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以工补农的产生原因。以工补农并非始于近几年。七十年代初期,我市一些乡村在年终收益分配时,就将一部分工业积累用于农业生产投资和福利事业,不过那时我市乡村工业还处于摇篮时期,务工和务农收入相差无几,因此,以工补农面小量少,不那么引人注目。随着农业大包干责任制的推行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自主权的同时,纷纷把剩余劳力转向非耕地经营,促使农村以家庭和联户办工业为主体的非农业商品经济迅速崛起。随之,务工和务农收入的差距逐渐拉大,农民务农积极性跟着下降。为了平衡务工务农社员的收入差距,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
出处
《浙江经济》
1986年第3期6-8,共3页
Zhejiang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