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对食用蕈菌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基因工程和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蕈菌中的应用现状。
出处
《食用菌》
2004年第2期2-3,共2页
Edible Fungi
同被引文献8
-
1王贺祥,黄荣春,吴子斌,张树庭.蕈菌凝集素[J].中国食用菌,1997,16(1):3-4. 被引量:7
-
2李建武 余瑞元等合编.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10-126.
-
3Pemberton R T.Agglutinins (lectins) from some British higher fungi[J].Mycologicae Res,1994,98:277 -290.
-
4吴锦文.食用菌的医疗保健作用及其发展趋势[J].生物学通报,1999,34(9):18-19. 被引量:33
-
5胡新平,李智恩,徐祖洪.海藻凝集素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0,24(8):34-37. 被引量:32
-
6梁宋平,林莉.虎纹捕鸟蛛凝集素-I(SHL-I)的细胞凝集活性分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0,16(1):92-95. 被引量:20
-
7孙慧,赵辰光,仝鑫,齐义鹏.一种新杨树菇(Agrocybe aegerita)凝集素的纯化及生化特性[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3,19(1):96-102. 被引量:29
-
8董朝蓬,杜林方,段真.植物凝集素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1):71-76. 被引量:23
二级引证文献6
-
1唐海淑,朱凯,安冉,孙素荣.苦豆子蛋白粗提物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9,46(2):425-429. 被引量:10
-
2焦迎春,游潇倩,余梅,唐达.松乳菇凝集素分离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J].北方园艺,2010(6):195-198. 被引量:1
-
3孟建宇,宋馨宇.蒙古口蘑子实体凝集素性质初步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2,28(2):188-192. 被引量:5
-
4郭栋,潘芳芳,潘煜,王玉红,陈光,蒋圣娟.五种食用菌凝集素的提取及凝集活性测定[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28(3):35-40. 被引量:4
-
5武奔月,陈锋泽,张丽娟,闫静芳,田有秋,谢广杰,王昱沣.硫磺菌凝集素的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6,37(14):277-281. 被引量:2
-
6余金凤,冯云利,方媛,马明,郭相.大型真菌凝集素研究进展[J].食药用菌,2021,29(6):488-495. 被引量:3
-
1刘生学.白灵菇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甘肃农业科技,2002,33(10):34-35. 被引量:11
-
2秦文,叶劲松,雷激.食用蕈菌生物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4,25(9):205-209.
-
3秦文,陈宗道,马荣朝.食用蕈菌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续前)[J].食用菌,2004,26(3):2-3.
-
4石林波,周宪民.同工酶技术在虾蟹类动物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2055-2058. 被引量:1
-
5白石进,季华.同工酶技术在林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J].国外林业,1989,19(1):20-23.
-
6王芳辉.谈谈同工酶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食用菌,1989(3):40-41. 被引量:4
-
7王贤樵,王泽生.同工酶技术及其在双孢蘑菇选育种中的应用——Ⅰ.双孢蘑菇同工酶标记筛选研究[J].中国食用菌,1989(6):7-12. 被引量:16
-
8李健,丰先红.同工酶技术在大麦中的应用[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0,27(1):5-7. 被引量:1
-
9刘昭军,李希臣.同工酶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1(6):35-37. 被引量:11
-
10贺新生.食用蕈菌组织分离技术[J].浙江食用菌,1993(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