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电影技术与艺术
被引量:56
The Film Art and Technology of The Digital Time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5-73,共9页
Contemporary Cinema
二级参考文献14
-
1陈犀禾.虚拟现实主义和后电影理论——数字时代的电影制作和电影观念[J].当代电影,2001(2):84-88. 被引量:103
-
2郝建.错位困境与艰难抉择——面对数字影像的思考[J].当代电影,2001(2):89-93. 被引量:13
-
3余纪.电影影像的本体论——从电影到后电影的美学发生学问题研究[J].当代电影,2001(2):98-101. 被引量:26
-
4邓光辉,唐科.乌托邦之后:电影美学在今天[J].当代电影,2001(2):107-112. 被引量:16
-
5《美国电影大观》.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第36页,第一版,P,38.
-
6鲁道夫·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第80页.
-
7“《最终幻想》开创电影制作新历程”.北京晚报,2001年7月13日.
-
8施正宁译.《数字化电影制片》.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第一版,第19页.
-
9安德烈·巴赞著,崔君衍译.《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第12页,第10页.
-
10《致玛·哈克耐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26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
共引文献129
-
1李道新.数字时代中国电影研究的主要趋势与拓展路径[J].电影艺术,2020,0(1):21-29. 被引量:20
-
2饶曙光,兰健华.共同体美学方法论溯源——巴赞与钟惦棐的启示[J].电影新作,2020(6):22-28. 被引量:5
-
3汪献平.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技[J].电影评介,2008(19):12-13. 被引量:1
-
4沈小风.论数字技术语境中的电影美学构建[J].电影评介,2008(21):52-53. 被引量:2
-
5曹阳.视觉设计数字化影视特效[J].电影评介,2006(9):67-68. 被引量:2
-
6刘帆.“中土”的想象与指涉——略论魔幻电影的生态与类型特征[J].电影文学,2008(6):26-27. 被引量:12
-
7刘思佳.架空世界与魔法思维:论魔幻电影的本性[J].电影评介,2013(9):12-15. 被引量:4
-
8纪丽君.论数字技术对电影假定性美学的开拓[J].电影评介,2013(9):55-57. 被引量:5
-
9邓广,赵成文.作为社会实践的电影研究[J].当代电影,2002(4):55-59. 被引量:2
-
10郝冰.理论回归——对电影成像技术的再认识[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3):49-57.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231
-
1王赟姝,吴英华.跨界融合:中国电影导演新力量的变革与反思[J].电影新作,2020(4):50-56. 被引量:4
-
2杨玉洁.一场异世界的奇幻冒险——电影《刺杀小说家》特效制作访问[J].影视制作,2021,27(3):19-24. 被引量:2
-
3张霁月.奇观电影背后的文化因素[J].社会科学,2007(8):157-159. 被引量:9
-
4张凌燕.巴赞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及其对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S1):334-335. 被引量:1
-
5李海峰.数字艺术发展的文化思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1(1):131-134. 被引量:5
-
6黄建宇.数字化技术与电影电视后期制作[J].电影评介,2007(12):60-61. 被引量:4
-
7谷建良.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J].东方艺术,2005(12):53-54. 被引量:3
-
8康春杰.影视美学刍议[J].电影文学,2006(1):25-26. 被引量:3
-
9李政道.艺术和科学[J].文艺研究,1998(2):81-90. 被引量:77
-
10王群.科学时代的电影[J].当代电影,1998(5):5-10. 被引量:9
引证文献56
-
1汪献平.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技[J].电影评介,2008(19):12-13. 被引量:1
-
2杜江.中国数字电影院线运营分析[J].电影文学,2008(23):7-8.
-
3汪代明,张金华.电子游戏与电影艺术[J].电影文学,2007(13):41-42. 被引量:13
-
4胡泊.走向后电影时代,电影艺术会终结吗[J].文艺争鸣,2004(6):77-80. 被引量:3
-
5惠恭健,陆敏芝.试论数字技术对中国武侠电影的影响[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0-15. 被引量:6
-
6邓琨.电影的形象化预审视[J].影视技术,2005(10):9-12. 被引量:2
-
7彭文祥.双刃剑、双重视阈与审美价值——论知识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对影视艺术的影响[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1):110-113. 被引量:1
-
8胡泊.终结,走向后电影时代的电影艺术[J].艺术广角,2006(5):26-29. 被引量:2
-
9刘兆君.数字技术与电影梦幻[J].剧作家,2007(4):161-163.
-
10郑凌玮,胡京武.中国电影与数字技术[J].科教文汇,2008(5):185-185.
二级引证文献124
-
1姜婷婷,权明喆,黄杰.国内用户体验设计人才需求研究——基于招聘信息的分析[J].工业设计研究,2019(1):55-64. 被引量:1
-
2杨筱筱,陈蔚(指导).论贾平凹小说《山本》中的秦岭精神[J].汉字文化,2020(7):87-88. 被引量:1
-
3徐珊珊,赵阳(指导).浅析电影《许三观》对原著的改编[J].汉字文化,2020(6):91-92. 被引量:5
-
4何双百.数字化时代下中国电影特效的发展及出路[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8):87-88. 被引量:1
-
5李莉,王昆鹏.数字化影像符号对影像理解的影响研究[J].大家,2010(23):176-176.
-
6屈子奇,李念芦.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中国电影制作水平[J].影视技术,2005(5):3-6.
-
7虞蓉.“兼济天下”的“英雄情怀”自觉的“观众意识”——略论张鑫炎影视创作思想及实践[J].当代电影,2005(6):139-142.
-
8王婕妤.计算机虚拟技术在现代电影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1):117-118. 被引量:1
-
9胡珂,陈静.探析全新的“高科技影视观念”[J].科技资讯,2009,7(33):174-174.
-
10徐嘉嘉.浅析现代电影的色彩构成[J].现代交际,2010(4):81-82. 被引量:3
-
1夏继军.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08(15):75-75. 被引量:2
-
2刘丹凌.张艺谋·电影·中国精神[J].中外文化交流,2005(5):18-23. 被引量:1
-
3静音——张培力个展[J].画刊,2008,0(11):50-51.
-
4“派对——苏州河”在东廊[J].艺术当代,2004,3(6):103-103.
-
5唐肖.旅程 《泰坦尼克号》现场制作拍摄创作解析[J].时代漫游,2012(4):46-113.
-
6舒洁.“存在”与“毁灭”的双重困境——试论法国“新浪潮”电影[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3):53-53. 被引量:1
-
7施正宇.第16讲电子电影制片技术[J].电影技术(参考资料),1991(10):0018-0023.
-
8丹尼埃尔·布伦 献予的色与影现场制作及位于现场[J].大艺术,2006(1):72-72.
-
9鲁子花.孙鸿雁:小瓶子里绘出大世界[J].云岭先锋,2016(10):42-43.
-
10余仲华:技艺师承于众[J].艺术市场,2012(3):127-127.
;