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的小说和小说的误读——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历史叙事化用传统文化资源的经验和教训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2003年第5期69-71,共3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二级参考文献18
-
1王富仁,柳凤九.中国现代历史小说论(三)[J].鲁迅研究月刊,1998(5):18-27. 被引量:16
-
2凌力.天子──孙子──孩子──有关《暮鼓晨钟》创作的思考[J].当代作家评论,1994(1):50-55. 被引量:13
-
3唐浩明.《曾国藩》创作琐谈[J].文学评论,1993(6):119-131. 被引量:18
-
4凌力.路漫漫其修远兮[J].文学评论,1992(1):38-43. 被引量:6
-
5杨世伟.评二月河的长篇历史小说[J].文学评论,1997(5):116-124. 被引量:11
-
6刘斯奋.《白门柳》的追述及其他[J].文学评论,1994(6):25-31. 被引量:14
-
7黑格尔 王造时译.《历史哲学》[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126、129、127页.
-
8李海燕 谭笑.《晚霞璀璨,黑暗来临—二月河谈他的“落霞”系列小说》[J].东方,2000,(1).
-
9郁达夫.历史小说论[J].创造月刊,1926,(4).
-
10宋寅.二月河《月昏五鼓》预告帝制终结[N].香港:文汇报.1998-10-13.
共引文献35
-
1王雅萍.女性历史的自我书写——论女性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经典书写[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5):46-48.
-
2李嵩岳.不一样的成长故事:《紫色》的文学与影像叙事比较[J].芒种,2012(17):69-70.
-
3刘克.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荆楚文化精魂的记忆与想象[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53-58.
-
4李红秀.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的通俗化流变[J].天府新论,2004(4):112-116.
-
5刘克.在精神的压抑中寻绎颠覆的踪迹——论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对生命身体的审美关注与构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5):130-133.
-
6刘克.当代清朝题材小说热点作品的突破与局限[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108-112.
-
7刘克.复仇叙述:从命运自觉到凿壁借明——评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J].贵州社会科学,2005(4):99-104. 被引量:1
-
8陈娇华.对20世纪90年代后历史小说创作的审美新变考察[J].广西社会科学,2006(3):142-146.
-
9陈林侠.历史:作为一种修辞的叙事——论当下影像中历史叙事的多重策略[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2):43-48. 被引量:2
-
10陈林侠.强权意志、弱势群体与知识分子形象——小说与电影的权欲叙事比较研究[J].戏剧艺术,2006(6):72-79.
-
1齐裕焜.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得失谈[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0-46. 被引量:10
-
2刘克.复仇叙述:从命运自觉到凿壁借明——评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J].贵州社会科学,2005(4):99-104. 被引量:1
-
3刘克.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中的显命题:重建与驳杂[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10-114.
-
4刘克.误读的小说和小说的误读———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历史叙事化借用传统文化资源的经验和教训[J].贵州社会科学,2004(1):82-86. 被引量:3
-
5刘克.在民间文化形态中寻求精神的灵动——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论略[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6):70-73.
-
6刘克.楚汉文化的整合与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艺术精神[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1):144-147.
-
7刘克.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中的显命题:重建与驳杂[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3):67-71. 被引量:1
-
8沈云霞.论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艺术追求与经验教训[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2(4):361-365.
-
9史玉海.帝王梦,何处寻——解读《三国演义》中三位帝王形象的意蕴[J].俪人(教师),2014(17):150-150.
-
10陈梦熊.杜甫诗歌中的帝王形象[J].铜仁学院学报,2014,16(6):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