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2004年第5期16-18,共3页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84
-
1陈友乔.中国科学理性缺失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11). 被引量:1
-
2黄首晶.康德的知识观革命及蕴涵的教育学原创意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3):24-28. 被引量:3
-
3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教育研究,2004,25(7):3-17. 被引量:251
-
4雷蒙.潘尼卡,辛怡.文化间哲学引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6):47-55. 被引量:27
-
5裴娣娜.基于原创的超越:我国教学研究方法论的现代构建[J].教育研究,2004,25(10):43-48. 被引量:14
-
6于述胜.探寻中国教育研究的民族话语[J].当代教育科学,2004(23):6-10. 被引量:31
-
7张少雄.西方大众高等教育的困境与我们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14-25. 被引量:50
-
8燕国材.我国教育改革不理想的症结[J].探索与争鸣,2006(3):5-7. 被引量:20
-
9苏忱.教育要搞真科研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上海教育,2006(06A):30-31. 被引量:1
-
10陈来.关于“中国哲学”的若干问题.新华文摘,2004,(1):34-34.
引证文献11
-
1徐长发.我国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J].教育研究,2004,25(12):11-16. 被引量:44
-
2贾少华.面向市场 面向学生 面向实践——试论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1):106-109. 被引量:10
-
3张俭福.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自能发展[J].教育导刊(上半月),2005(11):11-14.
-
4唐国琪.高职“思想政治课”教育质量忧思及提高的切入点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4):70-71.
-
5孙玉杰.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大叙事特征及其影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6):7-12. 被引量:3
-
6孙玉杰.超越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J].山东社会科学,2007(7):156-160. 被引量:1
-
7刘星.建构语文教学科学化体系之路任重道远[J].新余高专学报,2007,12(4):116-118.
-
8傅笑然.教育的现代化研究范式与本土化视域[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4):58-62. 被引量:3
-
9杨建朝.理想视域中的教育研究与科学精神——以教育研究思维取向为分析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3):3-6. 被引量:1
-
10蔡宝来,白军胜.试论教育研究的科学品性[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5):89-97.
二级引证文献64
-
1袁利平,李君筱.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与未来展望[J].教育学术月刊,2021(3):18-26. 被引量:8
-
2陈方舟,卢晓东.倾向、知识与能力: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关系再探[J].教育学术月刊,2021(3):3-11. 被引量:12
-
3吴欣悦.劳动教育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探究文献综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6):176-178. 被引量:4
-
4白丽荣,雷扬.电子俱乐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J].职业,2007(6):30-31.
-
5杨谊.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的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J].文教资料,2009(1):134-136.
-
6方锦明,朱闻亚.高职计算机专业俱乐部模式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06,22(04X):11-13. 被引量:6
-
7王兆林.反思与前瞻: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J].教育探索,2006(5):30-32. 被引量:19
-
8张元.塑造学会做事的职业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15):7-8. 被引量:6
-
9朱闻亚,方锦明.高职计算机专业俱乐部模式的建设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6(8):20-21. 被引量:2
-
10李庆红.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构想与实践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14):228-229. 被引量:7
-
1左丹.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32(6):91-93. 被引量:1
-
2山东省第四届“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启事[J].山东教育,2014(3):64-64.
-
3高平.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教研版),2012(09X):12-13.
-
4刘庆昌.教学艺术的意义[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7-11. 被引量:2
-
5唐叶红.在教育叙事中找回“迷失的自我”[J].教师博览(中旬刊),2010(5):63-64.
-
6赵菊青,咸慧慧.基于网络与3T模式的课堂互动教学[J].价值工程,2014,33(20):209-210.
-
7山东省第三届“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启事[J].山东教育(小学刊),2011(9):64-64.
-
8山东省第三届“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启事[J].山东教育,2011(9):62-62.
-
9张俊.拥有梦想 主动发展[J].现代教学,2012(9):26-27.
-
10王一军.校长的知性自觉[J].江苏教育,2007(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