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东坡易传》看苏轼的情本论思想
被引量:
14
A Look at Su Shi's Sentiment Ontology from "Dongpo Yi Zhu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蜀学的代表性著作《东坡易传》为依据,从宇宙生成论、性命论、人性论等方面分析了苏轼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认为苏轼将道的本质规定为无时无处不与人共存共生着的“易”,而“得丧吉凶”的“易”出自人的情感判断和价值判断,因此,“易”也就必然导源于人的情感。苏轼从人的自然而然的本性中抽绎出情,再让情进入到本体的层次,使情、性、命处于同一个层面。在现实中,人的各种活动往往是首先从感情出发的,按照情、性、命合一的理论,人的情感实际上变成了人事活动的本源和根据。这就形成了其独特的情本论。
作者
冷成金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3-78,共6页
Fujian Tribune
关键词
苏轼
《东坡易传》
情本论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14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12
1
.《淮海集》卷3《答傅彬老简》[M].,..
2
.《四库全书总目》卷146[M].,..
3
.《宋元学案》卷99[M].,..
4
.《宋元学案补遗》卷99《苏氏蜀学略补遗》[M].,..
5
.《东坡易传》卷7《东坡易传》仅标卷敷[M].,..
6
.《德充符》[M].,..
7
.《在宥》[M].,..
8
.《骈拇》[M].,..
9
.《答张文潜书》[M].,..
10
焦循.《易余龠录》第16[M].,..
共引文献
10
1
萧仕平.
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庄子人际关系思想试析[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6):31-34.
被引量:3
2
谭维智.
论庄子对知识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的认识[J]
.教育学报,2010,6(4):111-118.
被引量:3
3
戴琏璋.
关于人文的省思[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5):49-55.
4
谭维智.
庄子对道德教育目的性的认识——论一种无目的性的道德教育思想[J]
.当代教育科学,2011(6):9-12.
被引量:2
5
经纶.
“技”、“情”与道——释《庄子》“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9(6):132-140.
被引量:3
6
樊浩.
玄学伦理与民族精神形态[J]
.江海学刊,1989(6):101-105.
7
葛金芳,陈方清.
熙宁新法的富民与富国之争[J]
.晋阳学刊,1988(1):73-77.
被引量:2
8
方克立.
“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文化观的意义和价值[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1):26-33.
被引量:64
9
张伟.
苏辙与《古史》[J]
.史学史研究,2003(3):46-52.
被引量:5
10
丁怀轸.
从尘世的超越到精神的逍遥——《庄子》精神主体自由论勾玄[J]
.社会科学战线,2004(3):28-3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14
1
胡长海.
苏轼道统思想探析[J]
.原道,2019,0(1):103-114.
被引量:2
2
刘文元.
从《东坡易传》看苏轼《前赤壁赋》之“无穷”观[J]
.文教资料,2007(6):79-80.
被引量:1
3
黄高宪.
《周易》对《文心雕龙》“原道”论的影响[J]
.闽江学院学报,2001,22(4):1-6.
被引量:3
4
黄黎星.
《周易》对欧阳修文学观念的影响[J]
.周易研究,1999(3):81-86.
被引量:7
5
王木青.
论王勃的周易美学思想[J]
.周易研究,1998(4):85-87.
被引量:3
6
王小盾.
《文心雕龙》和《周易》的关系[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5(1):49-57.
被引量:6
7
党圣元.
谈“易象”[J]
.思想战线,1986,12(3):44-50.
被引量:4
8
章培恒.
李梦阳与晚明文学新思潮[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4(3):6-15.
被引量:29
9
王运熙.
《文心雕龙·原道》的思想倾向[J]
.中州学刊,1985(3):67-69.
被引量:6
10
黄黎星.
刘熙载《艺概》中的援《易》立说[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5):74-7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4
1
程刚.
易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的两种范式——《周易》与文学关系研究综述之一[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1):48-55.
被引量:2
2
胡金旺.
道在易中:苏轼哲学体系略论[J]
.中州学刊,2012(3):129-133.
被引量:7
3
胡金旺.
苏轼与程颐在性情论上的分歧[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4(6):63-67.
被引量:1
4
王维玉.
苏轼葬郏之选:事件、观念与哲学意蕴[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29(3):74-78.
被引量:1
5
胡金旺.
苏轼道本论与工夫论关系探微[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7(1):14-18.
被引量:2
6
许安苒.
极力上书 为民请功——苏轼《乞将合转一官与李直方酬奖状》赏析[J]
.秘书之友,2018,0(10):43-46.
7
王维玉.
王尚絅“右程左苏”观考辨[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35(6):88-91.
8
程刚.
从“一爻为主”到“卦合爻别”——苏轼对王弼卦义产生模式的继承与发展[J]
.齐鲁学刊,2021(5):139-146.
9
万燚.
美国汉学家艾朗诺论苏轼的政治哲学[J]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22,29(1):54-61.
被引量:4
10
胡金旺.
苏轼的哲学思想与艺术[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37(3):1-1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胡金旺.
苏轼与程颐在性情论上的分歧[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4(6):63-67.
被引量:1
2
胡金旺.
苏轼道本论与工夫论关系探微[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7(1):14-18.
被引量:2
3
许外芳.
论“东坡风度”[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2):24-33.
被引量:1
4
胡金旺.
相辅相成:苏轼贬谪生涯中的哲学与文学[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4(3):53-58.
5
胡金旺.
苏轼的哲学思想及其荀学特色[J]
.宜宾学院学报,2019,19(7):97-105.
被引量:1
6
吴娅鹏.
浅谈舞蹈中的《周易》之美[J]
.中国民族博览,2020,0(3):127-128.
7
吉灵娟.
苏轼绘画理论在欧美学界的翻译与研究[J]
.中国翻译,2021,42(6):46-53.
8
胡金旺.
苏轼的哲学思想与艺术[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37(3):1-10.
被引量:2
9
陈力祥,吴可.
苏轼“应势适情”之政治伦理思想探微[J]
.中原文化研究,2022,10(4):31-39.
被引量:1
10
杨景春.
苏轼诗的鱼意象及其美学价值[J]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22,29(6):43-51.
被引量:1
1
范立舟.
《东坡易传》与苏轼的哲学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2009(5):4-8.
被引量:8
2
陈仁仁.
《东坡易传》论“道”与“性”——兼论其中儒佛道三家关系问题[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4):28-32.
被引量:5
3
冷成金.
试论“三苏”蜀学的思想特征[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71-77.
被引量:11
4
谢建忠.
苏轼《东坡易传》考论[J]
.文学遗产,2000(6):30-36.
被引量:9
5
胡金旺.
苏轼道本论与工夫论关系探微[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7(1):14-18.
被引量:2
6
杨遇青.
“志气如神”与“以神行智”论——《东坡易传》中“神”的观念[J]
.周易研究,2006(4):20-25.
被引量:3
7
赵清文.
人性“可见”吗?——《东坡易传》对传统人性理论的批评[J]
.周易研究,2009(1):71-75.
被引量:1
8
胡金旺.
苏轼与王安石在《尚书》诠释上的分歧——以他们的哲学思想为视角[J]
.兰州学刊,2012(2):5-9.
被引量:1
9
汪学群.
王船山占学观试探[J]
.中国哲学史,1998(3):92-97.
10
安文研.
苏轼辨孟考[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3):38-44.
被引量: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