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2004年第22期2-12,共11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12
-
1田玲玲,陈链,罗静,孙凯媛,周琳,王梓,陈国磊.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J].经济地理,2021(1):131-139. 被引量:17
-
2任勇,党亚峰.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研究——基于浙江省11个城市工业发展水平的分析[J].开发研究,2007(6):103-108. 被引量:2
-
3郑超,黄攸立.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1,15(z1):30-33. 被引量:149
-
4彭万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及建议[J].甘肃金融,2006(10). 被引量:7
-
5靳伟华.民营之“路”考验政府诚信 鹤山市政府逾亿元欠款引发诉讼始末[J].检察风云,2004(1):6-9. 被引量:2
-
6李菽林.民营企业如何实施人力资源管理[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4):37-39. 被引量:1
-
7潘必胜.乡镇企业中的家族经营问题——兼论家族企业在中国的历史命运[J].中国农村观察,1998(1):14-20. 被引量:140
-
8王成吉,王娟.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理论建设,2004,20(4):50-52. 被引量:3
-
9和军,武承安,于永海.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4):97-101. 被引量:9
-
10连其陈.从核心员工“叛离”透视民企激励机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21(7):77-7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35
-
1柳志成,周小海.民营企业升级阶段的战略选择[J].商业经济,2004(11):79-80.
-
2袁金坤.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研究[J].管理观察,2008(19):87-88. 被引量:3
-
3李焯章,郭丽.民营企业用人机制的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24(1):102-106. 被引量:4
-
4罗卫东,郑恒.浙江民营经济增长要素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3):1-11. 被引量:9
-
5徐娟.论我国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5(3):48-49.
-
6赖文燕.发展民营经济 促进经济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4):11-13.
-
7王劲松,史晋川,李应春.中国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演进——兼论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的竞争关系[J].管理世界,2005,21(10):82-93. 被引量:74
-
8王小志,史立英,张岩,李铮.承德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之SWOT分析及对策[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4):62-65.
-
9王小志,张岩.河北承德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之SWOT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01Z):25-26.
-
10张岩,王小志.构建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02S):53-54.
二级引证文献137
-
1吴环伟.双因素理论视角下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2):250-251. 被引量:4
-
2蔡玉娟.浙江省民营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症结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8(2):203-204. 被引量:1
-
3冯跃.南京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2005(S1):129-133.
-
4丁小义.FDI对浙江产业集聚影响实证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09(7):21-22. 被引量:3
-
5彭艳芳.浅谈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J].中国商界,2009(6):39-39. 被引量:1
-
6谢恒.中国民营经济增长因素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02Z):38-39. 被引量:2
-
7肖小平.我国民营企业吸引人才的策略分析[J].甘肃农业,2006(3):126-127.
-
8潘胜文.民营经济内涵问题的争论与评析[J].经济经纬,2006,23(6):85-87. 被引量:5
-
9戚森杰,朱春华.地区经济的平衡增长和模式选择[J].南方经济,2006,35(11):67-78.
-
10张明祥,郭民生.技术进步对河南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全国商情,2007(1):6-7. 被引量:1
-
1张平,张桂梅.关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产业成长的研究述评[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4,28(1):1-4. 被引量:1
-
2杨楠,再努热,等.新疆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研究[J].改革与发展,2002(11):30-33.
-
3陈式龙.法经济学方法论的后发企业成长研究[J].美中经济评论,2007,7(1):31-40.
-
4杨楠,阿布都伟力,再努热.新疆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研究[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3(2):7-12. 被引量:2
-
5企业调查总队课题组.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成长研究(下)[J].中国统计,2004,19(3):38-39. 被引量:8
-
6阴奇力,仲维清,李芳玮,徐小勇.阜新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成长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119-119.
-
7蒋晓岚,孔令刚.安徽产业演进机制与区域主导产业成长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0):18-21. 被引量:4
-
8企业调查总队课题组.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成长研究(上)[J].中国统计,2004,19(2):26-28. 被引量:19
-
9沈静,陈烈.珠江三角洲专业镇的成长研究[J].经济地理,2005,25(3):358-361. 被引量:21
-
10吕晗.依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