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29
出处
《探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7-108,共2页
Probe
同被引文献109
-
1孙日华.信用联合惩戒的检视与制度优化[J].河北法学,2020,0(3):123-134. 被引量:27
-
2向欣.关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6):86-90. 被引量:44
-
3甘开鹏.国家助学贷款机制的革新与完善——基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61-62. 被引量:2
-
4仇妙芹.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与对策[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3):37-39. 被引量:7
-
5杨泽宇.孔子人生观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9(1):18-21. 被引量:3
-
6段鑫星,池忠军,谷建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2):16-21. 被引量:36
-
7杨宁坤.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状况——广西师大15届大学生纵向研究报告[J].青年研究,1996(6):18-21. 被引量:3
-
8张银河.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36):96-98. 被引量:2
-
9袁朝云.论教育诚信[J].教育探索,2004(7):55-57. 被引量:4
-
10赵春丹.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病理剖析与处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4):67-69.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29
-
1黄履香.新时期高校实施诚信教育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6):324-327. 被引量:3
-
2洪跃雄.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心理、原因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1):85-87. 被引量:9
-
3嵇小怡,何毅.对当前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及教育反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8):77-78. 被引量:17
-
4洪丽敏.论诚信品质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4):84-89. 被引量:6
-
5蔡海江,章可敦,杨华琴.当代大学生诚信水平与诚信观的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4):85-87. 被引量:8
-
6何霭.大学生诚信状况与诚信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6(1):39-42. 被引量:68
-
7王树果.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建立的必要性探讨[J].兰台世界(上旬),2006(04S):25-26. 被引量:5
-
8潘文.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探讨[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7,15(1):59-62. 被引量:4
-
9王丽娟.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社会心理动因及其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136-140. 被引量:23
-
10姬道兴.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的目标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7,24(4):55-5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67
-
1崔国军,王振宪,孙连华.充分发挥校园传媒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新闻传播,2021(2):97-98.
-
2朱新龙.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探析及对策[J].河南农业,2008(2):40-41. 被引量:3
-
3王焕章.加强高校“三信”教育 构建文明和谐校园[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8(9):17-18.
-
4韩晓顶.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文教资料,2007(25):29-30. 被引量:1
-
5杜庆华.多学科视角的诚信研究综述——基于中国学术期刊2000—2011年的文献检索[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3):102-107. 被引量:6
-
6于馨颖.民办高校学生党员诚信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67-68. 被引量:4
-
7台秀珍,李丹,黄耀宇.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诱因分析及对策[J].大家,2010(2):111-111.
-
8柳林.浅议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S1):65-66. 被引量:2
-
9叶媛秀,古小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反思与重构[J].沧桑,2008,0(5):177-178. 被引量:1
-
10杨娟窈,黄红平.加强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之我见[J].中国商界,2009(6):341-342. 被引量:1
-
1朱萍.对建立研究生信用档案的探讨[J].云南档案,2009(3):45-47. 被引量:2
-
2白华.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J].管理观察,2008(10):80-81.
-
3刘燚,董晓峰,高湘萍,王红罡,赵光圣.上海市中小学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状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4(9):11-16. 被引量:2
-
4陈旭东.高校应成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示范区[J].思想.理论.教育,2004(9):17-19. 被引量:2
-
5吴小林.如何将“民族精神教育”渗透于政治教学实践[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1(10):50-51.
-
6欧彦.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构建“文化育人”教育网络[J].小学德育,2004(9):12-13.
-
7王利华.思想道德修养课: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阵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4):39-40.
-
8刘汉杰.优化网络舆论监督机制[J].网络传播,2005(2):5-5.
-
9玄凌.高校毕业生信用档案共享机制研究[J].兰台世界(中旬),2013(7):108-109.
-
10杨通.给学生建立一个信用档案[J].班主任,2003(4):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