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43,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58
-
1叶政.思维创新与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3):37-38. 被引量:11
-
2李建平.试论知识结构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4):146-152. 被引量:11
-
3叶海智,张旭华,宋新鹏.信息对称环境下教师知识体系的耗散结构特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8):69-70. 被引量:3
-
4张志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9):98-99. 被引量:11
-
5刘庆选.心理学在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中的作用[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24(4):45-46. 被引量:2
-
6黄象品.“大人才观”:青年成才的春天[J].中国青年研究,2005(1):6-10. 被引量:4
-
7刘德强,赵志涛.论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构建[J].理论界,2005(1):190-191. 被引量:34
-
8宋长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5(2):109-111. 被引量:16
-
9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2):91-93. 被引量:238
-
10王文军.掌握读者需求心理 加强个性化服务[J].前沿,2005(12):255-25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1
-
1赵树雕,陈燕.试论大学生自我知识管理[J].科教文汇,2007(31):27-28. 被引量:1
-
2谢春梅.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人物星形结构[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S2):51-52.
-
3邵仲岩,邱玉兴,周丽.知识结构优化与能力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理论观察,2005(3):25-26. 被引量:5
-
4刘新妹,李运芝.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与成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2):107-109. 被引量:3
-
5何军峰,黄红球.当代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力问题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5):48-49. 被引量:12
-
6王长松,胡曼菁,朱欣佚,张荣春,龚霞.谈综合性医学院校中医学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J].中医教育,2006,25(4):52-54. 被引量:3
-
7郑芳.从职业生涯规划看大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J].中国科技信息,2008(7):251-252. 被引量:2
-
8李飞,单明明,刘明.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现状及原因分析[J].科技信息,2009(15):133-133. 被引量:4
-
9李永.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研究[J].文教资料,2009(27):161-162. 被引量:2
-
10李志,宋赟,何荣山.重庆市高校课程体系的问题与改革建议——基于区域人才素质供需矛盾调查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13-1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57
-
1曾洁,谢意.科普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与文化价值分析[J].旅游与摄影,2023(19):56-58. 被引量:1
-
2苏琦,孙锦争.中文类毕业生应用能力低下的应对措施[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0,16(4):19-22. 被引量:2
-
3陈艾华.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特征与培养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S2):9-13. 被引量:7
-
4郭晶晶.浅谈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就业创业[J].市场周刊,2010,23(4):58-59. 被引量:4
-
5任嵘嵘,郑念,邢钢.科普与科技进步关联性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S1):290-295. 被引量:24
-
6臧天磊,钱清泉.基于层次分析法与TOPSIS的新能源科普水平评估[J].科普研究,2015,10(1):34-41. 被引量:3
-
7相天东.从经济学视角看大学生成才教育[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2):72-74.
-
8何凌霄.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J].江苏高教,2007(4):102-103. 被引量:12
-
9郑芳.从职业生涯规划看大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J].中国科技信息,2008(7):251-252. 被引量:2
-
10沈黎嫣.基于COR理论的工作压力源调查与思考[J].科教文汇,2008(31):34-35.
-
1杨巨环,任炜东.精细诊断错因 优化知识结构[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0(11):41-43.
-
2刘小兵.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J].江西教育(教学版)(B),2015,0(3):28-28.
-
3杨文霞.如何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0(7):26-26.
-
4陈秀平,林建成.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三种途径[J].教学研究,2003,26(2):118-120. 被引量:2
-
5江月苏.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要求[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B):261-261. 被引量:2
-
6凌广红.用新理念和新方式诠释数学教学[J].山西教育(教学版),2016,0(1):50-51.
-
7屈映红.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J].新课程学习,2010(7):61-62.
-
8张保杰,朱俊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法的体会[J].文理导航,2015(11):60-60.
-
9严国芳.新课程下儿童观转换诘议[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8(12):196-196.
-
10吴锦程.浅谈支架式教学[J].学科教育,2003(6):29-32. 被引量: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