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英美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以简·爱与林黛玉为例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由于中西方在文化传统、政治、哲学、宗教方面都具有着明显差异,因此在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方面也会体现出不同。本文提出了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与中国女性形象在是否遵从自身情感与是否具备自强意识两个方面的差异,并从《简·爱》和《红楼梦》中的简·爱与林黛玉的比较入手,对这种差异做出了论证。
作者
贾萍
机构地区
石家庄学院外语学院
出处
《作家》
2015年第5X期165-166,共2页
Writer Magazine
关键词
中国
英美文学
女性形象
比较
差异
分类号
I106.4-03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李华.
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透析[J]
.长城,2013,0(01X):4-6.
被引量:2
2
解修龙.
浅析《简爱》的爱情观[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0(3):114-120.
被引量:14
3
刘爱萍.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悲剧原因[J]
.文学教育,2007(6):88-89.
被引量:3
4
张翠萍.
从《简爱》的圣经情结看其女性主义观[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1):90-92.
被引量:3
5
戴峰.
幻灭与抗争--林黛玉与简·爱形象比较[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74-76.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刘思谦.
“女性主义”与“神学”[J]
.读书,1999,0(9):78-81.
被引量:9
2
孙作顶.
浅析莎士比亚早期作品的女性形象[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45-246.
被引量:5
3
朱虹.基督教<圣经>与<简·爱>[J].外国文学研究,1987,(2).
4
杨静远编选.勃朗特姐妹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5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6
中国女性与文学[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7
[英]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Bronte)著.简爱[M].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
8
李晓红.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形象分析[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7):10-11.
被引量:3
9
王卫兵.
“情”与“礼”的抗争——崔莺莺形象分析[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2,17(3):66-67.
被引量:5
10
解修龙.
浅析《简爱》的爱情观[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0(3):114-120.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24
1
魏红霞.
命运注定是悲剧的林黛玉[J]
.文教资料,2008(24):12-13.
2
张春宇.
中国与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差异化分析[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12):89-89.
被引量:1
3
王一舒.
《觉醒》中对《圣经》意象和场景的运用以及颠覆[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5):92-93.
被引量:1
4
周志霞.
安娜·卡列宁娜和林黛玉人物形象之比较初探[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6(2):23-24.
被引量:1
5
寇春华.
2001—2010年林黛玉研究述评[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5):21-28.
被引量:1
6
姜自敏.
《简·爱》中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崛起对当代女性爱情观的影响[J]
.文学界(理论版),2012(4):150-150.
被引量:6
7
杨穆龙.
林黛玉形象比较研究述评[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2):15-19.
被引量:1
8
范晓迪.
简·爱和林黛玉不同命运的跨文化解读[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3,33(4):62-63.
9
范文婧.
浅析简·爱的爱情观和现代女大学生爱情观误区[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6):64-65.
被引量:1
10
薛轶,陈宝翠.
简·爱人格之美的“双性气质”视角分析[J]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36(6):640-64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
1
郭璇娜.
《福赛特世家》与《家》中女性人物形象及其塑造对比分析[J]
.北方文学(下),2013(3):14-15.
被引量:1
2
邱晓蓉,张丽君,白艳芳.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J]
.人间,2015,0(30):3-3.
被引量:1
3
吕双.
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7-8.
被引量:5
4
刘巧平.
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9):61-62.
被引量:4
5
张贝贝.
从林黛玉和简·爱的爱情结局看东西方爱情差异产生的根源[J]
.赤子,2015(9Z).
被引量:1
6
冯英杰.
悲喜两重天——林黛玉、简·爱爱情命运的跨文化分析[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2):141-142.
被引量:2
7
郭文君.
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人形象变迁[J]
.北方文学(中),2017,0(9):101-101.
被引量:2
8
张俊强.
从性格差异角度解析林黛玉与简·爱的不同命运[J]
.青年文学家,2015(10Z):56-57.
被引量:1
9
刘国文,赫雪莲.
试析简·爱与林黛玉女性意识的觉醒[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9):177-178.
被引量:2
10
钟晓红,康璐.
中西方文学作品爱情观对比研究[J]
.语文建设,2013(12X):65-6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董荣月.
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J]
.青年文学家,2019,0(20):134-134.
2
王丽华.
中西文化互观中的简·爱与林黛玉[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9):3-4.
3
罗万静.
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对比研究[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0(8):89-89.
1
焦若薇.
从《诗经》到《祝福》看女性地位之衍变[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3,11(1):40-41.
被引量:2
2
马兆勤,马伊笑.
从冯小青到林黛玉——论冯小青形象对林黛玉形象塑造的影响[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2):57-59.
被引量:2
3
夏蔚.
人性美的魅力——简·爱人物形象简析[J]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2(1):18-20.
4
董萍,张颖.
解读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
.语文建设,2013(06X):39-40.
被引量:4
5
雍文明.
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J]
.芒种,2013(11):161-162.
6
杨流琴.
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6):42-43.
被引量:3
7
李翠萍.
“娜拉”们的解放轨迹——从《玩偶之家》到《蜗居》看一个世纪以来女性形象的演变[J]
.中州大学学报,2010,27(4):53-55.
8
李艳艳.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4):93-94.
9
金文涛.
解读“五四”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
.时代经贸,2012,10(20):31-31.
10
邱丽华.
浅谈中西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
.考试周刊,2015,0(12):16-17.
作家
2015年 第5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