 +4 位作者 李家成 唐进 任国良 刘文祺 李红芳 《山西临床医药》 1998年第6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右室流出道狭窄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手术标准。方法:总结1985年1月~199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重度右室流出道狭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其中单纯右室流出道狭窄45例,法乐四联症49例,法乐三联症... 目的:探讨重度右室流出道狭窄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手术标准。方法:总结1985年1月~199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重度右室流出道狭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其中单纯右室流出道狭窄45例,法乐四联症49例,法乐三联症34例。结果:单纯心内修复52例,应用右室漏斗部补片39例,跨肺动脉瓣环补片37例,其中8例补片达左、右肺动脉分叉部。死亡7例(5.5%)。结论:正确掌握跨肺动脉瓣环补片指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狭窄 跨环补片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SP70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国华 孙宗全 +2 位作者 钟爱梅 夏家红 邓勇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32,共2页
2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A(假手术)、B(缺血再灌注)两组,各10只,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1、3、5、12h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肌酸激酶(CK)活性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T)。结果显示,B组再灌注1、3、5、12h血清HSP70水平较A组显著升高... 2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A(假手术)、B(缺血再灌注)两组,各10只,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1、3、5、12h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肌酸激酶(CK)活性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T)。结果显示,B组再灌注1、3、5、12h血清HSP70水平较A组显著升高(P<0.05),并与CK及cTnT呈正相关(r分别为0.864、0.911,P均<0.01)。认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鼠血清HSP70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反映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心肌 热休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膈肌破裂诊断与手术治疗(附32例)
14
作者 邓勇志 李宋成 +4 位作者 王子林 王计良 任国良 唐进 马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40-41,共2页
创伤性膈肌破裂因伴随伤复杂和严重而影响或掩盖诊断。自1981年12月~1997年8月我们收治32例。术前确诊率94%(30/32),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性30例,女性2例;年龄16岁~66岁,36岁以下者27岁,青壮年发病者为多。
关键词 创伤性膈肌破裂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心胸外科 手术治疗 创伤性膈疝 胸心血管外科 确诊率 经胸 B超 绞窄性
全文增补中
大鼠血管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改进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苏健 邓勇志 马捷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955-957,F0003,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与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一段游离的大鼠颈外静脉分支与同侧颈总动脉行端端吻合,分别于术后1 d,3 d,7 d,14 d,28 d取材,HE染色。结果可见静脉桥管腔狭窄,病理切片显示内膜不同程度增... 目的建立一种与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一段游离的大鼠颈外静脉分支与同侧颈总动脉行端端吻合,分别于术后1 d,3 d,7 d,14 d,28 d取材,HE染色。结果可见静脉桥管腔狭窄,病理切片显示内膜不同程度增生。结论大鼠颈静脉颈动脉间置模型能真实反映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是进一步研究防治静脉桥再狭窄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移植 狭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Cuff”技术联合缝合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刚 孙宗全 +4 位作者 陈家军 董念国 刘超 邓勇志 王国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Cuff”技术联合缝合法用于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供心头臂干与受体颈总脉采用端—端吻合法吻合,供心肺动脉与受体颈外静脉采用改良“Cuff”技术(“袖套法”血管吻合术)吻合,进行小鼠颈部异位心脏... 目的探讨改良“Cuff”技术联合缝合法用于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供心头臂干与受体颈总脉采用端—端吻合法吻合,供心肺动脉与受体颈外静脉采用改良“Cuff”技术(“袖套法”血管吻合术)吻合,进行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40次。结果供心术中缺血时间30-35 min,复跳率100%,小鼠7 d存活率97.50%。结论改良“Cuff”技术联合缝合法用于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简单实用,便于单人操作,小鼠存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术 血管吻合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7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文凯 闫子星 +4 位作者 刘爱军 李新华 邓勇志 郭光伟 马捷 《临床医药实践》 2007年第S4期1220-1221,共2页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在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岁以上高龄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症状明显改善,随访1~48个月,均未再次发生心绞痛;围术期死亡1例,术后9 d死于多器官功能...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在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岁以上高龄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症状明显改善,随访1~48个月,均未再次发生心绞痛;围术期死亡1例,术后9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高龄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不同品系小鼠心脏移植后的变化及意义
18
作者 徐一君 李立元 +3 位作者 陈丽 邓勇志 马捷 付芳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品系小鼠颈部心脏移植后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颈部心脏异位移植模型,实验分2组,受体小鼠均为C57BL/6,供体分别为BALB/c和C57BL/6小鼠。比较两组供心存活时间、排斥反应程度,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 目的探讨不同品系小鼠颈部心脏移植后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颈部心脏异位移植模型,实验分2组,受体小鼠均为C57BL/6,供体分别为BALB/c和C57BL/6小鼠。比较两组供心存活时间、排斥反应程度,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及CD3+CD8+T细胞水平。结果术后第7天,异基因组Tregs水平明显低于同基因组(P〈0.05),而CD8+T细胞却明显高于同基因组(P〈0.05)。结论Tregs水平高低与心脏移植后免疫耐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脏移植后免疫耐受的监测指标,对移植物的预后估计和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免疫耐受 排斥反应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术(附13例)
19
作者 马捷 孙宗全 +10 位作者 林文杰 李新华 张文凯 闫子星 邓勇志 刘爱军 王玉璇 李强 张毅勋 孙学军 杨丽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28-429,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术的疗效。方法①探查三尖瓣叶情况;②将后叶、隔叶以及前叶近足侧1/3-1/2的部分,沿瓣环根部将瓣叶切下;③纵行折叠房化的右心室;④将切下的瓣叶缝合于正常三尖瓣环上;⑤自体心包加固三尖瓣环;⑥必要时... 目的探讨改良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术的疗效。方法①探查三尖瓣叶情况;②将后叶、隔叶以及前叶近足侧1/3-1/2的部分,沿瓣环根部将瓣叶切下;③纵行折叠房化的右心室;④将切下的瓣叶缝合于正常三尖瓣环上;⑤自体心包加固三尖瓣环;⑥必要时双孔三尖瓣成形减少反流;⑦修补其他畸形。结果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均顺利恢复。术后随访1-84个月,患者恢复正常活动,心功能恢复至Ⅰ级者10例,Ⅱ级者3例。结论改良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术较好地保持了右心室的几何形状,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Carpentier法 “双孔”技术 改良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心脏移植CD40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20
作者 李立元 徐一君 +5 位作者 邓勇志 陈丽 徐俊文 王倩 杨雪峰 马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 检测小鼠颈部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过程中CD40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建立小鼠颈部心脏异位移植模型.实验分3组,即同系移植组、同种移植组和同种环孢菌素A(CsA)治疗组.各组于术后1 d、3 d和7 d动态检测供心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 目的 检测小鼠颈部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过程中CD40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建立小鼠颈部心脏异位移植模型.实验分3组,即同系移植组、同种移植组和同种环孢菌素A(CsA)治疗组.各组于术后1 d、3 d和7 d动态检测供心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供心CD40表达情况,并记录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结果 同系移植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最长,移植后排斥反应最轻.术后第7天,同种移植组CD4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同品系组(P〈0.05).结论 移植心脏CD40分子表达与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动态监测CD40对移植心脏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排斥反应 CD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