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两种不同冲封管频次(每24 h 1次与每12 h 1次)对1~3岁患儿外周静脉导管堵管率及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4月—6月3所医院1~3岁住院患儿分为观察组(n=115)和对照组(n=117),分别按照每24 h 1次与每12 h 1...目的:评估两种不同冲封管频次(每24 h 1次与每12 h 1次)对1~3岁患儿外周静脉导管堵管率及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4月—6月3所医院1~3岁住院患儿分为观察组(n=115)和对照组(n=117),分别按照每24 h 1次与每12 h 1次进行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堵管发生率和留置时间。结果:意向性分析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留置针堵管率分别为10.4%、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值为-1.9%(95%CI:-9.4%~5.6%),观察组冲封管频次非劣效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分别为(63.74±19.72)h、(68.43±19.52)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24 h生理盐水冲封管1次可维持1~3岁患儿外周静脉导管通畅,在不影响其留置时间的前提下节约成本、减轻护士工作量,为幼儿外周静脉导管的维护提供依据。展开更多
以发泡镍为基体,柱状活性炭颗粒和Ti O2粉末均匀混合后作为催化剂涂覆在电极表面。将此复合电极作为双室生物阴极型MFC的电极,研究MFC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在运行周期内,系统最大输出电压可达到698.1 m V,稳定在500 m V以上的高电压输...以发泡镍为基体,柱状活性炭颗粒和Ti O2粉末均匀混合后作为催化剂涂覆在电极表面。将此复合电极作为双室生物阴极型MFC的电极,研究MFC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在运行周期内,系统最大输出电压可达到698.1 m V,稳定在500 m V以上的高电压输出时间为18 d;单位质子膜面积上可获得最大功率密度为183.33W/m4,质子膜的使用量明显减少,从而大大降低了MFC的产电成本。同时,阳极室对原生活污水COD去除率可达到74%,而库伦效率也可达到68.9%。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和Ti O2混合涂覆镍基体电极对双室生物阴极型MFC产电的催化效果良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估两种不同冲封管频次(每24 h 1次与每12 h 1次)对1~3岁患儿外周静脉导管堵管率及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4月—6月3所医院1~3岁住院患儿分为观察组(n=115)和对照组(n=117),分别按照每24 h 1次与每12 h 1次进行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堵管发生率和留置时间。结果:意向性分析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留置针堵管率分别为10.4%、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值为-1.9%(95%CI:-9.4%~5.6%),观察组冲封管频次非劣效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分别为(63.74±19.72)h、(68.43±19.52)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24 h生理盐水冲封管1次可维持1~3岁患儿外周静脉导管通畅,在不影响其留置时间的前提下节约成本、减轻护士工作量,为幼儿外周静脉导管的维护提供依据。
文摘以发泡镍为基体,柱状活性炭颗粒和Ti O2粉末均匀混合后作为催化剂涂覆在电极表面。将此复合电极作为双室生物阴极型MFC的电极,研究MFC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在运行周期内,系统最大输出电压可达到698.1 m V,稳定在500 m V以上的高电压输出时间为18 d;单位质子膜面积上可获得最大功率密度为183.33W/m4,质子膜的使用量明显减少,从而大大降低了MFC的产电成本。同时,阳极室对原生活污水COD去除率可达到74%,而库伦效率也可达到68.9%。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和Ti O2混合涂覆镍基体电极对双室生物阴极型MFC产电的催化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