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5
-
1南文渊.藏族生态文化的继承与藏区生态文明建设[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4):1-7. 被引量:29
-
2马军.论彝族文化习俗中的生态经济观[J].生态经济,2001,17(8):79-81. 被引量:5
-
3摆万奇,张镱锂.青藏高原土地利用变化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02,24(4):11-15. 被引量:30
-
4葛根高娃,薄音湖.论当代生态科学理论视野中的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23(4):27-32. 被引量:9
-
5葛根高娃,薄音湖.蒙古族生态文化的物质层面解读[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23(1):49-54.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14
-
1余谋昌.生态文化的理论阐释[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11-12.
-
2F·普洛格 D·G·贝茨著 吴爱明 邓勇译.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17、19、127.
-
3乔晓勤.危机与选择[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
4俞伟超.关于"卡约文化"和"辛店文化"的新认识[J].中亚学刊,1983,.
-
5莲见节.蒙古军的行动与奥鲁[J].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7,(2).
-
6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M].刘荣焌译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
7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M].北京: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
8苏天爵.元文类(卷41)[Z].经世大典序录·鹰房捕猎.万有文库本.北京:商务印书馆,民国25年.
-
9元史·世祖二(卷5)[M].中华书局点校本.拉施特.史集(卷2)[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10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册)[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
共引文献92
-
1马应超.西北民族地区开发研究与实践述评[J].甘肃农业,2004(9):108-109. 被引量:1
-
2张燕,高峰.天祝藏族自治县循环经济初论[J].社科纵横,2008,23(5):31-33. 被引量:3
-
3《高教与经济》征稿简则[J].高教与经济,2006(2):79-79.
-
4李菁怡,周建.少数民族生态伦理价值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J].大家,2010(2):241-242. 被引量:2
-
5马桂英,王鸿生.草原文化中的自然观及其启示——从环境伦理哲学视角审视[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25(5):140-143. 被引量:7
-
6南文渊.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看藏族传统生态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4):70-75. 被引量:16
-
7姜明.古代蒙古草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J].阴山学刊,2004,17(6):41-45. 被引量:6
-
8翟松天.简论生态环境价值观的几个重要认识问题[J].青海社会科学,2001(6):63-68.
-
9刘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评述[J].农村经济,2005(3):100-102. 被引量:10
-
10张晶,刘书忠,付修勇.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认识和思考[J].德州学院学报,2005,21(4):54-58.
同被引文献25
-
1邱耕田.对生态文明的再认识——兼与申曙光等人商榷[J].求索,1997(2):84-87. 被引量:32
-
2申曙光.生态文明及其理论与现实基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3):31-37. 被引量:110
-
3南文渊.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看藏族传统生态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4):70-75. 被引量:16
-
4陈亚艳.藏族神山崇拜与自然保护[J].青海民族研究,2000,11(4):80-83. 被引量:9
-
5侯庆丰.西藏自治区那曲县畜产品供需情况调查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5):48-52. 被引量:2
-
6刘德龙.重构生态民俗价值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基础[J].江苏社会科学,2006(6):195-198. 被引量:2
-
7李佳,吴军年,杜哲.生态脆弱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评价——以民勤地区为例[J].中国沙漠,2007,27(1):117-122. 被引量:33
-
8李辉霞,刘淑珍.西藏自治区那曲县草地退化空间差异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07(2):22-24. 被引量:2
-
9四川省林业厅.四川藏区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成效显著[DB/OL].www.scly.gov.cn,2008-04-10.
-
10弗·卡特,汤姆·戴尔.表土与人类文明[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
引证文献3
-
1马宗保,杨文笔.视角转换与人文生态价值的时代再造——西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中的生态价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6):54-58. 被引量:3
-
2贾秀兰,唐剑.藏族传统文化与四川藏区生态和谐发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6):55-58. 被引量:5
-
3赵玉红,张卫红,王向涛,王彬,方江平.藏北草原生态文明评价与发展趋势预测[J].草原与草坪,2016,36(5):82-87.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2
-
1王文利.多元与一体的调适——以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为例[J].新疆社会科学,2011(2):110-114. 被引量:2
-
2更藏卓玛.康巴民歌中的教育价值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3):198-199.
-
3季轩民,喻文德.武陵山地区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以湘西永顺地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1):11-15. 被引量:2
-
4魏莲芳.四川藏区民用爆炸物品管理问题与创新探究[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6,28(1):7-14.
-
5徐增让,张镱锂,成升魁,郑度.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J].科技导报,2017,35(6):108-114. 被引量:29
-
6马书琴,王小丹,王荷,张蓓蓓,陈有超,鲁旭阳.藏北高寒草地土壤磷脂脂肪酸指纹特征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J].生态环境学报,2017,26(9):1480-1487. 被引量:4
-
7张智光.生态文明阈值和绿值二步测度:指标-指数耦合链方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9):212-224. 被引量:28
-
8张卫江,蒋晓艳.环境因素整体方法对输电电缆绝缘层老化研究——以藏北风力发电环境为例[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8,44(7):39-41.
-
9臧泉,陈鲁,杨玉义,张卫红.城市化对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影响:高原湖泊和城市湖泊重金属生态风险比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43(10):43-50. 被引量:12
-
10周侃,陈妤凡,徐勇,伍健雄.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污染源排放特征与空间管控模式——以藏东南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0):3871-3881. 被引量:8
-
1王震洪,段昌群,张世彪.从生态经济观论小流域及小流域综合治理[J].生态经济,1997,13(6):22-26. 被引量:6
-
2闫晓静.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初探[J].北方经贸,2015(12):29-30. 被引量:1
-
3原法宪.生态经济观[J].山西农经,2014,0(2):112-113.
-
4于大理.云南省生态經济学会1985年学术会紀要[J].生态经济,1985,1(2):1-2.
-
5周晓红.发掘传统特色 培育优势产业[J].新湘评论,2009(9):25-26.
-
6徐岩.周恩来生态经济观探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15):10-12. 被引量:1
-
7谭军,陈怀亮.房地产营销策划中的文化习俗运用[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3(23):37-38. 被引量:2
-
8叶成徽.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特区经济,2014(5):113-118.
-
9王镜铭,金宇慧.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对生态化道路的几点思索[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9(2):32-33. 被引量:1
-
10姜红.保障房圆了楼房梦[J].当代兵团,2013(4):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