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太祖罢中书废丞相后,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但皇帝日理万机却难以周遍,皇帝与百司之间需要匡辅。于是先是设四辅官,后任翰林学士,明成祖时定格为殿阁大学士,设内阁,终于使参谋型匡辅取代了直线型匡辅。内阁只参谋建议而不直接发号施令,并形成票拟、留中等一套工作机制,大学士于是成为没有名义的实际宰相,但内阁们是编外非正式组织。此外,内廷还另有一些与内阁业务有关的禁直机构,又将文秘等官职统一于翰林院。科举进士多入翰林院,而内阁学士多出翰林院,使科举士官主导了内阁枢要。
出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75,共4页
Journal of Fujian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