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聚类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
4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辨证研究、中医文献研究、中药研究等三方面 ,论述了聚类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得出采用聚类分析方法 ,可以使数据结果更具客观性 ,并有省时、省力的优点。
作者
刘稼
机构地区
甘肃中医学院
出处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5期927-928,共2页
Study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聚类分析
中医药研究
数据分析手段
辨证研究
中医文献研究
中药研究
分类号
R2-0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320
同被引文献
482
引证文献
49
二级引证文献
483
参考文献
14
1
[1]何清波,苏炳华,钱元.医学统计学及其软件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85
2
孟庆刚,郭书文,王永炎,鲁兆麟,李德华.
如何将数学方法应用于现代中医药学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8):21-22.
被引量:44
3
何裕民.
体质聚类研究与辨证体系重建[J]
.中医研究,1996,9(5):1-4.
被引量:17
4
何裕民,王莉,石凤亭,楚更武,张大凤,徐云.
体质的聚类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5):7-9.
被引量:109
5
梁伟雄,温泽淮,欧爱华,王奇,黄培新,刘茂才,赖世隆.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多元分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5(4):293-297.
被引量:45
6
王顺道,任占利,杜梦华,解庆凡,贾滋欣.
中风病始发态证候发生与组合规律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96,11(3):17-20.
被引量:56
7
李秀昌,张红,周喆.
月经过多证候学的系统聚类分析[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9,15(1):33-34.
被引量:11
8
邓兆智,何羿婷,余煜棉.
计算机模式识别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判断与常规临床判断的比较[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2):727-729.
被引量:15
9
周铭心.
用计量化方法探讨《傅青主女科》方药特点及作者真伪[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6):55-59.
被引量:40
10
周德生.
明清时期津液亏损病案573例辨证用药统计分析[J]
.中医药研究,1998,14(4):12-13.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任占利,范吉平.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的临床验证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6):41-43.
被引量:105
2
邬家林,郭建平,宋良科.
四川紫金牛属药物的紫外光谱鉴别[J]
.基层中药杂志,1994,8(1):2-4.
被引量:4
3
胡清宇,李水福,王彧丽,潘小玲.
姜科17种果实类药材的紫外光谱聚类分析[J]
.中药材,1995,18(12):613-615.
被引量:3
4
李水福,周海燕,刘玉林,王建伟.
木兰科花类药材及混伪品的紫外光谱鉴别[J]
.基层中药杂志,1995,9(1):9-11.
被引量:3
5
徐克学.试论生物数学的特点与展望[J].生物数学学报,1986,1(2):151-154.
6
郭戊英.中医数字病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普及出版社,1998..
7
董光壁.易图的数学结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8
R.A·尤里达.中国古代的物理学与自然观[J].美国物理学杂志,1975,43(2).
9
王健吾.数字思维方法引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10
张君达.数学教育实验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
320
1
石燕,何黎,任秋静,刘露,温川飙,孙涛,罗悦.
中医体质知识图谱分析——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9):3415-3423.
被引量:19
2
王珑.
大数据时代中医古籍数据资源库的分层构建——以《伤寒真方歌括》为例[J]
.兰台世界,2024(S01):229-232.
3
方格,任琦,王彬,周小文,李先涛.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脂代谢异常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5):427-431.
被引量:6
4
熊玲.
浅谈通过中医四诊辨体质[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5):6-7.
5
李梢,毛树章.
Advances in TCM Symptomatology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2,22(2):137-142.
被引量:2
6
申明金,柴震,贾飞云.
化学计量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
.北方药学,2010,7(2):32-35.
被引量:5
7
高敏,林木灿,徐祖浩.
缺血性中风病临床研究体系的现状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10):127-127.
8
覃洁萍,王智猛,李梦龙.
化学计量学方法在中药鉴别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4):351-355.
被引量:19
9
罗兴洪,周进东,邹桢蕾,吴德康,安崇惠.
微量元素在动物药研究中的应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0):697-699.
被引量:14
10
贯剑,宋红普,何裕民.
变应性鼻炎患者体质演变规律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5):52-54.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482
1
郑文科,张俊华,杨丰文,王玉光,刘清泉,张伯礼.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地诊疗方案综合分析[J]
.中医杂志,2020,61(4):277-280.
被引量:337
2
穆兰澄,曹京梅,李冀湘,孙端端.
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概述[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7):74-75.
被引量:43
3
刘聪,梁峻,闫晓宇.
历史上的中医标准化[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S1):10-12.
被引量:7
4
刘文新.
手法按摩治疗顽固性面瘫53例[J]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
被引量:3
5
谷万里,史载祥,余云旭,吴玉为,吕宝伟,许家杰.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特征[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9):842-847.
被引量:94
6
丁波.
糖尿病较少见并发症的中医治疗概况[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0,22(S1):5-6.
被引量:1
7
惠永正.
历史的机遇 民族的责任——“全球华人中药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开幕词[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999,4(1):1-2.
被引量:7
8
胡咏梅,贾磊.
基于奇异粗集的中医辨证诊治知识支持系统[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16):31-32.
被引量:2
9
蔡林峰,傅冬绵,蒙璐.
案例推理技术在企业资信评估中的应用[J]
.微机发展,2004,14(7):118-121.
被引量:3
10
覃洁萍,王智猛,李梦龙.
化学计量学方法在中药鉴别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4):351-355.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49
1
王志强,谢桂权,刘建博,李文英.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现状[J]
.中医药通报,2005,4(1):52-55.
被引量:9
2
李园白,崔蒙.
关于中医医案的综合性分析研究近况[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2):91-93.
被引量:33
3
吴莉,潘义,胡明芬.
中药中砷镉汞铅ICP-MS测定值的聚类分析[J]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18(8):972-974.
被引量:2
4
丁维,蒋永光,宋姚屏,陈芸慧,吴孟旭,李崑.
基于中药药性和功效对清热解毒类药的聚类分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1):3-7.
被引量:27
5
高铸烨,徐浩,史大卓,史载祥,周雪忠.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聚类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32-434.
被引量:33
6
张晗,王晓瑜,崔雷.
共词分析法与文献被引次数结合研究专题领域的发展态势[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3):378-380.
被引量:69
7
赵丹丹,于景伟.
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及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探索[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5):712-713.
被引量:5
8
王佑华,陆金根,柳涛,季光,周端,郑培永.
中医医案中的知识发现研究[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4):368-372.
被引量:30
9
刘学文,简晖,张启明,查青林,吕爱平.
从历代医家治疗痹证医案探讨痹证中医四诊信息的规律性[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7):526-528.
被引量:4
10
高铸烨,徐浩,史大卓,史载祥.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四诊信息的聚类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9):1855-185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83
1
林锋,谭迎,周鹏,罗静静.
中医面诊系统调研报告[J]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9,24(3):225-240.
被引量:9
2
胡绿慧,李梓菡,温川飙,廖辛.
基于多标签分类的T2DM证候预测模型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3):936-943.
3
刘琴,梁旭明,刘绪凡.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9):3295-3302.
4
王珑.
大数据时代中医古籍数据资源库的分层构建——以《伤寒真方歌括》为例[J]
.兰台世界,2024(S01):229-232.
5
苏梦茹,卞玉凡,吕彐华,冯李敏,徐康,马艳萍.
润目生津汤联合人工泪液滴眼治疗干眼症(肺阴亏虚证)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2022,40(2):161-164.
被引量:6
6
华永琴,周凡超,李翔.
桂枝加葛根汤联合针刺艾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10):12-14.
被引量:1
7
刘莹,张世超.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8):27-31.
被引量:32
8
刘雪晴,姚小燕.
干眼症患者应用耳穴压丸法治疗的效果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3):237-238.
9
杨晓祯,王丽娟.
10种清热解毒类中药微量元素的因子分析[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9,26(2):26-27.
被引量:1
10
周莺,邬珊志,林清叶,高仁静.
153例古代情志病证痰湿内停证医案用药规律[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3):19-20.
被引量:2
1
姜国志,孙胜斌,刘铁军,陈钟.
参麦注射液用麦冬药材不同采收期的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3,27(6):24-27.
被引量:3
2
李永健,方肇勤.
聚类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7(3):182-184.
被引量:50
3
欧湘旎,孙伟.
聚类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6):565-568.
被引量:9
4
徐显春,杨天府.
聚类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48-148.
被引量:16
5
李永健,方肇勤,邸若虹.
聚类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6):8-9.
被引量:25
中医药学刊
200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