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任碧莲创作论——兼谈美籍华裔英语作家的世界性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作者
刘丹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3-105,共3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关键词
美籍华裔英语作家
世界性
任碧莲
文学创作论
小说
文学主人公
文化身份
族裔身份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作者简介
刘丹,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
1
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下的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美籍华裔作家任碧莲访谈录[J]
.国外文学,1997(4):112-113.
被引量:29
共引文献
28
1
刘婷婷.
从《典型美国人》看华裔美国文学创作的新动向[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0(2):82-86.
被引量:2
2
李琳.
美国华裔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剖析[J]
.长城,2011(8):122-123.
3
王斌.
文化的冲突、困境与生存策略——从《爱的痛苦》到《谁是爱尔兰人?》[J]
.长城,2011(10):59-60.
4
卢珊珊.
族裔融合与多元文化主义——简析任璧莲小说《爱妾》[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5):14-15.
5
孙胜忠.
质疑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唯文化批评”[J]
.外国文学,2007(3):82-88.
被引量:15
6
胡春梅.
美国华人英语文学中的中国书写[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21(4):33-38.
被引量:1
7
李佳玲,孙建中.
流动地融合——《莫娜在希望之乡》之文化身份解读[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11):25-26.
8
苏翠英.
颠覆的历程——试析东方主义视角对美国华裔作家创作的影响[J]
.菏泽学院学报,2009,31(1):39-41.
9
黄漫.
成长在希望之乡——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梦娜在希望之乡》[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176-179.
10
许双如.
族裔、文化身份追寻中的超越与传承——从任璧莲的《爱妾》说起[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6):87-9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1
1
赵文书.
华裔美国的文学创新与中国的文化传统[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3):69-75.
被引量:36
2
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下的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美籍华裔作家任碧莲访谈录[J]
.国外文学,1997(4):112-113.
被引量:29
3
王理行,郭英剑.
论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的中文译名及其界定[J]
.外国文学,2001(2):88-91.
被引量:17
4
郭英剑.
美国华裔文学的新星——吉什·任[J]
.外国文学,2002(4):24-25.
被引量:3
5
蔡青,张洪伟.
《典型的美国佬》中的房宅意象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44-45.
被引量:6
6
谭恩美 田青译.喜福会[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
7
(美)李健孙(GusLee)著,王光林,张校勤.荣誉与责任[M]译林出版社,2003.
8
Jen,Gish.World and Town[]..2010
9
张子清.
与亚裔美国文学共生共荣的华裔美国文学[J]
.外国文学评论,2000(1):93-103.
被引量:88
10
李鲜红.
可能性与限度:对“美国梦”的反思——评《典型的美国佬》[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2):76-8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6
1
张卓.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美国华裔文学[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5):70-73.
被引量:2
2
肖薇.
解读美国华裔作家李健孙的文化整合观——从《支那崽》和《荣誉与责任》看华裔文化发展的新方向[J]
.当代文坛,2004(6):106-109.
被引量:2
3
曾照莲,袁平华.
美国华裔文学的崛起与发展[J]
.求索,2005(12):174-175.
被引量:1
4
李佳玲,孙建中.
流动地融合——《莫娜在希望之乡》之文化身份解读[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11):25-26.
5
马越晗.
任碧莲新作《世界与小镇》评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08Z):69-70.
被引量:1
6
李鲜红.
隐藏的冰山:《典型的美国佬》中的意象与象征探究[J]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2,39(6):87-93.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宋辉.
冲突与融合:华裔文学《支那崽》的文化解读[J]
.长城,2009(10):29-30.
2
廖洪中,陈红霞.
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渊源初探[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6):165-170.
被引量:4
3
王阿菊.
浅析汤亭亭《中国佬》中华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4):267-267.
4
张春敏,龚建平,张跃军.
迂回的诗学:新解美国亚裔离散诗歌[J]
.学术论坛,2011,34(10):188-192.
被引量:1
5
胡严艳.
国内任璧莲作品研究述评[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5):60-62.
被引量:1
6
吴俊.
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母题“本土化”进程之历史探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1):32-38.
被引量:8
1
付洁.
试论美国人对文化身份的追寻——以《典型的美国人》《莫娜在希望之乡》为例[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2):97-99.
被引量:1
2
任碧莲,史鹏路.
第三只垃圾箱[J]
.世界文学,2016(4):105-114.
3
苏翠英.
拉尔夫·张的心路历程——谈《典型的美国人》的成长主题[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39-41.
被引量:2
4
吉什·任,郭英剑(译).
谁是爱尔兰人?[J]
.外国文学,2002(4):26-31.
被引量:10
5
渠荏铄.
女性主义视域下《典型的美国人》中特雷萨文化身份的解析[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2):156-157.
被引量:1
6
王理行.
美国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跨文化探索者——简论美国华裔女作家吉什·任小说的创作主旨[J]
.外国文学,2002(4):42-46.
被引量:10
7
任晶晶,王绍平.
自我成长之旅——梦娜华裔身份构建的拉康式解读[J]
.唐山文学,2016,0(4):102-103.
8
田文兵,赵学勇.
和而不同: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寻根”现象与审美取向[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3):90-94.
被引量:1
9
李静.
分与和——从《典型的美国人》中的婚姻来浅析文化属性问题[J]
.青年文学家,2012,0(8X):209-209.
10
洪雁.
《尘埃落定》与大众读者的期待视野[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7-29.
当代文坛
200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