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水稻“三系”资源的类型和利用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水稻“三系”资源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1.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目前,我国在生产上推广的98%以上的杂交稻组合(占杂交稻种植面积99%以上),是通过核置换育成的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配组育成的。这些核质互作型籼、粳雄性不育系,依其不育胞质来源不同,可以归并为近60种。其中,属间杂交的属于野茭白细胞质的一种;种间杂交。
作者
罗崇善
机构地区
湖南省杂交水稻中心
出处
《作物杂志》
CAS
1988年第3期1-4,共4页
Crops
关键词
三系
野败
品系(育种)
不育系
水稻
花粉败育
资源
分类号
S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7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49
同被引文献
147
1
石天宝.
水稻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株1S与陆18S[J]
.作物研究,2004,18(4):235-236.
被引量:1
2
易小平,陈芳远.
籼型杂交水稻品质性状的细胞质遗传效应研究——Ⅰ.稻米外观品质及氨基酸含量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1991,25(1):25-32.
被引量:8
3
卢升安,陈芳远,易小平.
籼型杂交稻不育系细胞质基因对配合力的作用研究[J]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3,12(1):1-5.
被引量:10
4
朱军,季道藩,许馥华.
作物品种间杂种优势遗传分析的新方法[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3,20(3):262-271.
被引量:128
5
余文金,罗科,郭学兴.
以水稻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不经幼胚培养获得Oryza sativa×O.officinalis杂种的研究[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3,20(4):348-353.
被引量:20
6
蔡善信.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效应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15(1):115-121.
被引量:16
7
王文明,文宏灿,袁国良.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早稻产量性状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4,12(3):383-387.
被引量:25
8
毛龙,周清,王显平,胡含,朱立煌.
高秆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的RFLP分析[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4,36(1):11-18.
被引量:12
9
符福鸿,王丰,黄文剑,彭惠普,伍应运,黄德娟.
杂交水稻谷粒性状的遗传分析[J]
.作物学报,1994,20(1):39-45.
被引量:74
10
史开兵,黄小明,陆作楣.
5种主要籼稻不育系细胞质的胞质效应研究[J]
.杂交水稻,2005,20(3):64-6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1
1
王文明,文宏灿,袁国良.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早稻产量性状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4,12(3):383-387.
被引量:25
2
陈大洲,肖叶青,赵社香,熊焕金.
江西东乡野生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复源探讨[J]
.杂交水稻,1995,10(6):4-6.
被引量:13
3
邓化冰,邓启云,陈立云.
野生稻种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动态[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95-299.
被引量:10
4
李飞.
野生稻遗传资源在育种上的利用[J]
.福建稻麦科技,2006,24(1):37-39.
被引量:1
5
梁耀懋,黎坤爱,陆岗,农保选,李丹婷,赵艳红.
水稻偏粳型广谱性强恢复系种质GR38的创新和评价[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7(4):382-386.
被引量:5
6
仇秀丽,王洪飞,李毓,王乃元.
杂交水稻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进展[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3):455-458.
被引量:3
7
蒋开锋,郑家奎,文宏灿,朱永川,万先齐,张长伟.
杂交水稻谷粒性状三种不育胞质遗传效应的分析[J]
.生物数学学报,1996,11(S1):76-82.
被引量:1
8
李云海,钱前,曾大力,孙宗修.
我国主要杂交水稻亲本的RAPD鉴定及遗传关系研究[J]
.作物学报,2000,26(2):171-176.
被引量:70
9
王彦荣,王妍,代贵金,蔡伟,吕晶.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效应研究综述[J]
.辽宁农业科学,2000(3):33-36.
被引量:8
10
黄运平,覃瑞.
野生稻资源的研究与利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02,41(4):16-19.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
149
1
王正华,杲修杰,曹孟良.
东乡野生稻NBS-LRR类抗性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与鉴定[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8,30(2):56-60.
被引量:2
2
LONG Wen-hong , XU Ming-hui and ZHANG Shu-hua(College of Landscape and Horticultur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 P. R. China,Institute of Biotechnology ,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Kunming 650223 , P. R. China,Rice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Kunming 650201 , P. R. China).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ca-Japonica RAPD Differentiation of Parents and Heterosisin Dian Type Hybrid Rice[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2,1(12):1303-1309.
被引量:2
3
孙祎振,崔心刚.
糯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RAPD技术预测杂种优势[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1,16(3):1-12.
被引量:10
4
王金英,江川.
分子遗传标记类型及其在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上的应用[J]
.福建稻麦科技,2002,20(3):34-36.
被引量:1
5
杨国涛,谢崇华,李海青,胡运高,陈永军,张玲.
杂交水稻产量性状胞质效应的配合力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8):55-60.
被引量:8
6
程新奇,周清明,严钦泉.
水稻栽培稻分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6(3):72-75.
被引量:6
7
马兵钢,牛建新,潘立忠,冯建荣,鲁晓燕.
应用RAPD分析新疆主要梨品种的遗传关系[J]
.果树学报,2004,21(6):521-525.
被引量:13
8
宋小玲,刘琳莉,强胜.
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抗性基因漂移的安全性探讨[J]
.江苏农业科学,2004,32(6):1-5.
被引量:10
9
李绍清,杨国华,李绍波,朱英国,李阳生.
野败型育性恢复基因在AA基因组野生稻中的分布与遗传[J]
.作物学报,2005,31(3):297-301.
被引量:17
10
杨友才,周清明,尹晗琪.
烟草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97-100.
被引量:13
1
鲁雪报,倪勇,胡美洪,吕小林.
长鳍吻鮔♀×圆口铜鱼♂杂交试验及杂种(F_1)生长适应性初报[J]
.科学养鱼,2017,39(11):54-55.
2
李莹,卫保国,王志.
三个大豆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和研究初报[J]
.华北农学报,1988,3(1):35-38.
被引量:8
3
徐树华,冯增立.
杂交水稻及其三系剑叶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比较观察[J]
.植物科学学报,1987,27(1):35-42.
被引量:4
4
郑德兴,黄研农.
晚稻钢白矮4号特性及其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1989(2):7-8.
5
罗永曼.
特优桂33的特性及制种技术[J]
.广西农业科学,1999,30(1):37-38.
6
孙宝丰,许钢垣,景蕊莲.
小麦“临型不育系”的初步研究[J]
.华北农学报,1988,3(1):1-6.
被引量:1
7
娄丽娜,刘哲,许园园,苏小俊.
萝卜与芜菁异源三倍体杂种的获得及鉴定[J]
.江苏农业学报,2017,33(4):881-889.
被引量:2
8
马忠良,姚忠贤,张淑君,周紫阳.
高梁四个不同胞质不育系的育性反应及一般配合力测定结果[J]
.东北农业科学,1988,40(3):23-24.
被引量:1
9
徐庆国.
稻米营养品质的研究——Ⅰ.糙米粗蛋白质含量的品种(组合)间差异及与农艺性状的关系[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17(1):1-9.
被引量:3
作物杂志
198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