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万般妙意 归于趣象——余光中诗歌意象世界初探
被引量:
6
Myriads of Intricacies Merged into Images - An Exploration of Imagery World in Yu Guangzhong's Po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余光中是一个拥有“诗歌、散文、翻译、评论”四度空间的大家 ,他的诗歌创作散发着无尽的艺术魅力。文章在采用比较学、文艺心理学、艺术美学、接受美学等相结合的文学批评方法 ,自化合、二元、对比的艺术视角出发 。
作者
蔡菁
机构地区
华侨大学中文系
出处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3年第1期93-100,共8页
Taiwan Research Journal
关键词
余光中
诗歌
意象
艺术张力
艺术风格
表现手法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叶芸.
口译杂谈[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19(6):5-11.
被引量:2
2
杨匡汉.
意象如是说——诗学笔记之一[J]
.社会科学战线,1990(2):287-296.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4
1
潘珺,王红华.
演讲者与口译员交流模式浅析[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77-80.
被引量:3
2
戴惠.
论穆旦诗歌的意象艺术[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6):128-131.
被引量:3
3
杨匡汉.
追寻母性的声音——台湾中生代诗歌论札[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3(3):36-43.
4
巴冬晴.
从词汇的文化色彩看“西风”在东西方语境下的意象差异——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雪莱的《西风颂》为例[J]
.今古文创,2020(18):32-3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8
1
徐学.
余光中性爱诗略论[J]
.华文文学,2005(2):32-39.
被引量:2
2
李丹.
试论余光中诗歌的“中国结”[J]
.华文文学,2003(2):64-69.
被引量:2
3
杨洁梅.
浅析李白诗水意象的审美境界[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3,16(3):27-31.
被引量:3
4
丁宗皓.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余光中先生访谈录[J]
.当代作家评论,1997(6):59-68.
被引量:16
5
任洪渊.
当代诗潮:对西方现代主义与东方古典诗学的双重超越[J]
.文学评论,1988(5):119-126.
被引量:7
6
李朝.
中西双重融合的典范———评余光中的诗[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50-55.
被引量:5
7
王敏.
融合中西的“回头浪子”——论余光中《掌上雨》中现代诗观之演变[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0(5):67-71.
被引量:2
8
黄维梁.
为李白、杜甫造像——论余光中与唐诗[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4):35-42.
被引量:2
9
杨景龙.
“母题”“原型”说《乡愁》——余光中《乡愁》的文本细读[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4(11):105-111.
被引量:7
10
赵敏俐.
关于加强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的几点思考[J]
.文艺研究,2002(4):97-99.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6
1
胡俊.
近十年余光中诗歌研究述评[J]
.文教资料,2008(28):197-200.
2
仇小屏.
“纵的继承”的精彩示范——论余光中“李白三部曲”对李白诗歌的继承与创新[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22(4):95-103.
3
司娟.
浅析余光中诗美创造论[J]
.科教文汇,2011(20):57-57.
4
潘水萍.
余光中与“中国新文学”精神的生发[J]
.学术探索,2016(9):120-129.
被引量:2
5
范则言.
论余光中诗歌的创作风格[J]
.北方文学(中),2017,0(9):41-41.
6
殷丽萍.
论诗歌《等你,在雨中》的语言张力[J]
.青年文学家,2016,0(12Z):48-49.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张叉,余秋蓉.
余光中诗文作品中的生死观[J]
.华文文学评论,2019(1):31-48.
2
殷宝为.
余光中散文世界构建路径探析[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2):73-76.
1
曾小月.
论余光中诗歌对古典诗艺的运用[J]
.当代文坛,2006(1):118-119.
被引量:3
2
卢馥桂.
兰花[J]
.诗词月刊,2014(7):73-74.
3
郭文姝.
试论中国新诗的终极重建[J]
.作家,2010(8):27-28.
4
史青松.
近十年余光中诗歌研究综述[J]
.青年文学家,2009,0(24):223-224.
5
雷巧旋.
浅谈余光中诗歌的民族风格[J]
.阅读与写作,1999,0(6):9-10.
6
张巍巍.
意胜群芳——论苏轼诗[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5):228-229.
7
周仲强.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论苏轼诗的“妙”[J]
.社科纵横,2009,24(9):88-89.
8
鸣高,张桂兴,王骏,王樾华,张立挺,董澍,海不平,王永收,钟鸣,潘泓,苏大勇,吴学模,倪汝阳,耿运华,代京华,杜渐,朱继彪,杨洪源,郁犁,杨远建,王依群,徐勋汉,刘源春,柯卓英,陶汉清,潘世信,劳秦汉,周执中,周济夫.
情系河山[J]
.中华诗词,2013(5):10-10.
9
李玉鸽.
妙意各不同 相映两成趣——中外两篇《门》文对读[J]
.阅读与写作,2002(7):14-15.
10
张耀元.
余光中江河诗的生命内涵与表现[J]
.青年时代,2015,0(5):2-2.
台湾研究集刊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