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30-132,共3页
Journal of Zhanjiang Normal College
同被引文献7
-
1赵凌云.学科建设不能急功近利[J].中国高等教育,2004(13):32-33. 被引量:21
-
2罗云.警惕我国重点大学学科建设中的若干误区[J].现代大学教育,2004,20(4):55-58. 被引量:10
-
3第22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高水平大学建设'课题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统筹高水平大学资源、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5):34-39. 被引量:2
-
4张敏生.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对策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54-156. 被引量:3
-
5朱国仁.略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协调[J].上海高教研究,1998,18(6):25-28. 被引量:20
-
6刘彦文,袁桂林.个性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浅析[J].教育评论,2000(4):16-18. 被引量:69
-
7张楚廷.再论教学与科研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2(4):34-38. 被引量:42
二级引证文献7
-
1程光旭.知名高水平大学精英教育探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6):87-91. 被引量:6
-
2陈丽萍.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制度创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39-44. 被引量:5
-
3郭树东.基于生态学视角的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4):233-235. 被引量:6
-
4李家新,于永华,冷护基.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教育的实践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09,3(5):6-11. 被引量:10
-
5常彦.论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实施及其监督和约束机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2(6):92-95. 被引量:3
-
6颜李,蔡婕萍,李小龙.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177-178. 被引量:3
-
7王骏飞.如何建设地方高水平教学服务型大学[J].经济师,2013(2):109-110.
-
1孟凡虹.高校音乐教育调整教师培养方式初探[J].中国音乐教育,2007(12):32-33. 被引量:6
-
2吕悦.改革开放后中国研究生教育调整的政策分析[J].亚太教育,2016,0(9):106-106.
-
3韩桂兰,杜艳杰长春工业大学教务处,徐东妹.围绕素质教育 调整哲学课教学内容的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4(1):69-70.
-
4广利青.新常态下的小学教育调整[J].考试周刊,2015,0(89):166-166.
-
5何东昌.致协作组1985年年会的贺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5,31(2):1-1.
-
6李玉华,唐小玲,陈立章.对七年制医学教育调整为“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5):108-110. 被引量:25
-
7英浩.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2(1):174-176. 被引量:15
-
8林向阳,姚转移.进行开放式社会课教学 注重体验性学习[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5(11):30-31.
-
9王正惠.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导向与学生的就业心理[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98-198.
-
10覃冠平.中职新生入学教育中专业思想教育的探讨[J].新课程导学(上旬刊),2010(7):18-1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