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型猪循经低阻线的观察Ⅰ 被引量:7
1
作者 穆祥 高立云 +3 位作者 吴学清 李晓元 王耕良 张文虎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79-84,共6页
本实验使用 WQ6—F30型针灸经络定位仪,经对4例北农大Ⅲ系小型猪在安静状态、麻醉状态和死亡后的低电阻点的探测,表明小型猪有循经低阻线的存在,且此低阻线的位置不受麻醉和死亡的影响.通过对10例麻醉状态下的北农大Ⅲ系小型猪前肢低阻... 本实验使用 WQ6—F30型针灸经络定位仪,经对4例北农大Ⅲ系小型猪在安静状态、麻醉状态和死亡后的低电阻点的探测,表明小型猪有循经低阻线的存在,且此低阻线的位置不受麻醉和死亡的影响.通过对10例麻醉状态下的北农大Ⅲ系小型猪前肢低阻线行径的探测,基本上确定了前肢阳明经、太阳经、少阳经、太阴经、厥阳经、少阴经在体表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低阻线 小型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早期胚胎细胞膜电位的测定及胚胎早期分化诱因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穆祥 杨佐君 +1 位作者 倪和民 郭勇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9-33,共5页
目的:调查早期胚胎细胞分化的诱因。方法:使用Patch clamp7型膜电位测定仪,测定ICR小鼠4、8、16、32细胞期胚胎的细胞膜电位。结果:①细胞位置无差异时,胚胎细胞的膜电位差异不显著;②早期胚胎的细胞膜电位存在个体差异;③早期胚胎的细... 目的:调查早期胚胎细胞分化的诱因。方法:使用Patch clamp7型膜电位测定仪,测定ICR小鼠4、8、16、32细胞期胚胎的细胞膜电位。结果:①细胞位置无差异时,胚胎细胞的膜电位差异不显著;②早期胚胎的细胞膜电位存在个体差异;③早期胚胎的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膜电位,且其膜电位值显著下降;④同—胚胎的周边细胞与内部细胞之间,细胞膜电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胚胎分化的诱因是不同位置的细胞受到"胚胎场"的影响不同,"胚胎场"是指构成胚胎的细胞,因其具有的膜电位因素在相互之间形成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早期胚胎 细胞膜电位 分化 发育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朝向对鸡胚原条起始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穆祥 马俊云 +1 位作者 高立云 杨佐君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41-44,共4页
本研究用成年罗曼蛋用鸡60只,在固定其躯体后,使之分别在鸡头朝向东、南、西、北4个方向下饲养,人工授精、产蛋,然后观察所产蛋的原条起始位置,结果表明:(1)除向北组外,其它朝向对原条起始位置有显著的影响:(2)整个试... 本研究用成年罗曼蛋用鸡60只,在固定其躯体后,使之分别在鸡头朝向东、南、西、北4个方向下饲养,人工授精、产蛋,然后观察所产蛋的原条起始位置,结果表明:(1)除向北组外,其它朝向对原条起始位置有显著的影响:(2)整个试验组的原条起始位置在南方较多,在北方较少,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向 原条起始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穴的微循环特性浅析中药研究的新思路——微循环筛选法 被引量:2
4
作者 穆祥 陈武 吴国娟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9-24,共6页
关键词 中药 微循环筛选法 经穴 微循环特性 科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磁场对鸡胚原条起始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穆祥 杨佐君 高立云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21-24,共4页
本研究将母鸡躯体固定后,使鸡头侧、尾侧、右侧、左侧分别朝向人工磁场N极方向下饲养:(1)除头侧向N极组外,其它朝向对原条起始位置有显著和极显著的影响;(2)原条起始位置随N极移动而移动,起始于N极处的原条显著高于S极... 本研究将母鸡躯体固定后,使鸡头侧、尾侧、右侧、左侧分别朝向人工磁场N极方向下饲养:(1)除头侧向N极组外,其它朝向对原条起始位置有显著和极显著的影响;(2)原条起始位置随N极移动而移动,起始于N极处的原条显著高于S极处的原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条起始位置 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络实质探讨——有序态毛细血管网络假说 被引量:4
6
作者 穆祥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79-84,共6页
本假说的观点包括四个方面,(一)认为经络的实质是有序态毛细血管网络,此网络的特征是,网络内毛细血管的排列多与所在经络线一致;网络内的血液来自多个微动脉并汇入多个微静脉;网络内毛细血管壁各细胞间的连接以缝隙连接(Gap junction)为... 本假说的观点包括四个方面,(一)认为经络的实质是有序态毛细血管网络,此网络的特征是,网络内毛细血管的排列多与所在经络线一致;网络内的血液来自多个微动脉并汇入多个微静脉;网络内毛细血管壁各细胞间的连接以缝隙连接(Gap junction)为主.而无序态毛细血管网络的特点是,网络内毛细血管的排列和血流方向遵循自一微动脉至一微静脉的模式,网络内毛细血管壁各细胞间的连接以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为主.(二)认为毛细血管的节律性舒缩是一种以毛细血管壁细胞受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为基础的生物波,波动的传递是以动作电位(或生物电)传递为前提的.自刺激源发出的波动可沿有序态毛细血管网络作迅速和较长距离的传递,而在无序态毛细血管网络中传递的范围有限.(三)认为经络对脏腑的作用是经下述三个途径实现的,一是通过同频率生物波的共振;一是通过神经的节段性反射;一是通过生物波的直接传递.(四)认为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是构成经穴的关键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实质 有序态毛细血管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兽药产业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5
7
作者 穆祥 《中国动物保健》 2009年第8期22-24,26,共4页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化药、抗生素长期使用导致的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越来越明显,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担心,从而引发了整个行业对用药的深思。大家都不约而同把中兽药作为解决对策之一,中医、中兽药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有关专家认...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化药、抗生素长期使用导致的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越来越明显,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担心,从而引发了整个行业对用药的深思。大家都不约而同把中兽药作为解决对策之一,中医、中兽药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有关专家认为,中兽药由于不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将在很大程度上逐步取代化学药品。但是长期以来,中兽药的发展比较缓慢,制约因素多。鉴于目前中兽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刊特别邀请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副理事长穆祥教授,探讨了一些中兽药产业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产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现代畜牧业 中兽药 残留问题 食品安全 化学药品 副理事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兽药在家禽养殖中的现状及优势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穆祥 《北方牧业》 2020年第24期23-24,共2页
1养殖业为何需要中兽药1.1是从源头上保障畜禽产品安全的需要1.1.1西兽药不能保障畜禽产品安全西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细胞是构成动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致病因子导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消除致病因子和调控... 1养殖业为何需要中兽药1.1是从源头上保障畜禽产品安全的需要1.1.1西兽药不能保障畜禽产品安全西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细胞是构成动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致病因子导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消除致病因子和调控疾病细胞的功能使之恢复正常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因子 中兽药 家禽养殖 畜禽产品安全 优势分析 养殖业 治疗疾病 结构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Rb1和黄芪多糖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IL-6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解慧梅 胡格 +6 位作者 索占伟 刘易通 尹龙 于同泉 路平 穆祥 黄会岭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03-907,共5页
取中药提取物人参皂甙Rb1和黄芪多糖作用于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ELISA法测定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为分析其免疫作用机制提供试验依据。微血管内皮细胞在... 取中药提取物人参皂甙Rb1和黄芪多糖作用于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ELISA法测定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为分析其免疫作用机制提供试验依据。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人参皂甙Rb1和黄芪多糖的作用下,细胞分泌NOI、L-6和TNF-α均增多,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内皮细胞分泌量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人参皂甙RB1 微血管内皮细胞 NO IL-6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脑干核团的形态和构筑——Ⅲ.对中脑中央灰质的研究
10
作者 穆祥 田九畴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1-10,共10页
本实验利用Nissl氏、Weil氏和Golgi—Cox氏三种染色法,在脑干连续横切面、水平切面和矢状切面上,研究了13个猪中脑中央灰质的形态和构筑。结果表明,猪的中脑中央灰质可根据细胞的形态、体积、细胞的密度及纤维分布的方式等因素,分为五... 本实验利用Nissl氏、Weil氏和Golgi—Cox氏三种染色法,在脑干连续横切面、水平切面和矢状切面上,研究了13个猪中脑中央灰质的形态和构筑。结果表明,猪的中脑中央灰质可根据细胞的形态、体积、细胞的密度及纤维分布的方式等因素,分为五个亚核。内侧亚核围绕在中脑导水管的周围,细胞体积小、密度低,有髓神经纤维的含量极少;背侧亚核居内侧亚核的背侧,以分布有多量的颗粒细胞为特征,有髓神经纤维多呈网格状排列;外侧亚核居中脑中央灰质的背外侧区,细胞大小不匀,但密度较高,有髓神经纤维的排列内侧呈环行,外侧呈辐射状;腹侧亚核居中脑中央灰质的腹侧区,小细胞的含量较多,有髓神经纤维呈密集的网格状分布;背外侧缘亚核居中脑中央灰质嘴侧二分之一的背外侧角内,呈一细的纵行的细胞柱,特点是细胞体积较大,且较均匀,细胞密集(29 100个/mm^3),在Golgi—Cox氏法染色的切片上,细胞呈多极形、三角形和锥形,而无其它亚核中占多数的梭形细胞,由于此亚核无文献记载,故暂按其位置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中央灰质 亚核 细胞构筑 纤维构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 被引量:18
11
作者 胡格 穆祥 +2 位作者 段慧琴 杨佐君 高立云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1期5-7,共3页
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是动物和人体内三大调节系统。这三大系统之间不仅存在大的回路,而且彼此之间还进行着直接的双向交流,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功能上的相互联系是通过三大系统共同存在的细胞因子、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 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是动物和人体内三大调节系统。这三大系统之间不仅存在大的回路,而且彼此之间还进行着直接的双向交流,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功能上的相互联系是通过三大系统共同存在的细胞因子、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及受体实现的。本文综述了这三个系统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系统 调节系统 关系 细胞因子 神经递质 内分泌激素 免疫系统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对LPS损伤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涛 黄会岭 +3 位作者 胡格 段慧琴 滕可导 穆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9-502,共4页
为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抗炎机制,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intestinal mucosa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IMMVECs)建立LPS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3种中药成分对LPS损伤RIMM... 为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抗炎机制,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intestinal mucosa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IMMVECs)建立LPS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3种中药成分对LPS损伤RIMMVECs表达ICAM-1的影响,并对染色结果进行了图像灰度分析与统计学检验。研究发现,RIMVECs正常状态下低水平表达ICAM-1,用LPS刺激后ICAM-1的表达明显升高,而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能够抑制LPS诱导的RIMVECs强阳性表达ICAM-1。结果表明,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抗炎作用与其下调ICAM-1的表达密切相关,为阐明其抗炎机制提供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绿原酸 黄芩苷 细菌脂多糖 微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尹龙 徐亮 +5 位作者 胡格 索占伟 段慧琴 杨佐君 高立云 穆祥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1期39-43,共5页
中药是祖国医学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保障我国人民和动物的机体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增高,逐渐成为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大敌。由于中药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有着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中药是祖国医学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保障我国人民和动物的机体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增高,逐渐成为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大敌。由于中药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有着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肿瘤的机理研究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防治肿瘤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实现的,其抗肿瘤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逆转肿瘤细胞多重耐药性、调节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毒作用等。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必将为人类和动物肿瘤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有效成分 肿瘤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对LPS诱导内皮细胞分泌NO、E-selectin和IL-8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胡屹屹 穆祥 胡元亮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5-151,共7页
拟探讨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对细菌内毒素(LPS)导致的机体炎症等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培养内皮细胞至单层融合状态,加入内毒素刺激,3h后加入高、中、低3种浓度的8种药物,继续培养21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用ELISA方法测定NO、E-selectin和I... 拟探讨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对细菌内毒素(LPS)导致的机体炎症等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培养内皮细胞至单层融合状态,加入内毒素刺激,3h后加入高、中、低3种浓度的8种药物,继续培养21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用ELISA方法测定NO、E-selectin和IL-8的含量。结果显示,白头翁汤高剂量组、白头翁素高剂量组和小檗碱高剂量组的NO含量极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1),白头翁汤中剂量组、白头翁素中剂量组、小檗碱中剂量组和秦皮乙素高剂量组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5);白头翁汤高剂量组和药根碱高剂量组的E-selectin含量极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1),白头翁皂苷B4高剂量组、小檗碱高剂量组和药根碱中剂量组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5);秦皮乙素高剂量组的IL-8含量极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1),白头翁汤高剂量组、秦皮甲素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秦皮乙素中剂量组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细菌内毒素作用,可在由NO、E-selectin和IL-8介导的机体炎症等病理损伤过程中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 内毒素 一氧化氮 E-选择素 白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垂体前叶内IFN-γ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格 穆祥 +2 位作者 陈树林 孙志宏 李育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9-561,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发现大鼠垂体前叶内有IFN γ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存在。纤维主要有纤维型和膨体型两种形式。纤维型表现为细、短淡染的IFN γ免疫反应神经纤维 ;膨体型表现为大小不等、深染的点状结构。这些纤维围绕在腺细胞周围 ,与腺细...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发现大鼠垂体前叶内有IFN γ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存在。纤维主要有纤维型和膨体型两种形式。纤维型表现为细、短淡染的IFN γ免疫反应神经纤维 ;膨体型表现为大小不等、深染的点状结构。这些纤维围绕在腺细胞周围 ,与腺细胞有密切关系。阳性纤维周围有丰富的血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垂体前叶 IFN-γ免疫 阳性神经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翁汤通过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及PMNs迁移杀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明明 杨舒 +1 位作者 董虹 穆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6-843,共8页
本研究旨在研究白头翁汤(PD)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揭示白头翁汤的药理作用。分别采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乳酸脱氢酶(LDH)、苏木素伊红(HE)和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PD和LPS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 本研究旨在研究白头翁汤(PD)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揭示白头翁汤的药理作用。分别采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乳酸脱氢酶(LDH)、苏木素伊红(HE)和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PD和LPS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s)增殖、细胞毒性、细胞连接和细胞核变化的影响;建立中性粒细胞(PMNs)跨RIMVECs迁移的Transwel模型,检测PD对LPS损伤的RIMVECs后PMNs细胞内和细胞外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LPS(1μg·mL^(-1))致RIMVECs细胞核萎缩、细胞膜损坏,细胞毒性百分比达53.2%;细胞连接破坏导致细胞脱落,脱落率为39.6%。PD(20μg·mL^(-1))对上述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20μg·mL^(-1)PD作用下,LPS诱导的跨内皮迁移的PMNs细胞内外细菌的存活明显减少(P<0.01)。结果揭示PD可以有效保护LPS损伤的RIMVECs从而增强PMNs的杀菌能力,为临床治疗动物细菌性疾病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 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脂多糖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段慧琴 乔健 +3 位作者 张永东 索占伟 穆祥 许剑琴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74-976,共3页
The effect of lipopolysaccharide(LPS)on the production of NO in primary cultures of rat intestinal mucosa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IMEC)was investigated . RIMEC weve in culture exposed to the inflammatory cyto... The effect of lipopolysaccharide(LPS)on the production of NO in primary cultures of rat intestinal mucosa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IMEC)was investigated . RIMEC weve in culture exposed to the inflammatory cytokine LPS. Stable NO production, which accumulated in the culture medium without LPS in a linear way for 24 h . LPS induced NO production in RIMEC in a time-dependent manner.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LPS triggered endothelial cells activation, the production of NO was enh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微血管内皮细胞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翁汤对大鼠跨内皮迁移的中性粒细胞溶菌酶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晓晔 张涛 +3 位作者 董虹 段慧琴 胡格 穆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146,共5页
为研究白头翁汤(PD)的抗菌机制,利用Transwell体系建立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白细胞迁移模型,在20μg·mL^-1PD作用下,采用琼脂糖火箭电泳和荧光测定的方法,对穿过和不穿过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ECs)的中性粒细胞(PMNs)溶菌... 为研究白头翁汤(PD)的抗菌机制,利用Transwell体系建立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白细胞迁移模型,在20μg·mL^-1PD作用下,采用琼脂糖火箭电泳和荧光测定的方法,对穿过和不穿过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ECs)的中性粒细胞(PMNs)溶菌酶浓度和活性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跨内皮迁移的PMNs中,PD+L,PS组与对照组、LPS组和PD组相比溶菌酶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其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不跨内皮迁移的PMNs各组溶菌酶浓度和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白头翁汤治疗动物细菌性疾病机理之一是与其保护RIMECs不受LPS损伤和激活跨内皮PMNs溶菌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 细菌脂多糖 微血管内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 溶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连翘酯苷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IFN-α、IFN-γ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林红 胡格 +2 位作者 伊鹏霏 蒋小林 穆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34,共5页
为了研究黄芩苷、连翘酯苷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 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分泌IFN-α、IFN-γ的影响,本试验以体外培养的PMVECs为模型,用ELISA法检测这2种中药成分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诱导PMVECs分泌I... 为了研究黄芩苷、连翘酯苷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 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分泌IFN-α、IFN-γ的影响,本试验以体外培养的PMVECs为模型,用ELISA法检测这2种中药成分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诱导PMVECs分泌IFN-α和IFN-γ的量。结果表明,黄芩苷在10μg/mL,24 h时诱导PMVECs分泌的IFN-α和IFN-γ的量均最高,连翘酯苷分别在20μg/mL、12 h时和5μg/mL、24 h时诱导PMVECs分泌的IFN-α和IFN-γ的量最高。这一结果为体外筛选诱导PMVECs表达干扰素的中药成分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成分的抗病毒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连翘酯苷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IFN-Α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卵巢内IFN-γ样免疫反应阳性物质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佐君 孙志宏 +3 位作者 胡格 穆祥 高立云 段惠琴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5-467,共3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 DAB 硫酸镍铵呈色法对卵巢细胞内IFN γ的分布及表达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卵巢的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以及黄体内都可表达IFN γ。在卵泡内IFN γ存在于颗粒细胞胞质中,且在同一个卵泡中,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 DAB 硫酸镍铵呈色法对卵巢细胞内IFN γ的分布及表达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卵巢的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以及黄体内都可表达IFN γ。在卵泡内IFN γ存在于颗粒细胞胞质中,且在同一个卵泡中,卵母细胞周围的颗粒层细胞染色最深,最密集。在黄体内广泛分布IFN γ样免疫反应阳性纤维,而细胞为阴性反应。阳性纤维细长,染色较弱,上有膨体。大多数纤维在膨体处分支,并弯曲、盘绕成网络样围绕在黄体细胞周围。上述结果提示,IFN γ可能作为一种神经免疫介质参与卵巢内的免疫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卵巢 IFN-γ样 免疫反应 阳性物质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生长卵泡 成熟卵泡 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