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消费”的生态机制——谈当下“正史剧”与“戏说剧”的创作机理
被引量:4
出处
《文艺评论》
2004年第3期30-35,共6页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参考文献2
-
1电影、电视研究,:95-95.
-
2张广智文章.《学术研究》[Z].,2000年8月.P88.
同被引文献10
-
1张广智.影视史学:历史学的新领域[J].学习与探索,1996(6):116-122. 被引量:68
-
2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外国文学评论,2004(3):19-30. 被引量:495
-
3李治亭.历史影视创作应当尊重历史[J].人民论坛,2002(9):59-61. 被引量:5
-
4杨伟光.繁荣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J].当代电视,2006(4):12-13. 被引量:3
-
5[3]对当前几部走红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思考[N].南方日报,2002-3-4.
-
6张广智.重现历史--再谈影视史学[J].学术研究,2002,(8).
-
7吴晗.谈历史剧[N].文汇报,1960-12-25.
-
8张广智.影视史学与书写史学之异同——三论影视史学[J].学习与探索,2002(1):125-130. 被引量:27
-
9杨学民.符号学视野中的影视史学与书写史学——也谈影视史学与书写史学的异同[J].学习与探索,2003(5):124-126. 被引量:13
-
10丁莉丽.从“民间文本”看历史正剧/戏说剧的创作合流——对当前历史影视剧创作、批评的观照和阐释[J].浙江社会科学,2004(1):199-204.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27
-
1张均.转换与运用:本事批评与中国现当代文学[J].中国社会科学,2021(1):180-203. 被引量:14
-
2宋炳辉.理论的生成辐射和本土问题意识——兼论四年来关于“经典的解构与重建”问题的讨论[J].中国比较文学,2006(4):23-35. 被引量:2
-
3杨增和.文学经典:跨时段的多维张力空间[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3):135-138. 被引量:6
-
4郭超.试论文学经典化的外部因素[J].中国成人教育,2008(8):140-141. 被引量:2
-
5刘桂兰.比照文化元典的实用选译与文学经典的艺术迻译[J].咸宁学院学报,2008,28(5):139-141.
-
6殷学明.本事迁移理论视界中的“本事”流变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40-44. 被引量:3
-
7殷学明.本事延异与文学存在别议——兼论文学终结是伪命题[J].北方论丛,2011(1):39-42.
-
8张厚刚,杨春忠.“莫言诺奖现象”研究的基本维度[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15.
-
9王治国.《格萨尔》“本事”与异文本传承[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1):173-178. 被引量:2
-
10殷学明.本事迁移理论与艺术再生产[J].文艺评论,2015(3):27-32. 被引量:1
-
1杨达,秦勇.中国历史消费影视剧溯源[J].兰州学刊,2007(11):148-150.
-
2彭文祥.戏说:是策略,还是本质?[J].戏剧之家,2004(2):29-31.
-
3张凤铸,张文娟.被时代刷新的历史剧[J].当代电视,2002(1):56-58.
-
4杨新敏.历史题材与艺术创作[J].中国电视,2005(7):25-29. 被引量:1
-
5小月.浅析电视观众的欣赏需求[J].当代电视,2001(8):51-51.
-
6李兴亮.娱乐文化时代的历史消费[J].艺术广角,2005(6):27-28.
-
7赵鹏.仪式的庄严与戏谑──评历史题材电视剧之“戏说历史”[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1):110-111.
-
8庄富文,刘培国.亟待提升的命题─—编剧眼中的国产电视剧[J].中国电视,1999(2):59-61.
-
9邢秀廷.闺门旦表演艺术[J].戏剧之家,2015(24):45-45. 被引量:2
-
10张莉.浅谈新时期电视文化的发展方向——从戏说剧、帝王剧看电视文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87-88.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