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微生物菌对盐碱土理化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董嘉琪 景何仿 张新慧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144,共7页
为探究复合微生物菌对盐碱土的改良作用,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土取样后,利用课题组研发的由短小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构成的复合微生物菌,按照五种不同比例进行处理,对处理后的土壤进行土柱试验及盆栽油葵试验,对... 为探究复合微生物菌对盐碱土的改良作用,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土取样后,利用课题组研发的由短小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构成的复合微生物菌,按照五种不同比例进行处理,对处理后的土壤进行土柱试验及盆栽油葵试验,对比分析了处理前后土壤的水稳定性、含水率、养分及盐分的变化及对油葵生长的影响。复合微生物菌可显著提高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处理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较对照组最高增加82%;复合微生物菌可改善土壤保水性能,处理后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最大增幅可达25.32%;复合微生物菌能有效提升土壤供水和持水能力,相较于对照组,各处理组的土壤在不同吸力的容水度均有所提高,复合微生物菌能有效降低土壤盐分,最多降低57%;还能增加土壤的养分,各处理组土壤中全氮、速效磷、硝态氮和氨态氮分别增加了72.32%、68.64%、79.27%和73.49%;复合微生物菌可有效促进作物的生长,处理后土壤种植油葵后与对照组相比较,无论油葵茎粗还是叶面面积均有一定提高。在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中施用适量的复合微生物菌,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改善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菌 盐碱土:水盐运移 土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叔丁基苯酚对啤酒花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化感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新慧 王霞霞 张恩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606-1608,共3页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数量 二叔丁基苯酚 化感效应 啤酒花 土壤酶活性 土壤有机质 根际 植物营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叔丁基苯酚对啤酒花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新慧 张恩和 +2 位作者 柴强 何庆祥 任宝仓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0-54,共5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2,4-二叔丁基苯酚对啤酒花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7.5、15 mmol/m2)的2,4-二叔丁基苯酚能够促进啤酒花幼苗的光合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增强,但浓度大于15 mmol/m2时会...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2,4-二叔丁基苯酚对啤酒花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7.5、15 mmol/m2)的2,4-二叔丁基苯酚能够促进啤酒花幼苗的光合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增强,但浓度大于15 mmol/m2时会产生化感抑制作用.2,4-二叔丁基苯酚处理后,啤酒花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为:7.5 mmol/m2浓度处理分别较对照高11.48%、52.40%、40.70%和52.03%;15 mmol/m2浓度处理分别较对照高28.93%、119.05%、89.10%和63.16%,其中光合速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22.5 mmol/m2浓度处理分别较对照低34.40%、47.60%、57.18%和37.19%,其中光合速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啤酒花幼苗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最高峰出现在上午9∶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中午13∶00左右.午间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相对而言,7.5 mmol/m2和15 mmol/m2浓度处理的幼苗“午休”现象不太明显,气孔因素是导致其午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叔丁基苯酚 啤酒花 化感作用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叔丁基苯酚对啤酒花幼苗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新慧 张恩和 +1 位作者 何庆祥 任宝仓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47-51,共5页
前期对不同植龄啤酒花根系分泌物及根际土壤的化学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发现有酚类物质的存在且2,4-二叔丁基苯酚含量较高,为了进一步证实啤酒花是否存在自毒作用,采用田间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0(CK,A0),7.5(A1),15.0(A2)和2... 前期对不同植龄啤酒花根系分泌物及根际土壤的化学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发现有酚类物质的存在且2,4-二叔丁基苯酚含量较高,为了进一步证实啤酒花是否存在自毒作用,采用田间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0(CK,A0),7.5(A1),15.0(A2)和22.5 mmol/m2(A3)]2,4-二叔丁基苯酚处理对啤酒花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4-二叔丁基苯酚用量A1和A2处理,啤酒花生长好,地上部、地下部、总生物量及日均光合速率均比对照高,且达到显著差异(P<0.05);2,4-二叔丁基苯酚用量A3处理,啤酒花地上部、地下部和总生物量及光合特性均较对照降低,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啤酒花幼苗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最高峰出现在上午9: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中午15:00左右,午间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与对照(A0)相比,A1、A2、A3三个处理的次高峰出现的时间均有推迟,且A1和A2处理的幼苗"午休"现象不太明显,气孔因素是导致其"午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花 2 4一二叔丁基苯酚 光合特性 生物量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龄啤酒花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及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新慧 张恩和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56-60,共5页
通过测定22,20,18,8和5年啤酒花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植龄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指数与啤酒花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啤酒花植龄的增加,啤酒花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和多样性指数及啤酒花α-酸含... 通过测定22,20,18,8和5年啤酒花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植龄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指数与啤酒花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啤酒花植龄的增加,啤酒花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和多样性指数及啤酒花α-酸含量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真菌则一直呈现出增加趋势。与5年植龄的相比,8年植龄的细菌增加了0.37%,而18,20和22年植龄的细菌分别降低了4.25%,10.72%和18.30%,均达到显著差异(除8年外);各植龄的放线菌分别是5年的102.10%,82.23%,74.04%和53.78%,均达到显著差异;真菌分别是5年的136.99%,160.69%,179.77%和194.22%,差异显著;多样性指数分别是5年的106.12%,96.99%,89.85%和89.47%,前三者均达到显著差异;啤酒花α-酸含量分别是5年的100.44%,95.47%,93.14%和90.51%,均达到显著差异(除8年外)。啤酒花α-酸含量与细菌、放线菌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真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啤酒花植龄的延长,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特别是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减少,可能是啤酒花品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花 根际土壤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指数 Α-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龄啤酒花根际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初步分离鉴定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新慧 张恩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8-371,共4页
关键词 啤酒花 不同植龄 有机化合物 GC-MS 化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花侧蔓营养元素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新慧 张恩和 +1 位作者 何庆祥 任宝仓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7-60,共4页
通过对不同生育时期啤酒花侧蔓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研究了河西地区啤酒花侧蔓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啤酒花侧蔓,N、P含量在苗期最高,分别为5.062%和0.809%,在球果形成期最低,分别为3.945%和0.511%;Ca、Mg含量在苗期最低,... 通过对不同生育时期啤酒花侧蔓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研究了河西地区啤酒花侧蔓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啤酒花侧蔓,N、P含量在苗期最高,分别为5.062%和0.809%,在球果形成期最低,分别为3.945%和0.511%;Ca、Mg含量在苗期最低,分别为0.794%和0.503%,在球果形成期最高,分别为2.691%和0.843%;K含量在上架期最高,达到3.852%,球果形成期最低,为2.761%.啤酒花侧蔓中各元素平均含量顺序为N>K>Ca>Mg>P,其中N含量最多,为4.450%;P含量最少,为0.640%.各元素含量随生育期的变化率也不同,Ca含量随生育时期变化最大,平均变化率为0.400%,而N元素含量随生育时期变化最小,平均变化率仅为0.080%,各元素平均变率顺序为Ca>Mg>P=K>N.5月中旬到6月上旬侧蔓中各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相对稳定,是侧蔓分析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花 侧蔓 营养元素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联合心理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新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5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对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的9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n=48)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n=48)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及心理健康教育。结果...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对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的9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n=48)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n=48)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及心理健康教育。结果:康复组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运动积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r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及心理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康复训练 健康教育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激素阴道栓在奶牛繁殖和胚胎移植上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新慧 吴胜权 +3 位作者 薛建华 宣柏华 孙凤俊 侯振中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4年第4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奶牛 胚胎移植 阴道栓 发情配种 产犊季节 繁殖疾病 供体牛 养牛业 国内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掺液解气锁技术研究及效果分析
10
作者 张新慧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B12期135-137,共3页
辽河油区海南3断块油井生产中原油脱气严重,形成气锁,导致油井间出,影响油井产能,现场进行了油井间开、洗井车解锁、换防气泵等措施,但成本高和管理困难,效果不明显。针对上述情况,进行常规防气技术和井下掺液解气锁技术对比研... 辽河油区海南3断块油井生产中原油脱气严重,形成气锁,导致油井间出,影响油井产能,现场进行了油井间开、洗井车解锁、换防气泵等措施,但成本高和管理困难,效果不明显。针对上述情况,进行常规防气技术和井下掺液解气锁技术对比研究,现场对2口气锁严重井进行掺液开发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受气体影响严重造成泵效过低的油井,将掺液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能减轻气体对泵的影响,减轻杆管磨损,并有效提高油井泵效,充分挖掘油井的产能。掺液解气锁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开辟了解决油井气锁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气锁 掺液 泵效 海南3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用耐温抗盐聚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1
作者 梁伟 赵修太 +2 位作者 韩有祥 孟凡召 张新慧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1-14,38,共5页
聚合物驱油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但聚合物在高温下存在热氧降解和水解作用,在高矿化度下存在明显的盐敏效应,使得聚合物水溶液黏度降低,驱油效果变差。在调研国内外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目... 聚合物驱油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但聚合物在高温下存在热氧降解和水解作用,在高矿化度下存在明显的盐敏效应,使得聚合物水溶液黏度降低,驱油效果变差。在调研国内外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研究比较热门的几种耐温抗盐型聚合物,即疏水缔合聚合物、两性聚合物、梳型聚合物、交联共聚物、多元组合共聚物,对耐温抗盐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其耐温抗盐的作用机理,指出了在聚合物分子中引入某些功能结构并提高其分子质量,是提高聚合物水溶液黏度及其耐温抗盐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聚合物 耐温抗盐 提高采收率 分子结构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作与连作当归光合特性和挥发油的比较 被引量:54
12
作者 王惠珍 张新慧 +1 位作者 李应东 张恩和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4,共6页
为了探索当归连作后产量和品质降低的影响因素,研究比较了轮连作当归光合特性及挥发油收率以及化学成分,为深入探讨连作对当归生长发育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用CI-310系统光合测定仪,田间活体测定当归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 为了探索当归连作后产量和品质降低的影响因素,研究比较了轮连作当归光合特性及挥发油收率以及化学成分,为深入探讨连作对当归生长发育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用CI-310系统光合测定仪,田间活体测定当归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生理生态因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当归药材挥发油,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连作当归叶绿素a和b含量比轮作下显著降低,分别为轮作下的26.5%和57.0%;连作当归的日平均光合速率为1.73μmol/(m2.s),比轮作当归降低50.9%(2.61μmol/m2.s)(P<0.05);一天中连作和轮作当归的蒸腾速率下午显著低于上午,连作低于轮作;气孔导度(Gs)12:00前的平均值连作当归(10.6mmol/m2.s)与轮作(11.4mmol/m2.s)差异不显著,而14:00后连作(1.3mmol/m2.s)极显著的低于轮作(4.4mmol/m2.s);胞间CO2浓度(Ci)的变化和气孔导度一致;轮作和连作当归挥发油收率分别为0.95%和0.70%,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相对含量分别为71.62%和29.49%,但挥发油组分基本一致。当归连作显著降低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和药材挥发油含量,进而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在栽培中应注重合理的轮作倒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连作 轮作 光合特性 挥发油 藁本内酯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群高产稳产的技术环节
13
作者 张新慧 刘子刚 辛宏量 《黑龙江畜牧科技》 2000年第1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生产性能 饲料 围产期饲养管理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管理板的制作及其在牛群管理中的应用
14
作者 张新慧 辛宏亮 徐驰 《黑龙江畜牧科技》 1998年第2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奶牛 管理板 制作 牛群管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精料加工及饲喂方法的探讨
15
作者 张新慧 刘学良 张权双 《黑龙江畜牧科技》 1996年第1期41-41,32,共2页
奶牛精料加工及饲喂方法的探讨张新慧(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刘学良,张权双(齐齐哈尔种畜场)随着奶牛产奶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精料用于奶牛生产,特别是高产奶牛需要的精料更多一些,精粗比例上升到50:50或60:40乃至... 奶牛精料加工及饲喂方法的探讨张新慧(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刘学良,张权双(齐齐哈尔种畜场)随着奶牛产奶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精料用于奶牛生产,特别是高产奶牛需要的精料更多一些,精粗比例上升到50:50或60:40乃至更高。精饲料的加工及饲喂方法对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精料加工 饲养 饲料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百合连作障碍效应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黄钰芳 张恩和 +4 位作者 张新慧 王惠珍 王琦 刘青林 石雨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为探讨兰州百合连作障碍效应及作用机制,以正茬及不同连作年限土壤为试验对象,利用盆栽试验,动态研究了连作对百合生长、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并利用GC-MS技术分析了正茬及不同连作年限土壤中自毒成分的种类及含量。结果显示,... 为探讨兰州百合连作障碍效应及作用机制,以正茬及不同连作年限土壤为试验对象,利用盆栽试验,动态研究了连作对百合生长、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并利用GC-MS技术分析了正茬及不同连作年限土壤中自毒成分的种类及含量。结果显示,苗期、鳞茎膨大期及成熟期连作对百合的生长均存在抑制作用,且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作用程度增强。同一生长阶段,随连作年限的增加,百合植株中CAT和SOD含量逐渐下降,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MDA含量持续升高。叶绿素总量(Chl)、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及蒸腾速率(T_r)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_2浓度(C_i)持续升高。从正茬、连作2年和连作4年土壤中分别鉴定出9种、15种、17种化感自毒物质,主要包括:2,3-丁二醇、间苯二甲酸二辛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和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其中,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在连作2年和4年土壤中含量均达最高值,分别为33.24%和41.43%。连作通过影响百合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破坏抗氧化酶代谢平衡,从而抑制百合植株的生长,导致连作障碍的发生;连作条件下多种次生代谢物引起的自毒作用是导致兰州百合连作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连作障碍 光合特性 抗氧化酶 化感自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自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黄钰芳 张恩和 +4 位作者 张新慧 王惠珍 王琦 刘青林 石雨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103,共11页
为探讨兰州百合自毒效应机制,明确百合根及鳞茎中主要自毒物质,设置水(CK)、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10、50、100、150mg/mL,共计9个处理,用于自毒作用的生物学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及滴定法测定百合幼苗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利用GC-MS技术分析... 为探讨兰州百合自毒效应机制,明确百合根及鳞茎中主要自毒物质,设置水(CK)、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10、50、100、150mg/mL,共计9个处理,用于自毒作用的生物学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及滴定法测定百合幼苗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利用GC-MS技术分析兰州百合根及鳞茎中的主要自毒物质。结果显示,兰州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对自身幼苗生长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抑制作用,且存在浓度效应。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SOD、POD、CAT三种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趋势则相反。浓度高于100mg/mL时,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根及鳞茎氯仿萃取液中分别鉴定出23种、14种化合物,主要包括:2,3-二氢茚、萘、2,4-二叔丁基苯酚、对乙烯基愈创木酚、香草醛、月桂酸、丁香醛、肉豆蔻酸、苯基异氰酸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其中多数被报道为化感自毒物质。兰州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对其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自毒效应。自毒作用是导致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化感作用 GC-MS 化感物质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百合不同连作年限土壤中化感物质的检测及其自毒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黄钰芳 张恩和 +4 位作者 张新慧 曹瑞 谢田朋 陈红刚 高素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2-68,94,共8页
为探讨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连作障碍的可能机理,收集了兰州百合正茬、连作2 a及连作4 a不同生育期的根际土壤,采用GC-MS技术对不同土壤中的化感物质进行了鉴定,并通过生物试验验证了典型自毒物质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 为探讨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连作障碍的可能机理,收集了兰州百合正茬、连作2 a及连作4 a不同生育期的根际土壤,采用GC-MS技术对不同土壤中的化感物质进行了鉴定,并通过生物试验验证了典型自毒物质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和抗氧剂2246(A)对兰州百合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从生长旺盛期兰州百合正茬、连作2 a及4 a土壤中分别鉴定出11、15和19种化合物,收获期鉴定出9、15及17种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酚酸类及少量萜类化合物。其中,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在不同生育期连作土壤中均存在,抗氧剂2246(A)除收获期正茬土壤外在其余土壤中也均存在,且二者相对含量均较高。生物试验结果表明,0.2 mg·mL^(-1)时,D0.2对兰州百合幼苗生长的综合化感效应(SE)为-0.003,具有抑制效应,A0.2的SE值为0.131,具有促进作用;5.0 mg·mL^(-1)浓度下,D5和A5均能抑制兰州百合幼苗的生长,SE值分别为-0.489和-0.040,对苯二甲酸二辛酯的抑制效应更强;共施条件下,D0.2A5和D5A5混合液仍能抑制兰州百合幼苗生长,但未体现出2种成分单施时的抑制协同效应;D5A0.2混合液表现出抑制作用,D0.2A0.2表现出促进作用,体现了2种成分单施时相反作用的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根际土壤 连作 化感物质 自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薯播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赵怀勇 何新春 +3 位作者 张红菊 张恩和 张新慧 薛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7,共5页
以‘克新2号’马铃薯为试材,研究了整薯播种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0~50g整薯播种马铃薯,其植株的生长势强,干物质积累多,有利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整薯播种的平均株高、分茎数、结薯数、大薯... 以‘克新2号’马铃薯为试材,研究了整薯播种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0~50g整薯播种马铃薯,其植株的生长势强,干物质积累多,有利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整薯播种的平均株高、分茎数、结薯数、大薯率分别比对照(切块播种)增加了2.81%、200%、16.67和7.95%,单株地上干重和块茎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65%和57.89%,收获时整薯播种产量比对照提高了29.82%,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同时,整薯播种的块茎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但还原糖含量与对照问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整薯播种 切块播种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Si对盐胁迫下甘草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崔佳佳 张新慧 +2 位作者 李月彤 周达 张恩和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4-220,共7页
为深入了解Si对盐胁迫下甘草幼苗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培养皿滤纸床进行发芽试验,以乌拉尔甘草幼苗为试验材料,在两种浓度Na Cl溶液胁迫下设置不同浓度的硅溶液对甘草幼苗进行处理,通过测定幼苗形态(胚根、胚芽)及生理(质膜相对透性、丙二... 为深入了解Si对盐胁迫下甘草幼苗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培养皿滤纸床进行发芽试验,以乌拉尔甘草幼苗为试验材料,在两种浓度Na Cl溶液胁迫下设置不同浓度的硅溶液对甘草幼苗进行处理,通过测定幼苗形态(胚根、胚芽)及生理(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和过氧化物酶)指标,以探讨在盐胁迫下外源硅对甘草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 Cl胁迫下,加入硅(Si)溶液后可以有效增加幼苗胚芽和胚根的长度及重量。在低盐(100mmol/L)胁迫下,Si浓度为0.4 mmol/L时对胚根生长的促进最强;在高盐(200 mmol/L)胁迫下,Si浓度为0.8mmol/L时对胚根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强。外源Si也不同程度提高了过氧化物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以及丙二醛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由此可见,在盐胁迫条件下,加入适宜浓度的外源硅,可以通过保持一定的抗渗透胁迫能力和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进而保持膜的稳定,来缓解盐胁迫对甘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盐胁迫 幼苗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