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91-292,共2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共引文献6
-
1冯贵宗.对我校逐步实施学分制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32-35. 被引量:2
-
2肖萍,古丽曼.以课题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模式[J].社科纵横,2005,20(4):219-220. 被引量:12
-
3张伟森,吕永震,蔡淑云,张志国.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61-64. 被引量:6
-
4黄福涛.面向21世纪中日本科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2(4):126-133. 被引量:12
-
5申彩芬,孙惠芳.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26(4):576-578. 被引量:8
-
6周虹.简析中国的计算机考试[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4):57-61.
同被引文献27
-
1孙占学.以评估为契机 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J].中国地质教育,2004,13(4):19-24. 被引量:5
-
2徐定华,彭秋发.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 全面推进教学管理改革[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3):22-26. 被引量:6
-
3彭秋发.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的考试改革[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3):32-34. 被引量:14
-
4朱晟利.论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构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3S):28-29. 被引量:135
-
5陈文,王伟.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满足社会需求[J].中国成人教育,2005(8):28-29. 被引量:2
-
6易玉梅,彭志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30-32. 被引量:24
-
7马小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6):130-132. 被引量:48
-
8马文银,唐际昂.终身教育体系下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可持续发展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7(2):14-16. 被引量:9
-
9[8]哈罗德·珀金载.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
10张敏强,朱国华,陈大尧.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引证文献5
-
1彭秋发.工科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地质教育,2005,14(4):91-93. 被引量:21
-
2彭秋发,孙占学.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2):159-162. 被引量:51
-
3于广杰,张会彦.构建适应大众化阶段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3):28-29.
-
4张丽双.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探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0(6):160-162. 被引量:1
-
5董珏慧.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下区域成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4,34(8):42-4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74
-
1伊向艺,卢渊,董伟,周文.石油工程类课程开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1):86-88. 被引量:3
-
2赵玉美,李铮.高校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探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4):374-376. 被引量:7
-
3罗刚,李玉声.试论我国本科教育中的医事法学人才培养[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6,29(5):481-482. 被引量:1
-
4陆玲,许志文.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改革[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487-490. 被引量:10
-
5周亚平,余巍巍,李金轩,徐定华.理工科本科专业教学规范统一性与多样性关系的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53-55. 被引量:11
-
6邓居智,张志勇,李泽林.电法勘探课程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76-79. 被引量:3
-
7路鹏,李小军,赵晓燕,杜敏,段玉石.以防震减灾人才培养为目标 构建地学实践课教学体系[J].山西地震,2007(2):18-20. 被引量:1
-
8黄嘉.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定位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7):192-192. 被引量:10
-
9王念哲.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误区探析[J].科教文汇,2007(11X):51-52. 被引量:3
-
10罗刚,李玉声,向歆.医事法学专业人才规格及培养途径研究[J].医学与哲学(A),2007,28(12):57-57. 被引量:12
-
1袁瑛,丛建民.加强教师继续教育 树立终身教育观念[J].继续教育研究,2007(2):22-23. 被引量:2
-
2高双桂.试论综合性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功能实现的要素[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6(3):71-74.
-
3孙大廷,赓金洲.终身教育观念下的成人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2):58-60. 被引量:2
-
4王凤霞.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两个问题的思考[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2):11-12. 被引量:1
-
5王西明.遵循成教规律 提高成人办学水平[J].中国成人教育,2003(6):44-45.
-
6李江涛,王思华.适应终身教育观念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3,21(6):95-96. 被引量:5
-
7江剑明.初中数学后进生学习习惯的改进策略[J].俪人(教师),2014,0(23):111-111.
-
8孙红坤.试论初中数学素质教育[J].祖国(建设版),2014(1):86-86.
-
9高君,侯秀兰.师生关系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1999,0(5):19-19.
-
10刘颖美.浅谈教学中的艺术性[J].现代交际,2012(5):170-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