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小麦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逯腊虎 武计萍 +1 位作者 张婷 王玉斌 《农学学报》 2014年第11期5-9,14,共6页
为了解小麦穗部性状的配合力,为杂交育种选择优良亲本提供依据,选用‘石4185’、‘石H06-402’、‘济麦22’等9个黄淮麦区广泛推广的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4,配制了36个杂交组合,对小麦杂种F1的穗长、结实小穗数... 为了解小麦穗部性状的配合力,为杂交育种选择优良亲本提供依据,选用‘石4185’、‘石H06-402’、‘济麦22’等9个黄淮麦区广泛推广的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4,配制了36个杂交组合,对小麦杂种F1的穗长、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5个性状进行了田间考察。在此基础上对9个小麦品种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并对5个性状进行了遗传性分析。结果表明,‘石H06-402’和‘烟农19’穗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作亲本时都可增加后代的穗粒数;‘石4185’和‘济麦22’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是提高千粒重的理想亲本。利用它们作亲本时都可有效提高后代的穗粒重。组合济麦22/运麦08-1、石H06-402/良星66和石4185/济麦22可作为大穗高产育种的重点组合。遗传力分析表明,穗长具有较高的遗传决定度和狭义遗传力,可在早代进行选择。穗粒重和千粒重狭义遗传力较低,加性效应较小,应适当推迟选择。小穗数和穗粒数的遗传符合显性模型,对其选择宜在高代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穗部性状 配合力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分枝小麦与普通小麦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逯腊虎 李国强 +3 位作者 武计萍 仇松英 张婷 郭亮虎 《陕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3-6,共4页
选用12个普通小麦和4个穗分枝小麦品种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明确穗分枝小麦在小麦杂种优势中的利用价值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母本在8个农艺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到了极... 选用12个普通小麦和4个穗分枝小麦品种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明确穗分枝小麦在小麦杂种优势中的利用价值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母本在8个农艺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父本的单株穗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方差不显著,其它也均为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方差仅株高、穗粒数和单穗粒重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它均不显著。配合力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为加性遗传,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其杂种优势也高,后代可保持较高的产量水平。本实验中杂种优势最高的两个组合p1×f1和p10×f1,它们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都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穗分枝小麦 遗传差异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亲本选配及遗传分析
3
作者 逯腊虎 武计萍 +1 位作者 仇松英 孟兆萍 《陕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4-6,共3页
选用6个适应于山西晋南地区的小麦品种,采用Griffing方法4,配置1 5个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对冬小麦的主要产量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和显性度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亲本选配和性状分析作出指导。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和单株... 选用6个适应于山西晋南地区的小麦品种,采用Griffing方法4,配置1 5个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对冬小麦的主要产量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和显性度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亲本选配和性状分析作出指导。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和单株穗数为显性遗传,千粒重和穗粒数为加-显性遗传,但两者总遗传方差中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的比例又不相同,千粒重以加性方差为主,显性方差较小,穗粒数则为超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杂种优势利用 亲本选配 遗传分析 单株产量 单株穗数 千粒重 穗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茬口和灌水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崔欢虎 王娟玲 +3 位作者 马步州 王裕智 靖华 逯腊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9-483,共5页
为高效利用水分资源以及不同茬口冬小麦栽培提供合理的灌水制度,在山西临汾采用小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茬口和灌水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茬口3个灌水处理的小麦平均产量以玉米茬口>油葵茬口>休闲茬口>... 为高效利用水分资源以及不同茬口冬小麦栽培提供合理的灌水制度,在山西临汾采用小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茬口和灌水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茬口3个灌水处理的小麦平均产量以玉米茬口>油葵茬口>休闲茬口>大豆茬口,水分利用效率则为油葵茬口>玉米茬口>大豆茬口>休闲茬口;各茬口均随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大豆茬口的灌浆水、其他3个茬口的拔节水分别较拔节水、灌浆水更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明确了不同灌水处理条件下,各茬口在不同生育时段贮水和耗水的动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茬口 灌水制度 生长时期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茬口和施氮水平对小麦品质性状及其变异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崔欢虎 靖华 +2 位作者 王裕智 逯腊虎 马爱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90-1094,共5页
通过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建立夏季小麦收获后复播大豆、油葵、玉米和夏季休闲4个茬口,进行不同茬口、施N水平对下季种植的小麦品质性状及其变异系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千粒重、容重、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及湿面筋品质性状等各茬口间... 通过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建立夏季小麦收获后复播大豆、油葵、玉米和夏季休闲4个茬口,进行不同茬口、施N水平对下季种植的小麦品质性状及其变异系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千粒重、容重、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及湿面筋品质性状等各茬口间存在差异,大豆茬口可较好地协调各品质性状。千粒重和容重在休闲茬口中均以高N水平(E、F)较高,而在其他茬口中则以低N水平较高;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湿面筋3个性状在4个茬口中的平均值则以高N水平(E)较高;茬口和施氮水平对各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分别为沉降值>湿面筋>蛋白质含量、沉降值>蛋白质含量>湿面筋。该项研究为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性状 茬口 施氮水平 小麦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苗期中耕保墒追肥机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崔欢虎 王娟玲 +3 位作者 王裕智 靖华 逯腊虎 高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1-94,共4页
依据中耕保墒的农艺节水理论基础,提出了作物苗期中耕保墒追肥机研制的指导思想,研制出了中耕保墒追肥机,并提出了合理的工作参数。各项功能经两年10余种作物苗期应用效果良好,单项和多项作业较传统人工作业可提高功效4~6倍,生产成本... 依据中耕保墒的农艺节水理论基础,提出了作物苗期中耕保墒追肥机研制的指导思想,研制出了中耕保墒追肥机,并提出了合理的工作参数。各项功能经两年10余种作物苗期应用效果良好,单项和多项作业较传统人工作业可提高功效4~6倍,生产成本和作业成本降低,且灵活轻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期中耕 苗期追肥 追肥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出苗板结表土破解器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崔欢虎 王娟玲 +3 位作者 王裕智 靖华 逯腊虎 亢秀丽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0,共3页
针对目前农作物出苗板结表土破解机具缺乏及现有机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作物出苗板结表土破解器研制的指导思想。研制出的农作物出苗板结表土破解器主要包括底板、疏松装置和牵引装置3部分,可满足同一作物的不同播种行距及不同作物同... 针对目前农作物出苗板结表土破解机具缺乏及现有机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作物出苗板结表土破解器研制的指导思想。研制出的农作物出苗板结表土破解器主要包括底板、疏松装置和牵引装置3部分,可满足同一作物的不同播种行距及不同作物同一行距的需求,并提出了合理的工作参数。该机具可较传统人工破板结提高功效10~15倍,并克服了牲畜带耙破板结伤苗重的缺点;经多种作物应用效果良好,灵活轻便,无需配套动力,生产和作业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破解器 出苗板结 农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国强 武计萍 +3 位作者 仇松英 逯腊虎 陈爱萍 张文云 《陕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4期10-11,48,共3页
以8个优质品种(系)及其双列杂交的F1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杂种优势较强,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较弱,其中产量性状杂种优势最强,其顺序为单株产量>生物学产量>千粒重>单株穗数>株高&... 以8个优质品种(系)及其双列杂交的F1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杂种优势较强,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较弱,其中产量性状杂种优势最强,其顺序为单株产量>生物学产量>千粒重>单株穗数>株高>穗粒数,籽粒蛋白质含量、干面筋含量平均为正向优势,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平均为负向优势,但沉降值组合间差异较大(-21.9627.77),为选择高沉降值品种提供了机会,并对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值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性状 优势分析 小麦品质性状 籽粒蛋白质含量 杂种优势 品种(系) 生物学产量 湿面筋含量 沉降值 双列杂交 产量性状 单株产量 穗粒数 千粒重 相关性 优势值 平均 优质 株高 穗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效果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国强 胡金锁 +3 位作者 武计萍 仇松英 逯腊虎 孟兆萍 《陕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4期11-12,42,共3页
以10个小麦品种和不同剂量化学杂交剂SQ-1为处理,研究了SQ-1的杀雄效果及其不同基因型小麦对SQ-1的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在小麦植株主茎旗叶抽出倒2叶一半时,喷施4.0kg/hm2SQ-1效果较好,可诱导参试品种杀雄率达到99.93%以上或接近... 以10个小麦品种和不同剂量化学杂交剂SQ-1为处理,研究了SQ-1的杀雄效果及其不同基因型小麦对SQ-1的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在小麦植株主茎旗叶抽出倒2叶一半时,喷施4.0kg/hm2SQ-1效果较好,可诱导参试品种杀雄率达到99.93%以上或接近于100%,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和自然异交授粉结实率平均达82.7%和62.8%,而且与品种间无互作效应,具有广谱性,证明SQ-1是一种高效、副作用很小的较理想的化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学杂交剂 雄性不育 品种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麦红吸浆虫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忠良 仇松英 +5 位作者 张松令 谢福来 高炜 张婷 逯腊虎 武计平 《农学学报》 2011年第1期10-16,共7页
为了更深入地揭示小麦抗麦红吸浆虫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在田间虫圃对1562份小麦品种(系)损失率鉴定结果的基础上,取47份年度间鉴定抗性结果较为一致的材料,按损失率大小,由小到大排列起来,利用19对多态性SSR标记检测了参试材料的遗传... 为了更深入地揭示小麦抗麦红吸浆虫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在田间虫圃对1562份小麦品种(系)损失率鉴定结果的基础上,取47份年度间鉴定抗性结果较为一致的材料,按损失率大小,由小到大排列起来,利用19对多态性SSR标记检测了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19对SSR标记在47份不同抗性品种中检测到104个等位基因,能够将所有品种区分开来,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平均5.47个。47个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从0.40~0.95不等,平均为0.71。高抗品种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66(0.40~0.95);中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69(0.46~0.90);感虫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69(0.53~0.95);高感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68(0.41~0.90)。SSR标记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0.74处将供试材料分为6大类群。抗虫品种晋麦65号单独聚为一类,同其余品种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可作为新的抗源用于抗虫育种,并在吸浆虫发生地块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红吸浆虫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麦区263份小麦种质材料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婷 逯腊虎 +3 位作者 袁凯 杨斌 张伟 史晓芳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1-4,13,共5页
为明确小麦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加速小麦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以来自黄淮麦区4个省的263份小麦种质为材料,对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下:263份供试材料被聚为6个类群。各类群中... 为明确小麦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加速小麦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以来自黄淮麦区4个省的263份小麦种质为材料,对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下:263份供试材料被聚为6个类群。各类群中均分布有各省小麦种质材料,但地域间的划分并不明显;同一省份的材料在各类群也均有分布,因此小麦种质地理来源上的差异并不绝对代表其遗传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麦区 小麦 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不同千粒重亲本的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伟 逯腊虎 +4 位作者 袁凯 张婷 史晓芳 杨斌 侯东红 《陕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65-68,共4页
为了研究小麦的杂种优势,用6个千粒重高的品种SH4300、S5707、衡4568、D08-6、LS6109、华育116和6个千粒重低的品种H083-366、旱优0602-25、泰农8681、临抗6180、泰农2987、DH155两组亲本,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6×6不完全双列杂... 为了研究小麦的杂种优势,用6个千粒重高的品种SH4300、S5707、衡4568、D08-6、LS6109、华育116和6个千粒重低的品种H083-366、旱优0602-25、泰农8681、临抗6180、泰农2987、DH155两组亲本,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6×6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36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F 1的株高、穗长、分蘖、小穗数、穗粒数、单株产量、千粒重7个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7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平均值均为正值,中亲优势的大小顺序为单株产量>分蘖>小穗数>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单株产量的组合是泰农8681/D08-6、泰农2987/D08-6、泰农2987/衡4568。(2)分蘖、小穗数、单株产量3个性状的超亲优势平均值为正值,其余4个性状的超亲优势平均值均为负值。单株产量最高的组合是泰农8681/D08-6、H083-366/S5707、泰农2987/衡4568。(3)F1代在单株产量的超标优势平均值为负值,其它6个性状均为正值,其中小穗数达到了100%,株高,穗长和穗粒数都达到了90%以上。单株产量最高的组合是泰农2987/衡4568、旱优0602-25/S5707、泰农2987/华育116。(4)千粒重与分蘖、小穗数、穗粒数无显著相关性。综合三组优势结果来看,组合泰农2987/衡4568的三个优势表现都高,是笔者试验的优势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种优势 不完全双列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无融合生殖及杂种优势的固定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3
作者 仇松英 许钢垣 +2 位作者 武计萍 逯腊虎 孟兆萍 《陕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5期5-6,共2页
对小麦兼性无融合生殖系Am92372、Am871131、Am93028与不同材料配合选育Vybrids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性生殖材料与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杂交只是对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的遗传改良,形不成Vybrids。Vybrids的产生只是出现在不同兼性无融合... 对小麦兼性无融合生殖系Am92372、Am871131、Am93028与不同材料配合选育Vybrids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性生殖材料与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杂交只是对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的遗传改良,形不成Vybrids。Vybrids的产生只是出现在不同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间的组合中,不同的组合方式,可提高无融合生殖频率,育成基本不分离的Vybr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无融合生殖 杂种优势固定 无融合生殖系 研究初报 杂种优势 兼性无融合生殖 遗传改良 有性生殖 组合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审麦临远3158的高产稳产特性及遗传分析
14
作者 仇松英 武计萍 +3 位作者 李国强 逯腊虎 孟兆萍 许钢垣 《陕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4期41-42,共2页
分析了小麦新品种临远3158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遗传背景,初步了解了临远3158实现高产的机理。认为利用具有高度杂合性和异质性基因型种质,借助渐进式复合杂交手段,是选育高产、稳产、抗病、抗虫、优质、广泛适应性小麦新品种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遗传分析 高产稳产 小麦新品种 遗传背景 复合杂交 丰产性 稳产性 基因型 异质性 杂合性 渐进式 适应性 种质 选育 抗病 抗虫 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耐深播冬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研究
15
作者 宁东贤 王睿 +5 位作者 杨秀丽 张定一 肖俊红 闫翠萍 曹勇 逯腊虎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7-9,共3页
干旱是制约山西小麦产量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选育抗(耐)干旱的小麦品种是防御干旱的重要对策和措施。国内外均有报道指出,小麦的胚芽鞘长度可作为小麦早期抗旱性的鉴定参考指标,并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通过采用铝/滤纸夹籽卷筒法对... 干旱是制约山西小麦产量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选育抗(耐)干旱的小麦品种是防御干旱的重要对策和措施。国内外均有报道指出,小麦的胚芽鞘长度可作为小麦早期抗旱性的鉴定参考指标,并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通过采用铝/滤纸夹籽卷筒法对部分小麦品种的胚芽鞘长度进行研究,筛选出了具有相对较稳定遗传性的长胚芽鞘小麦品(系)种,为进一步定向培育苗期抗旱能力强的长胚芽鞘耐深播抗旱小麦品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深播 冬小麦 胚芽鞘长度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临远8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16
作者 姚勇 武计萍 +2 位作者 逯腊虎 李国强 曲运琴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2期122-124,126,共4页
为了选育出丰产多抗的冬小麦品种,在现有育种的基础上,将远缘种间渐进式复合杂交育种和穿梭育种相结合,以高产、多抗、优质、广适为育种目标,培育出高产、稳产、多抗的小麦新品种临远8号,于2010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为了选育出丰产多抗的冬小麦品种,在现有育种的基础上,将远缘种间渐进式复合杂交育种和穿梭育种相结合,以高产、多抗、优质、广适为育种目标,培育出高产、稳产、多抗的小麦新品种临远8号,于2010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通过栽培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该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临远8号 选育研究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麦区105份冬小麦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婷 袁凯 +3 位作者 史晓芳 张伟 杨斌 逯腊虎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85-92,共8页
为明确供试材料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导育种实践,以105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单株产量、5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11个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沉淀值... 为明确供试材料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导育种实践,以105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单株产量、5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11个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沉淀值、容重、延展性、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拉伸面积)进行变异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23.11%),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8.81%);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28.24%),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21%)。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各品质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株高与稳定时间(-0.346)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形成时间(0.393)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沉淀值(0.299)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硬度指数(-0.278)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被分为7个类群,类群间遗传差异较小,仅个别类群之间在穗粒数、千粒重、吸水率、沉淀值、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性状中的少数性状上表现显著性差异。从第Ⅴ类群中筛选出在4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山农23、硬B216-6、石B07-4056和冀麦631)可作为高产、优质小麦育种亲本。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不足,应着力扩充地理远缘、生态远缘的优质强筋小麦基因资源,加大拉伸面积、稳定时间和吸水率的改良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型小麦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史晓芳 逯腊虎 +4 位作者 张伟 张婷 袁凯 杨斌 张建诚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6-11,共6页
为揭示K型小麦恢复系遗传资源的基础,选用了39份K型小麦恢复系材料,对其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9份小麦材料8个主要农艺性状均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以单株粒重变异系数(23.59%)为最大;株高与穗长呈... 为揭示K型小麦恢复系遗传资源的基础,选用了39份K型小麦恢复系材料,对其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9份小麦材料8个主要农艺性状均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以单株粒重变异系数(23.59%)为最大;株高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除此之外,还有9对性状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水平,而株高与单株穗数、千粒重呈不显著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在距离为12.65处,将供试材料分为5个类群:Ⅰ类群包括31个品种,Ⅱ类1个品种为衡4399,Ⅲ类1个品种为泰农2987,Ⅳ类群5个品种,Ⅴ类1个品种为旱优0602-25。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并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群。研究结果为新恢复系的选育和现有恢复系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型小麦 恢复系 农艺性状 变异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尧麦3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3
19
作者 史晓芳 逯腊虎 +5 位作者 张婷 张伟 袁凯 杨斌 张凤琴 姚勇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5期190-192,195,共4页
尧麦31是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以石B05-7388为母本、G76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抗冻、抗旱、分蘖力强、高产、稳产、广适、大穗、抗倒、抗青干等特点。2022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西省南部... 尧麦31是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以石B05-7388为母本、G76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抗冻、抗旱、分蘖力强、高产、稳产、广适、大穗、抗倒、抗青干等特点。2022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西省南部水地种植。通过介绍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旨在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尧麦31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稳产节水小麦新品种临农4357的选育 被引量:3
20
作者 史晓芳 逯腊虎 +6 位作者 张婷 张伟 袁凯 张凤琴 杨斌 贾跃奎 郭亮虎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10期197-199,共3页
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以高产、稳产、广适、节水为育种目标,以石B05-7388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聚合二者优异农艺性状,经过多年多点鉴定与评价,育成了小麦新品种临农4357。该品种冬性,分蘖力强,株高77 cm,穗长8 cm... 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以高产、稳产、广适、节水为育种目标,以石B05-7388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聚合二者优异农艺性状,经过多年多点鉴定与评价,育成了小麦新品种临农4357。该品种冬性,分蘖力强,株高77 cm,穗长8 cm,白粒,角质。每公顷穗数620.0万穗,穗粒数34.0粒,千粒重43.6 g。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适应性广、节水、抗病抗逆性好、农艺性状优异、大穗大粒、株型挺拔清秀等特点,适宜在山西省南部水地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临农4357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临农4357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