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郁达夫的“自卑情结”及其小说创作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卑情结”是郁达夫小说作品中主人公常见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是一种病态时代的病态反映。郁达夫的“自卑情结”有着复杂的形成因素和鲜明的时代意义,它直接决定了作者的艺术选择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自卑”艺术的表现方式,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别具特色的精神价值世界。
作者
刘茂海
机构地区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6-108,共3页
基金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立项课题结题成果之一。
关键词
郁达夫小说
自卑情结
成因
时代意义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7
1
A·阿德勒:《自卑与超越》,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第120页.
2
王宜春.
王以仁:郁达夫的精神兄弟——兼论“郁达夫族群”主体人格[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2):53-56.
被引量:3
3
吴建华.
论郁达夫小说中人物的心理精神特征[J]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5,14(1):83-87.
被引量:2
4
黄大勇.
郁达夫:表现悲哀的歌人[J]
.西部论坛,1996,14(2):33-36.
被引量:1
5
郭沫若:《再谈郁达夫》,载王自立、陈子善主编《回忆郁达夫》,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74、72页.
6
扬小青."卑己自牧"辨——论郁达夫其人其作[J].上海大学学报,2001,(2).
7
郭沫若:《论郁达夫》,载王自立、陈子善主编《郁达夫研究资料》(上),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3页.
共引文献
3
1
李双丽.
论《青烟》对表现主义“分身”法的借鉴和突破[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4):57-59.
被引量:1
2
王爱军.
“诗性”之维:论五四小说的“文体互渗”现象[J]
.青海社会科学,2016(3):160-169.
被引量:4
3
徐琼.
许杰与王以仁交往考[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32(6):26-30.
同被引文献
16
1
余蕾.
郁达夫小说研究综论[J]
.湖南社会科学,1999(4):85-86.
被引量:1
2
许凤才.
郁达夫与成仿吾[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4,13(5):102-105.
被引量:1
3
李标晶.
爱国主义的悲壮诗史——试论郁达夫创作中的爱国主义思想[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2,12(1):53-59.
被引量:3
4
陈望衡.
沉沦与救赎──试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6(1):83-89.
被引量:2
5
吴晓东.
中国现代审美主体的创生——郁达夫小说再解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3):3-34.
被引量:58
6
[3]郁达夫.马蜂的毒刺[M]//郁达夫文集(第3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
7
刘茂海.对郁达夫小说中感伤情绪与颓废色彩的重新思考[J].思想战线,2001,(5):107-110.
8
浪华.无题--次郁达夫韵(七律)[N].神州日报,1915-08-08.
9
郭彬.郁达夫小说研究综述.文教资料,2000,(6).
10
刘耀辉.
郁达夫与周作人的交往与友谊[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8):73-7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钟华民,姚迪.
1996—2006年郁达夫研究述评[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4):51-53.
被引量:1
2
蒋有红.
试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感伤颓废情调和反抗意识[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5):112-114.
被引量:4
3
李宗刚,范丽媛.
论郁达夫的交游及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J]
.江苏社会科学,2022(1):215-223.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杨眉.
从《感伤的行旅》看郁达夫式感伤之神韵[J]
.榆林学院学报,2009,19(5):50-53.
2
周虹云.
何来“春风”,为何“沉醉”?——再读郁达夫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J]
.文教资料,2015(14):8-9.
被引量:1
3
胡庆章.
抒情压倒了理性——论《心灵史》批判力的丧失[J]
.文教资料,2015(14):10-12.
4
李开林.
执着于编辑 衷情于学术——评蒋成德先生的研究工作及其品格[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6):67-75.
5
姜良琴.
解读郁达夫作品中的颓废与感伤[J]
.作家,2014,0(01X):50-51.
1
李怡.
论穆旦与中国新诗的现代特征[J]
.文学评论,1997(5):148-157.
被引量:24
2
张芳.
谈左翼作家柔石的思想观念与艺术选择[J]
.开封大学学报,2008,22(2):49-51.
3
李雯.
浅谈左翼作家柔石的生存状态与文学接受[J]
.办公室业务,2013(5S):233-235.
4
胡德培.
“谌容现象”研究[J]
.当代文坛,1989(3):10-13.
被引量:2
5
白草.
略谈石舒清的小说[J]
.文学界(原创版),2008,0(10):19-22.
6
陈明华.
文学教育 一种价值的叩问[J]
.东宇经纬,2000(7):35-37.
7
董小玉.
现代主义在中国新时期文坛掀起的缘由及涵义[J]
.探索,2001(3):53-55.
8
尚辉.
传记人物的形象“还原”[J]
.读书,1998,0(12):97-99.
9
魏敏.
新故事叙述角度的艺术选择[J]
.民间文学论坛,1994(3):51-54.
被引量:1
10
宋永志.
从同类题材作品看小说和角度[J]
.现代经济信息,2008(9):126-126.
江汉论坛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