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儒家“道”、“德”观之寻根阐释及其“形上化”之后果 被引量: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道”与“德”就其源始义而言 ,皆是表示在“天命”之“感召”情境下的“行” ,其本身即是先民的生存境遇之表达。由此处境而发 ,便进一步开显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极其重要的“生生为本”之观念以及儒家的表现为“赞天化育”之形式的“天人一体”的天道观。然而 ,随着宋明理学之勃兴 ,不仅“道”、“德”的源初意蕴被日趋“盘剥” ,而渐为“形而上学”之思想物 ;相应地 ,儒学也逐步地从作为其立足之根的“人伦日用”中“滑脱”出来 ,从而沦为空寂与僵执 ,失去了作为其本质特征的“通经达权”或“顺变精义”之精神 ,于是 ,在社会生活中 ,便引发出许多消极之后果。
作者 陈徽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5-50,共6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0

  • 1.《十三经注疏》[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 2高瑞泉编选.《返本开新—熊十力文选》[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
  • 3.《中国哲学史资料选编》“宋元明之部”上[M].中华书局,1962年.第285页.
  •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
  • 5(晋)韩璜注 (宋)刑爵疏.《尔雅注疏》[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9页.
  • 6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 7朱熹 黎清德编.《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375页,第2375页.
  • 8.《中国哲学史资料选编》[M].中华书局,1962年..
  • 9谢遐龄.戴震哲学之二三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5(4):49-54. 被引量:2
  • 10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41页.

共引文献228

同被引文献30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