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2年第6期498-507,共10页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
参考文献17
-
1林蒙嘉,梁国鲁.贵州大树茶染色体数目观察[J].贵州茶叶,1989(4):20-23. 被引量:2
-
2庄晚芳,中国茶史散论,1988年
-
3黄少甫,亚林科技,1986年,1期,26页
-
4李懋学,武汉植物学研究,1985年,3卷,4期,297页
-
5李懋学,武汉植物学研究,1985年,3卷,4期,319页
-
6张宏达,中山大学学报,1984年,23卷,1期,1页
-
7李光涛,茶叶,1983年,4期,11页
-
8陈炳环,中国茶叶,1983年,3期,14页
-
9陈炳环,中国茶叶,1983年,4期,8页
-
10严学成,茶叶,1982年,4期,8页
同被引文献73
-
1叶创兴.山茶科系统发育诠释——Ⅲ.关于金花茶组及山茶属演化若干问题[J].广西植物,1993,13(4):306-310. 被引量:10
-
2李光涛,梁涛.茶树资源植物的染色体研究[J].热带作物研究,1993(3):75-81. 被引量:3
-
3吕华飞,周丽华,顾志建,夏丽芳.山茶属5种植物的核型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8(4):307-311. 被引量:6
-
4闵天禄,张文驹.山茶属古茶组和金花茶组的分类学问题[J].云南植物研究,1993,15(1):1-15. 被引量:48
-
5李林初,钱吉.两种中国特有松属植物核型的研究兼论松属的系统位置[J].云南植物研究,1993,15(1):47-56. 被引量:17
-
6闵天禄,钟业聪.山茶属瘤果茶组植物的订正[J].云南植物研究,1993,15(2):123-130. 被引量:9
-
7李远志,赖红华.茶籽的加工和利用[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94,10(1):56-57. 被引量:7
-
8李光涛,梁涛,张梅莉.山茶属三种植物的核型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1994,15(1):115-118. 被引量:4
-
9夏丽芳,顾志建,王仲朗,肖调江,王丽,近藤胜彦.探讨云南山茶起源的一线曙光──野生二倍体类型在金沙江流域的发现[J].云南植物研究,1994,16(3):255-262. 被引量:15
-
10梁国鲁,周才琼,林蒙嘉,陈家玉,刘君素.贵州大树茶的核型变异与进化[J].植物分类学报,1994,32(4):308-315.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3
-
1张文驹,闵天禄.山茶属的细胞地理学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9,21(2):184-186. 被引量:23
-
2李光涛.山茶属植物核型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5):9-14. 被引量:11
-
3段红星,邵宛芳,王平盛,许玫,庞瑞华,张亚萍,崔文锐.云南特有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3):246-254. 被引量:25
二级引证文献53
-
1杨志玲,李纪元,范正琪,高继银.山茶属红山茶组内杂交亲和性及其影响因子[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4):32-36. 被引量:18
-
2刘广林,李杨瑞,彭宏祥.RAPD技术应用于果树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2006,37(6):632-637. 被引量:6
-
3李光涛,梁涛,张如琼,张梅莉.茶组植物的核型研究[J].茶业通报,2007,29(1):25-28. 被引量:1
-
4姚明哲,陈亮,王新超,赵丽萍,杨亚军.我国茶树无性系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J].作物学报,2007,33(4):598-604. 被引量:72
-
5金梦阳,马冲,危文亮,冯顺山.新型能源植物续随子的核型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2):213-215. 被引量:15
-
6倪穗,李纪元.山茶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进展[J].江西林业科技,2007,35(3):41-43. 被引量:11
-
7王霜,王仲朗,梁静,管开云.濒危植物杜鹃红山茶的细胞学研究(英文)[J].云南植物研究,2007,29(6):655-658. 被引量:15
-
8刘振,王新超,赵丽萍,姚明哲,王平盛,许玫,唐一春,陈亮.基于EST-SSR的西南茶区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8,6(1):100-110. 被引量:85
-
9卢珍红,段晓梅,樊国盛.云南山茶品种资源研究进展[J].山东林业科技,2008,38(1):88-90. 被引量:12
-
10刘本英,王丽鸳,周健,唐一春,成浩,王平盛,江用文.云南大叶种茶树种质资源I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9(4):458-464. 被引量:52
-
1孟令峰,齐桂年.茶树细胞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07,30(4):9-11. 被引量:3
-
2杨继,汪劲武,李懋学.黄精属细胞分类学研究——Ⅲ.国产6种黄精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2,10(3):201-206. 被引量:10
-
3邵建章,张定成,钱枫.安徽黄精属的细胞分类学研究[J].广西植物,1994,14(4):361-368. 被引量:21
-
4叶创兴.山茶科的系统发育诠释 Ⅳ.关于Camellia petelotii(Merr.)Sealy的笔记和评论[J].广西植物,1995,15(1):3-5. 被引量:5
-
5闵天禄.云南山茶科新种和新变种[J].云南植物研究,1997,19(3):221-223. 被引量:1
-
6施苏华.广东山茶科新植物[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30(2):88-90.
-
7邹瑶,齐桂年,陈盛相,王绍梅.蛋白质组学关键技术及其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12,28(7):60-64. 被引量:2
-
8张宏达,任善湘.中国山茶科新植物(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31(1):74-76. 被引量:4
-
9李林初.杉科的细胞分类学和系统演化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89,11(2):113-131. 被引量:15
-
10吴姗,骆耀平.植物激素常用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续)及在茶树上的应用[J].福建茶叶,2000,23(3):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