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9-91,共3页
参考文献7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53-154页.
2 韦勒克 沃沦 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M].三联书店,1984年.第236页.
3 费朗西斯·马尔赫恩编 刘象愚 译.《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09页.
4 E.F 舒马赫 虞鸿钧 译.《小的是美好的》[M].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27页.
5 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M].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261页.
6 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 .文学评论,2001(1):131-139. 被引量:527
7 RF舒马赫 虞鸿钧等译.《小的是美好的》[M].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27页.
二级参考文献15
1 德里达.《心理:另类发明》(Psyche:Inventions de l'autre).巴黎:加利利出版社,1987年版,第237-70页.
2 尼古拉斯·罗伊尔(NicholasRoyle)翻译.《心灵感应》("Telepathy")[J].牛津文学评论,(1988):3-3.
3 保罗·德·曼.《抵制理论》(The Resistance to Theory).明尼亚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页.
4 路易斯·阿尔图塞.《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机器》(“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Notes towards an Investigation]”),《列宁与哲学及其它文章》(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本·布鲁斯特(Ben Brewster)翻译.纽约:每月评论出版社,1972年版,第163页.
5 比尔·雷丁斯(Bill Readings).《破败的大学》(The University in Ruins).麻州:哈佛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 乔治·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未来的社区》
(La comunita che viene).都灵:Einaudi,1990年版.
7 《未来的社区》(The Coming Community),麦克尔·哈特(Michael Hardt),明尼亚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8 黑格尔.《美学讲稿》(Vorlesungen uber die Asthetik).《理论文集》(Theorie Werkausgabe).(美因河畔)法兰克福:Suhrkamp,1970年版,第13卷,第25期.
9 阿维塔尔·罗奈尔(AvitalRonell).《电话簿》(The Telephone Book).林肯:内布拉斯加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0 劳伦斯·里克尔斯(LaurenceRickels).《电话上的卡夫卡与弗洛伊德》("Katka and Freud on the Telephone")[J].奥地利现代文学:国际阿图尔·施尼茨勒研究会学刊 第22卷3/4,1989,:211-225.
共引文献963
1 张宏.论媒体转型对中国当代文学机制变革的影响[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2):236-247. 被引量:1
2 武豹,余建军.提升网络空间主流话语引领力的三大策略[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21(2):41-47.
3 李衍柱.走向中国特色的文艺学:中国文艺学发展百年回眸[J] .山东社会科学,2021(1):5-11. 被引量:1
4 舒翔,赵勇.“作者中心论”与“读者中心论”的中西碰撞——重访米勒与童庆炳的“文学终结论”之争[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1(4):278-289. 被引量:3
5 朱斌.重申基本常识:文学理论须有文学之用——也谈“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J] .文艺争鸣,2022(7):73-81. 被引量:1
6 肖明华.“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文学终结”后的文论新话语[J] .文艺争鸣,2022(7):66-72. 被引量:1
7 王雁.大学生自媒体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体系建构策略探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2):44-46. 被引量:1
8 王光利.审美范式转型与新媒体文学发展路向[J] .江苏社会科学,2021(2):142-149. 被引量:6
9 张平.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11):208-212. 被引量:1
10 过俊荣.“后理论”及理论之后[J] .文教资料,2008(36):72-73.
1 董丽华.谁看到了文学理论的边界——文学理论边界问题的回顾与展望[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9):139-140.
2 王玉.文学与底层[J] .学理论,2009(27):239-240.
3 陈太胜.文学理论:不断扩展的边界及其界限[J] .河北学刊,2004,24(4):98-100. 被引量:1
4 周志强.文学理论的边界问题及文学研究的态度[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2(5):67-71.
5 姚朝文.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边界问题[J] .文艺争鸣,2007(1):40-50. 被引量:2
6 俞世芬.一幅高校生活的“清明上河图”——评晓风的中篇小说创作[J] .南方文坛,2016(5):145-149. 被引量:4
7 王学振.抗战文学研究的边界问题[J] .南方文坛,2014(4):122-125. 被引量:2
8 梅启波.从文本的角度看文化批评与文学研究——兼谈文学理论边界问题[J] .学术论坛,2005,28(12):148-152. 被引量:1
9 刘淑一.从二月河“落霞三部曲”看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史学边界问题[J] .职业时空,2008,4(8):48-48.
10 徐珂.文艺学理论边界不能无限扩大[J] .中国美术馆,2006,0(11):9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