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罪后情节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司法实践中对罪后情节的把握 ,与正确定罪量刑关系密切 ,但理论界却对罪后情节的研究未予以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罪后情节相关问题的探讨 ,阐明了在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上作为例外的"定罪"罪后情节的几种情况 ;并分析了刑法上作为原则的"量刑"罪后情节和作为例外的"定罪"罪后情节存在的法理依据。
作者
林竹静
徐鹏
机构地区
华东政法学院
黑龙江省团省委组织部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4年第3期11-17,共7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关键词
罪后情节
定罪标准
量刑制度
司法解释
情节犯
犯罪情节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218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20
1
莫洪宪,邹世发.
刑法语境中的“致人重伤、死亡”[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3):44-47.
被引量:7
2
彭磊,甘莉.
美国刑法的价值取向[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3):22-24.
被引量:1
3
石晓芳,许道敏.
交通肇事逃逸情节的定罪、量刑功能[J]
.人民检察,2003(4):12-14.
被引量:4
4
安翱.
论亲告罪的范围[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11(1):55-58.
被引量:16
5
田龙海,朱国平.
战时军事司法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J]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3,16(1):60-65.
被引量:17
6
林亚刚.
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兼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若干规定[J]
.法学家,2001(3):81-87.
被引量:40
7
欧居尚.
交通肇事逃逸罪与交通肇事罪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犯罪[J]
.公安大学学报,2001,17(2):37-38.
被引量:20
8
刘艳红.
再论交通肇事罪的“因逃逸致人死亡”[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4(3):10-13.
被引量:12
9
刘亚丽.
论情节犯[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4):70-73.
被引量:4
10
陈兴良.
定罪之研究[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1):11-21.
被引量:45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李晓龙,李立众.
试析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J]
.法学,1999(8):34-38.
被引量:20
2
黄祥青.
浅析新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J]
.政治与法律,1998(4):60-62.
被引量:34
3
张波.
交通肇事罪“逃逸”的定性分析[J]
.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5):30-34.
被引量:28
4
吴学斌,王声.
浅析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6):91-94.
被引量:19
5
范忠信.
刑法典应力求垂范久远——论修订后的《刑法》的局限与缺陷[J]
.法学,1997(10):20-30.
被引量:59
6
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6-44.
7
林维.《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研究》[A].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判解》第1卷[C].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50页.
8
[日]丸山雅夫.结果加重犯[M].日本:成文堂,1990.52-55.
9
姜伟.犯罪形态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382.
10
侯国云.《过失犯罪论》,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版,第194页
共引文献
218
1
骆多.
量刑情节问题四十年研究综览[J]
.量刑研究,2019(2):215-246.
2
胡莲芳,赵泽.
系统论视角下亲告罪的法律规制研究[J]
.学习与实践,2021(4):65-75.
被引量:3
3
赵路.
犯罪认定理论的中国化思辨——从俄罗斯模式展开的逻辑解析[J]
.现代法治研究,2020(2):40-59.
4
张蕴珊.
论告诉之罪[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0,0(2):106-108.
5
任彬彬.
交通肇事后逃逸加重处罚的合宪性分析——基于比例原则和平等原则的思考[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S02):48-51.
6
胡增瑞.
情节犯若干问题新探[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40-42.
被引量:1
7
李钢.
对刑法中“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情节的法理思考[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48-50.
8
张建新.
交通肇事罪逃逸行为定性之检讨[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8(S1):85-86.
被引量:2
9
李登峰.
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形态之探讨[J]
.华章(初中读写),2008(19):55-56.
10
李朝晖.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独立犯罪化刍议[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4):95-99.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53
1
于志刚.
论前科制度的量刑价值[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1,13(6):16-21.
被引量:5
2
张明楷.
“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之提倡[J]
.法学研究,1999,21(3):24-33.
被引量:211
3
李洁.
论犯罪定量因素立法化对法定刑模式的要求——以抢劫罪为实例的研究[J]
.当代法学,2008,22(S1):6-14.
被引量:15
4
许利飞.
略论酌定量刑情节[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9,7(3):8-12.
被引量:14
5
陈兴良.
论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的关系[J]
.中国法学,1992(4):25-32.
被引量:185
6
马家福,杜宇.
事后承诺与阻却犯罪成立[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4):37-42.
被引量:12
7
袁雪.
浅析量刑情节适用[J]
.学习论坛,2004,20(8):71-73.
被引量:2
8
于志刚.
论现行法制中关于前科制度的规定[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6):52-57.
被引量:1
9
张明楷.
结果与量刑——结果责任、双重评价、间接处罚之禁止[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6):18-28.
被引量:60
10
俞湘静.
论经济犯罪刑罚的轻缓化[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2):38-4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段阳伟.
“量的构成要件”独立性地位之提倡[J]
.刑事法评论,2019(1):77-92.
被引量:1
2
蔡国芹.
附带民事赔偿对量刑影响的法理分析[J]
.嘉应学院学报,2007,25(5):96-101.
被引量:2
3
张少林.
浅谈被害人谅解行为制度的建构[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4-29.
被引量:1
4
于志强,王鼎.
情节在司法解释视域展开的泛化与反思[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4(3):153-160.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单子洪.
阶梯式量刑事实证明标准的提倡[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6):141-157.
被引量:2
2
徐洪音,樊星.
浅析“赔钱减刑”[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109-112.
3
李勇,金石,王春慧.
“以钱买刑”恣意的防范——以强化该类案件的检察监督为视角[J]
.中国司法,2011(11):100-102.
被引量:2
4
付小容.
赔偿情节的具体适用研究[J]
.海峡法学,2020,22(1):56-64.
被引量:1
1
林来梵,季彦敏.
人权保障:作为原则的意义[J]
.法商研究,2005,22(4):64-69.
被引量:85
2
王敏远.
中国陪审制度及其完善[J]
.法学研究,1999,21(4):23-46.
被引量:138
3
杨毅周.
一个中国原则不能成为谈判的议题[J]
.台声,2000(6):19-20.
4
毛黄丰.
公平责任原则刍议[J]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7,5(3):27-32.
被引量:3
5
章安邦.
对“反对强迫自证其罪”进入刑事诉讼法的反思[J]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5):29-32.
6
涂文娟.
阿伦特政治哲学中的团结概念[J]
.天津社会科学,2009(5):31-34.
被引量:1
7
刘佳.
论我国留置权善意取得问题[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S1):73-76.
被引量:8
8
“四心”只为桑榆情——记遵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局长刘昌益[J]
.晚霞,2017,0(4):31-31.
9
宋晓阳,赵燕.
当前中国语境下能动司法的最佳定位[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5):12-13.
10
常铁威.
保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理性思考[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34(2):52-57.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