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豆新品种辽豆15号的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
被引量:
8
Variety character and cultivation requirement of new soybean variety Liao Dou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豆新品种辽豆 15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经有性杂交育成。 2 0 0 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 ,抗性及丰产性表现均突出 。
作者
张丽
宋书宏
吕桂兰
武丽石
王文斌
机构地区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出处
《大豆通报》
2003年第6期16-16,共1页
Soybean Bulletin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辽豆15号
品种特性
栽培
辽宁
杂交
农艺性状
抗性
适应性
产量
分类号
S565.103.7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1
梁成第,郭迎伟,王立敏.
辽宁省栽培大豆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研究[J]
.大豆通报,2003(1):20-20.
被引量:1
2
宁海龙,张大勇,张淑珍,杨庆凯.
东北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的生态效应[J]
.大豆科学,2003,22(2):132-136.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傅艳华,刘瑞华,李楠,彭宝,孟庆福,王雪飞.
大豆籽粒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稳定性研究初报[J]
.中国油料,1995,17(1):26-28.
被引量:9
2
胡明祥,于德洋,孟祥勋,万超文.
不同生态区域环境对中国大豆品质的影响[J]
.大豆科学,1990,9(1):39-49.
被引量:56
3
宋启建,盖钧镒,马育华.
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生态特点研究[J]
.大豆科学,1990,9(2):121-129.
被引量:38
4
丁振麟.气候条件对于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J].作物学报,1965,4(4):313-320.
5
吉林省农科院主编.中国大豆品种志[M].农业出版社,1985..
6
年海,王金陵,杨晓新,杨庆凯,陈怡,栾晓燕,刘忠堂,王大秋,张仁双,王雅珍,刘国范,崔玉瑰.
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研究[J]
.大豆科学,1997,16(2):118-124.
被引量:17
7
孟祥勋,王曙明,李爱萍,胡明祥.
不同年份及地点对大豆子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J]
.吉林农业科学,1990,15(4):17-20.
被引量:34
8
杨庆凯.
论大豆蛋白质与油分含量品质的变化及影响的因素[J]
.大豆科学,2000,19(4):386-391.
被引量:148
9
宁海龙,杨庆凯,潘相文,王红霞.
黑龙江省大豆近期区试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33(4):319-323.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12
1
任秀荣,许海涛,吴德科,刘源.
不同播季和气候条件对大豆子粒品质及主要性状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5,24(1):71-74.
被引量:22
2
宁海龙,李文霞,李文滨,王继安.
不同环境条件下大豆籽粒蛋白质和油分含量与指数的遗传效应分析(英文)[J]
.作物学报,2005,31(7):948-951.
被引量:3
3
谢志涛,谢甫绨,王海英,张惠君,王智权,丁雪丽,Steven SK Martin.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大豆籽粒品质的影响[J]
.种子,2006,25(3):60-62.
被引量:21
4
宁海龙,张大勇,胡国华,李文滨,李文霞.
东北三省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生态区划[J]
.大豆科学,2007,26(4):511-516.
被引量:14
5
邱强,石一鸣,孙永臣,闫晓艳,唐晓博,董岭超.
吉林省不同区域对大豆品质影响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2007,32(6):8-10.
被引量:2
6
许海涛,王友华,许波,王艳芳.
氮磷钾优化施肥对高蛋白大豆籽粒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08,39(1):195-196.
被引量:21
7
于凤瑶,刘锦江,辛秀君,张代军,周顺启.
播期对高蛋白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8,27(4):620-623.
被引量:52
8
邱强,石一鸣,闫晓艳,张伟,颜秀娟,任志国,朱晓海.
吉林省中南部区不同类型大豆的筛选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5):10815-10816.
9
孙联合,许海涛.
氮磷钾优化配比对大豆品质及相关生理参数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08(5):71-73.
被引量:22
10
邱强,张鸣浩,张伟,颜秀娟,闫晓艳,马铁全,刘文佳,张守娟.
吉林省东部高寒区不同播期及不同播深对大豆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07-108.
同被引文献
41
1
邓洪书.
高油大豆的栽培技术要点[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33(1):52-52.
被引量:9
2
姚卫华,刘发.
黑河地区大豆重迎茬对产量的影响及解决途径[J]
.大豆通报,1994(4):17-18.
被引量:1
3
王德生.
大粒高产优质大豆良种——辽豆15号[J]
.农业科技通讯,2005(7):46-46.
被引量:2
4
杨彩云,王贵显,高龄巍.
大豆新品种濮豆601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大豆通报,2007(4):12-13.
被引量:4
5
邱丽娟,王曙明.中国大豆品种志(1993-2004)[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6
曹广俊,张俊英.
陇东夏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07,38(8):56-57.
被引量:2
7
韩非,尹淑莲.
大豆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8):145-145.
被引量:3
8
卫玲,樊云茜,赵玉山,段学艳,周安定,梁策记.
大豆新品种晋豆3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大豆通报,2007(5):18-18.
被引量:2
9
段学艳,樊云茜,卫玲,周安定.
山西省大豆育种现状与发展对策[J]
.大豆通报,2007(5):41-42.
被引量:7
10
陈应志等.大豆关键技术自问自答.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7
引证文献
8
1
樊云茜,卫玲,周安定,杨海峰.
辽宁省大豆品种在晋南夏播的表现[J]
.大豆通报,2007(1):34-35.
被引量:2
2
卫玲,樊云茜,肖俊红,段学艳,周安定.
东北三省大豆品种在山西南部夏播的表现[J]
.作物杂志,2008(4):108-109.
被引量:1
3
袁宇.
辽豆15号在鞍山地区示范种植试验报告[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24-24.
被引量:2
4
王玉琴.
关于轮作的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108-108.
被引量:5
5
王绍礼,冯明印,吕泽芬.
大豆新品种抚豆19号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3):88-88.
被引量:1
6
刘雅荣.
辽豆15号大豆夏播种植情况及发展前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1):120-120.
被引量:1
7
曹永强,王昌陵,张立军,孙旭刚,王文斌.
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国审大豆品种辽豆15号产量表现[J]
.园艺与种苗,2019,39(10):29-31.
8
卫玲,乔羽佳,肖俊红,杨海峰,段学艳.
夏大豆新品种晋黄9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21(5):38-4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董丽杰,王可珍,曹永强,宋书宏,孙旭刚.
异地种植对辽宁省大豆品种生育与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技,2009(5):34-35.
被引量:1
2
刘支平,冯高,郭新文,张旭丽,刘飞,杨芳.
大豆新品种晋豆41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39(1):62-63.
被引量:3
3
刘雅荣.
辽豆15号大豆夏播种植情况及发展前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1):120-120.
被引量:1
4
孟宪玉,郭维娜,王鹏亮.
陕西关中地区大豆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
.陕西农业科学,2015,61(8):4-8.
被引量:2
5
陈丹梅,陈晓明,梁永江,霍新建,张长华,段玉琪,杨宇虹,袁玲.
轮作对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15,24(12):56-65.
被引量:59
6
姚致远,王峥,李婧,鱼昌为,曹群虎,曹卫东,高亚军.
旱地基于豆类绿肥不同轮作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22(1):76-84.
被引量:13
7
马少康,杨久臣,石磊,李克民,赵广才.
科研农场农作物轮作的重要性及常用方法[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4):305-305.
被引量:1
8
李戌清,张雅,田忠玲,吴根良.
茄子连作与轮作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7,43(5):561-569.
被引量:23
9
卢胜,张振华.
长期稻油轮作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水稻产量[J]
.土壤通报,2018,49(2):409-414.
被引量:19
10
曹永强,王昌陵,张立军,孙旭刚,王文斌.
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国审大豆品种辽豆15号产量表现[J]
.园艺与种苗,2019,39(10):29-31.
1
贺正华,郭元平,张士龙,黄益勤.
甜玉米新品种蜜脆68密度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32-33.
2
周正卿,徐秀珍,刘志勇,王耀琦,王力江.
冀东地区夏播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形成规律的探讨[J]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2,6(3):9-15.
3
龚建国,吕云海,雍占元.
国外甜菜品种在宁夏丛根病区的耐病性表现[J]
.中国甜菜糖业,1993(3):5-8.
4
宋晓霞,李爱国,吴春西.
小麦新品种漯麦9号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9):41-41.
5
肖佳雷,王俊河,冯延江,王麒,曾宪楠,孙宇,宋春艳,王洪华,李玉清,孙广辉.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主成分分析[J]
.中国稻米,2010,16(2):19-21.
被引量:13
6
蔡金文,陈玲,陈志华,韦布和,韦平,丁红梅,裴柏平,王象坤.
迟熟中粳新品种南粳021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15,32(9):52-53.
被引量:3
7
游正礼,钟芹辅,冉启峰.
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和性状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5(24):91-91.
被引量:2
8
徐忠明.
玉米种植密度试验初报[J]
.云南农业,2016(2):48-49.
被引量:1
9
陈仁钦.
桂中春玉米新品种试验[J]
.中国园艺文摘,2015,31(2):212-214.
10
陈新宏,赵继新,武军,刘淑会,李璋.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小偃166选育报告[J]
.作物研究,2007,21(3):328-329.
大豆通报
200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